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现场车辆行驶试验,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确定了汾(阳)-离(石)高速公路车辆行驶轨迹及其动态行驶特性;基于美国最新的互动式公路安全设计模型(IHSDM)方法,预测了该路段交通事故并与实际交通事故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该高速公路的事故频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及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高速公路长大纵坡段交通事故的原因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从车辆运行状态的角度出发,将直线段上车辆的运行分为加速行驶、匀速行驶和减速行驶3个过程,分析了车辆在不同行驶过程中的行驶时间与行驶距离,以直线段上最长行驶时间70 s作为最大直线段长度的控制条件,推导了基于运行车速的高速公路直线段最大长度计算模型。模型表明设计速度为120 km/h的高速公路直线段最大长度要比20倍设计速度小,而其他设计速度的高速公路则要视直线段相邻曲线起终点的运行车速而定。以现场实测数据为依据,建立了高速公路平曲线起终点小型车运行车速与平曲线半径的回归模型,并给出了计算实例。基于运行车速确定高速公路直线段最大长度能够较好地满足驾驶员的实际需求,提出的计算模型可为高速公路设计及安全审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京港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背景,通过对河北省内多条高速公路进行重载车辆交通调查,统计得出重载车辆分别在4车道和6车道高速公路中的行驶规律。以灰色理论为基础,采用对残差序列二次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重载车辆在6车道高速公路上的行驶规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经过残差修正的预测模型有效的提高了预测精度,该理论模型能够较好的进行交通量分车道预测。预测结果可为今后我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和桥梁加宽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智能车辆安全辅助驾驶系统中利用单目视觉进行车道识别的问题,提出了1种基于平行直线对模型的车道检测方法。该方法根据高速公路图像特征构建平行直线对模型,在此基础上先利用 Hough变换提取直线,再由改进的级联 Hough变换检测出平行直线对的消失点,最后通过消失点和先验信息来提取当前车道线。使用M atlab对高速公路上不同路段、不同光照情况、不同车辆干扰下共150幅道路图像进行实验,检测精度达88.6%,平均检测时间为0.24 s。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在高速公路行驶环境下能较准确地检测出当前车道线,具有很好的光照适应性、抗车辆干扰性和一定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无人值守自动发卡系统存在缺陷,作弊车辆有机会盗取通行卡。文中分析了现有设计的不足,针对取卡车辆倒车装置重复取卡的作弊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2个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车辆行驶方向检测装置。该装置通过单片机判断传感器信号变化的时序检测车辆的行驶方向;通过继电器与串口接入发卡系统,对原有系统改动极小。试验结果显示该装置可有效检测车辆行驶方向,阻止倒车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6.
结合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研究了海洋环境中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过程及照明控制方式等,并着重对隧道内各区段照明系统的设计及控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公路隧道照明的目的是创造洞内良好的视觉环境,确保在白天和夜间行驶的车辆以设计速度能够安全地接近、穿越和通过隧道,同时为在高速公路隧道内的车辆驾驶员提供舒适和安全的行车环境。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主要包括:入口段照明、过渡段照明、中间段照明、出口段照明、应急照明及洞外引道照明。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东风风神AX7集成主动安全系统的量产进行有效的探索和技术积累,在此系统开发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在纵向动力学控制上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包括全速自适应巡航系统(FS ACC)、自动紧急制动辅助系统(AEB)和前向碰撞预警系统(FCW);通过扩展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实现主动转向功能,开发了车道中线保持系统(LC)、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和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实现带有转向干预的全速域高速公路半自动驾驶系统。对车辆行驶采取了综合控制,初步实现集成主动动力调节、主动制动和主动转向的集成底盘控制;所有的零部件、总成和系统都已经实现量产,基于城市高架及高速公路也进行了实车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方案能解决低成本车辆实现高速公路半自动驾驶的技术难题,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汉英高速公路透水型沥青混凝土路面降噪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汉英高速公路(谌家矶段)透水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的噪声性能进行了现场测试评价。与普通AC-13C路面相比,在高速行驶状态下的车外噪声降低近5 dB,车内噪声降低2 dB以上,而在潮湿路面状态下,降噪水平更达到8 dB以上。透水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能够有效降低车辆行驶噪声污染,提高高速公路的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正一、故障现象有1辆2014年9月生产的宝骏730汽车,最近车主反映其定速巡航系统失效,车辆行驶里程数为560km,维修人员经过路试,确认其故障,具体症状如下:(1)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定速巡航无法起动。(2)起动车辆,在车辆没有行驶的时候,起动巡航按钮,仪表上巡航灯并没有闪烁,正常情况下起动巡航后,巡航灯是闪烁的。二、巡航系统工作原理和功能1.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0.
换道行为是影响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换道时间为交通安全分析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在换道时间标定中应考虑不同交通状况和不同行驶速度的影响。为此,在交通状况不同的多条高速公路进行了一系列的现场实车试验,通过行车记录仪采集连续的行车视频,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Canny算法识别行车视频图像中的车道边缘线,获取精确的车辆轨迹与车道边缘线的偏移值,实现对车辆换道行为的准确识别。根据车载辅助驾驶装置记录的试验车辆换道时的行驶速度,以及换道影响区域内试验车辆邻近的各种车辆,对车辆换道时所处的不同交通状况和行驶速度组合条件下的车辆换道时间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交通状况下的高速公路换道时间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换道时间与车辆换道影响区域内的交通状况存在显著联系,车辆在处于低密度交通状况下的换道时间比在中、高密度交通状况下的换道时间长;当车辆在处于低密度交通状况和低行驶速度下换道时,换道时间比其他交通状况和行驶速度组合下的长,而在中、高密度交通状况下车辆的换道时间并不受车辆行驶速度的影响。本研究成果可为自动驾驶、微观交通仿真等相关模型的换道行为参数标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1.G11/G12与G05比较(表21)2.结构和功能空气悬架主要用于提高行驶舒适性。系统主要在停车时进行调控,以便补偿由于车辆负荷所导致的高度位置改变。对于行驶动态方面的干扰因素,例如在快速通过弯道时所产生的干扰,系统由于存在惯性而不能做出响应。(1)行驶期间的控制。但在横向和纵向动态变化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行驶期间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商用车行驶工况优化设计中确定工况类型的问题,研究商用车行驶工况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方法的高速公路工况识别方法。利用21辆长途运营商用车采集的106 200 km行驶工况数据,以3 km为单位进行分割,共获得35 230段有效试验路段数据(其中:高速公路27 986段;一般公路6 124段;城市公路1 120段)。以该数据为基础,根据朴素贝叶斯方法分析汽车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和挡位统计信息,确定面向商用车行驶工况优化设计的阈值划分区间,获得相关的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计算,对高速公路工况进行了识别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工况识别的正确率到达88.26%,高速公路工况被误判为一般公路工况的误判率为9.54%,高速公路工况被误判为城市公路工况的误判率为2.20%;基于朴素贝叶斯方法的高速公路工况识别能够为商用车行驶工况优化设计提供一种有效的高速公路工况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5,(11)
随着高速公路路网结构越来越庞大复杂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迫切需要一种经济合理的精确路径识别技术来解决多义性路径难题。基于GPS/北斗的高速公路通行卡既能精确识别车辆的行驶路径,又无需在路径识别点建设基站,并兼容现有收费系统的认证机制和读写设备,还可以存放入口车辆的抓拍图像,有效地防止了倒卡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收费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速公路通行费收费系统监测数据,针对现行高速公路通行费分省联网的收费数据无法真实反映跨省车辆完整行驶路径的问题,引入了车牌串接贝叶斯推断匹配技术。通过对现有收费系统主要指标数据可利用性和逻辑关联性分析,最终选择了通行时间、车种、车辆轴数、车货总重等属性指标作为匹配推断的参考指标,设计了匹配方法和具体流程,对现行高速公路通行费收费系统中跨省通行车辆的完整行驶路径进行了车牌匹配和全路径模拟还原。并选择了2个典型省界收费站进行了实证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利用推荐的匹配算法可以把货运车车辆的匹配度提高2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15,(5)
随着高速公路路网结构越来越庞大复杂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迫切需要一种经济合理的精确路径识别技术来解决多义性路径难题。基于GPS/北斗的高速公路通行卡既能精确识别车辆的行驶路径,又无需在路径识别点建设基站,并兼容现有收费系统的认证机制和读写设备,还可以存放入口车辆的抓拍图像,有效地防止了倒卡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收费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防止眩光是保证高速公路夜间行车交通安全的前提和基础,为了防止高速公路凹形竖曲线段防眩板高度不足引起的眩光问题,减少夜间行车的交通事故,该文以二次抛物线作为高速公路凹形竖曲线的线形,根据车辆行驶在凹形竖曲线段时对向行驶车辆及防眩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推导出了高速公路凹形竖曲线段防眩板高度计算公式,系统分析了竖曲线半径、前灯眩光照距等因素对凹形竖曲线段防眩板设置高度的影响特性。并通过实例,计算了凹形竖曲线段防眩板高度的实际需求。结果表明:凹形竖曲线段防眩板高度随竖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凹形竖曲线段需要设置比匀坡段更高的防眩板。  相似文献   

17.
一、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车辆事故多发的原因 (一)车流量增大.由于高速公路节假口免费通行,致使车流量增加,高速公路承载能力超负荷运转.一是安全距离缩短.高速公路上车辆密度增大,前车与后车之间的安全距离减少,致使前车发生车辆事故后,其他车辆无法行驶,使高速公路变成了"停车场".二是车辆速度变慢.由于高速公路车流增大,致使超车困难,压车行驶,使得高速公路上积压成一条长龙,遇到突发情况组织救援困难.三是超速、超载增多.节假口期间,很多驾驶员由于归家心切或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节假日交警减少,频频超速行车;有些选择拼车前进,超载行驶增多.  相似文献   

18.
故障现象一辆2009年12月出厂的长城哈弗2.8TC车(车辆型号为CC6460KM40),配备GW2.8TC-2柴油共轨发动机,行驶里程约为3.2万km,该车当前加注燃油为0号柴油,以前没有维修经历,车辆距离最后一次维护大约5个月时间。该车刚从高速公路下来,行驶到一个交通路口附近时发动机车辆突然熄火,马上多次起动发动机,均无法起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图像传感器获得的车辆位置信息,提出一种分析汽车驾驶员驾驶特性的新方法。建立基于模糊机制的驾驶员车道内行驶安全评价模型,以数据库的观点对车辆行驶过程数据进行描述,通过分时间段采样的方式记录行驶车辆距道路标识线的横向距离,根据采样数据特征的统计分析结果确定车道内行车的安全评价模糊隶属度,以此评估驾驶员车道内行车的安全性,分析驾驶员的行车特点。车辆行驶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分析驾驶员的行车状态,并评判驾驶员车道内行驶的安全特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基于车载式视频图像鉴定道路交通事故中目标车辆行驶速度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依据射影几何学中的交比不变性原理测算目标车辆行驶距离的算法。该算法可以避免因车辆运动轨迹与视频摄录设备镜头光学轴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从而提高了目标车辆行驶速度鉴定的精确度。最后根据一个真实案例,探讨了用车载式视频图像进行车辆行驶速度鉴定的方法、步骤以及主要注意事项,可为评价这一鉴定方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