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宫内及哺乳期铅接触对子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诱发作用及对bcl 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采用饮水加 2 0 0 0mg·L-1醋酸铅染毒 6周后 ,雌雄按 2∶1合笼 ,自然分娩 ,于子鼠断乳时停止染毒 ,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状况 ;用SP免疫组化法观察凋亡调控基因bcl 2、bax表达。结果 TUNEL法染色结果显示 :染铅组子鼠海马CA1、CA3、齿状回 (DG)区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SP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染铅组子鼠海马CA1、CA3、DG区bcl 2阳性细胞数表达较对照组减少 ,而bax阳性细胞数表达较对照组增多。结论 宫内和哺乳期铅接触可导致子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海马bcl 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 30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的凋亡阳性率及bcl 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 ,以探讨放射治疗肿瘤的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技术TUNNEL标记法对 30例Ⅰ -Ⅲ期宫颈鳞癌患者的放疗前后凋亡阳性率及bcl 2、bax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30例患者凋亡阳性率放疗前后的表达分别为 76 .7%和 10 0 % ,放疗后显著增高 (P <0 .0 5 ) ;bcl 2蛋白在放疗前后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3.3%和 4 6 .7% ,放疗后显著降低 (P <0 .0 5 ) ;bax蛋白在放疗前后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6 %和 10 0 % ,放疗后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 放疗的过程就是放射线诱导细胞调亡的过程 ,放射线通过抑制bcl 2蛋白的表达、增强bax蛋白的表达诱发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Fas、p5 3及bcl 2放疗前后的变化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 ,分别检测 40例宫颈鳞癌患者放疗前后同一位点凋亡阳性率及Fas、p5 3和bcl 2的表达。 结果 放疗前后凋亡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放疗后Fas与p5 3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1 ) ,而bcl 2表达明显降低(P <0 .0 1 ) ;放疗后p5 3与Fas及bcl 2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Fas、p5 3及bcl 2对放射线诱导的宫颈癌细胞凋亡均具有重要调控作用。p5 3可能通过上调Fa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参与了放疗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4.
地塞米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 2只SD大鼠以 40g·L-1牛磺胆酸钠诱导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各 16只 ,对照组 6只。各组术后 6h、12h分别行TUNEL法染色检测胰腺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胰腺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大鼠 12h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治疗组。HE染色显示治疗组胰腺组织炎症较非治疗组明显减轻。TUNEL染色显示治疗组 6h、12h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非治疗组 (P <0 .0 1)。免疫组化显示bax基因蛋白表达治疗组 6h、12h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治疗组 (P <0 .0 1) ,正常胰腺组织未见bax基因蛋白表达。结论 地塞米松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机制可能与通过诱导胰腺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克隆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前列腺癌细胞系 DU- 1 45细胞产生凋亡的相关基因。探讨维甲酸诱导前列腺癌细胞产生凋亡的分子机理。方法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前列腺癌细胞系DU- 1 45细胞凋亡 ,采用基于 PCR的改良消减杂交技术克隆与凋亡相关的基因。结果 在前列腺癌 DU- 1 45细胞凋亡过程中 ,有大量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表达 ,同时 ,克隆出 c- erb B- 2基因。结论 TNF及 c- erb B- 2基因在由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系 DU- 1 45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β-榄香烯对肾癌细胞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 β 榄香烯对肾癌细胞GRC 1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及机理。 方法 将GRC 1细胞分为空白组 (加培养液 2mL)、空白乳组 (加空白乳培养液 2mL)和加药组 (加 5 0mg·L -1榄香烯乳培养液 2mL) ,培养 2 4h后 ,3组细胞悬液在剂量率 4 0 0cGy·min-1时 ,分别接受来自 6MeV直线加速器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计数被照细胞克隆群数 ,绘制细胞放射 存活曲线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变化与凋亡。对 3组爬片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成像系统灰度分析bcl 2与PCNA基因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术显示 ,5 0mg·L -1榄香烯乳对肾癌细胞的G2 M阻滞作用随时间增加而增强 ,2 4h时作用达高峰 ;随时间和照射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水平增高。细胞爬片的成像系统灰度分析显示加药组与空白组相比 ,bcl 2基因表达降低 2 0 % ,而两组PCNA无表达。结论 β 榄香烯乳对肾癌细胞GRC 1有放射增敏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 2基因表达 ,诱导GRC 1细胞凋亡和对细胞G2 M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放射性核素1 88Re作用于不同肿瘤细胞株的剂量 效应关系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1 88Re作用于前列腺癌PC 3细胞、乳腺癌ER 75 30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A5 4 9细胞后各细胞株生长受抑制的程度并绘制抑制率曲线。结果 PC 3、ER 75 30、A5 4 9细胞加入1 88Re 48h后 ,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表现为形态不规则 ,贴壁能力下降 ,透光度降低 ,部分细胞崩解死亡 ,且效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更为明显。在同一剂量下抑制率为PC 3>ER 75 30 >A 5 4 9。对1 88Re的敏感性PC 3最敏感 ,ER 75 30细胞次之 ,A5 4 9细胞相对较差。结论 1 88Re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不同肿瘤细胞对1 88Re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通过抑制KLF5表达促进TRAIL诱导的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在TRAIL诱导下,使用MTT实验、流式细胞实验、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KLF5敲低组与对照组的PC-3细胞在细胞活性、凋亡比例及凋亡相关标志物的表达。结果在PC-3细胞中抑制KLF5表达后,TRAIL诱导下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TRAIL受体DR4、DR5表达上升,凋亡抑制因子c-FLIP蛋白表达下调,但是其mRNA表达水平不变。结论抑制KLF5,可以通过上调TRAIL受体、下调c-FLIP蛋白表达的途径,促进TRAIL诱导的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使用小干扰RNA或小分子药物抑制KLF5表达,可能是潜在的激素非敏感前列腺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Flavopiridol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flavopiridol诱导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Mcl-1、CyclinD2、Bcl-XL、Bag-1和XIAP等。结果在临床剂量的flavopiridol浓度下,MM细胞系在加药后3 h内出现快速凋亡。不同剂量的flavopiridol均可快速诱导Mcl-1表达下调和CTD磷酸化的抑制,flavopiridol抑制CTD磷酸化的剂量与其抑制Mcl-1表达的剂量密切相关。该剂量也是其诱导MM细胞凋亡的剂量。转录抑制因子放线菌素D及flavopiridol均能抑制Mcl-1表达,并可诱导原代MM细胞凋亡。结论转录抑制因子放线菌素D和CDK抑制剂flavopiridol诱导MM细胞凋亡可能与其抑制CTD磷酸化,从而抑制Mcl-1的mRNA以及蛋白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多巴胺(dopamine,DA)氧化应激损伤PC12细胞(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的拮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DA损伤PC12细胞为氧化应激损伤的模型,依次分成空白对照组、姜黄素组(20μmol/L)、DA组(200μmol/L)及DA(20μmol/L)+姜黄素组(200μmol/L),细胞培养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状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Cyt-c及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姜黄素可使DA对PC12细胞的抑制率明显下降。②姜黄素抑制DA诱导的细胞内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下调。姜黄素本身能上调细胞内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③姜黄素抑制DA诱导的细胞凋亡蛋白Cyt-c表达上调。④姜黄素抑制DA上调细胞内裂解型Caspase-3蛋白的表达,但姜黄素本身对裂解型Caspase-3的表达无影响。结论姜黄素对DA氧化应激损伤PC12细胞的拮抗作用是通过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下调及抑制Cyt-c及Caspase-3的上调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bcl- 2、bax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2 9例前列腺癌 ( Pca)组织 ,35例前列腺增生 ( BPH)组织和 1 7例正常前列腺 ( NP)组织中 bcl- 2、bax蛋白表达。结果  Pca组和 BPH组 bcl- 2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 NP组 (均 P <0 .0 5) ,而 Pca组与 BPH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bax蛋白在 Pca、BPH、NP各组表达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ca组织中 bcl- 2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血 PSA浓度呈正相关 (均 P <0 .0 5) ,而与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 ;bax蛋白表达与 Pca临床、病理指标相关分析均无显著意义。在 Pca、BPH组织中 bcl- 2和 bax蛋白两者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由于 bcl- 2蛋白过量表达引起的 bcl- 2 / bax失平衡 ,在 BPH、Pca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bcl- 2蛋白检测可以作为判断 Pca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选取胆囊炎标本 16例 ,胆囊癌标本 4 0例行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 ) ,对凋亡相关基因 bcl- 2与bax染色。结果表明胆囊炎组、胆囊癌组及癌旁组织 bcl- 2阳性率分别为 4 3.7%、77.5%与 81.8% ,胆囊癌组高于胆囊炎组 (P <0 .0 5) ,与癌旁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bax染色示胆囊炎组、胆囊癌组和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 81.5%、52 .5%和 54.5% ,胆囊癌组与胆囊炎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癌旁组织与胆囊炎组及胆囊癌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胆囊癌 bcl- 2阳性率与分化程度有关 ,Bax在胆囊癌不同分化程度的表达率不同 ,bcl- 2与 bax相互表达具有一定联系 (0 .0 5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短暂局灶脑缺血后不同灌流期即刻早期基因(IEGs)与凋亡抑制基因在同一脑区的表达状况,采用不开颅血管腔内置线法制作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0)的局灶缺血再灌流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原癌基因c-fos和bcl-2蛋白在缺血30min再灌6h和24h的表达。结果显示∶再灌6h,二者在缺血同侧梨状皮层显著表达,而底节区表达很弱(P<0.01);再灌24h,c-fos蛋白在梨状皮层表达显著减弱(P<0.01);bcl-2蛋白表达仍显著(P>0.05),且在底节区的表达有增强(P>0.05)。因而推论∶c-fos与bcl-2蛋白的表达可能与缺血损害的内源性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β 淀粉样蛋白 (Aβ2 5- 35)诱导PC 1 2细胞凋亡以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嗜铬细胞瘤PC 1 2细胞 ,以不同浓度Aβ2 5 - 35诱导并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 ,应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 ,Fura 2 /AM荧光分析法检测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 ,Hoechst332 5 8及碘化丙啶复染分析细胞凋亡。结果 Aβ2 5- 35作用于PC 1 2细胞后 ,细胞活力逐渐下降 ,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同时细胞内Ca2 +浓度显著上升 ;不同浓度Aβ2 5 - 35作用后 ,PC 1 2细胞于不同时间出现凋亡的典型形态学特征 ,该时间比Ca2 +浓度上升约晚 6~ 1 2h。结论 Aβ2 5- 35诱导后PC 1 2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内Ca2 +浓度上升及细胞凋亡 ,可作为较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1 磷酸鞘氨醇是新发现的细胞外递质和细胞内第二信使。研究它在人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凋亡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光镜观察二甲基鞘氨醇作用前后的细胞形态 ;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 ;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及有无凋亡发生。结果 ①抑制 1 磷酸鞘氨醇生成后 ,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②二甲基鞘氨醇几乎可以完全抑制两种细胞的增殖。③一定剂量时可诱导两细胞凋亡。结论  1 磷酸鞘氨醇在人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LSAB法,对正常外阴皮肤、慢性外阴营养不良、不典型增生和外阴癌组织进行标记,发现bcl-2蛋白在正常外阴皮肤基底层中有弱阳性表达;在增生型营养不良、不典型增生及外阴癌组织中表达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外阴硬化苔癣型和混合型营养不良有显著差异(P<0.05,P<0.05,P<0.01);而增生型与不典型增生bcl-2基因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外阴癌的表达率最高;该基因蛋白表达与外阴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与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