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型油轮运输属于危险品运输,其生产作业具有高危特性.在大型油轮航行和生产作业全过程中会面临从宏观到微观的多层次风险,对通航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借鉴某三维结构和集成企业工程思想构建大型油轮风险集成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将多层次的风险管理归并到三个维度(功能域、时间域及对象域),以风险三维结构为基础,探讨风险管理集成的主要构成,提出了大型油轮风险管理集成的基本模型和系统监管模式,为相关海事部门监管大型油轮航行及生产作业提供参考依据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王慧 《舰船科学技术》2020,42(16):43-45
触礁预警信号是船体、礁石与预警系统通过射频技术实现的,当前的红外预警系统中射频信号通信采用单工通信方式,导致系统获取触礁风险等级的速度较慢,据此在应用PIC单片机的前提下,设计航行触礁风险红外预警系统。在硬件方面,用PIC单片机替换原有系统部分硬件,加强对多类型射频信号的传输速度。在软件设计方面,利用三次指数平滑法预测航行触礁风险,通过设置隶属度区分风险等级,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实现对红外预警系统射频信号通信方式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预警系统相比,此次设计的系统可以快速获取触礁风险等级,提升船舶的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3.
油轮油舱修理是修船厂的重点作业,燃爆风险高,由于作业不规范、易燃易爆物质清理不彻底、安全管控措施不到位,国内外修船厂每年都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本文根据企业油轮修理的多年经验和管理制度,从油轮进厂标准、过程控制等方面介绍了油轮防火防爆的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4.
徐石明 《中国船检》2010,(1):102-103,136,137
<正>2009年12月7日,为加强水域环境保护,降低重大油污事故风险,提高国内航行油轮的安全,交通运输部发布提前淘汰国内航行单壳油轮实施方案的公告。此举展示了中国政府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我国海上生产、运输的不断发展,潜在的污染风险依然较大,海上污染应急能力不足越来越凸显。所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水路运输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水路运输系统特别是引航过程中的安全备受关注,通过从事故统计、事故致因分析和系统安全工程理论等多方面的研究,目前有些海区已经形成了多个预警等级的单因素预警系统。随着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将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引入到船舶引航风险预警中将突破传统单个风险因子预警系统的不足,论文以船撞栈桥式码头为例介绍了预警系统信息采集、预警系统框架和多源信息融合方法,并以不同风流条件下的船舶尺度进行了预警,该预警系统能够很好的实现船舶尺度的预警,为引航站及海事主管部门对于船舶引航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蒋夕良 《航海》2023,(5):41-45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航行安全事故教训[1]数据显示,常见的船舶安全事故类型有碰撞、搁浅、触礁、碰擦、火灾爆炸、风灾、自沉、其他类(人员伤亡、污染等),自2014年至2023年近十年船舶在册登记累计发生船舶安全事故共800多起。作为船舶安全生产的管理者应清楚认识到,如因船舶管理不善,可能会发生哪些安全事故,并能制定有效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避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7.
渤海超大型油轮安全保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渤海海域超大型油轮通航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超大型油轮的船舶特性、渤海海域的气象水文条件,利用基于解析式、半经验公式与经验值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求取了超大型油轮在渤海航行时的安全富裕水深,界定了超大型油轮在渤海内航行的航速控制值,设计了超大型油轮的优化航路。研究结论对优化渤海海域超大型油轮的通航环境、保障航行安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栗磊 《珠江水运》2014,(13):90-9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广州港船舶水上运输繁忙,事故频发,特别是老旧运输船舶安全隐患较大,一旦发生海损事故,势必造成人员、财产和环境的重大损失和污染。本文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结合笔者的引航实践,对如何保障老旧运输船舶的航行安全进行分析总结,以预防老旧运输船舶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船舶航行安全,防止由于安全事故带来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吉大港水文气象复杂,锚地状况复杂、船舶密集、潮流变化大,极易发生走锚碰撞事故,航道狭窄交通拥堵,油轮泊位空间狭小,使MR型油轮在锚泊、航行、靠离泊都存在较大风险。针对此港的复杂情况,本文对其引航、抛锚、进港及靠泊操纵方法进行了深入总结,有助于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0.
鄂海亮 《中国船检》2010,(8):28-28,92-93
<正>中国是石油消费大国,也是进口大国,2009年石油进口量达到1.99亿吨,其中1.91亿吨通过海上油轮运输。油轮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灾难性后果。为此,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加大了对油轮安全和防污染管理方面的力度。首先,加强源头管理。交通运输部制定了《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并自2004年7月1日起对500总吨及以上的国内油船生效。2006年,颁布了《老旧运输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海上船舶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从船舶海上航行安全事故的原因出发,分析人为因素的影响,以东矶列岛重大船舶碰撞事故为例,运用行为安全"2-4"模型分析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给出预防对策。该模型在船舶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地预防海上船舶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促进海上船舶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北方海域已经进入冬季寒潮大风期,而渤海湾冬季冰凌频发,对船舶进出港和航行影响较大,尤其是对油轮安全构成很大威胁。为避免冬季恶劣天气所带来的危害,黄骅海事局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总结近年来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严格防范恶劣天气对油轮安全产生的危害。他们走访油轮公司,将冬季恶劣天气防范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一一列明,印制成册,供船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存储和使用都离不开道路运输,但运输过程中存在多种事故风险,若不严加管控,极容易导致恶性安全事故。为此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当前行业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分析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发展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然后提出了系列安全运输管理对策,最后列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规范危险化学品的运输管理提供帮助,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进口石油运输安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页 《水运管理》2004,26(9):11-13
随着我国进口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了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三大举措,并侧重于从发展国内油轮船队、建设大型原油码头以及油轮运输安全管理等方面,论述了保障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的海运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调查研究海事主管部门和港航企业对海冰预警产品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灾害风险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和技术,建立可用于中国北方海域冰区航行船舶的风险预评估模型。使用ENVI软件对NASA的海冰卫星遥感实况和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海冰预报信息进行再处理,提取有关海冰密集度和厚度信息作为风险评估的背景场,进而提出冰区航行船舶风险状况动态评估预警系统的设计方案。仿真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动态、直观、有效地给出我国北方海域冰区航行船舶未来的风险状况,可作为保障船舶冰区航行安全的辅助决策产品,供海事主管部门、航运企业和港口生产调度部门使用。  相似文献   

16.
《船艇》1994,(5)
北欧造船大国瑞典,最近正在开发设计一种新型的双层壳超级油轮,并取得进展。 这种超级油轮属于一种节能型的新型船舶,不仅能够安全用于航行,而且还能够减少运输途中可能出现的海洋污染,设计开发周期约为2至3年。全船主要特征为  相似文献   

17.
上海港长江口深水航道试通航后,确保安全航行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作为危险品船舶油轮的安全航行更是至关紧要。由上海市航海学会举办的长江口南水道安全航行学习班于5月25日举行。中海油轮公司所属各油轮在上海的四十几位船长参加了学习。上海港引航站抽调资深引航员,根据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深水航道引航实践,编写了专门教材,  相似文献   

18.
浙江是海上油运大省,浙江海事局结合辖区超大型油轮进出港频繁、监管任务重的实际,采取了四项针对性安全监管措施,保障超大型油轮在港航行、停泊和作业安全。一是严把超大型油轮进出港许可和作业关;二是对超大型油轮进出港实施全过程监控;三是加强对到港超大型油轮的安全检查和安全宣传教育;四是加强和外代、引航、港方及港航部门的协作配合,打造超大型油轮监管责任链。  相似文献   

19.
以保障集装箱的安全运输,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对内支线集装箱船发生坠箱时对应的临界横摇角度和角加速度展开研究,建立集装箱坠落临界状态下船舶横倾角度和角加速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开发出集姿态感知、信息传输、风险评估及临界预警于一体的集装箱船坠箱预警系统,填补了该领域国内外技术空白,对集装箱船运输安全可靠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船舶在靠离泊及航行过程中,引航员的操纵及航行安全事故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因素有许多种,本文首先就靠离泊及引航员操作过程中的航行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阐述,进而探讨保证船舶靠离泊及引航员操纵时的航行安全管理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