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道整治     
庄辑 《珠江水运》2008,(12):62-62
为防洪、航运、供水、排水及河岸洲滩的合理利用,按河道演变的规律,因势利导,调整、稳定河道主流位置,以改善水流、泥沙运动和河床冲淤部位的工程措施。河道整治分两大类:①山区河道整治。主要有渠化航道、炸礁、除障、改善流态与局部疏浚等;②平原河道整治(含河口段)。主要有控制和调整河势、裁弯取直、河道展宽及疏浚等。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从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获悉,2014年11月10日,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项目施工合同签字仪式在孟加拉首都达卡市隆重举行。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项目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河道疏浚和河岸防护,工程疏浚量约近1亿m3,河岸防护段长约13 km,护岸工程主要工程量包括抛石约110万  相似文献   

3.
河道疏浚后将疏浚中所得的泥沙资源,用来填海造地,这样不仅有效使用了泥沙资源,也降低了填海造地施工成本。吹填采砂、河道疏浚与航道维护结合的应用正在成为航道整治的一大趋势,需要引发关注。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分析了吹填采砂、河道疏浚与航道维护结合的应用,以及施工后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陈海全  仝伟  周作付 《珠江水运》2006,(Z1):139-142
结合部分工程应用实际,系统的分析叻疏浚整治河道对增加河道行洪能力的作用,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
河道淤积是海河流域治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而掌握淤积泥沙的特性是治理河道淤积的基础,本文通过现场取样后的土工颗粒试验、泥沙起动水槽试验、泥沙沉降试验,初步研究了海河流域几条骨干河流的泥沙特性,为河道淤积问题的治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胡克银 《中国水运》2014,(10):177-178
平阳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工程涉及6个镇,分为10个项目区,治理河道150条,长度185.4km。通过疏浚整治工程、清障工程、水系连通工程、岸坡整治工程等措施,提高县乡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恢复各试点项目区河道的水资源利用功能,使试点地区的乡村河道水环境整体上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周家俞  徐奎  黄成林 《水运工程》2018,(10):143-147
为探讨山区河流库尾河段航道整治技术,以嘉陵江南充段凤仪场库尾河段为例,分析河床演变、滩险及泥沙淤积规律,探明河段的碍航特性。采用河工模型试验方法,制定了"疏浚、筑坝、护岸"等整治方案。试验表明:优化方案实施后整治效果良好,从根本上解决了山区河流库尾河段变动回水区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8.
邬霞军 《中国水运》2014,(5):174-175
如海运河治理工程是一个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涵盖了河道疏浚、抛石护岸等工程。论文在综合考虑工程施工条件及工程特点前提下,确定工程施工质量关键点,制订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 一、前言在河道工程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其中河流泥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存在疑难问题较多,国内外学者对此都非常关心,正在采用不同手段进行研究。要弄清泥沙问题,首先必须对河道水流了解清楚。对于河道水流,目前通常采用三种方式进行研究。一是现场资料分析,二是物理模型实验,三是数学模型计算。后者是本文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董喜科 《中国水运》2009,(11):79-80
河道与航道整治是水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几年人们聚焦的一个热点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水利建设的难点。水的问题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近年来,我区在河道整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在港航、水利、环保等有关部门通过河道的驳坎、护岸、疏浚、绿化、保洁等方面综合整治,水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本文就当前余杭区河道与航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河道综合整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河湖水库的环保疏浚、港口航道建设与维护性疏浚工程越来越多,管道输送是疏浚泥沙搬运的主要方式,输送距离也越来越长。管道输送中流速沿程的再分布情况和临界流速尚待进一步研究。基于古雷镇填沙工程清水工况及输沙工况分层取样浓度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在此基础上对长直管道输送砂类泥沙颗粒进行三维水动力及砂的运动模拟,分析了直管道沿程的剖面流速再分布特征和泥沙淤积临界流速规律,提出长管中不同断面位置发生泥沙淤积的临界流速公式,为疏浚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河道与提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抚河再改道工程、抚河再改道和疏浚工程同时施工、抚河再改道和三阳闸工程同时施工以及抚河再改道、疏浚和三阳闸工程同时施工四种情况出发对河道整治工程进行了效果分析,通过分析的结果显示河道整治工程能够有效的遏制河道与提防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盐灌船闸位于灌河上游的武障河上,目前盐灌船闸闸下至东三岔12.7km的河道发生了严重淤积,通航条件不断恶化,造成盐灌船闸营运陷入困境。针对盐灌船闸闸下至东三岔航道泥沙淤积严重现状,利用定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四闸联合调度方案对盐灌船闸下游河道泥沙减淤的效果作用,为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邱喜  尹崇清 《水道港口》2008,29(2):130-135
重庆主城区河段处于回水变动区,三峡水库按175 m方案蓄水后,随着水库运行时间的增长,主城区河段的泥沙淤积将成累积性增加,两岸边滩加高加宽,弯道凹岸冲刷,凸岸淤积,河床演变剧烈,泥沙淤积将会对重庆河段的港口、航道和沿江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综合各方面考虑,进一步加大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力度,采取建库拦沙及蓄水攻沙,根据泥沙淤积情况规划调整河道岸线,实施港口改造和航道整治等综合措施,将成为减少重庆河段泥沙淤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水库泥沙淤积等水上工程技术问题一直困扰河道及水库的安全。由于一些水库建成时间较长而导致的原始测绘数据的缺失或由于早期测量仪器等原因而引起库区测绘资料失实,都严重影响了准确掌握水库泥沙淤积情况。文中应用水上地震与浅地层剖面仪相结合对库区泥沙淤积进行调查,取得了不同深度、不同分辨率泥沙沉积状况,为库区整治工程出险、保证防洪安全等提供准确资料。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最小功能原理,河道存在梯形水力最优断面,然而受泥沙淤积作用,河道逐渐由梯形向扁圆形转变,为分析泥沙淤积前后河道尺寸变化对河道过流能力的影响,以乌什县南山区域相关河流淤积前后典型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和FLAC3D分别对其进行计算,分析了不同水位下两种尺寸形状河道过流能力与稳定性。结果表明:由于泥沙淤积作用减小了河道过流断面面积因此扁圆形河道过流能力小于梯形河道,在进行河道设计时应预留一定超高,保证河道安全;不同水位下,扁圆形河道安全系数均大于梯形河道,随水位升高,河道安全系数先增大后减小,水位为4m时是其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
李帆  乾东岳 《水运工程》2021,(4):116-123
桃源枢纽船闸位于江心洲洲尾,中水期枢纽两侧同时泄流,船闸下游引航道及口门区段存在横流和泥沙淤积等碍航问题,有必要通过工程措施予以解决。采用定床水流和定床输沙试验,研究不同中水期整治方案下,船闸下游引航道及口门区的水流泥沙条件。结果表明:1)左侧疏浚区能有效平衡右侧疏浚区的侧向引流作用,疏浚区宽度越宽,河段横向流速和泥沙淤积量越小。相较于直立墙结构,斜坡式石笼坝导墙能够有效避免末端回流的形成,进一步减小口门区横向流速和泥沙淤积。2)沿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左侧布置疏浚区,疏浚宽度等于1.5倍引航道宽度,疏浚底高程26.44 m,同时采用斜坡式石笼坝延长左侧导墙200 m,可较好解决中水期河段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下游安庆复式分汊河段整治关键部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汊型河道是冲积平原河流中的常见河型,分汊型河段与单一河段的最大不同是分汊型河段具有两汊或多汊过流,分流区和汇流区的水沙具有与单一河道不同的运动特点,并容易因分汊口门的放宽,水流分散,泥沙在此淤积造成水深不够,产生碍航问题。分汊河型又包括很多不同类型,其中对复式分汊型河段航道问题的研究较少,整治技术也不成熟。以长江安庆复式分汊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河工模型试验研究与实测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安庆河段水流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整治部位实施工程的效果,通过综合比较提出了安庆复式分汊河段的整治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19.
拟建金建铁路斜跨典型山区航道—兰江,必然改变桥位区河流的水动力条件,进而影响选址区河床演变过程。本次研究建立了桥梁选址段二维水沙模型,模拟建桥前后桥位区水动力条件变化,分析水动力变化对河床冲淤演变的影响。结果显示,桥墩建设减小了河道过水断面面积,造成桥位前大面积壅水,流速降低,河道呈现微淤积;桥位处,受桥墩束水作用影响,墩间流速增大,造成墩间河床冲刷,同时墩后尾水区流速变缓,泥沙淤积;桥位下游中间流速有所减小,但由于桥位上游淤积减小了泥沙来源,泥沙补给不足而导致冲刷。由于山区航道泥沙输运以推移质为主,泥沙就近搬运,跨河桥梁建设对河床演变的影响范围不大,冲淤演变相对较小,不影响桥址河段河床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河流自净能力与净流量密切相关,对于中小河流而言,流量小、污染重,导致河道水质和生态修复更为困难,其治理方法也更为复杂。本文以无量溪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水质检测,分析了河道水污染现状。结合河道水功能区规划,计算分析了河道的生态水量及上游拦河坝换水时间,提出了河道水质控制方法和相应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游生态补水、边界退水方法能较好的保证河道的生态水量;采用泥沙淤积及漂浮物治理、雨污分流,污水处理扩容,清淤疏浚等方法能较好地改善水质;提出了植物护坡、生态浮岛等技术,较好的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