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EQ2102越野汽车前轮摆振影响因素试验分析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风EQ2102型独立悬架越野汽车的前轮摆振问题进行了道路试验分析,研究了前轮失衡量、转向系统阻尼和刚度对前轮摆振的影响。试验及分析表明,该车摆振主要为强迫振动,通过控制激振源、增大转向系统阻尼可抑制摆振。提出了采用阻尼轴承代替主销滚针轴承来增大转向阻尼的解决方案,同时评估了阻尼轴承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汽车悬架系统是安装在车桥和车轮之间,用来吸收汽车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所产生的颠簸力。因此,汽车悬架系统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悬架系统的结构得到不断改进,其性能及其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3.
汽车行驶系主要由车架、车桥、悬架和车轮组成,汽车行驶系的状况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和行车安全性等。本文就汽车行驶系一些常见故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汽车悬架特性检测设备的结构原理及选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悬架装置是保证汽车行驶平顺性的重要总成。它的主要功能是:缓和由路面不平引起的振动和冲击,以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迅速衰减车身和车桥的振动;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各种力和力矩。同时,汽车悬架装置对汽车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通过性和汽车燃料经济性等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汽车操纵轮的自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操纵轮自振的特征有些车型存在着操纵轮的摆振问题,表现为在汽车直线行驶时,操纵轮(一般是前轮)以一定的振幅和频率绕主销轴左右摆动,并进而导致车身的晃动,一般称为“汽车摆头”。汽车操纵轮的摆振,破坏了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降低了汽车的使用安全性;使转向系统增加了额外负荷,加速转向系和轮胎的磨损。因此,解决汽车操纵轮的摆振问题,是汽车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汽车操纵轮的摆振,按其振动性质和表现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具有强迫振动性质的高速摆振,一是具有自激振动性质的低速摆振。  相似文献   

6.
操纵稳定性是汽车的一种运动性能,不仅影响到汽车驾驶的操纵方便程度,而且也是决定高速汽车安全行驶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悬架性能与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又是密不可分的,研究悬架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对提高整车的操纵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日益受到重视;另一方面,传统的计算方法在分析汽车的各种特性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汽车研究的要求。本文便是采用了先进的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通过对悬架参数的设计,达到优化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汽车前轮摆振是转向系中危害最大的常见故障之一,该故障由诸多因素造成,在前挢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车辆上均可发生.特别是在进口轿车上发生较多.这种故障如不及时排除.势必严重影响汽车行驶稳定性与操纵性,增加诱发事故的因素。本文就前轮摆振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8.
凌志LS400电控半主动悬架的功能与故障自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悬架质量的汽车之振动能否控制在最低水平,主要取决于悬架的减振特性。电控半主动悬架系统是根据悬架的位移,汽车的速度、转向、制动等传感器送来的信号,由电脑进行运算处理后控制电磁式执行元件,实施悬架的刚度与车身高度的自动调节,从而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ADAMS/CAR的某轻型载货汽车前悬架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dams/Car软件建立了某轻型载货汽车双横臂独立前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选取双轮同向激振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了车轮跳动过程中参数变化对悬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悬架的主销横向偏移距偏大,容易发生制动跑偏,前束变化不合理;车轮跳动过程中轮距变化较大,会引起两侧轮胎方向相反的侧偏运动,导致轮胎磨损,同时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独立悬架汽车摆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宋健  钱珠声 《汽车技术》1996,(1):1-6,62
以标致505SL轿车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析力学的方法,建立了前悬架为独立悬架的汽车转向轮摆振数学模型。通过对摆振系统特征的分析,确定了影响摆振的主要振动模态,得独立悬架汽车特有的摆振振型,并通过道路试验证实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中型货车制动时前轮摆振现象,从理论上分析了前轮摆振的产生机理,先对振动现象进行检测分析,再改进制动器的结构,然后通过整车试验和制动器台架试验对改进进行了验证。试验和分析的结果表明:制动时前轮摆振是车辆制动过程中前制动器的制动力矩波动造成的,与制动器结构有关,通过改进制动器这个摩擦系中的摩擦体的刚性,不仅可以消除制动时的前轮摆振,同时还可大幅提高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12.
对某车型在制动时出现前轮摆振现象进行试验研究,经过对检测和数据处理分析,深入分析了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动力不平衡是引起汽车摆振的直接原因,它会引起制动力的变化,从而形成摆振.  相似文献   

13.
反力式制动试验台加载能力与检验结果真实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庆哲  李鸿仪 《汽车技术》1995,(11):46-52,20
利用反力式制动试验台对前、后轮的加载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1)因存在系统的微观自激振动,致使滚筒对车轮的加载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不停地波动;(2)加载能力一般不低于轴荷的60%,对于后轮行车制动力的检验,试验台加载能力的下限值可能低于60%;(3)为使后轮驻车制动力检验的加载能力不低于整车重力的20%,试验台应设置限制车辆后移的辅助设施,以提高驻车制动力的加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
Functions of anti-lock braking for full electric vehicles (EV) with individually controlled wheel drive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conventional brake system actuating friction brakes and regenerative brake system actuating electric motors. To analyz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both variants of anti-lock braking systems (ABS), the presented study introduces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btained from proving ground tests of all-wheel drive EV. The brake performance is assessed for three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hydraulic ABS; regenerative ABS only on the front axle; blended hydraulic and regenerative ABS on the front axle and hydraulic ABS on the rear axle. The hydraulic ABS is based on a rule-based controller, and the continuous regenerative ABS uses the gain-scheduled proportional-integral direct slip control with feedforward and feedback control parts. The results of tests on low-friction road surface demonstrated that all the ABS configurations guarantee considerable reduction of the brake distance compared to the vehicle without ABS. In addition, braking manoeuvres with the regenerative ABS are characterized by accurate tracking of the reference wheel slip that results in less oscillatory time profile of the vehicle deceleration and, as consequence, in better driving comfort.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e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can be used in the process of selection of ABS architecture for upcoming generations of full electric vehicles with individual wheel drive.  相似文献   

15.
气室是驱动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压缩空气和蓄能弹簧为制动器提供驱动力,从而实现整车的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如若气室发生故障,则会造成制动失效,影响整车的行驶安全。文章针对某驱动桥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气室底部撕裂问题,通过运用机械振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其失效模式进行剖析,通过改进方法,提升产品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制动性能是衡量车辆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此都有严格要求。本文着重介绍一款轻型载货车辆在设计验证过程中,车辆空载行驶速度超过40km/h时,在紧急制动情况下后桥出现抖动现象。通过对车辆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全面分析,找到问题所在,最后在不影响车辆性能的前提下,通过适当调整后悬架板簧的刚度达到解决车辆制动抖动。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道路清障车拖带车辆制动工况力学模型,绘制了道路清障车拖带车辆行驶时的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分析了被牵引车结构参数的改变对制动过程的影响,并建议对这种轴荷变化的道路清障车应安装感载阀,以提高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以某8×4重型自卸车为分析对象,建立了四轴汽车的制动力学模型,对该车在满载、超载情况下进行各轴载荷的计算,前、中、后桥制动力矩和制动力分配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轴汽车的行车制动性能分析方法,并与该车制动性能O型试验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能对四轴汽车行车制动性能进行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