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高速磁浮是利用电磁力将车辆悬浮于导轨上,利用直线电机驱动列车前进的铁路系统,其悬浮导向系统、轨道梁系统、牵引运控系统等与高速轮轨有着显著区别。通过线路工程、轨道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及牵引供电工程、运行控制工程、无线通信工程等方面,对比分析了高速磁浮与高速轮轨主要技术参数,以期为高速磁浮工程设计与技术研究方向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高速磁浮对轨道结构精度、平顺性,桥梁频率、变形以及隧道内车辆气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时要求桥梁一阶竖向自振频率不小于1.1倍列车通过频率;此外,高速磁浮采用地面控制、固定闭塞方式,1个分区只能有1列车运行,其信号控制、无线通信与牵引供电三子系统间耦合更为紧密,对车地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牵引定位数据时延要求不大于5ms。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高速列车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冷冻排水的结构原理及防寒保温设计,指出了高速列车给排水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高速列车运行仿真系统中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基于模块化建模的思想,在分析高速列车信号数据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分析仿真系统,并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实现有效地重用仿真库中的模型和数据库中的数据,从而快速生成仿真系统,在不同层次上支持建模仿真人员的数据库系统,使仿真数据共享。着重介绍了高速列车运行仿真系统中数据库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为存储列车试验数据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列车振动作用下沉管地基砂土液化可能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秀英  刘维宁 《铁道学报》2004,26(1):96-100
根据土动力学和轨道动力学的原理 ,利用列车 轨道系统动力分析模型和提出的隧道结构 地层动力分析模型 ,分析高速列车作用下沉管地基的动力响应 ,根据模型计算了京沪高速铁路南京上元门沉管隧道地基在高速列车作用下的动剪应力分布 ;通过对现场地质资料的回归分析得到了沉管隧道 3个典型断面的地基抗液化剪应力 ,据此分析了沉管地基在高速列车作用下的液化可能性 ,以便为沉管隧道的进一步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时速160 km、200 km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的压力波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余南阳 《铁道建筑》2003,(12):29-31
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流动理论及特征线法发展了准高速、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引起压力波动的数值模拟方法,据此研究列车通过单线隧道和两列车在双线隧道内相会时压力波的变化规律,根据舒适度判据,得出合适的单线和双线隧道断面积,供新线隧道断面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速列车形象设计中的"人性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科平 《铁道车辆》2005,43(6):25-26
通过阐述人性化设计在高速列车设计中的运用,论述了人性化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全面阐述了德国铁路新开发的第三代ICE城间高速列车-ICE2.2的设计要求与全新概念,其中包括:车体结构与内装修设计,走行部分与牵引设备等。该列车首次采取动力分散式动车且,装有再生,线性涡流,盘形制动,并设有列车信息和故障诊断系统。列车构造速度330km/h,最高运行速度300km/h,将成为德国技术水平先进、档次最高的高速列车,拟用于德国1998年后的国内和欧洲高速铁路网高速客运。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速列车制动距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高速列车的运行特点和制动性能要求,概述高速列车的制动课题,从而说明高速试验列车制动系统技术条件编制的主要依据和设计原则,特别对纯摩擦制动和复合制动两种不同工况的紧急制动距离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高速列车制动能量分配的设计建议,以供高速试验列车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ICE家族的新成员——ICE2.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阐述了德国铁路新开发的第三代ICE城间高速列车--ICE2.2的设计要求与全新概念,其中包括:车体结合与内装修设计、走地部分与牵引设备等。该列车痢疾采取动力分散式动车组,装有再生、线性涡流盘形制动,并设有列车信息和故障诊断系统。列车构造速度330km/h,最高运行速度300km/h,将成为德国技术水平先进、档次最高的高速列车,拟用于德国1998年后的国内和欧洲高速铁路网高速客运。  相似文献   

10.
欧洲高速货动制动系统设计的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德国和法国高速货运列车制动系统的研制为例,阐述了欧洲高速货运车辆的运用环境及所需制动装置的特点,同时提出了高速货车制动系统设计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1.
高速列车头型拓扑结构对气动力的作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高速列车头型关键设计部位的拓扑结构对列车气动性能的作用规律,减少头型概念设计时的盲目性,本文以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设计为分析工具,研究高速列车头型的长度、纵剖面型线、水平剖面型线、排障器外形、司机室玻璃形状和车体横截面形状对列车气动阻力和尾车气动升力的影响。将头型的6个设计部位均划分为5种不同的拓扑类型,研究各设计部位拓扑结构的变化对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选取3个影响度最大的设计部位,通过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表分析不同部位拓扑结构的耦合作用对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得到列车头型各主要设计部位的拓扑结构对列车气动性能的作用规律,给出针对不同气动指标进行头型设计时的合理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12.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隧道内压力变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以空气为流体的高速列车模型试验,研究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的压力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了隧道内产生的压力变化与列车速度、阻塞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高速列车模型实验系统及其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速列车在进出隧道时 ,会产生一系列气动效应。模型实验是研究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借鉴国内外的经验 ,研制建立了高速列车模型实验系统。本文对该实验系统进行了介绍 ,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高速列车在进入隧道过程中 ,压缩波产生、变化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4.
高速列车头部流线型外形及结构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高速列车流线型头部钢结构的设计过程进行分析,指出高速列车采用流线型结构的必要性,介绍了流线型外形钢结构设计的过程,以及如何利用国内现有设备进行钢结构的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5.
高速列车进出隧道空气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综述国外关于高速列车进出隧道时产生的压力波、压力波变化剃度、形成机理、计算方法、实验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减少压力波的解决方案,如选取较大的隧道断面,减低阻塞比、修建缓解压力波的附属构筑物等。但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理论分析不完善、实际造价昂贵等问题。为深入研究上述问题,建立了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分析系统。通过对数值模拟与初期实验结果比较,两者能较好地吻合,表明该实验系统运行正常,能够满足对高速列车实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多条高速线路上对各型高速列车进行了一系列隧道通过和隧道交会试验。现通过对这些空气动力学实车试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获得了高速列车通过隧道和在隧道内交会过程中的压力波特性,以及压力波随列车长度、运行速度和隧道长度等影响因素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从最初在原苏联到后来在俄罗斯,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研制工作已历经40余年。在此期间开发、研制并通过试验的列车有:РТ2000型、ЭР200型、Сокол型、涅夫斯基高速列车、反向牵引机车。所列这些机车车辆均具有保证安全运行所必需的设备:统一型“牵引—制动”控制器、快速作用式电空制动机、再生电阻制动机、磁轨和盘形制动机、防滑行装置、空气弹簧等。Сокол型高速列车的电空制动系统已通过了250km/h速度的试验。制动机微机控制和仪器工况诊断系统已在地铁列车和РА1型内燃动车上应用了10多年。本文介绍了由制动设备设计院为速度达300km/h、节数较少的高速列车和地铁列车开发的新型制动系统的结构、功能及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8.
李剑  林东 《铁道车辆》2004,42(2):17-19
介绍了270km/h高速列车二等座车空调通风系统的技术参数、组成及工作原理等,对系统采用的新技术作了重点说明。  相似文献   

19.
法国是世界上研制高速列车较早的国家之一。它采取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方式,使其研制的TGV高速列车创造了最高试验速度515.3km/h的世界记录。本文编译了部分TGV列车发展的部分资料,重点以第二代产品之一-英吉利海峡隧道高速列车为对象,介绍了主要参数和结构。为我国试验型高速列车的设计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用势能驻值原理与形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了机车车辆系统动力方程,以准高速列车构架人工蛇行波和实测构架蛇行波为横向振源,以垂向轨道不平顺为垂向振动激振源,计算了准高速列车在桥上和线路上的动力响应,其方法和结果可供准高速机车车辆动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