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型卡车行驶时因载重大对整车制动性能有着较高要求,驱动桥气室支架作为重卡制动系统中的重要零部件,对制动系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气室支架断裂会使重卡完全丧失制动能力,并为交通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故此,文章针对此轮边气室支架在保证与原有结构质量不变的情况,结合有限元分析进行了重新优化设计和改进,增强了其结构强度,从而降低了该轮边气室支架的售后故障率,最大程度提高了该气室支架的使用寿命,满足了客户的使用要求,增强了品牌信任度。  相似文献   

2.
气室支架作为制动系统上重要的承载件,其可靠性直接决定整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而重型矿用自卸车一般作业环境恶劣,其对前轴的气室支架可靠性要求更高,文章基于有限元分析,对一种重型自卸车前轴的气室支架通过结构优化,提高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正国内商用车市场,牵引车一般采用气压制动系统,压缩空气驱动车辆制动器进行制动。车辆制动力的大小除取决于制动气压大小、制动器规格和制动气室大小外,车辆载荷也是决定车辆产生制动力大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对于4×2半挂牵引车,前轴为非驱动转向桥,一般为单腔气室,后桥为驱动桥带复合制动气室,能够实现弹簧储能驻车制动。在车辆空载时进行应急制动试验,因后桥载荷过低,无论是行车制动(前桥失效情况下进行后桥制动),还是驻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体理论的车辆制动性能的虚拟试验的实现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弯道制动试验是极其危险的,而通过弯道制动过程仿真来研究汽车的制动性能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ADAMS-VIEW中建立汽车前悬架、转向系、驱动桥、后悬架及轮胎等模型,并考虑了链接中弹性衬套的影响,建立整车虚拟样机。对转弯制动、直线制动等工况进行仿真,并将试验结果与计算机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证明整车模型有较高的精度,仿真方法是正确的,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各驱动轮转速和转矩可以单独精确控制,便于实现整车动力学控制和制动能量回馈,从而提升车辆的主动安全性和行驶经济性。但车辆在回馈制动过程中,一旦1台电机突发故障,其他电机产生的制动力矩将对整车形成附加横摆力矩,从而造成车辆失稳,此时虽可通过截断异侧对应电机制动力矩输出来保证行驶方向,但会使车辆制动力大幅衰减或丧失,同样不利于行车安全。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并验证一种基于电动助力液压制动系统的制动压力补偿控制方法,力图有效保证整车制动安全性。以轮毂电机驱动汽车为例,首先建立了整车动力学模型以及轮毂电机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回馈制动失效的整车失稳特性以及电机转矩截断控制的不足;然后,建立了电动助力液压制动系统模型,并通过原理样机的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接着,基于滑模控制算法设计了制动压力补偿控制器,并在单侧电机再生制动失效后的转矩截断控制基础上完成了液压制动补偿控制效果仿真验证;最后,通过实车试验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单侧电机再生制动失效工况下,通过异侧电机转矩截断控制和制动系统的液压主动补偿,能够使车辆快速恢复稳定行驶并满足制动强度需求。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某新型轻客驱动桥的NVH性能为研究对象,根据整车噪声测试结果,结合驱动桥的噪声测量数据,并运用ABAQUS软件进行模态有限元分析。针对主减齿轮啮合噪声和驱动桥的整车共振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理论分析计算和改进措施有效,为后期驱动桥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顾客抱怨气室支架失效问题。首先对返回的气室支架失效件进行了归类分析,其次运用统计技术科学地将气室支架失效按故障阶段等分析,为明确气室支架失效整改提供了正确决策的依据。最终达到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进一步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顾客满意。  相似文献   

8.
针对整车制动性能完成对车载制动检测系统的集成,实时检测、采集、分析各传感器输入的制动踏板力、制动减速度、管路压力等制动性能参数,分别完成常规制动试验、制动失效试验、静态及动态制动踏板感觉试验,并完成对4类工况的制动性能分析对比;对受损车辆制动性能的司法鉴定进行考核评价,并完成制动性能测试在受损车辆司法鉴定中的适应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由于重型自卸车承载力大且使用工况恶劣,导致整车后悬架系统中气室支架产生裂纹、断裂等故障频发,严重影响客户正常使用,同时使得售后维修及索赔成本增大;本文针对气室支架在使用过程中的失效模式在原有技术及结构之上进行优化设计,从而降低气室支架故障率,最大程度的提高气室支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以国内某Ⅱ型双回路皮卡前失效性能为研究对象,根据整车道路试验结果,结合鼓式制动器的台架试验数据,并对比理论计算数据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前失效制动距离过大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理论分析计算和改进措施有效,为后期后鼓式制动器的设计和整车制动系统匹配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日野ZY240H20吨自卸车的制动系统采用双回路独立全气压式工作系统,前轮和后轮制动各用一个独立执行气压制动回路,前桥和后桥后轮采用膜片制动气室,后桥前轮设置了弹簧储能复合制动气室,又设置了一套手动控制的制动系统,作为紧急制动系统失效后的第二种制动方法。另外,还有排气缓速装置和机械手制动,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的功用。  相似文献   

12.
Functions of anti-lock braking for full electric vehicles (EV) with individually controlled wheel drive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conventional brake system actuating friction brakes and regenerative brake system actuating electric motors. To analyz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both variants of anti-lock braking systems (ABS), the presented study introduces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btained from proving ground tests of all-wheel drive EV. The brake performance is assessed for three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hydraulic ABS; regenerative ABS only on the front axle; blended hydraulic and regenerative ABS on the front axle and hydraulic ABS on the rear axle. The hydraulic ABS is based on a rule-based controller, and the continuous regenerative ABS uses the gain-scheduled proportional-integral direct slip control with feedforward and feedback control parts. The results of tests on low-friction road surface demonstrated that all the ABS configurations guarantee considerable reduction of the brake distance compared to the vehicle without ABS. In addition, braking manoeuvres with the regenerative ABS are characterized by accurate tracking of the reference wheel slip that results in less oscillatory time profile of the vehicle deceleration and, as consequence, in better driving comfort.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e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can be used in the process of selection of ABS architecture for upcoming generations of full electric vehicles with individual wheel drive.  相似文献   

13.
孙吉宝  温述波 《客车技术》2012,(5):34-35,38
分析了气压盘式制动器在城市客车上应用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重点论述了5.5T盘式制动器前桥的开发,并对盘式制动器前桥与鼓式制动器前桥的制动力矩进行对比计算。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提供一种第二轴采用传统驱动桥作为主驱动、第三轴采用电驱动桥作为辅助驱动的驱动力复合并联混合动力三轴车型方案,结合提升轴空气悬架控制技术,该方案在运营经济性方面比传统双后轴驱动车型更优。  相似文献   

15.
王燕云  任成华 《天津汽车》2011,(4):49-51,59
操纵稳定性是汽车重要性能,车桥摆振严重恶化汽车操纵稳定性,制动振跳是车桥摆振的表现形式之一。文章通过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制动振跳的诱发因素,对可能影响制动振跳的悬架布置形式、铜板弹簧刚度、前后轴制动力及其分配、前后轮抱死时间差、前桥下沉量、悬架系统阻尼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简述了其对制动振跳的影响。然后根据装配工艺性、行驶平顺性等约束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制动性能是衡量车辆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此都有严格要求。本文着重介绍一款轻型载货车辆在设计验证过程中,车辆空载行驶速度超过40km/h时,在紧急制动情况下后桥出现抖动现象。通过对车辆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全面分析,找到问题所在,最后在不影响车辆性能的前提下,通过适当调整后悬架板簧的刚度达到解决车辆制动抖动。  相似文献   

17.
汽车整车制动力在各轴间的合理分配对制动稳定性起重要作用,GB12676附录.A对轴间制动力有严格的公式要求,针对相关公式进行优化分析,得到最佳制动力分配数学模型,列举具体实例计算分析,计算结果符合法规要求。在设计时运用最佳的制动力分配模型,可有效提高制动性能,简化制动系统,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8.
集成化仿真系统在气制动TCS控制器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Simulink/xPC实时仿真软硬件环境,设计了集成化TCS仿真软硬件系统。建立了包括整车、动力传动系、制动器、轮胎、路面的动力学模型,应用离线仿真、快速原型仿真和ECU在环仿真等方法开发了气制动TCS控制器控制逻辑。经实车试验表明,系统能有效控制驱动轮的打滑趋势,提高汽车加速性能,改善发动机的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道路清障车拖带车辆制动工况力学模型,绘制了道路清障车拖带车辆行驶时的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分析了被牵引车结构参数的改变对制动过程的影响,并建议对这种轴荷变化的道路清障车应安装感载阀,以提高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汽车驱动桥发响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驱动桥发响,是目前汽车生产、使用维修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在单、双级驱动桥中都有发生)。它直接影响到汽车的高速行驶和驱动桥使用寿命。本文以JN150车的八部发响驱动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观察、检测、分析,找出并排除了引起发响的因素,并重新装好驱动桥,使汽车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