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一、混合汽的燃烧过程混合汽的燃烧包含着火落后期、明显燃烧期、补燃期(后燃期)三个过程。1.着火落后期从火花塞跳火开始到形成火焰中心为止这段时间称为着火落后期。火花塞跳火后,并不能立刻形成火焰中心,因为混合汽氧化反应需要一定时间。火花能量使局部温度迅速升高,(火花放  相似文献   

2.
摩托车发动机的连续工作依靠可燃混合气的正常燃烧,即由火花塞高压跳火,点燃混合气形成火焰中心,并以一定的速度连续地向燃烧室四周传播,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的混合气烧完。可燃混合气在气缸内正常燃烧时,缸内压力均匀,发动机声音清晰柔和。若燃烧不是由火花塞点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或其火焰传播速度超过正常的传播速度(正  相似文献   

3.
刘阳 《汽车维修》2010,(8):15-16
发动机爆震的本质是终燃混合气的自燃。局部终燃混合气自燃造成局部的温度、压力急剧上升,瞬间在气缸内产生显著的压力不平衡,由此形成;中击性压力波以极高的速度向周围传播,使相邻混合气受到冲击触发,相继自燃。于是终燃混合气迅速燃烧完毕,因而气缸压力急剧上升,产生爆震。  相似文献   

4.
火花塞     
一、火花塞的作用和使用要求火花塞是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高压线路终端的一个电器元件。被安装在气缸盖的燃烧室中。由分电器送来的高电压,在由中心电极与侧电极组成的间隙中形成跳火,使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点燃而作功。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那末,在某种意义上,火花塞又是发动机的心脏。因为火花塞的良好工作,对发动机工况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火花塞是在气缸中燃烧气体的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工作,而且要经受温度和压力的急剧变化。例如:混合气爆发时,瞬时燃烧温度最高达3000℃,压力达50公斤/厘米,当燃烧气体排出后,继而再度吸入新鲜的混合气时,温度又骤降到60℃,压力接近外界相同的一个大气压。特别是近代要求  相似文献   

5.
1可燃混合气对汽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为了保证汽油发动机正常运行,需要提供合适浓度的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浓度决定燃烧时的燃烧速度、气缸压力及火焰温度等,进而决定汽油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可使用空燃比及过量空气系数对可燃混合气浓度进行评价。1.1空燃比空燃比是指可燃混合气中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之比。  相似文献   

6.
维修档案     
实例一故障现象一辆港田CT125摩托车行驶中熄火,熄火后无法启动,询问车主,得知此车近期每次启动都困难。故障分析与排除根据维修机理,通过检查火花塞的工作情况便可得知病变的原因。卸下火花塞查看电极颜色尚可,则表明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情况良好,化油器供给的混合气正常。在卸下火花塞的同时,检查气缸压缩压力正常。当火花塞装上高压帽跳火时,电极  相似文献   

7.
汽油发动机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开始是由高压电火花点燃,随后燃烧的火焰以电火花为中心向外传播,并将燃烧室内混合气引燃,这种燃烧过程为正常燃烧.当发动机使用或维护保养不当时,则有可能造成在正常的燃烧火焰没有到达之前,其余未被点燃的混合气发生自燃.由于这部分自燃混合气所产生的高压波与正常推进的火焰前锋相冲突,使发动机的活塞、连杆、气缸、曲轴等机件承受强烈的震动,从而形成了剧烈的缸内敲击声,这种现象就是爆震.  相似文献   

8.
一、谈汽油车发动机爆震的预防措施 汽油车发动机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开始是由高压电火花点燃的,然后燃烧的火焰以电火花为中心向外传播,并将燃烧室内混合气引燃,这种燃烧过程为正常燃烧。但是,当发动机维护保养以及汽车使用不当时。则有可能造成在正常的燃烧火焰没有到达之前,其余未被点燃的混合气发生自燃,由于这部分自燃混合气所产生的高压波与正常推进的火焰相交,致使发动机的活塞、连杆、气缸、曲轴等机件发生强烈的震动,从而形成了强烈的缸内敲击声,这种现象就是爆震。  相似文献   

9.
阿炜 《汽车与配件》1997,(12):19-19
面对风靡全球的每缸4气门、DOHC的V型发动机,奔驰公司的这种新V型发动机极具挑战性:每缸3气门、双火花塞、单凸轮轴、全铝合金铸造(如图1)。 减少了一个排气门,多出来的空间精心设置了2个火花塞。这两个火花塞从不同的角度向气缸内点火,使可燃混合气得到充分燃烧,可获得更高的燃烧效率;另外,由于两个火花塞的点火正时不同(如图2),使混合气的空燃比达到最佳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爆燃这一异常燃烧现象不仅阻碍了发动机压缩比的提高,还限制了可降低有害物质排放的新型燃烧方式应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的气缸作为二维计算区域,模拟了不同压力、温度初始条件下的氢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燃燃烧过程。探究了末端气体自燃及正常燃烧火焰前锋、自燃火焰前锋、压力波和温度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自燃的发生最初是由压力波 在气缸内来回振荡,使得气缸内压力和温度升高造成的。在正常燃烧火焰前锋的挤压作用下,火焰前锋附近发生了自燃。自燃发生后由于正常燃烧的火焰前锋压缩使高压范围更小,压力更大。自燃并不是发生在近壁面处的,而是发生在正常燃烧的火焰前锋附近。已燃区域在靠近自燃区域的部分,压力和温度都有小幅升高。当自燃火焰前锋与正常燃烧火焰前锋运动方向完全相反时,它们之间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导致自燃火焰前锋的动力速度大幅降低。此外,研究发现计算区域的维数对基元反应之间的竞争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11.
爆震,顾名思义为爆炸性燃烧,又称突爆、爆燃。摩托车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是依赖于可燃混合气的正常燃烧来完成的,即由火花塞高压打火点燃混合气形成火焰中心,以此中心按一定速率连续地向燃烧室四周传播,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的混合气烧完。通常情况下,发动机的燃烧过程是指从点火到活塞膨胀做功的过程,这一过程大约持续千分之几秒的时间。若一台转速为13500r/min的发动机,其曲轴旋转1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天然气发动机燃烧特性,设计了用于射流点火的内置式半球型四孔预燃室,利用全燃烧场可视的快速压缩机(RCM),采用同步压力传感器和高速摄影机进行了点火燃烧试验研究,并与传统火花点火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设计的预燃室射流点火装置能达到强化点火、加速燃烧的明显效果。相比于传统火花点火,预燃室式射流点火的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缩短,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累计放热量提高,且随着负荷的增大,性能改善幅度增加。在大负荷工况下,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均约缩短了55%,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累计放热量分别提高7%和10%。此外,预燃室式射流点火方式的点火和燃烧稳定性优于传统火花点火,滞燃期和最高燃烧压力波动极小。高速摄影的结果表明,预燃室式射流点火在主燃室内快速产生沿喷孔方向高速发展的射流火焰,引发迅速燃烧,而传统火花点火呈现火焰缓慢传播燃烧形态。  相似文献   

13.
贺吉凡 《汽车维修》2005,(12):49-51
使柴油机顺利起动的主要条件是可燃混合气的良好形成和及时地发火燃烧。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进入气缸的空气在压缩行程接近终了时具有较高的压力和温度。空气压力越大,温度越高,喷入气缸的柴油越容易被蒸发气化,越容易迅速形成良好的可燃混合气。实验表明,柴油在常压下的自燃温度为335℃,但当气缸内的空气压力升至2-2.8MPa时,柴油的自燃温度将降至200-235℃。  相似文献   

14.
要使柴油机顺利起动的主要条件是可燃混合气的良好形成和及时地发火燃烧。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进入气缸的空气在压缩行程接近终了时具有较高的压力和温度。空气压力越大、温度越高,则喷入气缸的柴油越容易被蒸发气化,越容易迅速形成良好的可燃混合气。实验表明,柴油在常压下的自燃温度为335℃,但当气缸内的空气压力升至2-2.8MPa时,柴油的自燃温度将降至 200-235℃。但是,由于柴油在蒸发气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张大伟 《汽车电器》2005,(10):27-28
汽油发动机从开始点火(即火花塞跳火)到该缸活塞运行到上止点位置这段时间所对应的发动机曲轴转角称为点火提前角。因为混合气在气缸内从开始点燃到完全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设置适当点火提前角的目的就是在压缩行程接近终了时为火焰中心的形成预留时间,以便活塞在到达上止点时,  相似文献   

16.
柴油机燃烧压力波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测量了发动机燃烧过程,分析了燃烧过程中出现的压力波动现象。研究表明,随着转速、负荷、供油提前角等参数的变化,柴油机的滞燃期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了滞燃期内产生可燃混合气的量,导致了缸内压力波动。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在维护和保养汽油车时,常发现火花塞上有很多积碳.火花塞是汽油机释放高压电的终端,具有使燃烧室内被压缩了的混合气发生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进而形成火焰的能力,其性能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正常燃烧.由于火花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燃烧产物聚积在火花塞绝缘体上,并影响火花塞正常跳火,这种燃烧后新产物的聚积,我们称之为火花塞的积污.  相似文献   

18.
汽车在日常运行中,常因发动机的爆震燃烧与表面点火现象,产生金属敲击异响,而降低功效并增加油耗。众所周知,汽油发动机一般正常燃烧要经过诱、明、补(诱导期,明显燃烧期,补燃期)三过程。其基本要求必须:1.具有合理的燃烧速率;2.尽可能地完全燃烧。否则将会影响工质在气缸中作功的能力。当火花塞点燃后,其火焰开始  相似文献   

19.
乙醇-柴油-汽油混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汽油为助溶剂配制出均匀稳定的乙醇-柴油-汽油混合燃料,对比分析了单缸四气门135柴油机燃用不同配比混合燃料时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同时研究了燃用混合燃料时供油提前角变化和使用HL伞喷油嘴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用适当配比的乙醇-柴油-汽油混合燃料,动力性、经济性基本保持不变,碳烟和NO2排放显著降低;着火滞燃期延长,缸内平均温度下降,燃烧速率加快,燃烧持续期缩短;当使用HL伞喷油嘴燃用E20G15燃料时,着火滞燃期进一步延长,油气混合速率和混合气均匀度明显提高,在整个工况范围内,气缸压力和缸内平均温度均较低,碳烟和NO2排放同时降低,其燃烧过程具有明显的热预混合燃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甲醇—异辛烷/正庚烷混合燃料滞燃期特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甲醇、异辛烷和正庚烷的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对甲醇、异辛烷、正庚烷及其构成的混合燃料的滞燃期进行了计算研究。研究表明:温度对滞燃期的影响最大,异辛烷和正庚烷燃烧有着明显的负温度系数现象,而甲醇燃烧则没有这一特征;对于甲醇—异辛烷/正庚烷混合燃料,当初始温度小于1000 K时,混合燃料滞燃期随甲醇含量的增加而延长,当初始温度大于1000 K时,混合燃料滞燃期随甲醇含量的增加而缩短;随着混合燃料中甲醇含量的增加,燃料滞燃期的负温度系数特性明显减弱,当甲醇摩尔分数大于85%时,混合燃料滞燃期的负温度系数现象消失;压力对滞燃期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在不同的初始温度下,压力对异辛烷和正庚烷滞燃期的影响程度不同;当量比对甲醇、异辛烷和正庚烷的影响特性不同,甲醇的滞燃期随当量比的增加而缩短,当初始温度小于1200 K时,异辛烷和正庚烷的滞燃期随当量比的增加而缩短,当初始温度大于1200 K时,其滞燃期随当量比的增加而延长。根据滞燃期的计算值,对滞燃期公式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可以准确计算异辛烷和正庚烷不同当量比燃烧时的滞燃期公式和可以计算甲醇、异辛烷、正庚烷混合燃料滞燃期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