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 已往认为嗅球与前嗅核、梨状前区皮质及皮质杏仁核有联系。认定嗅球脑干之间有广泛往返联系的文章还没有见到。我们继1984年在全国解剖学年会上宣读了嗅球向脑干的广泛投射之后,近年来又进一步用荧光标记法研究了脑干向嗅球的投射。意外发现,脑干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用大白鼠12只,于脊髓颈膨大 (8例) 和腰膨大 (4例) 处背中线右侧,3点分别注射50%HRP水溶液,总量为0.6—1.5微升。在脑干内看到HRP标记细胞,分布如下: 1.延髓:巨细胞网状核,旁正中网状核,外侧网状核,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孤束核和下橄榄核等。 2.脑桥:桥吻侧网状核,桥尾侧网状核、中缝大核,前庭神经核、兰斑核、三叉神经主核。 3.中脑:中缝背核,中线核,艾一维氏 (E—M核) 核,被盖腹侧核,楔核、上、下丘核,红核和黑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瘦素受体在SD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学定位。方法 采用高度特异的抗瘦素受体血清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瘦素受体在大鼠脑的分布。结果 在SD大鼠的前脑 (包括嗅球 )、皮层Ⅳ、Ⅴ层、海马、下丘脑、杏仁核、丘脑等可以观察到瘦素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物质 (LR IR) ,其中下丘脑弓状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杏仁基底外侧核、孤束核有较强的LR IR ,而下丘脑外侧视前区、杏仁中央核有较弱的LR IR。结论 瘦素受体广泛存在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下丘脑、杏仁核等与味觉和摄食调节密切相关的核团  相似文献   

4.
速激肽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 ,呈现出多种生理效应 ,本文介绍速激肽的前体前速激肽原在大鼠脑内的基础表达及影响其表达的因素。PPTAmRNA主要在新皮质、伏核、尾壳核、下丘脑、缰内侧核、中缝核等处表达 ,PPTBmRNA主要在主嗅球、嗅结节、伏核、海马、终纹床核、缰内侧核、导水管周围灰质 ,上、下丘等处表达。多巴胺、乙酰胆碱、鼠龄、肾上腺皮质激素、五羟色胺、兴奋性氨基酸、雌激素等均影响前速激肽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灵长类主要运动区和背侧运动前区的丘脑起源。方法 采用束路示踪技术 ,将 2种逆行示踪剂分别注射到猴子的主要运动区 (M 1)和背侧运动前区 (PMd)。结果 丘脑腹外核嘴侧部 (VLo) ,腹内侧核(VM ) ,腹后外侧核嘴侧部 (VPLo) ,腹外侧核尾侧部 (VLc) ,中央中核 (CM ) ,中央外侧核 (CL)和腹后内侧核(VPM )均有纤维投射到M 1。丘脑腹外侧核嘴侧部 (VLo) ,腹后外侧核的嘴侧部 (VPLo) ,腹外侧核的尾侧部(VLc)和背内侧核 (MD)则主要投射到背侧运动前区 (PMd)。结论 M1和PMd具有不同的丘脑起源 ,这种起源既有重叠也有分离 ;小脑和基底神经节通过不同的丘脑核团影响运动区皮层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毁损后杏仁基底外侧核(basolateral nucleus of amygdala,BLA)投射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方法应用6-羟多巴胺单侧毁损黑质致密部建立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大鼠模型。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记录BLA投射神经元的电活动。结果对照组和PD组大鼠BLA投射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分别是(0.66±0.13)Hz(0.08-2.73 Hz,n=25)和(0.46±0.1)Hz(0.08-2.34 Hz,n=24),PD组大鼠的放电频率较正常组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大鼠96%的BLA投射神经元呈现爆发式放电,4%为不规则放电;PD组大鼠90%的投射神经元显示爆发式放电,10%为不规则放电。PD组大鼠BLA投射神经元的放电形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帕金森病大鼠BLA投射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结合免疫金银染色(IGSS)法和图象定量分析,观察了不同年龄大鼠脑干中缝核群P-物质(SP)样神经元的衰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中缝核群内,SP 样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中缝大核和中缝背核内。中缝背核内的SP样神经元从中年即开始丧失,而其它核团的神经元到老年才开始减少(P<0.01)。从幼年到中年,各核团的SP 样神经元的截面积几乎增大一倍;但到老年,仅于中缝苍白核内的神经元还在继续增大(P<0.05),而其它核团没有明显变化。各核团的SP 样神经元的灰度值均呈增龄性升高,提示神经元的SP 含量和活性在衰老进程中逐渐降低。老年组SP 样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呈现为胞体肿胀,边缘不规整,免疫反应减弱,染色浅淡。  相似文献   

8.
山区公路的路侧事故率较高,这与山区公路中缺乏防护设施的保护有关。为改善山区公路安全性能,降低车辆冲出路外的路侧事故,对公路路侧安全性设计原则进行研究,从而提高路侧安全设计水平。针对山区公路特有的特点,提出在山区公路中应加强路侧护栏的设置,路侧护栏作为公路上基本的交通安全设施,能减轻事故的严重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大鼠脑组织皮层、海马以及脑干部位的骨桥蛋白(OPN)分子的表达情况及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30只,分为对照组及损伤组(又分为3、24、48、72h和7d共5个亚组,每组5只),采用大鼠头颅瞬间旋转装置制作大鼠DAI模型;免疫组化方法对相应时间点的大鼠脑组织进行染色观察,并行免疫组化评分来检测OPN表达量的改变。结果 DAI后大鼠脑组织各部位OPN分子3h时表达就开始升高,至72h高峰后开始下降,7d时细胞外基质较其他各组染色深,结果显示OPN分子大多分泌至细胞外基质。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各时间点的免疫组化评分明显升高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OPN分子表达升高主要聚集在神经元胞体聚集的灰质以及脑干神经核团等部位,大脑以及脑干中白质、胼胝体部位胶质细胞也有少量表达。结论 OPN分子在大鼠正常脑组织中即有弱阳性表达,DAI损伤后脑组织中OPN分子的表达明显升高,它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对损伤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阐明大鼠脑发育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脑的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顶叶皮质、纹状体和海马齿状回进行EGF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EGFR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分布 ,从大鼠胚胎期至老年 ,嗅球、大脑皮质、纹状体、海马、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等部位都有表达 ,在大鼠出生后 5d表达至高峰。结论 EGFR表达随年龄增长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不同脑区的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脑的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顶叶皮质、纹状体、海马齿状回进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nestin从胚胎 1 8d至出生后 7d在脑内表达较强 ,阳性细胞在所观察的部位较多 ,出生后 1月nestin阳性细胞数急剧下降 ,成年鼠和老年鼠仅在嗅球、室管膜、部分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分布有nestin阳性细胞。结论 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终生具有神经干细胞存在 ,可能具有神经再生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8只雄性成年猫,以戊巴比妥钠麻醉,将33%的HRP(sigma Ⅵ)注射于右侧背海马或腹海马,在下列各核区观察到酶标细胞:丘脑前核,内、外侧下丘脑核,下乳头丘脑束核,上乳头体核,内侧隔核,斜角带,旁海马回,中缝背核,中央上核,篮斑和对侧海马的CA_3与CA_4区等。  相似文献   

13.
用氚标记的氨基酸进行放射自显影研究需要的曝光时间太长。一般当切片蘸乳胶以后需要在冰箱内置暗盒中曝光2~7周。国内有些研究者为了提前检查氚标记物的注射区曾使用过用闪烁液加速曝光的办法,但从来没有见到用闪烁液处理全部切片进行神经追踪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探讨腰椎穿刺术对脑干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1 8例脑干出血破入脑室患者 ,除给予常见内科治疗外 ,并配合腰椎穿刺治疗。结果 经腰椎穿刺术治疗 ,痊愈 5例 ,好转 7例 ,死亡 6例 ,死亡率 33.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结论 用腰椎穿刺术治疗脑干出血破入脑室 ,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 ,缓解临床症状 ,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THENEURONSDOUBLE-LABELLEDBYSEROTONINANDGLUTAMATE-IMMUNOREACTIVITYINMEDULLARYRAPHENUCLEIPROJECTINGTOTHECEREBELLARCORTEXOFTHEKI...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免疫金银染色法和图像定量分析,观察幼年(2个月)、中年(10个月)和老年(24个月)大鼠脑干中缝核群酪氨酸羟化酶祥(THL)神经元的衰老变化,结果表明:THL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中缝背核、中央上核和嘴侧线形核內;THL神经无从中年即开始丧失,到老年,其数量几乎减少1/3;图像分析表明,THL神经元的截面积随增龄而增大,但形态观察发现,老年组的阳性神经元的胞体萎缩,边缘皱折而呈不规则状,突起缩短、锐化或扭曲;THL神经元的灰度值随增龄而升高,说明儿茶酚胺的含量和转换率在衰老进程中是逐渐降低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阳性细胞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不同脑区的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脑的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顶叶皮质、纹状体、海马进行bF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bFGF在脑内广泛表达 ,其表达强弱随年龄和部位不同而变化。E18~ 3d组bFGF阳性细胞显色较弱 ,以后各组显色较强。阳性细胞呈现胞浆或 (和 )核阳性。结论 bFGF在脑内分布广泛 ,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及生长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SS)在豚鼠脑干听觉中枢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了豚鼠脑干听觉中枢的耳蜗核(CN)、上橄榄核簇(SOC)及下丘(IC)内SS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分布。结果 在脑干听觉中枢广泛分布着SS阳性神经元、纤维及终末。S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蜗神经腹核(VCN)、斜方体核(NTB)、内侧上橄榄核(MSO)及橄榄周核(PON),而SS阳性纤维及终末主要分布在下丘、外侧上橄榄核(LSO)及蜗神经背核(DCN)。结论 脑干听觉中枢内的SS参与声信号的传递与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