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ADAMS软件,建立了某全浮式驾驶室重型卡车的整车非线性多体动力学系统模型,模型考虑了驾驶室悬置、前后悬架、转向系统、动力总成、稳定杆及附件的详细几何结构参数,以及连接处的橡胶衬套、弹簧及阻尼器的非线性特性,轮胎采用Magic Formula模型。最后利用所设计的系统对该车进行了平顺性仿真,结果表明驾驶室悬置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整车平顺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ADAMS软件,建立了某全浮式驾驶室重型卡车的整车非线性多体动力学系统模型,模型考虑了驾驶室悬置、前后悬架、转向系统、动力总成、稳定杆及附件的详细几何结构参数,以及连接处的橡胶衬套、弹簧及阻尼器的非线性特性,轮胎采用Magic Formula模型。最后利用所设计的系统对该车进行了平顺性仿真,结果表明驾驶室悬置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整车平顺性。  相似文献   

3.
在商用车中,驾驶室的舒适度一直是司机朋友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驾驶室的舒适度,在前后悬置部件中都会用到橡胶开口衬套。橡胶开口衬套作为功能件,一旦损坏会让驾驶员十分不适。因此当车辆行驶一定公里后,需要对开口衬套进行更换。目前,开口衬套更换的主要是在4S店中进行的,但由于很多4S店根本没有专门拆装开口衬套的压力机,使得开口衬套的更换无法进行。为此,文章阐述了一种简易的悬置开口衬套拆装工装。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厂商自主研制的自卸车存在乘坐舒适性较差的问题,采用试验设计技术与响应面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驾驶室悬置系统参数进行优化。首先,在有限元软件HyperWorks中对驾驶室进行模态分析,采用ADAMS软件建立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接着,对实车工地路试采集的振动数据进行分析;最后,以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弹簧刚度和减振阻尼为试验因子,以驾驶室座椅地板处的振动加速度的最大幅值的最小化为优化目标,运用响应面法对悬置系统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驾驶室的振动明显减弱,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款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的开发,采用ADAMS/View软件建立其标杆车的全浮式空气弹簧悬置模型。研制了动力学等效驾驶室并进行了台架振动测试,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商用车开发车型的悬置动力学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以隔振性能为优化目标,采用广义简约梯度法对开发车型空气弹簧的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主驾驶座椅垂向加速度功率谱密度下降了27.6%,改善了驾驶室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6.
商用车驾驶室悬置隔振系统设计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几种驾驶室悬置的功能特征及其设计流程.建立了某重型商用车驾驶室悬置多刚体ADAMS模型和驾驶室悬置刚弹耦合模型,并将两模犁计算结果与道路试验结果进行了时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模型时域加速度信号与试验结果十分相近;频率小于20 Hz时刚弹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最接近,但频率大于20 Hz后弹性体模型的精度接近于多刚体模型,从而验证了经验悬置参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采用虚拟DOE正交试验技术对驾驶室悬置进行了系统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ANSYS软件为工具,对某型号越野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支架进行受力分析,详细准确地确定了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支架的受力情况和应力分布部位,依托分析结果对支架结构进行优化,达到降低驾驶室后悬置支架关键部位应力的目的,并通过实际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支架有效地改善了关键部位的应力,解决了支架断裂问题,提高了整个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可靠性能。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在此前多个文献中分别研究了半挂牵引车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平顺性和悬置参数优化性问题,并进行了驾驶室悬置系统刚柔性限位能力分析,为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设计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驾驶室悬置弹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存在失效的可能,项目委托企业需要了解在悬置系统失效的情况下驾驶室的安全性问题。因此,本文面向驾驶室安全性问题建立了全浮式驾驶室主体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分别针对驾驶室后悬置失效、前悬置失效和模拟跌落冲击的情况,对驾驶室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得到了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分析了结构失效的部位和形式,并提出了改进设计建议,为企业掌握其产品的安全性能提供了所需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驾驶室后悬置系统是固定驾驶室与车架,实现支撑驾驶室和衰减震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悬支架总成是驾驶室后悬置的重要连接部件,其结构强度关乎车辆安全运行问题。文章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works对某重型卡车驾驶室后悬支架总成进行了多工况分析,验证了其结构强度要求;采用高强度钢减薄的优化方法,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同时实现了结构的轻量化。  相似文献   

10.
某T型长头驾驶室商用车,小批试销平顺性差,严重影响销售。经过调研分析,查明根因是前悬橡胶衬套刚度太高。提出开发超低刚度驾驶室悬置衬套创新构想,将刚度从3400 N/mm降低到140 N/mm,降幅达96%;研究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开发“超低刚度衬套+阻尼减振器”的组合式悬置装置,测试结果表明,在满载高速沥青路工况下,组合式悬置装置使得座椅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从1.16 m/s^(2)降低到0.37 m/s^(2),整车平顺性提升了68%,优于某国际标杆的0.78 m/s^(2);主观评价分从3分提升到6分,与某国际标杆相当,达到用户满意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某自卸车进行道路试验,采集不同速度及路况下的振动信号并进行分析,建立了驾驶室悬置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针对3种典型工况,以前、后悬置弹簧刚度与减振器阻尼为因子,运用ADAMS优化模块对驾驶室悬置参数进行优化,得出3组适合该车型的参数匹配值,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技术对这3组值进行再优化,最终确定1组适合3种典型工况的驾驶室悬置最佳匹配值。  相似文献   

12.
以某轻型载货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道路试验,并建立了3自由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ADAMS模型。对比仿真与试验结果发现,该驾驶室前、后悬置共振频率吻合,第3阶固有频率处于共振频率范围内,为此提出了将后悬置垂向刚度降低20%的优化方案。道路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车速下,优化后的驾驶员座椅处加速度均方根值均降低,驾驶室舒适性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3.
1前言全浮式悬置系统通过适当增大驾驶室在车辆垂直方向的上、下运动行程,使悬置弹簧和减振器得以充分缓冲并衰减车架上端传来的振动。目前,国外如奔驰、斯堪尼亚、曼等60%以上中重型货车均采用驾驶室全浮式悬置。2000年以前,国内生产的中重型货车普遍采用橡胶悬置,但是近几年驾驶室全浮式悬置在中重型货车上的使用也逐渐增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全浮式悬置已经成为中重型货车的产品特征之一,并逐渐取代橡胶悬置成为商用车的标准配置。  相似文献   

14.
驾驶室前悬连接支架是连接驾驶室与驾驶室悬置的重要部件,其结构强度关乎车辆运行及翻转过程的安全问题。文章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works对某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连接支架进行了多工况分析,验证其结构强度要求;同时采用拓扑优化方法,以重量最轻为目标函数,以结构的静强度性能为约束条件,进行了优化迭代计算,实现了结构的轻量化同时满足结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某型货车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方法和虚拟样机技术建立了整车的刚体模型和考虑驾驶室弹性的刚柔耦合模型。在随机路面下,在驾驶室橡胶悬置和半浮式悬置两种情况下,针对驾驶室弹性对驾驶员座椅底板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曲线以及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的影响,做了整车的行驶平顺性仿真分析,并根据相关标准,对两种模型做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驾驶室弹性对整车平顺性有一定影响,为整车平顺性的进一步研究以及驾驶室的设计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6.
罗玉涛  谭迪 《汽车工程》2013,(12):1105-1110
针对现有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轮车辆非簧载质量增加及路面激励引起的轮毂电机气隙不均匀带来的车辆平顺性和舒适性恶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内置悬置系统的电动轮拓扑结构方案。此方案通过设置橡胶衬套将轮毂电机与簧下质量弹性隔离,将电机转化为与簧上质量并联的质量,同时,利用橡胶衬套吸收路面传递给电机的振动能量,减小路面激励对电机气隙的影响,改善车辆垂向动力学特性。在建立新型电动轮车辆模型和分析悬置系统参数对车辆垂向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对有、无悬置系统的两种电动轮驱动方案进行了垂向特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置橡胶衬套后,簧上质量加速度、轮胎动载荷、悬架动行程和定、转子相对位移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对定、转子的相对位移量的改善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改进橡胶衬套的设计方法,利用仿真模型研究了橡胶衬套结构尺寸与刚度的关系,用刚度相对变化率描述了结构尺寸对各向刚度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橡胶衬套的半经验设计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某B级轿车下摆臂衬套进行了结构设计,通过三步结构调整获取的四向刚度均满足设计目标要求。研究表明,橡胶衬套的半经验设计方法解决了衬套结构设计刚度匹配难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驾驶室悬置系统对提高货车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介绍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悬置系统的结构与作用,最后对刚度可调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柯俊  祖洪飞  史文库 《汽车工程》2020,42(2):178-183
为优化推力杆的球铰结构并提高其疲劳寿命,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法和遗传算法的推力杆球铰多目标优化方法。该优化方法通过有限元法计算不同橡胶衬套预压缩量和球铰结构的推力杆球铰橡胶衬套的应变分布特征和刚度参数,进而得到推力杆刚度参数、橡胶衬套预压缩量与球铰关键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建立推力杆球铰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建立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计算得到推力杆球铰的优化方案。样件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此优化方案使推力杆球铰的疲劳寿命提高了7倍。提出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充实了变截面橡胶金属复合结构的设计理论,并为推力杆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商用车驾驶室疲劳载荷分解过程中衬套建模精度不足的问题,研究了基于神经网络和样条插值的衬套建模方法,并与衬套刚度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衬套模型在随机波形试验数据测试集上的精度提升较样条插值模型更明显。基于以上两种衬套模型分别建立驾驶室多体动力学模型,采用虚拟迭代法提取驾驶室疲劳载荷,在短波路工况上进行验证,发现基于神经网络的衬套建模方法的载荷分解精度较基于样条插值的建模方法提高了8.41%,且两种衬套建模方法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