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的导向标志系统是解决综合客运枢纽导向问题的关键.对综合客运枢纽导向标志系统评价进行的研究,可以为客流导向标志系统的完善提供依据,进而改善综合客运枢纽的导向环境,缓解旅客寻路困难问题.首先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提出了点层、线层和面层三个层次的以时间为主要标准进行量化的主观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总结了适合综合客运枢纽导向标志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区组成和旅客流线组织,提出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区布局基本形式和内部旅客流线组织形式.以铁路车站旅客进站流线为例,分析旅客流线关键节点处的信息需求,对不同旅客流线在不同节点处的一般信息需求进行归纳和总结.将静态导向标志系统分为四类,提出静态导向标志系统的设计原则.以南京南站铁路客运枢纽局部静态导向标志系统设计方案为例,验证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北京西苑交通枢纽的导向标志创作实践,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从交通枢纽的位置与规模,到根据规划要点确定标志定位、依据客流流线设置标志、分类设计乘客信息以及标志的工艺制作和外形等方面,阐述交通枢纽导向标志的设计思路及具体工作步骤。  相似文献   

4.
地铁安全与防灾通用标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铁安全与防灾通用标志系统在保证地铁高效运行及灾时进行乘客的安全疏散与救助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对国内外地铁安全与防灾通用标志系统的考察分析,结合相关规范,在认知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标志设计的重要因素,从标志的颜色、内容、材料、采光形式等方面提出了设计及优化建议,以使地铁安全与防灾通用标志满足功能...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铁六里桥站为9号线与10号线的换乘站,具有站型结构复杂、外埠乘客多的特点。结合站型及乘客特点对车站导向标志进行优化设计,综合利用灯箱、地贴、墙贴等多种形式,建立连续式的标志导向系统,并创新设计了多维立体灯箱,提高了标志的可视性。根据实施效果,该设计显著提高了标志的系统性、连续性及实用性,有利于实现车站高效的进出站及换乘组织。  相似文献   

6.
在建筑内外空间、环境以及城市交通空间中,标志对残障者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明晰的标志能使听障者迅速准确地扑捉到信息,而完整系统的标志环境则能帮助视障者确定方向和路线,保证安全自如的行动.标志环境的建构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如语言、理解、读写能力、色彩分析、视觉能力、成本运算以及美学等,同时还要有自身鲜明的特色.标志在统一...  相似文献   

7.
铁路旅客车站设置静态标志信息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主要对铁路旅客车站静态信息标志进行简要归纳,从铁路旅客车站旅客进出站流线、车站使用功能、安全与疏散等方面提出静态信息标志设置的一些理念。提出从铁路旅客车站信息系统的整体上考虑动态显示系统与静态标志系统的协调性。同时,从方便旅客、保障旅客安全的角度,提出标志的一些设置原则,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8.
青藏线关角隧道东口路堑边坡滑坡的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藏线关角隧道东洞口外为一高20余米的路堑边坡,由于岩层破碎,地下水丰富,在线路左侧形成了一个中浅层边坡滑坡。通过对滑坡变形机制,变形性质的深入分析研究,根据滑坡变形的动态监测资料和各种滑前征兆,综合应用国内外滑坡预报的成功经验和理论,作出了准确的滑坡临滑预报,在线路封闭4小时后滑坡发生剧滑。由于预报准确,抢险准备工作充分,将滑坡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逆反射标志夜间反光效果的现场试验,对逆反射标志与油漆标志夜间的视认性进行了比较,初步确定逆反射标志比油漆标志的最大可视距离提高3~4倍以上,具有更醒目的提示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我国滑坡灾害分布不均,不同的省份滑坡发育程度因受地质及人文环境的影响而存在较大差别.为了有效地掌握我国各省份滑坡的发育程度,本文利用数据库中所收集的国内31个省份的737处滑坡体积在[0.5万方,2500万方]的滑坡样本,对全国不同省份的滑坡贡献率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川、渝、鄂、甘、陕、晋、黔、湘、藏、云10省对我国滑坡的贡献率较大,占总滑坡样本中滑坡贡献率的60.1%,为滑坡危害性较大的区域;辽、新、赣、苏、宁、黑、吉、鲁、琼、津、沪11个省市的滑坡贡献率较低,占总滑坡样本中滑坡贡献率的13.4%,为滑坡的相对不发育区.通过对我国各省份的滑坡贡献率研究,将我国各省份的滑坡发育程度进行了有效的分类,能很好地为我国建设规划及滑坡的预防方面提供有效的参考,为滑坡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