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研究直线式公交车停靠站对后续交通流延误的影响。分析公交车在直线式站台停靠的运行状态,以及在停靠运行期间后续交通流到达率和疏散率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折线式交通流随机延误模型和斜线式交通流随机延误模型,并通过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公交车停靠运行期间后续交通流的到达率和疏散率对交通流随机延误会产生较大影响,公交车停靠对交通流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和时空分布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机非混合交通流是我国城市交通的一个主要特征,在机非混行路段,自行车对机动车的行驶会造成干扰影响,容易造成交通延误,目前尚缺乏对这种延误进行分析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本文针对交通流中出现的离散流和连续流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概率论理论和流体动力学理论两种不同的方法提出了机非混行路段的自行车阻滞干扰对交通流的延误影响模型。该...  相似文献   

3.
路内停车对交通流的延误影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兴  姜波  王殿海  陆键 《城市交通》2009,7(2):28-32
探讨路内停车对路段交通流产生阻碍造成的延误,能够为评价路段服务水平、确定合理的路阻提供理论支持。针对双向两车道路内停车路段,分析车辆运行特性。在流量较小、流量较大两种情况下,研究由路内停车影响产生的延误。流量较小情况下,将停放车辆看作一个服务台,利用排队理论、间隙理论建立了路内停车对交通流延误影响模型;流量较大情况下,结合车辆到达-离开图示,建立了相应的延误影响模型。最后,通过应用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可超车条件下公交车站点延误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解公交车在站点的等待过程,给出了公交车站点延误的分类和定义.运用排队论中的M/M/s模型,结合随机变量函数和幂级数等相关知识,基于平均排队时间、排队时间标准差和延误产生概率,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建立了公交车站点延误估算模型.该模型以公交车到达率、站点通行能力、泊位数和信号参数为解释变量.通过停靠站实地调查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表明所建模型可用于公交车站点延误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为定量研究设置路内停车引起的路段机动车交通流延误,将延误的产生阶段划分为减速驶入和加速驶离路内停车路段以及低速行驶在路内停车路段3个阶段。根据车辆到达路内停车路段是否相互影响,以一幅路双向两车道道路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排队理论和交通波理论,构建以速度、密度为主要参数的阻滞延误模型,且将机动车驶经路内停车路段时是否有车辆进出路内停车位这两种情况分开考虑。分别计算机动车仅与非机动车发生冲突时导致的延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停放车辆同时发生冲突时由车辆进出停车位诱增的延误。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测数据先后建立相应的速度—流量模型和速度—密度模型对阻滞延误模型的参数进行标定。最后通过应用算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公交车准点率,考虑到网联交通环境下车辆信息可知,根据公交车旅行时间及预测到达交叉口的时间建立公交车优先通行策略选择模型;根据公交车到达停车线时间、延误时长和到达时刻在绿灯相位的位置计算生成新的配时方案。通过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运用建立的优先通行策略选择模型,公交车的平均准点率可提高26.67%,总平均旅行时间可减少27.41%,且可通过少量增加交叉口社会车辆延误大幅度减少交叉口公交车的人均延误。  相似文献   

7.
根据公交车停靠过程对公交停靠站延误进行了定义,以公交车辆的运行状态和延误产生的原因为基础对公交停靠站延误进行了分类,按照分类分析了延误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公交负荷到达率的概念,并以此概念从公交停靠站的供需两方面描述其运营情况.以北京市典型的港湾式和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公交停靠站延误与公交负荷到达率的关系,对两类公交停靠站分别给出了延误估算的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8.
全面梳理城市道路路段自行车服务水平影响因素,采集不同类型城市道路路段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等自行车骑行服务水平影响因素数据及骑行者心理感受,通过心理感受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确定路段自行车服务水平模型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支持向量机建立了不同道路隔离形式下的路段自行车骑行服务水平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行直线式公交站选型优化,根据南京市某公交站台的调查数据,考虑交通负荷、公交车占用站台时间及停靠频率因素,比较虚拟港湾式公交站与普通直线式公交站对交通流的影响,建立了沿机非分隔带虚拟港湾公交站的车流速度模型.该模型可计算车延误,并结合通行能力进行公交站选型.研究表明,单车道路段设置虚拟港湾式公交站有利;两车道路段根据交通负荷等参数确定公交站选型;公交车平均停靠时间不超过1 min时,3车道路段设置普通直线式公交站有利.  相似文献   

10.
以格子气模型为基础,既考虑对向行人的干扰因素,同时考虑了本向行人由于 速度差异造成的影响,改进了格子气模型,结合信号控制有倒计时人行横道行人过街特 性,提出了新的行人过街格子气仿真模型,并将其编成仿真软件.用该软件对不同快中慢 行人比、不同对向行人比、不同规格人行横道的行人过街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慢的行人 会增加行人总体延误,并且行人到达率越大,速度慢的行人影响越大;行人到达率较小 时,对向行人比差距越大延误越小,当行人到达率超过一定值时,对向行人比差距越大延 误反而越大;人行横道宽度越宽,行人延误越小,人行横道越长,行人延误增加越明显.在 其他因素相同时,改变行人相位时间,在一定范围内随时间的增加,延误降低明显,此后 增加行人相位时间对降低延误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交通事故中汽车轮胎爆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交通事故中,汽车轮胎爆胎是常见形态,准确分析爆胎原因和类型,是正确认定事故事实的基础。通过介绍轮胎损坏的主要形式.分析爆胎的主要原因和内在机理,从事故调查的角度出发,提出爆胎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为交通事故处理、检验、鉴定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右转车辆与行人及非机动车的干扰,严重影响了交叉口的通行效率.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对行人、骑车人及机动车驾驶员在交叉口冲突时的行为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73.36%的行人或骑车人在发生冲突时让右转车辆先行,17.65%的机动车驾驶员跟随前方强行通过的车辆通过冲突点.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交通事故中汽车轮胎爆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交通事故中,汽车轮胎爆胎是常见形态,准确分析爆胎原因和类型,是正确认定事故事实的基础.通过介绍轮胎损坏的主要形式,分析爆胎的主要原因和内在机理,从事故调查的角度出发,提出爆胎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为交通事故处理、检验、鉴定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选取长沙市中心区4个典型信号交叉口,利用视频轨迹追踪软件,提取右转机动车与直行非机动车的冲突交通流轨迹数据。以减速、换道等避险行为与可能发生碰撞(距离碰撞点时间小于2 s)为依据,采集机非冲突样本;选择距离碰撞最大时间(MTTC)和冲突时间差(TDTC)作为评价指标,提出一种基于交通流运行轨迹的改进型TTC(Time to Collision)法的机非冲突判别方法。选择某实例交叉口,分别采用TTC法、改进型TTC法和后侵入时间(PET)法,评估得到右转机动车与直行非机动车的冲突数,分别为7,24,22次。结果表明,传统的TTC法低估了交叉口的机非冲突水平,改进型TTC法的判别准确率提高了2.14倍,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以及汽车技术的不断改进,使车辆能够适应快速运输的要求,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介绍超速行车危害,驾驶员超速行车原因,机动车超速行驶引发事故原因及机动车超速行驶的防治。提出在保证交通安全前提下,既确保较高运输效率,又不降低道路通行能力,驾驶员依据不同车型在良好道路上以经济车速行驶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6.
浮动车交通信息系统是伴随着ITS新技术的应用而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流信息采集技术,它可以直接和方便地测得可靠、准确的车辆行驶速度、路段行程时间等参数。该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可以弥补现有传统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存在的数据不完全、数据量不足、数据质量差等问题,对我国交通信息采集工作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由实时控制与仿真计算机系统、视景模拟系统、声响模拟系统、运动模拟系统和中央控制台等组成的汽车驾驶模拟系统总体结构.汽车模拟器应用在交通工程中涉及3种主要仿真模型——汽车动力学模型、路网模型和交通仿真模型.以车辆在交叉路口从次干道左转弯到主干道时,主干道直行车辆之间最小可接受车头时距为例,介绍了利用汽车模拟器进行交通工程仿真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永清 《交通标准化》2010,(23):202-204
针对城市道路机动车信号灯组合方式各异、设置规格多样的现状,解读现行国标关于机动车交通信号灯的若干规定,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上至规范、下至管理,总结目前信号灯组合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道路机动车交通信号灯的优化组合方案,以期最终实现交通信号灯设置的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大型车辆转道及敏感驾驶行为对公路交通的影响,在SDNS(Sensitive Driving Nash)交通流模型基础上,引入长短车辆转道规则,假定双车道上同时存在长度和最大速度均不同的车辆,建立混合交通流模型.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模拟得到当转道概率、混合比例、减速概率、车辆长度、速度等参数改变时,混合交通流的速度、流量与密度的基本图.仿真结果表明,系统临界密度、最大平均速度、流量随减速概率增加而减小;当慢速长车占总车辆比例大于50%时,更容易产生阻塞,此时车辆转道成功率小于5%;当系统中长车比例为50%时,流量峰值仅为0.42,比全小车的情况减少了20%;长车是造成转道困难的主要因素,当转道概率均为50%时,系统长车比例从25%增加至75%,转道成功率最大值由6.32%减少至2.78%.   相似文献   

20.
利用DYNASMART交通仿真技术,对北京市五环内五种交通拥堵等级的交通流状况进行仿真和分析,获取机动车尾气数据,得到机动车尾气排放情况与拥堵等级的关系及单位小时机动车尾气排放高点,并提出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