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林祥 《交通与运输》2021,34(z1):23-26
为缓解道路节点的交通拥堵情况,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借助于大数据分析,研究了道路交叉节点的改造方案.首先,提供交通大数据分析对道路节点的拥堵问题进行精准研判;其次,通过仿真模拟各改造方案的实施效果,筛选出最佳的改善方案;最后,借鉴典型案例,从路网结构、道路功能定位分析出发,提出不同交通组织方案,利用交通大数据及仿真技术,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估,选择最优方案,解决道路节点的交通拥堵问题,为类似交通拥堵道路节点改造方案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佛山市南海区交通拥堵严重,危害明显。文中分析了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车辆增长过快,道路供给不足;公路的规划设计不合理,交通安全设施不配套;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较差,违章行为突出,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混合交通层次多,客运运输效率低;停车设施不足,占道停车严重。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论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大力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减少道路交通层次;大力培养群众的文明交通素质;加强停车场建设。  相似文献   

3.
城市中心地区单向交通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国晓  杨涛  陆原  郭晟 《城市交通》2006,4(5):50-54
在城市中心区道路建设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道路运行效率是缓解中心区交通矛盾的必然选择.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单向交通的特点,并总结了单向交通的系统模式和基本要求,进而提出了中心区单向交通组织的基本原则.在中心区现状交通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单向交通方案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中心区实施单向交通的建议,对我国大城市中心区交通改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南京溧水老城区日益拥堵的交通现状,在充分调研溧水老城区交通现状资料基础上,划定交通拥堵重点区域,分析交通拥堵原因,疏理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结合主要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策略:协调交通与用地,完善路网布局和道路结构,优化静态交通,重视公共交通,加强交通管理。最后,通过TRANSCAD软件构建交通模型,结果表明:交通量分布趋向合理,道路饱和度明显下降。证明改善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如何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是各大、中城市关注的焦点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围绕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交通改善设计和工程实践,提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交通改善思路及策略.以微观层面的交通改善为重点,提出交叉口优化设计的方法框架.针对东胜区中心区29个高峰时段拥堵严重的交叉口,以宝日陶亥街-达拉特路交叉口为例,详细阐述优化设计步骤及内...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中心区快速路普遍存在的交通问题进行分析,从宏观层面提出改善策略,并以重庆主城区快速路四横线为例,对其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多数大中型城市面临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问题.交通拥堵问题的产生一方面与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城市交通组织和道路系统规划的不合理密切相关.对此,在深刻认识城市交通发生机理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分类组织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点,并配以示意图加以阐述.对城市的合理建设,从城市布局规划阶...  相似文献   

8.
扬州老城区已有2500年的历史,老城布局工整、脉络分明,功能完备,迄今仍然作为扬州市的核心地区担负着重要的城市职能.随着城市经济和机动化交通的快速发展,与国内其他城市中心区一样,扬州老城也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秩序混乱等一系列由交通引发的问题.从分析老城用地情况、居住人口出行特征等出发,重点立足于道路网络、公共交通与静态交通三个角度,分析了引起老城区交通拥堵的种种原因,本着疏解老城功能、保护历史风貌的原则,初步提出了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9.
城市中心区道路建设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道路运行效率是缓解中心区交通矛盾的必然选择.以杭州主城核心区——湖滨地区为例,通过对区域功能定位、路网条件、交通流特征进行分析,指出现状交通组织存在的症结,在明确交通组织优化目标与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单向交通组织改善方案设计及利弊分析,以期对大城市中心区交通组织改善提供一定的借鉴帮助.  相似文献   

10.
快速路系统对于交通改善效果明显,已成为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然而,由于快速路没有形成网络、道路建设时序不匹配、衔接路网集配不合理等原因,影响路网点-线-面要素组合效率的发挥,导致快速路"进不去、出不来"的交通问题日益频现.通过选取长沙市万家丽快速路作为代表,对其节点形式、交通组织、匝道口设置、标志标线、引导设施...  相似文献   

11.
杨涛 《城市交通》2007,5(2):I0001-I0001
中国城市交通拥堵又一次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新一波交通拥堵来势凶猛,不仅大城市拥堵,中小城市也出现拥堵;不仅中心区严重拥堵,城市外围道路也比较拥堵;不仅高峰期拥堵,平峰期也较拥堵.大有20世纪80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时期所谓"黑暗交通年代"类似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道路指路标志是一种交通语言,成为千万交通参与者的“出行指南”。它在规范城市交通行为,减少交通拥堵,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畅通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对北京市的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道路指路标志规划和建设的新理念,同时强调了规划和设计的统一性。对北京奥运会期间的专用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实践进行相关介绍,实践结果表明,奥运中心区指路标志的引入使车辆和观众的进出场时间节省了约20%,有效避免了奥运周边地区因人员密集、疏导困难造成的拥堵。  相似文献   

13.
为缓解交通拥堵,巩固公共交通的战略地位,将中心城区打造成"拥而不堵、拥而有序"的交通模式。文章结合淮安市中心区的实例,针对拥堵问题分别在路网优化、公交优先、强化慢行和加强管制4个方面提出可操作性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私人小汽车的迅猛发展,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而道路节点是城市道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交通中的瓶颈部位。本文在对深圳市交通运行现状以及道路交通节点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深圳市宝安区典型拥堵节点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例给出了具体改善方法和措施以及治理交通拥堵点的相关实施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结合赤峰市红山区现状,分析红山区道路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并从人—车—路角度提出对策及建议。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及绿色环保通行意识;发展公共交通并改善交通服务水平;设置天桥及地下通道、打通断头路、实现道路的网格化,为赤峰市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处理城市中心区交通问题时,不应忽略其目的在于完善中心区的城市综合功能。因此过分强调交通系统的通畅、快速、大容量.甚至应用传统的单调递增模式预测交通.以现有道路处理交通能力作为容量依据的道路扩建思路均将导致交通处理的错误决策。因此认为在城市中心区应以完善交通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利用效率为主要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为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状况,提出基于超级街区的路网多子区边界控制策略. 将城市区域路网划分为中心区、郊区及超级街区3个子区,结合宏观基本图(MFD)建立各子区交通流动态平衡方程;以中心区车辆出行完成率最高为目标,以边界收费费率和出、入口数量为控制变量,建立考虑车辆通道选择行为的路网多子区边界控制优化模型;并以实际路网数据为算例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边界控制策略下的中心区服务能力比无边界控制提高 7%;利用超级街区实现路网边界控制能够有效改善区域交通密度分布均衡性,提升路网服务效率;通过改变超级街区出、入口数量,实现边界控制兼备有效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8.
城市快速路交通改善是解决城市发展中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以重庆市主城区快速路四横线为例,运用综合交通规划现状模型和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技术,对道路交通流构成进行详细分析。运用区域交通组织方法,综合考虑道路实际承担功能、交通需求、用地条件等因素,提出城市中心区快速路交通改善思路与原则,并制定详细改善方案。仿真表明,改善后的全程行车时间由30 min缩短至23 min,平均车速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龚星星 《城市交通》2009,7(5):49-55
介绍了芝加哥中心区交通规划建设情况,重点从道路网络、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等方面解读中心区交通体系,分析其交通出行特征以及所采取的交通发展策略。总结中心区交通发展的经验,认为解决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打造立体化的道路网络,倡导多元化交通方式,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对宜州市城中路交叉口的交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出行高峰期交叉口出现交通拥堵现象的原因,提出了以下改善交叉口交通现状的策略:改变交通信号灯显示时间、高峰期控制进入道路的车辆数目、易堵路口增派人力进行现场指挥、高峰期引导行人通过地下街道通行等,以期能为中小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优化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