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崔为耀 《船艇》1989,(5):26-26
美国王桥船舶和船用设备有限公司已研制出一种船舶吃水记录器。它依靠压力传感水位、密度、温度变化以及重力引起的加速度变动来测量吃水度,其测量误差很小。这种吃水记录器使用装在主平台上的两个压力换能器来测量吃水。该仪器输出的信号可用来计算任何密度的水深。处理机会  相似文献   

2.
考虑浅水影响的航速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举  马向能 《船舶》2005,(4):1-4
受实船试航水域水深的影响,对于深吃水的大型船舶航速测量结果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航速的浅水修正.本文采用GUM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方法,以某大型油轮为例,对考虑浅水影响的航速测量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内河船舶超吃水引发的船舶安全问题,提出单波束声呐在水下仰扫,对目标船舶回波信号的强度值进行处理并滤除干扰误差,测量内河船舶动态吃水值的检测方法。采用自适应阈值法甄别仰扫单波束声呐发射到船底的回波信号,利用中值滤波滤除回波信号异常数据得到单波束声呐到目标船舶底部的距离,用测深传感器测得的水深值减去此距离得到船舶的实时吃水值。对不同吃水值的模拟船舶进行吃水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较为准确测量船舶吃水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浅吃水船型的主要技术问题,结合我国港口的水深情况,对沿海和远洋运输中采用浅吃水船型是否经济适用提出了初步看法:1)当港口水深特浅,港口允许的船舶吃水 T 小于不受限制的船舶吃水 T_0的0.75倍时(即 T<0.75T_0),宜采用平台减载方式。2)当港口水深介于0.75T_0和 T_0之间,宜采用浅吃水船型。  相似文献   

5.
张义军 《水运管理》2014,(2):22-24,38
针对三峡船闸过闸需求增加和船舶大型化发展对允许过闸船舶的最大吃水需求的问题,在相关管理规范基础上结合模型研究,分析三峡船闸门槛水深、船舶航行下沉量及安全富余水深要求,以三峡船闸门槛水深5.125 m、5.5 m和6 m为参考,分别确定该水深期间允许过闸船舶的最大吃水,为对外发布吃水控制标准提供依据,对过闸船舶配载发挥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一些超大型船舶的吃水可达14m.而多数港口航道的水深却在-12m以下。那些水深不足的港口.面临着整治航道与建设深水泊位的艰巨任务。因而,它们必然要关心各种水深相对应的船舶吃水及其到达本港的机率,以便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安排施工的目标与进度。这就需要对集装箱船的舱位利用率作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冯义 《港口科技》2010,(2):37-41
水深与吃水的关系(即富余水深)是影响超大型船舶能否进靠某一港口的先决条件。港口讨论超大型船舶富余水深的构成及其对船舶操纵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实际操纵中涉及的若干具体问题,在实践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船舶进出淡水港,舷外水密度发生改变,将使艏艉吃水也跟着改变,在航道水深较浅,船底富余水深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改变将对船舶操纵产生影响,甚至威胁到船舶的安全航行.因此,有必要对船舶进出淡水港的艏艉吃水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掌握其变化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抵消其影响,保证船舶的安全航行.文章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试图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分析营运吃水产生的原因、发展特点及趋势,结合华南地区某集装箱码头的情况,论证集装箱船舶营运吃水只是评价集装箱船舶营运中运输效率的指标之一,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不宜作为航道、码头水深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董家口港为目标水域,计算40万t船舶抵港最大吃水,考虑航道较长、分段较多等特点,充分运用乘潮条件和潮汐规律,提出针对超大型船舶的富余水深应用方法。运用该方法分析航道水深、乘潮条件、船舶吃水和富余水深之间的关系,判定航道水深的适应性,提炼航速控制的边界值。应用结果表明:富余水深按照《海港总体设计规范》取值,航速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董家口港航道水深适应40万t船舶满载乘潮进港。  相似文献   

11.
针对乌江思林、沙沱两座升船机船舶1.6 m吃水控制标准导致载货量偏低的实际问题,开展超吃水船舶进出升船机船厢系统性的实船试验,论证船舶吃水标准提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船舶出厢为控制性工况,2.0 m吃水船舶正常出厢实测最大下沉量16.46 cm,富余水深大于30 cm;基于实船试验数据改进的下沉量预测公式,将船舶实际下沉量预测精度提高1倍以上;按目前2座升船机运行水位协调机制,上下游水位变化在10 cm以内,船舶最大吃水提升至2.0 m是可行的。建议在运行中按照1.8~2.0 m吃水逐步放宽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型耙吸式挖泥船大面积浅水区施工的问题,基于船舶的施工特性及项目工况条件,探讨在水深不满足船舶设计最小吃水的环境中,利用抽舱旁通与打开前泥门装舱的方法结合疏浚集成控制系统形成的浅水区疏浚工艺进行疏浚作业的可行性。依托非洲东部某港池疏浚工程项目实践,说明浅水区疏浚工艺可以优化船舶吃水,提高大型耙吸式挖泥船大面积浅水条件下的疏浚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分析船舶由海水进入淡水港或航道时吃水增加问题,指出随船型、尺度、排水量越来越大等因素影响导致船舶纵倾变化已不可忽视,并提出了预防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吴建康  陈波 《中国造船》2003,44(1):17-23
采用波动方程/有限元法求解Green-Naghdi(G-N)方程计算船舶在有限水深区域的兴波和波浪阻力。把行驶船舶对水面的扰动作为移动压力直接加在Green-Naghdi方程里,以描述运动船体和水面的相互作用,并经此来计算不面波动、船底水动压力和波浪阻力。G-N方程比浅水方程增加一个非线性的频散项,以补充有限水深对浅水船波的影响。采用随船运动网格的有限方法,以Series 60 CB=0.6船作为算例给出浅水船波的计算结果,并与浅水方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当船速小于临界速度时,由于频散的影响,G-N方程级出的船后尾波波高比浅水方程的结果大,同时波浪阻力也比浅水方程的结果有所提高。当船速大于临界速度时,G-N方程的计算结果与浅水方程基本相同,频率散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应用CFD方法数值模拟在浅水条件下通过船闸的船舶粘性绕流,对船舶通过船闸时的水动力性能进行了数值预报研究。通过UDF编程定义船舶的运动,使用动网格方法和滑移交界面技术进行船舶运动过程中的网格更新,计算作用在船体上的水动力,并由计算得到的水动力求得船体下沉和纵倾。为了验证所采用的数值方法,以一艘通过比利时泽布吕赫Pierre Vandamme船闸的船舶为例,在模型尺度下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和佛兰德水利研究所的模型试验基准数据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不同船速、偏心距和水深条件下的数值结果,给出了这些因素对船舶通过船闸时的水动力性能的影响。该文研究结果可为浅水条件下船舶通过船闸时的安全操纵和控制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船舶改装工程中,采用传统的人工手段进行测绘,不仅工作量大,耗时长,而且数据精度难以保证。同时手工测绘的图纸资料无法输入到三维设计软件中,不利于原船结构系统与改装部分的接口管理。本次研究引入了3D激光扫描技术,对原船进行自动扫描,并生成三维模型,直接导入到三维软件中进行设计,缩短了测绘的时间,提高了测量精度,很好的解决了改装工程工期紧张的问题,同时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苗玉基  陈徐均  施杰  于伟 《船舶工程》2016,38(10):52-57
为了研究不同工作条件下无航速三体浮驳的水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根据势流理论和波浪的辐射/衍射理论对无航速三体浮驳的水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以某三体浮驳为例应用水动力计算软件AQWA对其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水动力计算。分别求得了该三体浮驳在不同水深、不同吃水深度时的附加质量、附加阻尼、不同波向下的波浪激励力和幅值响应算子随波频的变化曲线,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深对三体浮驳附加质量、附加阻尼、波浪激励力和幅值响应算子均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低波频时影响较为显著;水深大于20倍吃水深度后三体浮驳的水动力系数可按照无限水深进行近似计算。吃水深度对三体浮驳纵荡和横荡幅值响应算子几乎无影响,对垂荡和纵摇幅值响应算子的影响较小,对横摇和艏摇幅值响应算子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尚桦  李若 《水运工程》2020,(2):62-66
三峡升船机下游引航道具有水位波动大、变化快的特点。为减少水位变动对三峡升船机船厢下游对接运行操作的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拟合的方法,建立船厢下游对接时船厢水深、船厢与下游偏差拟合数学表达式,得出结论:船厢下游对接时船厢水深、船厢与下游偏差是线性对应的。根据三峡升船机现阶段运行操作现状,结合船厢水深、船厢与下游偏差变化,提出船厢下游对接不同时段的运行操作应对策略,为三峡升船机运行操作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9.
邹璐 《船舶力学》2016,20(7):841-848
浅水中的斜航船舶受到浅水阻塞效应和不对称流的综合影响。为预报该运动中的船舶水动力,文章采用基于定常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浅水中做斜航运动的船舶粘性绕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考虑低航速运动的特点,忽略航速影响下的自由面兴波,由数值计算得到水动力系数在漂角影响下的变化规律。针对计算精度问题,在数值模拟中从验证和确认角度分析和评估计算结果:通过网格收敛性分析分析数值误差与不确定度;结合试验数据考察计算模型的误差。此外,从计算区域尺度、湍流模型、边界条件、船体下沉和纵倾作用方面对模型误差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可为改进计算模型、提高数值模拟精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大型船舶安全、经济地靠离码头,驾引人员应当对所需拖船协助力心中有数。国内外研究人员已在理论和实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实用的计算方法仍不多见,且存在着一些问题。提高大型船舶横向靠离码头所需拖船协助力估算精度的关键是横流阻力系数C(wy)的估算。该文根据12条船模试验数据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获得了可以表达C(wy)与船型及水深之间关系的近似公式;同时依据大型船舶横向离码头实际是加减速运动这一事实,考虑了加速运动对C(wy)系数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岸壁对船舶横向运动的影响。该文所提供的计算方法是实用和可靠的,可供船舶驾引人员使用,亦可供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