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两次节流循环在丙烯再液化系统中的热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LPG船再液化系统中采用两级压缩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级压缩两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再液化循环.结合两种节流方式的压力—热焓(p-h)图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基于丙烯液化石油气船的实例,进行了两种节流方式的热力分析,计算出了再液化系统在一次节流和两次节流时的单位制冷量、制冷系数、压缩机功耗等一系列数据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两次节流循环与一次节流循环相比,单位制冷量提高了1.66%,理论制冷系数提高了2.24%,压缩机消耗的理论功率降低了2.19%.使用两次节流的再液化系统可以减少设备的体积与重量,节约成本与船上有限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设有辅助发生器的循环日本三洋电机公司提出一种设有辅助发生器的二效吸收式制冷机循环。该制冷机设有高压发生器1(见图1),采用高温热源加热。高压发生器中发生的冷剂蒸汽在低压发生器2中冷凝。此处还装有冷凝器4、蒸发器6、吸收器11、溶液热交换器13和16以及辅助发生器19。吸收器中的稀溶液由泵24经溶液热交换器16送入辅助发生器,辅助发生器用低温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种余热的复合热源型溴化锂制冷机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船舶动力系统运行时会产生大量多种形式的低品位余热,而这些余热恰好适合作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驱动热源,并利用动力系统余热实现船舶的空气调节.介绍了船舶柴油机动力系统所产生的几种余热形式,以及复合热源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性能、制冷循环效率和回收这些余热的可行性方案.并与电力驱动的压缩式制冷循环在经济性、安全性和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比,论述了船舶节能和余热回收利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试验测定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使用热源温度,从而在对比中考察理论计算的正确程度。本研究除单效循环使用低温热源的理论计算外,主要进行两种试验。一种是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试验;另一种是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变工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能利用(85-95℃)低温热源制取(10-7℃)低温冷媒水,用作空调或生产工艺过程的冷源,理论计算也能反映制冷机的真实性能。  相似文献   

5.
应用蒸汽驱动的五个由氨-复合吸附剂作制冷工质构成吸附床的制冷空调测试平台,分析循环冷却水进口温度、冷剂的循环量、蒸发温度、加热蒸汽的温度与体积流率变化影响系统供冷量的特点.结果表明,降低循环冷却水进口温度、合理地调控制冷剂流量和提供合适温度和体积流率的蒸汽可提高系统的制冷量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系统采用电加热锅炉产生蒸汽驱动时,制冷系数(COP)约为0.16,而采用船舶废气锅炉产生蒸汽驱动的COP将可达到1.02.  相似文献   

6.
杨玉洁  郑超瑜  郑青榕  陈武 《船舶工程》2021,43(7):94-97,115
为研究废热驱动的转轮除湿空调在船舶上应用的节能潜力,结合某船5天实际航行过程中的气象参数和海水温度,在分析舱室热、湿负荷特性的基础上,计算舱室的热量,以获取转轮除湿空调系统所需的制冷量.将废热驱动的两级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的能耗与传统船用空调系统的能耗相对比,发现其耗电量仅为传统空调的7.5%~37.6%,可获得显著的节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级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在船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逆卡诺循环的输出率密度(对循环最大比容平均的循环输出率),即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率密度和卡诺热泵的供热率密度作为热力性能目标,分别对内可逆卡诺制冷机和热泵进行分析与优化,导出了最佳换热器面积分配的关系式,计算分析了热源温比对输出率密度与性能系数关系的影响。所得结果不同于以制冷率和供热率为目标的优化结果,对装置设计具有一定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吸收式制冷机具有可使用低温热源的特点,但其应用目前还不很广。本文定义了吸收式制冷机的理论循环,讨论了热源温度的最低限值,探讨了提高热力系数的途径,并介绍了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差异等。文中说明了低温热源与余热的几种利用方法,诸如太阳能与柴油机余热的不同利用方法。文中特别介绍了吸收式热泵,这种热泵能将无用的低温热源转换成有用的高温热源,文中论述了这种热泵的性能。同时还介绍了制冷机应用于冷冻、冷却以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单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有吸收器内热质交换合并和热质交换分开的两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两种吸收式制冷机的理论工作循环的热力系数,并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认为,在外界热源温度相同时,热质交换分开的循环的热力系数比热质交换合并的低。但是采用热质交换分开时单  相似文献   

10.
经审查可充锂/氧化钴电池可用作水下深潜器动力源,并已成功地开发了容量为30AH的电池。与同类场合使用最多的锌氧化铝电池进行比较研究,显示了锂电池的优良性能。锂/氧化然电池具有较高的循环寿命和高出40-50%的比能量。在-2℃时锂电池的优势尤为突出,此时其循环寿命比银电池要长4倍,据推测,600安时电池的比能量为120瓦时,/磅与现用电池比,可为水下深潜器提供更耐用、经济有效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1.
船舶高、低温冷库制冷新循环理论分析与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合力  胡甫才 《中国航海》2004,(4):74-76,80
针对船舶高、低温冷库制冷循环一机多效方式中存在的缺点,提出用喷射器代替高温冷库上的蒸发压力调节阀,构成一种新制冷循环,并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详细分析了较原循环的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12.
黎庶 《船舶》2015,(5):8-11
文章介绍太阳能热能利用最新技术,并探讨太阳光热能采集与利用系统替代船用辅助锅炉系统产热的可行性;提出一种太阳光热能蓄热系统的设计方案,其输出的导热油可经发动机排烟管再加热(阳光不足时),也可用于对船上重油、淡水等加热和为船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提供热源。  相似文献   

13.
针对简单循环燃气轮机性能偏低且易受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由吸收制机徊汽轮机组成的新型循环--进气冷却式回热式燃气机循环,对其建模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此循环既能较大幅度提高燃气轮机装置的性能,又能有效地改善燃气轮机性能对大气温度变化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永磁发电机常作为副励磁机而存在,而现有励磁发电机的温升计算并不完全适用于永磁发电机,本文基于对电机的散热分析和适当的简化模型,运用传热学基本理论,对封闭自散热式永磁发电机进行了温升计算,并与电阻法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高于实测值,差值不大于3K,且远低于发电机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计算结果合理可靠,故本文提出的计算模型较为准确,可用于封闭自散热式永磁发电机温升的简易计算。  相似文献   

15.
大功率永磁电机温度场数值计算及实测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温升是考核发电机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首先对常用的几种电机温升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再以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3MW永磁同步发电机为实例,分别采用热路法和有限元方法对其在额定负载条件下的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对比误差在5%以内;同时,在3MW电机试验平台上进行了温升试验,将热路法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误差也在允许范围内。相比有限元方法,热路法计算温度场的准确性可以接受,同时大大减少计算量与计算难度,可作为永磁电机前期温升设计的校核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核能闭式循环氦气轮机动力装置性能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潜艇用高温气冷堆氦气轮机循环为对象,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和方法优化其性能,导出循环的功能、功率密度(功率与循环中最大比容之比)和热效率表达式,在高、低温侧换热器和回热器总热导率一定的条件下优化三个换热器热导率分配,得最佳功率、功率密度和热效率,并与文献中的概念设计方案性能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喷射式制冷在船舶空调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蒸汽喷射式制冷作为一种利用低品位热能驱动的绿色制冷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针对蒸汽喷射式制冷在船舶空调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为蒸汽喷射式制冷空调在船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回热器是高温气冷堆—氦气轮机直接循环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高压涡轮出口的高温尾气,使高压压气机后的低温氦气被充分加热后再返回堆芯,以提高系统的循环效率.回热器需要在满足换热效率和压力损失的前提下,实现体积和重量的最小化,以符合装置对紧凑性的要求.本文从总体布置方案、材料方案和芯体段计算方案出发,进行回热器的结构设计,并进行强度校核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回热器性能、芯体段的应力应变都满足使用要求,可保证运行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9.
对一般船舶的主机废气热能回收系统进行了热平衡分析,通过实例计算,求出了该系统的状态参数、输入输出的能量、热效率和损失系数,得出其热量平衡图.计算表明,采用热平衡分析可了解该主机废气热能回收系统的能量分配和利用情况、整个动力装置热效率的提高程度.热平衡分析结果将用于热经济分析以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吸附式制冷在船舶空调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为一种利用低品位热能驱动的绿色制冷技术,目前吸附式制冷技术已成为国际制冷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分析了吸附式制冷在商用船舶空调中应用的可行性,对其在实船应用进行系统设计,并实现了吸附与脱附过程的自动切换,为吸附式制冷空调在船舶中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