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常用弹簧钢的弹性松弛趋势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云奇  张琼敏 《汽车工程》1994,16(3):177-181
本文从循环软化和循环蠕变两个不同侧面对常用弹簧钢的弹性松弛趋势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并对它们的弹性松弛趋势大小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
我国汽车钢板弹簧历来采用中、高碳硅锰系钢材制造。经过多年实践,已有一套比较完整稳定的生产工艺和可靠的检测方法。目前低碳马氏体钢已随着新材料的开发而进入汽车钢板弹簧制造业。由于低碳马氏体钢位错密度高,再结晶较快等特点,无论在生产工艺上还是产品性能上,都与中高碳硅锰系钢着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3.
Mn—B系空冷贝氏体钢转变动力学及组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连续空冷冷却速度、等温温度对新型中高碳Mn-B系贝氏体钢组织的影响规律,测试了其连续空冷及等温转变(CCT及TTT)整体动力学曲线。与TTT曲线相比,CCT高温珠光体转变曲线明显右移,而中温贝氏体转变及低温马氏体转变曲线位置几乎不变。此外,观察了不同冷却系条件及等温温度下,试验合金的金相组织。结果表明,试验合金具有优良的淬透性,在空冷条件下可获得贝氏体和马氏体复相组织。  相似文献   

4.
38SiMnVB钢板弹簧疲劳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一系列试验和分析,得到38SiMnVB钢板弹簧的弯曲疲劳极限为1278N/mm^2,优于传统弹簧钢。这种新型钢板弹簧的特点在于碳含量低于传统弹簧钢,热处理后获得以板条状马氏体为主的混合组织,性韧性提高。同时,喷丸强化效果良好,从而显著提高钢板弹簧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5.
高强度螺栓延迟开裂组织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迟开裂是高强度螺栓等汽车零件重要失效形式之一,具有广泛性和多发性,有效地控制和防范延迟开裂的发生,在工程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技术指导性。通过对不同材料、不同热处理工艺、不同应力下高强度螺栓延迟开裂的敏感性试验,得出马氏体及其回火组织有较强敏感性的结论,同时提出了晶界滑移和低温蠕变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温拉伸、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热轧双相钢和冷轧双相钢的应变硬化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种不同工艺获得的双相钢的应变硬化行为均表现为三阶段特点。不同阶段,应变硬化行为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与双相钢中马氏体含量、马氏体尺寸、马氏体中碳含量不同有关。细小马氏体尺寸、适当马氏体含量有利于提高实验材料的应变硬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环氧沥青具有与普通沥青和改性沥青不同的粘弹特性。通过-15、0、10、20、30、40℃下的压缩蠕变试验,分析了环氧沥青不同温度下的蠕变特征。根据蠕变力学模型,利用Origin6.0的Non-linear Curve Fit功能,分别对Kelvin模型、3单元模型、2阶广义Kelvin模型、3阶广义Kelvin模型以及修正的2阶广义Kelvin模型不同温度的蠕变行为进行解析。并通过不同温度的粘弹力学模型,分析材料弹性模量及松弛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用修正的2阶广义Kelvin模型可以较为精确表述材料不同温度的蠕变行为;环氧沥青中沥青以颗粒状、片状等微观形式存在于固化的环氧树脂网络,其粘滞特性被环氧树脂弹性网络所掩盖。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公路基础设施全面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梳理了新形势下公路基础设施低碳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内涵,调研分析了我国公路建设节能降碳决策管理中存在的缺少定量数据支撑、核心技术路径不明确、制度保障措施不健全、低碳循环利用水平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制度体系、构建绿色低碳核心技术体系、打造绿色低碳建造新场景等的政策建议,旨在为相关政策制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低碳马氏体钢--20钢与中碳钢45钢的性能对比,进一步证明了低碳马氏体钢优良的机械性能及形成性,并将其应用于叉车骑马螺栓代替45钢,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38SiMnVB弹簧钢的强韧化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8SiMnVB钢是超高强度新型弹簧钢,大量应用于汽车悬架弹簧上,应用难点是在超高强度下保持较高的塑韧性。重点研究了38SiMnVB弹簧钢回火转变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和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氏体的回火转变是时间过程,不同的回火时间对应着马氏体的分解和不同碳化物类型之间的转变,对钢的力学性能和断裂机制产生了明显影响。可通过控制回火温度和时间获得高强度和高韧性,使钢得到强化与韧化。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由67CrVA弹簧钢制造的斯太尔发动机气门弹簧进行了各项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气门弹簧经合适的喷丸强化、热强压工艺处理后,其疲劳寿命、负荷损失率均达到标准要求;松弛试验结果表明,67CrVA弹簧钢是一种具有良好的抗松弛性能和疲劳性能的材料。最后进行了装机试验,经l000h台架试验,67CrVA弹簧钢制造的斯太尔发动机气门弹簧性能指标达到了QZZ1ll8—1994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新型高性能弹簧钢38SiMnVB。该材料在热处理后获得高的强度和塑性及强韧性配合,与传统弹簧钢相比较,有高的疲劳性能,满足了新型汽车的技术要求。同时,通过板簧表面残余应力场的分析,讨论了喷刃强化对疲劳性能的影响。38SiMnVB板簧经喷丸引入高的表面残余应力和最大残余应力并达到一定的深度,疲劳裂纹萌生的循环周次较长,也表现出较强的减缓裂纹扩展能力,因而具有良好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细观状态下分析沥青混合料蠕变及粘弹性能时缺乏细观粘弹性参数的问题,给出了利用质量比与比表面积不变的原则,采用将沥青混合料的矿料及其粘附的沥青逐级去除成型等效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方法,并运用不同模型来得到粘弹性参数。把剩余材料设计成等效基体试件并与标准级配AC-13C混合料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应力下的蠕变对比实验。用Burgers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来获取沥青混合料细观粘弹特性参数并分析了其蠕变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材料最大公称粒径的逐渐减小各级等效基体所组成的沥青混合料蠕变变形呈逐步增加的趋势,且粘弹性方程中表征瞬时弹性的弹性参数呈逐步减小的趋势。油砂比越大,瞬时弹性及粘性参数越小。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这类等效基体材料的4个粘弹性参数均有降低,砂浆材料变软,其模量呈现降低趋势。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仅考虑应力变化,蠕变柔量并不总是随应力增大而增大,蠕变柔量随应力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不是很突出,这些特性与参数为进一步细观分析沥青混合材料提供了试验参数获取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加筋土筋材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对常用于加筋土工程的4种典型筋材-土工格栅、土工带、土工网和土工布进行不同法向荷载作用下的拉拔试验,加-卸载多循环应力-应变关系试验,长期加载蠕变试验,得出了这4种典型筋材的工程特性指标,对实际加筋土工程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软土路基的蠕变问题尚未引起广泛关注,但蠕变沉降引起的高速公路路面病害比较常见.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研究浆喷桩处理软土路基在路堤荷栽作用下的蠕变沉降和侧向蠕变特性,结果表明:路基的蠕变沉降与时间关系可用幂函数进行很好拟合,蠕变沉降速率对数与时间对数关系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最后三级荷载下的蠕变沉降和沉降速率曲线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侧向蠕变速率则接近于零.  相似文献   

16.
沥青结构层芯样分层变形的数字图像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有效评价芯样的分层变形和力学特性,将计算机图像识别应用于常规的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实现了沥青结构层钻芯取样分层变形的非接触测量和变形过程的拍摄、自动测量和自动记录,为沥青混合料蠕变试验提供了一种简洁、有效的测量手段。文中分析了测量精度和测量误差,讨论了端部约束对芯样不均匀变形的影响,给出了芯样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和数字图像测量结果的比较。3层芯样单轴压缩蠕变试验中,以中面层的变形最大;加载历史的不同会导致材料细观结构的改变并引起力学性能的变化。高度压密芯样与路肩处芯样的变形规律不同,尤其在蠕变破坏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将硬碳和石墨负极材料复合起来,制备成人造石墨-硬碳复合负极材料。采用不同比例的人造石墨-硬碳复合材料制备扣式电池并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硬碳∶人造石墨=3∶7比例的材料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使用该比例复合负极制作全电池进行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该复合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放电性能有明显的提升,并且还具备良好的倍率性能和低温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数值模拟与监测等手段,综合研究了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的蠕变特性.两级荷载下的蠕变沉降曲线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而侧向蠕变速率则接近于零;然后,采用室内试验得出的土体参数对上述试验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证明考虑蠕变时的沉降计算结果比不考虑蠕变时更接近实测值;最后,将验证后的计算方法与参数应用于某高速公路路堤施工期沉降计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分级增量循环加卸载方法对某高速公路桥台地基粉质粘土进行室内单剪蠕变试验研究,并对粉质粘土的瞬态变形与蠕变变形特性进行分析,由此对路基沉降量计算提出了建议。研究成果对深入分析粉质粘土变形的时间效应,准确计算高速公路地基工后沉降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季冻区冻风积土的蠕变变形规律及损伤演化规律,采用冻土GDS三轴测试分析系统开展了不同负温条件下三轴蠕变试验,分析了不同负温对冻风积土蠕变损伤特性的影响。根据典型蠕变曲线的三阶段特征提出了蠕变损伤时间阈值及屈服时间阈值确定方法。根据Kachanov对混凝土材料蠕变损伤的假设,对冻风积土的弹性模量及抗剪强度参数进行弱化,分析了不同负温条件下,不同蠕变损伤阶段冻风积土蠕变损伤规律。将西原模型中塑性元件改进成了具有损伤特征的非线性黏塑性体,并假设其服从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建立了冻风积土分阶段的蠕变损伤模型,将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冻风积土蠕变特征影响显著,温度低于-15℃时仅出现蠕变第I、II阶段,温度高于-10℃时会出现第III阶段,分阶段蠕变损伤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冻风积土在不同蠕变阶段损伤特征;屈服边界退化是导致冻风积土发生蠕变损伤的主要原因,发生蠕变损伤后会导致屈服边界不断缩小以及有效应力不断增加,塑性区的范围不断扩大,发生蠕变损伤后有效应力状态点会落在损伤后的屈服边界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