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汾站是一等站,由于货场因几度计划搬迁,而逐年缩小,运量大部分流向了专用线,全站日均装卸300多车,其中专用线占85%.全站有专用线计45条及临钢专用铁道一条.而负责专用线装车安全检查的铁路货运员每班仅6名,每名货运员每天平均要承担50多车的装、卸作业组织和安全工作,加之近来超载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专用线“装一辆重车,保一路安全“,就成为我站运输安全工作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铁路专用线装卸车信息采集系统能够及时动态获取装卸车的作业开始时间、作业结束时间等相关信息,完善铁路运输信息管理平台装卸作业数据链条,实时掌握专用线装卸作业情况以及车辆的动态,为铁路货运管理部门对专用线装卸车作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对铁路专用线装卸作业信息采集系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张斌 《铁道货运》2001,(2):56-58
介休站是晋煤外运的出口之一,货场占地面积66 888 m2,有3条货物线,19条专用线,1条专用铁道.日均装卸车390辆,年货物到发量1 000万t左右,运输收入1.9亿元.1997年上半年,介休站货场出现了货源短缺,效益下滑的现象.面对严峻的形势,结合上级文件精神,我们对货场内部管理进行了大胆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切实加强司家营站专用线货物装车作业安全管理,提高列车上线运行安全保障能力,阐述司家营站专用线货物装车作业管理现状,针对在货物装车作业中存在的车站装车作业安全管控不足、车站结合部管理存在漏洞、装车作业不当引发安全隐患、车体不良发生衍生风险等安全问题,本着人防、物防、技防保安全的理念,从装车前、装车中、装车后发车前、发车后4个环节提出司家营站专用线货物装车作业安全管理对策,以提高车站装车作业质量,减少运输安全隐患,降低司家营站专用线货物装车、运输安全风险,为铁路车站及专用线货物装车作业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加强专用线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对两年来专用线运输发生的事故和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专用线运输安全的原因,并从提升专用线企业对铁路运输安全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规范企业运输员队伍的建设、推进专用线装卸车作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加强专用线作业及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严格控制专用线共用业务的开展、加大站内科技安全卡控和优化专用铁路的交接方式等七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立伟 《广西铁道》2010,(3):6-7,10
分析了南宁铁路局管内专用线装卸车作业效率低的原因,提出了通过扩充运输能力、优化作业组织、签订装卸车作业协议、加强效率考核、严格货车使用费的收取、加强装卸监管等措施,以压缩车辆在专用线停留时间,加快货车周转速度,达到扩大运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铁道技术监督》2000,(8):27-29
北营站是太原车务段管辖的二等站 ,紧临太原站 ,是石太线、太焦线、南同蒲线的咽喉地段 ,因此北营站的安全在分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影响较大。北营站有到发线 5条 ,存车线 3条 ,专用线 1 4条 ,调车机二台 ,担负着周围 2 0 0多个厂矿及南郊、清徐、交城等县的货物到达和发送业务 ,车站年货物发送量 2 4 5万吨 ,运输收入 950 0万元。日均接发列车1 70余列 ,调车作业 2 0 0余辆。行车车间现有职工 85人 ,35岁以下的职工占 70 %。在北营站安全生产管理中 ,行车车间的安全是车站管理的关键 ,落实了行车车间的现场管理 ,就基本消除了车站安全生…  相似文献   

8.
针对以往影响滕南矿区铁路专用线货运安全的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和客观因素,提出强化装卸车管理、严格执行卡控制度、加强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建立长效的安全奖惩及制度约束机制等相应对策,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实施,有效地提高滕南矿区铁路专用线的货运风险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9.
铁路专用线整合就是重点对年运量较小、对运输效率影响大、安全隐患突出,以及同品类装车分散、一条专用线多家装卸车或一家多条专用线装卸车、段管线改变用途等情况进行整合,对走行线装卸车作业进行清理。主要特点是按照"一站一策、一线一策、一事一议"的整合原则,通过精细制定方案、争取政府支持、定期现场推进等方式,全面挖掘专用线运输潜力。  相似文献   

10.
铁路专用线是铁路货物集疏运的重要设施,是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增强铁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是扩大铁路运量、提高铁路效率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为提升铁路专用线委托运输管理质量和效益,阐述铁路专用线实行委托运输管理的意义,分析铁路专用线委托运输管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制订铁路专用线委托运输管理办法、明确委托管理费用定额行业指导标准、扩大基层站段作业人员储备、建立效益与工作量挂钩激励机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的对策,促进铁路专用线委托运输管理健康、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铁道货运》2011,(11):36-36
钦州港站抢抓广西北部湾经济腾飞的机遇,积极推动站场扩能改造,优化装卸车作业流程,不断提高运输效率,极大地缓解了能力不足与运量高增长之间的矛盾,实现货物运输跳跃式增长。2011年9月份,全站完成货物发送量73.5万t,同比增长147.8%。  相似文献   

12.
张铸 《铁道货运》2012,(1):53-54,58
分析影响中间站作业效率的原因,主要是作业环节衔接不紧密,企业专用线装卸车效率不高,部分中间站调车机车数量不足等,提出确保车站各项作业环节的紧密衔接,提高货场和企业专用线的装卸车能力,优化站段运输组织,优化劳动生产组织,准确核收货车占用费等对策,以有效提高中间站作业效率,压缩货车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3.
对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中存在的基础管理薄弱,运输生产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危险货物包装质量和违章作业现象,货物送达时效差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的相关对策,主要是加强危险货物管理,加强专用线管理,落实标准化作业,提升设备技术水平等,并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以切实保障危险货物的铁路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4.
张双霞 《铁道货运》2007,(6):24-25,33
结合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对货物装载安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目前专用线、专用铁路装车作业的现状和货物装载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完善专用线、专用铁路安全管理制度、作业办法,建立与企业的多层面沟通机制,强化专用线、专用铁路装车的交接检查等方面提出了强化专用线、专用铁路作业安全管理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刘文强 《铁道车辆》2002,40(3):42-42,44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252条规定:列车出发前应进行制动保压试验,列车管每分钟漏泄不得超过20 kPa;<机车操纵规程>第12条也对制动保压作了类似的规定.该规定执行以来,客货列车均发现过不少保压不良的现象,但故障处理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令检修人员难以处理.如某列检所作业完毕编组33辆的货物列车后,司机发现保压不良,列检人员将机车折角塞门关闭后,列车尾部校对风表的压力依然下降,且经多次制动试验,其保压漏泄量从35 kPa~100 kPa不等,但对全列车仔细查找,均未发现有漏泄声响,最后,采用逐辆排查的办法才发现漏泄的车辆,造成列车严重晚点.笔者认为,列车制动保压不良无外乎有自然缓解、再制动以及无表现但列车管压下降3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昆明铁路局将专用线挖潜作为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突破口,深入调查并依靠地方政府,出台专用线提高装卸车效率考核政策,与专用线企业加强沟通,统一认识,携手改善传统作业模式,逐步完善工作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专用线运输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挖潜提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天津站是全国主要货物集散地之一.全站共有货装车间3个,天津南站(为对外二等站)、南货场、西货场均为独立货运营业办理站.车站管辖着39家企业专用线,两户专用铁路线,日装车60车,卸车240车,年发送量100万t.……  相似文献   

18.
做好超偏载防控检查是确保货运装卸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提高货车超偏载检测质量,从装卸车作业及轨道衡检测2个方面分析超偏载问题车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强装卸车作业超偏载防控、把控轨道衡检测、加强现场作业监控、全方位加强质量标准控制等铁路货车超偏载防控对策,从装卸车源头抓起,不断完善货车超偏载防控作业流程和作业标准,建立计量设备运用应急预案,加强设备及人员管理,提高装卸车作业质量和效率,以有效防控铁路货车超偏载问题,确保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货物品类、列车种类、作业特点等快运货物列车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编组站分类线运用紧张、阶段性调车机车能力不足、车辆结合部工作增多、调度指挥信息化配套不足的问题,提出加强日常工作组织优化、强化节点作业组织管理、开发拓展信息化功能、完善结合部管理、完善考核机制等编组站快运货物列车作业组织优化对策,为提高编组站快运货物列车运输组织能力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20.
王明才 《中国铁路》2007,(12):42-44
齐齐哈尔车务段从整合管内企业专用线入手,与地方政府联合制定了整合企业专用线资源的实施方案,结合企业专用线分布特点及货物到发品类、数量等,划定不同区域的专项产品装卸线路。同时,严格政策实施,掌控作业环节,提高了运输效率,密切了铁路与企业货主、地方政府三者间的关系。企业专用线资源的整合,作业安全有了基本保证,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满足了现场装卸作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