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本轨道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开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日本国土开发利用、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以及轨道交通与土地综合开发的成功经验。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采取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策略,由于轨道交通建设经营主体的多元化,铁道主业与其它产业的兼营,特别是轨道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成功的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实现了轨道交通的商业化建设与运营,实现了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区域性轨道交通与干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促进区域性轨道交通发展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和环境基础,并通过介绍国内外区域性轨道交通的发展状况。阐述了作者对区域性轨道交通建设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建设中需要的建筑拆迁、管线迁改及交通疏解等与城市既有景观设施的矛盾日益突出,降低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既有景观建筑及市政设施的影响成为项目建设中的重点,以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文灶站为例,对车站建筑方案的设计思路、车站形式的选择如何结合道路、管线及周边建筑环境等要素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优先公共交通的政策环境背景下,结合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现状,从战略角度提出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策略,全面介绍了上海在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网络建设、网络运营管理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探索与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为减少因二次建设造成的对环境、交通、景观等的影响,降低后期轨道交通建设的难度、风险及投资,应该对局部轨道交通车站及区间工程,结合新城、交通枢纽等的建设提前预留.但由于城市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不确定性,全线的技术方案尚未深入研究,对局部工程进行预留存在一定的风险.结合工程实例,对城市轨道交通预留工程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留工程的设计理念与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思路,以及相关专业设计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环境对城轨交通建设的相互影响和制约,提出轨道交通建设各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长沙-株州-湘潭区域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于长沙-株州-湘潭区域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的研究,总结提出了适合区域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分析体系.该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层、中观层是及微观层.宏观层是从分析区域轨道交通功能定位及国内外城市群轨道交通发展趋势的角度来判断区域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中观层是研究必要性分析框架的内容,将必要性分析分为交通需求的需要、规划上的需要、城市经济的需要、环境能源的需要等四大方面;微观层系针对中观层的框架内容进行与目标区域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相符的深层分析.介绍了长沙-株州-湘潭区域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分析的基本过程及内容.  相似文献   

8.
回顾东京轨道交通建设历程及体系格局,分析轨道交通对城市化及空间结构优化的作用,认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可借鉴东京模式:特大城市应着重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实施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联合开发,引导私人财团参与建设轨道交通;做好换乘枢纽站设计及站点周边地区的土地使用规划。  相似文献   

9.
现代城市的紧凑化建设产生了交通、环境、社会等各类需求,而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所构建的轨道交通综合体,通过全面吸纳城市交通资源、集约开发城市土地资源、良好整合城市产业资源等方式,回应了紧凑城市在交通、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建设需求。探索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对于紧凑城市的积极意义,并结合国内外轨道交通综合体实例,从交通整合、建筑立体开发、流线一体组织、外部功能开发等方面形成符合紧凑城市形态的轨道交通综合体设计策略,以对未来中国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开发建设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是一种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具有安全节能、明显改善城市交通质量和环境的优势.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蓝图,提升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地位,是当今大城市治理交通拥堵、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选战略.分析总结了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工作模式和规划成果.以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为例,提出对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工作方法、研究对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网络的总体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对施工期的环保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环保工作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其它地区铁路或公路建设中的环保工作提供借鉴。研究方法:结合青藏铁路施工的实践经验,从组织、制度、措施等方面对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管理进行阐述。研究结果:铁路建设中,通过对施工期的环保管理实施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实践,有效地控制了铁路施工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取得了显著的环保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12.
青藏铁路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铁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举世瞩目 ,为有效控制铁路施工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 ,青藏总指在施工中 ,探索并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且独具特点的施工期环保工作管理模式。本文重点就环保工作的管理体系、管理措施等做一阐述 ,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铁路或公路建设中的环保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分析了拟建工程扬中夹江公路二桥在施工期以及运营期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现行山岭隧道的防排水设计和施工建造时,对水以排为主的措施引起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下,实施工程要综合考虑与现有生态环境的友好关系,隧道防排水设计和工程措施需要考虑对环境的长远影响。结合工程实践,提出对山岭隧道在规划、设计和施工时,宜适当调整工程建设理念,改进工程实施措施,在改善人文环境的同时,缓解工程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相似文献   

15.
以博鳌通道工程为例,从施工的可行性、科学性和经济性等方面介绍在海洋环境下明挖隧道中采用喷涂新型聚脲防水材料施工技术,着重阐述了在隧道结构外部进行喷涂新型聚脲防水材料的施工工艺,并指出了在聚脲防水施工中的注意事项,特别是隧道在海洋环境下有效克服了海水的侵蚀渗漏。此项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地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还显著提高了防水效果,为类似条件下工程积累了设计与施工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地下工程建设对城市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地下工程在施工和运营的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为地下工程的建设规划及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在总结地下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基础上,以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利用经验公式计算施工期车站基坑降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预测地铁运营后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地铁施工期的基坑降水只发生在张家堡站,中心水位下降6.3m,降水量为10454.15m^3/d,影响半径441m,对地下水流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地铁建成运营以后的地铁线路阻挡了地下水的径流,造成“迎水面”水位壅高,“背水面”水位降低,通过模拟水位变幅在0~1.7m。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通过对湘桂铁路周家村大溶江双线特大桥钻孔灌注桩施工引起岩溶地面塌陷原因的分析,评价岩溶地面塌陷对地下水环境和地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论:施工机械振动是诱发本区脆弱地质环境下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施工完毕后,岩溶地面塌陷对本区地下水环境和地基稳定性的影响不大;高速铁路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施工中引起的岩溶地面塌陷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俄输油石油管道工程冻土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没有稳定的冻土环境,就难有冻土工程的稳定。文章通过对中俄原油管道工程沿线冻土环境特征的分析,论述了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冻土环境问题,针对冻土环境保护的关键技术展开技术研究,为拟建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冻土环境保护设计原则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川气东送管道山岭隧道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论述工程建设设计、施工中主要环境问题及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为今后的长输管道隧道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铁车站的风亭如何与城市地面环境更好地结合和协调的问题,分别讨论地铁风亭实际建设时的3种组合形式——独立形式敞口风亭、集中形式高风亭和结合建筑物设置的高风亭。结合华南地区夏长冬短,植被四季常青的特点,从风亭造型的形态感知、与周边环境融合两个方面对风亭的景观设计进行论述,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