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海》2017,(5)
正爸爸曾经做过海员,在我小时候,他一直给我讲大海的故事。在我的印象中,大海是温柔、宁静的,也是汹涌、澎湃的,更是朦胧、缥缈的。2017年7月2日,我有幸参加了上海市航海学会组织的航海夏令营,登上了"喜悦"号,见识到了真正的大海。此前,我从未参加过航海夏令营,也没有去邮轮上玩过。踏上"喜悦"号的甲板,看着码头和边上的建筑渐渐消失在  相似文献   

2.
当“泰坦尼克”号仍静卧在大洋洋底时,美国国会正在考虑打捞南北战争期间的战舰“监视者”号 虽然“监视者”号航海寿命几乎与“泰坦尼克”号一样短,美国联邦一方的这艘战舰可谓称得上是19世纪战舰中耗资几十亿美元的庞然大物。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没有这艘巨舰,北方也许会失去南北战争的胜利。可是135年来,“监视  相似文献   

3.
从“泰坦尼克”号到现代船舶.历经百年积淀.这一百年间.造船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船舶建造技术的革命和航海创新从根本上减少了航海风险。  相似文献   

4.
《航海》2008,(6):12-12
巨轮“泰坦尼克”号沉没海底后,近百年来人们始终非常惋惜。鲜为人知的是,“泰坦尼克”号其实还有一艘姊妹船,曾于1916年也不幸沉没海底。目前科研人员发现,这艘邮轮由于在海底沉睡中未遭到严重破坏,有望被打造成一座海底博物馆,人们还有机会一睹它的“尊荣”。  相似文献   

5.
在1986年8月31日的半夜,苏联黑海航运公司的两艘船舶,散货船“彼得瓦塞夫号与客船“纳希莫夫将军”号在挪伏罗悉斯克附近发生碰撞。“纳希莫夫将军”号右舷被撞了一个大洞,几分钟后就沉入了大海,船上423名旅客和船员不幸遇难。由律师与航海专家参加的政府专案组用六个月的时间,调查了这场碰撞事故的原因和具体情况。接着法院在黑海航运公司所在地(也是两轮船长的居住地)  相似文献   

6.
《航海》2017,(4)
正从7月7日起,来自四面八方,乘坐上海轨交12号线的人们会有幸搭上一列"航海"号,列车运行一个月。这是2017年"中国航海日"上海宣传和纪念活动中"航海文化进地铁"项目之一。上海市航海学会承接了科普知识题库和列车门贴图案的设计工作。"航海"号列车通过乘客拉手、门贴等载体,设置趣味航海知识问答,传播航海科普知识,宣传"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20年成果。基于知识题库,"上海航运"  相似文献   

7.
今距“泰坦尼克”号遇海难已近百年,百年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资料档案的解密,“泰坦尼克”号被无情地剥去种种神秘的面纱,人们期待着“泰坦尼克”号重新浮出水面,期待着它遇难的原因大白于天下。因为在此前,关于“泰坦尼克”号遇海难沉没之说有多种版本,究竟哪个版本才是真实的呢?  相似文献   

8.
李哲 《珠江水运》2011,(4):67-70
1912年4月14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客轮、号称“永不沉没”的远洋巨轮“泰坦尼克”号意外地撞上一座冰山,于次日凌晨沉入洋底,1513人葬身大海。  相似文献   

9.
张向辉 《中国船检》2012,(11):20-20
2012年是“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第100周年.今年世界海事13期间.IMO秘书长关水康司发表讲话: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在短短的几小时内沉没.从此这艘世界著名豪华邮轮永远成为灾难的代名词.它牵动了世界主要航运大国的神经.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1·24""大舜"号特大海难是我国航海史上最难忘的一页,几乎家喻户晓.然而,也是在这一天,发生在我国长山水道惊心动魄的一幕,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1.
佚名 《珠江水运》2012,(2):59-61
提起历史上最大的海难,不少人会想到“泰坦尼克”号,1912年4月15日,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因撞上冰山而沉没,1500余人遇难。其实,1945年1月30日,德国运输船“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被苏联潜艇击沉,9343名乘员遇难,这才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大海难。  相似文献   

12.
《航海》2015,(6)
<正>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联合英国国家航海博物馆、荷兰鹿特丹航海博物馆,共同策划的"航向世界"特别展于2015年7月9日~11月15日在滴水湖畔举办。展会集聚了150件世界航海"老古董",其中,英、荷两国博物馆的许多珍贵展品是第一次"出门"。"哈里森一号"航海天文钟到上海来了,我从因特网上得到这个好消息精神振奋。是吗?我知道,"哈里森一号",它是航海天文钟的老祖宗。这次,它不远万  相似文献   

13.
<正>"呜……"一声浑厚悦耳的汽笛声从一艘轮船里发出,顿时响彻寂静的海空。这是一艘航海学校的实习船。随着汽笛声,船舱里的实习生蜂拥走向甲板,手挽着手,高声唱起了"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这艘船名叫"海鸥"号,它的背后有着一段有趣的航海故事。很多年前,"海鸥"号由广州黄埔港开往北方的青岛港。十分凑巧,"海鸥"号驶至台湾海峡时,正值"世界海员日"。船上开展了一个别有特色的活动,讲中国船长的故事。当时,故事会开得非常热烈,船员、实习生争先恐后  相似文献   

14.
《航海》2017,(4)
正7月8日,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翟墨船长来到中国航海博物馆,与来馆观众与港航企业员工们分享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航海经历。他追求自由与梦想的航海故事深深感染了现场每一个人。"这不是一个个人的足迹,这是向世界昭示中华民族走向大海的宣言。翟墨桅杆上高扬的五星红旗,有力地告诉世人,中国人拥抱海洋的勇气、豪情与胸怀。"这是2009年翟墨荣获"感动中  相似文献   

15.
回顾100年前的航海业,“泰坦尼克”号豪华邮轮在北大西洋沉没(1912年4月15日)的时代,对比当前的航海技术,航海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船体、通讯、轮机、助航设备、航海技术和法律法规等都发生了革命性转变。从以前的六分仪航海到现在的卫星定位,从以前的雾中摸航到现在的ARPA雷达,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船舶报务员,在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无线电通讯不仅是船舶运输的耳目,而且直接关系到海上运输和人命的安全。也许电影《冰海沉船》中“泰坦尼克”大邮轮惨案的余悸还萦绕在人们的心间,使人们对航海产生不安全感。我认为“泰坦尼克”发生惨案时,无线电通讯规则不完善而加剧了严重后果。当今世界,为了保  相似文献   

17.
自从有了船舶,海难事故就像影子一样伴随着航运业,本是不足为奇。但频繁发生在东南亚的海难,像一个魔咒,笼罩着这片风光旖旎的海域。特别是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的海难事故更是居高不下,其惨烈景象早已超出人们的想像,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东南亚成为众所周知的“海上墓地”?成千上万沉入大海的冤魂难道没有唤醒人们对安全的警惕?透过一桩桩骇人听闻的海难,让我们在事实真相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8.
载重只有36吨的沿海货轮S号,航行途中沉没于水深十多米的大海里。由于打捞费用大大超过船货总值,沉位又非主要航道,故未予强制打捞。因而,肇事的原因一直难以弄清。世界航海史上,曾有不少船沉海底无法捞起的事例,但其原因,大多数还是能够弄清的。  相似文献   

19.
<正>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了大海的模样。600年后,我们在日照海边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7月11日是我国第10个航海日。由中国航海学会、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和山东省日照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大航海·新丝路"主题论坛在日照开幕。论坛聚焦"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员服务发展"两大主题,打造我国涉海领域的高端对话和交流平台。悄然间,中国航海日活动已经走过了9年的历程。相同与不同,是每届中国航海日活动传承与创新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0.
1882年,荷兰"司白脱勃"号货轮启航,满载着货物,缓缓驶向苏格兰.该船船长密朗斯比是一位经验丰富、性格刚毅的人,曾在大海上度过了半个世纪的生涯.几十名船员以荷兰人为主,还有一名意大利水手和若干英国血统的职员.当时,航海业是一项充满风险又有着巨额利润的职业,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在航行中出现事故、船破人亡并非罕见."司白脱勃"号刚启程时,海面风平浪静,船员们有的监守岗位,有的则在甲板上闲聊.其中,惟一的意大利水手神色忧郁,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中午时竟然没有吃饭,将盘子里的食物倒入了海里.他的异常表现引起了一名英国血统职员的注意.英国职员平时与意大利水手相处不错,自以为无话不谈.该职员跟着他来到休息舱内,追问再三,意大利水手才吞吞吐吐地讲了一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