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为了便于发掘和保护"南海I号"及船上的文物,设计一套整体打捞方案,首先将一特制钢沉井压入海底泥土中将沉船罩入其中;然后将底托梁穿过钢沉井底部从而将沉船整体包裹起来;接着将钢沉箱连同其内的沉船吊起并运到岸上,实现了沉船整体打捞.  相似文献   

2.
"世越号"沉船打捞工程是由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承担的一项整体打捞吨位、打捞难度均属世界前列的大型综合打捞工程。工程中并未采用沉船扳正后再起吊出水这一常规整体打捞方式,而是人性化地提出并成功应用了钢梁托底的整体抬吊打捞方案,并创造性地通过浮吊船起吊沉船船首,解决了在沉船下方安装托底钢梁这一打捞方案中的关键性难题。为了对船首起吊这一独特的吊装作业方案设计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精细、全面的计算分析。论文主要介绍了"世越号"沉船打捞工程中的船首起吊作业的静态分析和水动力动态分析方法,得出相应的起吊吊力、船舶运动等相关数据;并与实际作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分析方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世界海运》2017,(10):24-30
在"世越号"沉船打捞中,上海打捞局按照韩国方面保护遇难者遗体、不损坏船体的打捞要求,采用了钢梁托底,整体打捞的施工方案,对"世越号"沉船进行整体打捞。为将托底钢梁安装到沉船底部,采用将船首吊起,再将托底钢梁组整体拖绞移位到沉船底部的方案。在船首吊起过程中,为保证船体的稳定,采用由重力锚、系泊锚链、链式提升器、系泊钢丝绳等组成的一套船首系固系统,对船体进行系固,确保船体在起吊后不会由于水流作用发生较大的位置移动,而影响到后续的钢梁就位。通过对这套水下系固系统的设计计算分析、施工安装以及实际应用效果的描述,对该套水下系固系统进行详细介绍,以利于在其他类似项目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南海Ⅰ号"是一艘满载瓷器的南宋时期的古沉船。为了便于发掘和保护该船及其上的文物,一套整体打捞方案被首次提出:即首先将一特制钢沉井压入海底泥土中将沉船罩入其中;然后将底托梁穿过钢沉井底部从而将沉船整体包裹起来;接着将钢沉箱连同其内的沉船吊起并运到岸上进行考古发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一系列始料未及的困难,不过经过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后最终将沉船整体打捞成功。这为今后水下考古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南海I号"是一艘满载瓷器的南宋时期的古沉船.为了便于发掘和保护该船及其上的文物,一套整体打捞方案被首次提出:即首先将一特制钢沉井压人海底泥土中将沉船罩入其中;然后将底托梁穿过钢沉井底部从而将沉船整体包裹起来;接着将钢沉箱连同其内的沉船吊起并运到岸上进行考古发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一系列始料未及的困难,不过经过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后最终将沉船整体打捞成功.这为今后水下考古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便于发掘和保护“南海Ⅰ号”及船上的文物,设计一套整体打捞方案,首先将一特制钢沉井压人海底泥土中将沉船罩入其中;然后将底托梁穿过钢沉井底部从而将沉船整体包裹起来;接着将钢沉箱连同其内的沉船吊起并运到岸上,实现了沉船整体打捞。  相似文献   

7.
《航海》2017,(6)
在举世瞩目的"世越"号沉船打捞工程中,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创造性地应用了托底钢梁打捞方法。该方法是将一组托底钢梁垫在沉船之下,打捞时起吊力作用于托底钢梁而非直接作用于沉船上。因此,该方法对沉船船体结构破坏较小,能够实现业主方提出的整体打捞并尽量避免船体破坏的要求。该文对"世越"号打捞工程托底钢梁的设计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托底钢梁结构和沉船结构强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为以后打捞工程中应用类似打捞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整体打捞"夏长"轮沉船为例,给出大吨位沉船起浮过程的控制条件,提出应用GHS软件建立沉船计算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出沉船打捞起浮过程中货舱及压载舱不同排压水方案、艉部起浮吊力增减等不同工况下,沉船总纵强度、剪切强度及浮态的变化情况,据此得到最优起浮排压水及起浮吊力设计方案。沉船起浮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工程数据高度吻合,证明数值模拟方法正确。  相似文献   

9.
隋海琛  杨鲲  张彦昌  赵阳 《水道港口》2009,30(2):139-142
"南海一号"是我国2007年底在广东阳江水域打捞出水的一条宋代沉船。为了更好地保护该船,打捞过程采用了"整体打捞"技术方案。为了保证打捞中水下定位和提升过程姿态检测准确无误,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将国际上最先进的姿态传感器和水下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成功应用于"南海一号"打捞的定位和姿态监测过程中,为成功打捞沉船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安全保障。文章介绍了打捞的技术难点、技术方案和打捞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世界海运》2017,(9):17-22
"世越号"沉船打捞采用托底钢梁双驳船抬吊整体起浮方法,当"世越号"被提升到吃水9米时将和两条抬浮驳"招商重工1号"和"招商重工3号"一起转移进半潜船,由半潜船进行整体起浮出水。在整个过程中,"世越号"将与两条抬浮驳组成超大型结构,操作起来非常困难。以"世越号"打捞工程为例对双驳抬吊沉船浮装半潜船工艺进行详细介绍,内容包括拖航移位、沉船进档和重量转移三个作业环节,此工艺尤其适合大吨位沉船的整体打捞。  相似文献   

11.
孔维达  胡敏 《武汉造船》2009,(4):148-150
打捞“南海Ⅰ号”古沉船的钢沉井总重超过了起重船“华天龙”的起重能力,无法直接将其从海里吊上运输驳船。为了解决起重船吊重能力不足的问题,采取使用起重船和半潜驳一起合作来起浮沉井的方法,成功将钢沉井吊移上了半潜驳。  相似文献   

12.
王闻 《机电设备》2020,37(2):47-51,69
基于广州打捞局120 000 kN抬浮力打捞工程船配套4 500 kN线性绞车的技术要求,提出线性绞车电控系统设计方案。从线性绞车在打捞工程船中的作业工况、电控系统的通讯架构、线性绞车单台控制及远程联动的自动控制、人机界面操作等方面进行研究,介绍线性绞车电控系统的设计思路,为线性绞车在打捞沉船工作中的正确运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张杰  罗宁 《水运工程》2017,(7):145-148
葛洲坝1号船闸由于与三峡船闸匹配运行,船舶实行导航墙待闸,下行船舶在导航墙停靠时距离人字门较近,而且下行船舶首船进闸后停靠位置与下闸首人字门距离较近,都具有碰撞人字门的风险。针对葛洲坝1号船闸人字门存在被碰撞的风险,结合上、下闸首的现场情况分别就上、下闸首人字门增设防撞设施方案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式、侧开式和下沉式等方案,并讨论各方案实现的可能性、优势及不足,为船闸人字门防撞安全设施的方案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型海洋救助船主要尺度选择、线型设计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海洋救助船执行海上救生的特殊使命与要求,研究分析了系列海洋救助船的主尺度要素、线型设计特点,阐明了该类船所具有的船型特点,提供了此类船型的主要尺度及有关参数范围,可供今后设计同类船型时参考。同时通过对该类船不同艏部形状、不同艉部推进形式及有无减摇鳍的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指出了用以最大限度改善海洋救助船航行性能的途径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risk posed by heavy shipping traffic to a subsea pipeline located near an industrial port area. In this context, it is essential to estimate the accident frequency in an attempt to eliminate subjectivity in the analysis process. This study proposes a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ship sinking frequency over the subsea pipeline in the Madura Strait area. The Madura Strait is one of the busiest shipping lanes in Indonesia. Many ships pass through the fairway in the strait, and many industrial ports have been built in this area. The proposed model is developed based on Fujii’s Model, and it uses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 data as a ship traffic survey. Ship sinking accidents are considered based on ship–ship collisions over the critical subsea pipeline area. The ship–ship collision locations around the subsea pipeline and the ship traffic distribution models are estimated using AIS data. The causation probability Pc is determined based on a synthetics approach using a Bayesian network modified from Det Norske Veritas’ and Hänninen’s models. The causation probability is estimated by considering factors such as human performance, weather, technical problems, and support. The proposed model i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its result with actual accident records for the Madura Strait area. The ratio value of 0.33 is considered to be reasonably agreement (ratio value ≥0.2).  相似文献   

16.
康为夏  闵兵  李含苹 《船舶》2009,20(6):13-17
大型起重船是海洋工程的辅助船舶,在海洋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按照大型起重船的功能与分类、发展历史、市场前景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与分析,论述了大型起重船作为海上工程吊装、海洋打捞作业中不可或缺的装备,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叶昊 《船舶工程》2019,41(8):1-5
本文阐述了708所为长江航道局开发设计的一艘1000吨应急抢险打捞起重船,主要用于长江三峡库区应急抢险的沉船沉物起重打捞,兼顾长江中游河段应急抢险打捞的需要,三峡库区和长江中游干线特定的水域环境、库区船闸尺度及跨江桥梁高度限制决定了本船在船型和主尺度、起重机及其搁架形式、定位方式、压载系统、打捞作业系统配置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考虑。  相似文献   

18.
船舶破舱后排水施救能力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船舶破舱瞬时进水量速度的计算模型。考虑不同装载状态下对船舶破口的大小及其位置进行计算,给出了船舶下沉、纵倾后达到新的平衡水线乃至沉没所需的时间及进水量速度的变化规律。提出破舱临界渗透率的概念,明确船舶破舱后进水量速度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分析船舶破舱进水量速度与船舶排水设备能力的关系,确定船舶抗沉施救能力的可行性。为驾驶员迅速判断船舶破舱后的安全性及如何采取安全、合理的施救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1Introduction Seletingtheoptimizeddemonstrationofshipform schemesisanimportantlinktogeneraldesignofship,itisanoptimizationproblemwithmulti objectives[1],wheretheweightcoefficientsofeachtargetsshouldbe determinedfirstly.SANGsong[2]usedthree demarcationmatr…  相似文献   

20.
针对12000t抬浮力打捞工程船,在概括介绍其船型特点的同时,对其电力系统以及在系统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细描述,为同类电力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