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不同脑区的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脑的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顶叶皮质、纹状体、海马齿状回进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nestin从胚胎 1 8d至出生后 7d在脑内表达较强 ,阳性细胞在所观察的部位较多 ,出生后 1月nestin阳性细胞数急剧下降 ,成年鼠和老年鼠仅在嗅球、室管膜、部分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分布有nestin阳性细胞。结论 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终生具有神经干细胞存在 ,可能具有神经再生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阳性细胞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不同脑区的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脑的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顶叶皮质、纹状体、海马进行bF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bFGF在脑内广泛表达 ,其表达强弱随年龄和部位不同而变化。E18~ 3d组bFGF阳性细胞显色较弱 ,以后各组显色较强。阳性细胞呈现胞浆或 (和 )核阳性。结论 bFGF在脑内分布广泛 ,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及生长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①观察液压性脑损伤后不同时期室下区Nestin和GFAP的表达及其细胞类型。②分离脑损伤室下区Nestin /GFAP 共存细胞进行培养、诱导分化鉴定。方法①用液压冲击法建立SD大鼠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法分析和显示不同时期(1、3、5 d,1、2、3、4、6、8周)Nestin和GFAP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类型。②分离液压损伤SD大鼠室下区Nestin /GFAP 共存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进行培养、传代,以免疫荧光化学方法对原代和传代培养形成的神经球以及诱导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①室下区免疫荧光染色:正常组及空白对照组在前脑侧脑室SVZ区出现神经干细胞,主要集中在外侧壁上部和上角,其他部位及三脑室的SVZ区有少量神经干细胞。脑损伤模型组脑损伤24 h后,和正常组相比,室下区Nestin和GFAP的表达显著增加,阳性表达在3 d后逐渐达到高峰,持续1周。②在上述条件下培养及传代的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形成悬浮生长的呈Nestin阳性的神经球;神经球贴壁后分化的细胞表现为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且分别呈GalC阳性、β-tublinⅢ阳性和GFAP阳性。结论①成年大鼠液压性脑损伤可诱导室下区表达Nestin和GFAP,Nestin的表达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呈正相关,且表达多相互共存,并且具有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室下区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都对脑损伤都有反应,并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②成年大鼠液压性脑损伤后分离的室下区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瘦素受体在SD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学定位。方法 采用高度特异的抗瘦素受体血清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瘦素受体在大鼠脑的分布。结果 在SD大鼠的前脑 (包括嗅球 )、皮层Ⅳ、Ⅴ层、海马、下丘脑、杏仁核、丘脑等可以观察到瘦素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物质 (LR IR) ,其中下丘脑弓状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杏仁基底外侧核、孤束核有较强的LR IR ,而下丘脑外侧视前区、杏仁中央核有较弱的LR IR。结论 瘦素受体广泛存在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下丘脑、杏仁核等与味觉和摄食调节密切相关的核团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I型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 type I,IP3R1)表达随时间的变化,探讨其作用,为DAI后轴索的继发性损伤及断裂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25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DAI组),采用Golgi镀银染色及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在不同时间(3~72h)的脑干组织病理变化及IP3R1的表达情况。结果 Golgi镀银染色证明大鼠DAI模型成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脑干中IP3R1有弱阳性表达,实验组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在DAI损伤后,大鼠脑干组织IP3R1表达3h时就开始升高,至24h高峰后开始下降,72h下降至低水平。结论IP3R1可能在DAI后轴索的继发性损伤及断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组织EGFR、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C myc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对 30例人工流产早孕妇女和 30例服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的绒毛组织EGFR、C myc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EGFR在药物流产组的表达强度较人工流产组为弱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C myc蛋白在药物流产组与人工流产组的表达强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米非司酮可能通过抑制早孕绒毛组织EGFR的表达 ,促使妊娠终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FR和Cyclin D1蛋白在53例不同放疗敏感性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GFR或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的放疗敏感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和Cyclin D1蛋白的联合表达与胶质瘤的放疗敏感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和Cyclin D1蛋白的联合表达可预测胶质瘤的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成年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诱导室下区Nestin和GFAP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观察脑损伤后不同时期室下区巢蛋白(Nestin)和胶质酸性纤维蛋白 (GFAP)的表达及其细胞类型。方法 用动液压冲击法建立动物模型 ,用LeicaQ5 0 0IW图像处理系统及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法分析和显示不同时期 (1、3、5d ,1、2、3、4、6、8周 )Nestin和GFAP的表达变化。结果 损伤 2 4h后 ,室下区有大量Nestin和GFAP的表达 ,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有Nestin阳性突起与GFAP共存现象 ,7d左右达到高峰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表达逐渐下降。正常组和假手术组 ,室下区也可见到Nestin和GFAP的表达 ,但与脑损伤组相比较低 (P <0 .0 5 )。结论 脑损伤可诱导室下区Nestin和GFAP的表达 ,Nestin阳性突起与GFAP共存细胞可能具有干细胞特性 ,与神经元的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9.
速激肽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 ,呈现出多种生理效应 ,本文介绍速激肽的前体前速激肽原在大鼠脑内的基础表达及影响其表达的因素。PPTAmRNA主要在新皮质、伏核、尾壳核、下丘脑、缰内侧核、中缝核等处表达 ,PPTBmRNA主要在主嗅球、嗅结节、伏核、海马、终纹床核、缰内侧核、导水管周围灰质 ,上、下丘等处表达。多巴胺、乙酰胆碱、鼠龄、肾上腺皮质激素、五羟色胺、兴奋性氨基酸、雌激素等均影响前速激肽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大鼠肝脏干细胞的Pdx-1基因表达系.方法 逆行穿刺SD大鼠乳鼠肝脏门静脉,经胶原酶Ⅳ消化并分离肝脏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大鼠肝脏干细胞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8/19、甲胎蛋白的表达;构建pEGFP-Pdx-1表达载体并酶切鉴定,用脂质体2000介导表达载体转染大鼠肝脏干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表达,免疫组织化学鉴定Pdx-1的表达.结果 肝脏门静脉逆行穿刺分离培养大鼠肝脏干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能力、角蛋白18/19、甲胎蛋白表达阳性;pEGFP-Pdx-1表达载体转染后的肝脏干细胞可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和Pdx-1蛋白.结论 成功建立了大鼠肝脏干细胞Pdx-1表达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NSCLC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COX-2与EGFR的表达。结果56例NSCLC组织中,COX-2与EGF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2%和67.8%,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COX-2与EGFR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肿瘤分期愈晚,细胞分化越差,淋巴结转移越高,COX-2与EGFR表达阳性率越高,腺癌中COX-2表达明显高于鳞癌,鳞癌中EGFR表达高于腺癌(P<0.05)。结论COX-2与EGFR在NSCLC中异常表达说明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NSCLC的生物学行为及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94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C-erbB-2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EGFR和C-erbR-2在正常胃粘膜中均无表达,而在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4%和46.8%,癌旁组织及新生血管中EGFR有阳性表达,C-erbB-2表达只限于癌灶,癌旁组织均为阴性;②EGFR和C-erbB-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浆膜层受浸与否关系密切(P<0.05);③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与EGFR的表达有相关性(P<0.01),而与C-erbB-2的表达不相关(P>0.05);④EGFR表达与生存期密切相关(P<0.01),EGFR阳性者预后差,阴性者预后好,而C-erbB-2表达与生存期不相关(P>0.05);⑤EGFR和C-erbB-2在胃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关系(P>0.05)。结果表明:①EGFR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程度有明显的关系;②C-erbB-2表达是胃癌发生的晚期事件,是恶性细胞的标志;③EGFR可作为预测胃癌的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④EGFR和C-erbB-2在胃癌中的表达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13.
EGFR和C-erbB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EGFR和C erbB2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 35例NSCLC患者及 7例非癌肺疾病患者组织标本中EGFR和C 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 EGFR和C erbB2蛋白在 35例NSCLC患者中过表达率分别为 6 5 .7%和 5 7.14 % ,且其过表达与NSCLC患者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其中C erbB2蛋白过表达主要与肺腺癌患者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EGFR或 /和C erbB2蛋白过表达的NSCLC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 (P <0 .0 5 )。结论 EGFR和C erbB2蛋白过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二者有协同作用 ,可作为评估NSCLC进展及判断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在脑膜瘤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 ,以及体外针对该生长调节环路抑制脑膜瘤细胞增殖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对 2 1例脑膜瘤原代培养 ,采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EGF和EGF受体 (EGFR)在脑膜瘤细胞中的表达 ,并选用四唑盐 (MTT)比色法观察EGF、EGF单抗和EGFR单抗对脑膜瘤细胞的增殖调控作用。结果 脑膜瘤细胞可表达EGF和EGFR ;EGF以剂量依赖关系刺激培养脑膜瘤细胞增殖 ,而EGF单抗和EGFR单抗皆以剂量依赖关系抑制培养脑膜瘤细胞 ,且EGFR单抗的抑制效果明显强于EGF单抗 (P <0 .0 1)。结论 EGFR单抗较EGF单抗是更为有效的脑膜瘤增殖抑制单抗 ,为脑膜瘤的生物治疗提供新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维甲酸阻断小鼠前胃癌前病变模型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细胞周期素D(Cyclin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小鼠前胃癌变阻断前后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 10 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 3组 :A组(40只 )用诱癌剂诱导 ;B组 (40只 )在第 6周停用诱癌剂后继续灌喂维甲酸 ;C组 (2 0只 )仅服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第 77天将小鼠全部处死 ,取前胃组织切片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B组癌前病变发生率及癌总发生率均较A组明显降低。EGFR、CyclinD1、VEGF在癌变上皮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A、B两组EGFR、CyclinD1、VEGF在癌前病变中表达强度与组别无关。VEGF的表达强度随着EGFR的增加而增强 ,而CyClinD1与EGFR、VEGF表达强度无关。结论 EGFR、CyClinD1、VEGF与癌肿的发生密切相关 ,而表达程度与组织学分级关系不大。在癌变过程中EGFR和VEGF有协同作用。维甲酸可降低VEGF的表达水平 ,对小鼠前胃癌前病变有明显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6.
P物质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早期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物质 (substanceP ,SP)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 ,EGFR)在银屑病发病早期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正常组织和各期银屑病皮损处SP和EGFR的表达状况。结果 进行期银屑病患者和静止期银屑病患者皮损处SP明显高于恢复期患者和正常人 (P <0 .0 5 )。进行期和静止期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中EGFR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 (P <0 .0 5 ) ;恢复期皮损的阳性表达与正常组织无显著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SP和EGFR可能在银屑病发病的早期阶段相互协同而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