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西安地铁风亭建设和后期管理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风亭是连接地铁线路地下和地面部分的重要设施,其设置方式直接关系到风井对区间隧道的通风效果,决定着地下车站的空气品质,其建筑形式对城市景观也会产生强烈的影响。通过对广州地铁风亭的外形、结构和通风效果的调研和实测,结合古城西安在建地铁线路的特点和气候特点,就如何保持风亭建筑与城市景观和谐、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风亭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景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铁、轻轨的高架车站区间,地面及地下车站区间三种不同敷设方式对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讨论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区间及附属建筑———人行通道入口、风道风亭同城市地面环境空间结合或协调的问题。以广州地铁1、2号线和机场快轨为例,着重讨论了风亭的景观。紧凑的空间尺度,丰富的形式及与周围建筑物整体的连续性是风亭和周围环境融合的基本原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苏州地铁风亭进行噪声测试与分析,确定了各类风亭的噪声源,并分析了其噪声特性。应用环境噪声评价软件CadnaA仿真分析了苏州地铁1号线东环路站活塞风亭、2号线宝带西路站排风亭和劳动路站新风亭周围的声场分布,并与噪声标准作了对比,分析了各风亭噪声的达标状况,为风亭的噪声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铁环控系统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减少风亭设置数量是解决地面风亭设置困难的有效途径,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建工程量和工程投资。结合广州地铁环控系统设计,提出风道、风亭合用设计的思路,并详尽分析两种设计方案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及城轨13号西线的地面建筑(出入口、风亭等)的现状,结合建筑与景观发展相协调的理念,提出了地铁地面建筑在建设中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及城轨13号西线的地面建筑(出入口、风亭等)的现状,结合建筑与景观发展相协调的理念,提出了地铁地面建筑在建设中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福州地铁4号线省立医院和远洋路站因拆迁原因,无法设置常规的双风亭车站。为此提出单端设置风亭的方案。经过SES模拟计算单端风亭车站正常工况下区间隧道温度及通风量,阻塞工况下单端风亭区间温度,火灾工况下单端风亭区间排烟、烟气过站、活塞风压对站台门影响,单端长距离送排风均匀性等问题,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在车站前后站间距不足1 km,不存在列车追踪的情况下,全高站台门系统单端风亭车站通风空调方案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各城市的兴建,地下车站排风亭产生的异味逐步成为城市新的环境投诉点。本文从地铁车站排风亭异味产生原因、实际监测数据分析和现场调查人手,探讨地下车站排风亭异味的影响范围和减缓措施,使“轨道交通”真正成为“绿色交通工程”。  相似文献   

9.
在地铁建设开发过程中,根据周边客流、商业需求进行空间结合,从而创造出更舒适、宜人、便捷的城市公共空间,意义重大.文章以南通地铁1号线海霞路站为例,从周边环境及商业需求出发,结合地铁风亭与出入口设置,提出合围空间设置下沉式露天广场的设计方案,以提高周边建筑商业等级,加大客流吸引.同时,对大面积敞口、侧墙悬臂超过10 m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地铁风亭例烟、回风阀烟气倒灌的原因,就地铁新的消烟模式进行了探讨,提供了此类设计好的对比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的通风空调工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是风亭、冷却塔等对声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工程设计中应注意准确理解相关名词概念。《地铁设计规范》中明确的噪声防护距离是以常规设备为前提的,但必要时可采用低噪声设备或降噪措施来满足要求。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评价中的噪声限值均是等效连续A声级。合成A声级采用的计算公式在首次使用前应进行验证。在背景噪声超标的情况下,应加大对风亭、冷却塔的消声降噪程度。在设计中还应充分重视冷却塔的选址以及准确识别声环境类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在建地铁4、5号线、10号线一期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实践为基础,分析以往地铁车站附属建筑设置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几个细节问题,如车站出入口、通风亭、冷却塔与城市道路红线、建设用地及文物的关系,以及通风亭和冷却塔的建筑形式等。最后得出结论:地铁车站附属建筑设置应结合城市道路近、远期规划科学设置,满足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人行道最小宽度要求。现状已实现规划的建设用地内尽量不安排车站附属建筑;位于城市待改造用地内,出入口、通风亭及部分通道应按临时建(构)筑物设计,待规划实施时,其改造方案可与建设项目统一设计;位于正在办理规划审批手续的建设用地内,车站附属建筑应与建设项目作一体化设计。旧城内车站附属建筑设计应做多方案比选,慎重抉择。环控专业应提早参与配合,设计前期应事先确定通风亭、冷却塔的建筑形式,以便预留合适的用地,做到及早控制。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考虑新郑机场城际地下站的站址环境、建筑布局、外部接口、机房布置、风亭位置等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将车站公共区及列车轨行区域划分独立分区,分别设置独立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方案,避免了建筑形式复杂、排烟距离过长带来的不利影响,解决了此类复杂超规地下建筑的防排烟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连续(刚构)梁共计13联一次性投入79对挂篮组成挂篮"群"交叉干扰施工以及大风影响的难题,对挂篮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选型,并对挂篮结构进行适应性、高标准抗风设计,施工过程中采用BIM技术、工序作业条件界定、现场适时作业管控、专业化作业以及抗台风措施确保公铁两用大桥在大风条件及交叉干扰下施工安全、质量;最后对挂篮施工提出增加导流板、挂篮后锚采用预留孔装置的建议,为后期类似施工条件桥梁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深水区栈桥下部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栈桥规模宏大,使用周期长,所处海域风大浪急、水深达46m,海床多有裸露花岗岩地层,海水腐蚀性强,栈桥下部结构设计与施工困难重重。针对不同地质、水深条件,细划栈桥分类,对深水区栈桥下部结构设计参数进行研究与分析,可为此类水域条件下的栈桥下部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深埋的一段地下区间和车站为研究对象,其线路和车站埋深均在50 m以上。而目前国内地铁线路埋深多为30 m以下,多个车站连续埋深大于50 m的长区段较少见,由于其活塞风道长,阻力大,对于活塞通风效果能否满足规范要求,国内缺少类似工程可供借鉴的资料。由于工程中地面风亭设置难度大,深埋风井投资大以及长风井活塞效应减弱等因素,仅增加活塞风井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因此,设计应该在满足活塞通风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优化通风配置,减少土建投资和规划协调的难度。对此段隧道的通风配置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模拟计算,分析活塞通风的效果,验证通风配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我国有很多铁路穿过沙漠地区,为了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营,各种防沙工程必不可少。在防沙工程勘察设计中,主导风向的判断尤为重要。现实中,很多沙漠铁路穿越的无人区气象资料不够全面,不能反映防沙工程设计地段的主导风向。本文讨论的通过分析铁路沿线沙丘形态判断主导风向的方法可以为气象资料缺乏地区的防风防沙工程设计提供帮助。研究结论:总结了一种通过分析沙丘形态判断主导风向的方法。在确定沙丘类型及沙丘走向的基础上,判定主导风向一般为从比较缓的迎风坡吹向比较陡的落沙坡。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例说明并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可为新建沙漠铁路和铁路防沙工程勘察提供很好的帮助。另外,沙丘形态的塑造还受风速大小的影响,其中的详细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昆明枢纽沿线软土发育范围广、深度大、成分复杂,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枢纽扩能改造工程下穿通道基坑多毗邻既有铁路、军事管制区、市政道路及高层建筑物等,变形控制要求高、难度大。复杂敏感环境下软土深基坑的支护设计及变形控制成为扩能改造工程的设计难点。本文在搜集、分析昆明地区既有基坑工程案例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影响昆明枢纽基坑工程安全的关键性因素,研究了软土基坑中围护结构、内支撑的受力变形特征,揭示了基坑施工对临近设施影响的作用机理,提出了"防渗水、保安全、控变形、重监测"的基坑设计原则,形成了复杂敏感环境下软土基坑加固及变形控制成套技术,可为未来昆明地区基坑工程的安全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