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国辉 《摩托车》2004,(3):46-47
我是摩托车维修俱乐部技术顾问。各地维修俱乐部会员们常来电话、信函与我切磋摩托车维修技艺。大家总以为我是一个中年人,实际上我已步入老年行列,学摩托车修理已有30多年了。我非常爱好摩托车,以骑摩托车、修  相似文献   

2.
我与摩托车     
贺亮 《摩托车》2004,(3):13-13
我与摩托车初识是在小时候,在乡间公路上,当我第一次听到它强劲有力的轰鸣声,当我第一次看到它敏捷矫健的身影,我就对摩托车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从那一刻起,摩托车就成了我的梦想,我下定决心,长大后不仅要驾驭它,更要了解它,让它成为我忠实的朋友。  相似文献   

3.
马喜发 《摩托车》2004,(5):16-17
2004年,我的工龄已满30年。30年来,我与摩托车有着不解之缘。 在童年时代,电影、小说、家乡驻军的行动中。 “摩托车”与“驾驶摩托车”在我的童心中打上了“神秘”的烙印。我十分羡慕“摩托车”与“驾驶摩托车”,曾有过一  相似文献   

4.
车迷热线     
MTC先生: 您好!我是一名摩托车修理工,是《摩托车》迷,每期必读。在《摩托车》杂志上久闻您的大名,现有两个问题请教,请答复。 1.一辆GY6发动机的踏板车,近来出现发动机冷态启动、行驶良好,发动机热态(行驶2-3km)工作不  相似文献   

5.
刘晓 《摩托车》2004,(6):40-41
武汉风神摩托车专修学校办学十几年来,得到了《摩托车》杂志社和全国近千名会员的的信赖,特组织本校具有丰富维修经验的编写人员,对进口大排量摩托车的维修内容进行分类分期系统讲解,以答谢全国会员及摩托车爱好者对我校的支持。由于篇幅有限,有的技术难点可能讲解不详,读者可与我校联系以共同探讨。另外,我校得到国内很多摩托车厂家的信赖,签订了委培合同,所以分配生员出现供不应求,希望得到全国各省会员的支持。我校招收18至24岁高中毕业生,包分配,入校签订包分配合同。详情咨询电话:010-64966213(杂志社),027-84872305(招生)。——作者  相似文献   

6.
刘少才 《摩托车》2004,(2):47-48
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海关允许中国海员每年免税进口日本旧摩托车一辆。这无疑给多年来望摩托车兴叹的中国海员带来福音。我是在海关允许进口旧摩托车的后期赶上一次去日本,以后旧摩托车就禁止进口了。 那次船跑日本名古屋,我才有机会大概地了解日本旧摩  相似文献   

7.
死车复活记     
张学中 《摩托车》1994,(1):20-20
我喜欢摩托车入了迷,因此我父亲说我有点不务正业。我骑过幸福250C型、幸福250D型、重庆.雅马哈80型,都感到不太如意。看到别人的进口车性能特别好,心里很羡慕,很想有一天也骑上一辆。  相似文献   

8.
刘万盛 《摩托车》2004,(3):29-29
我的大摩托车与小《摩托车》,伴着岁月一起磨合。每天摩托车伴我上路踏歌,每月《摩托车》传递新的收获,朝夕相伴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9.
摩托轶事     
石炎 《摩托车》2004,(3):28-29
“为什么要骑摩托车?” 妻子多次问我。 是的,我实在是可以不骑摩托车了。就工作条件而言,单位为我配了小车,出行很方便;就身体而言,我  相似文献   

10.
说起摩托车,我可算是个超级车迷了。我对摩托车的感情用“痴迷”来形容可以说一点也不夸张。不管它是一辆怎样的车,只要是摩托车就能使我为之心动,而大排量摩托车更是让我心仪已久。在我们这个只有40万人口的西部小城里,很难见到超大排量的摩托车。一次我正在吃饭,一位摩友突然打电话来说:“快来,××车行里有一辆雅马哈1300旅行车。”我一  相似文献   

11.
摩托狂人     
韩明 《摩托车》2004,(4):20-21
我可以没有豪华的住宅,可以没有时尚的西装,可以没有香醇的美酒,但决不能没有摩托车! 20世纪60年代,我蹒跚学步时,看到邮局的叔叔骑着一台军绿色的,屁股底下冒烟,不用蹬的庞然大物(大概是幸福XF250之类的摩托车),停在一家的门口,我高兴地  相似文献   

12.
我的摩托缘     
徐明 《摩托车》2004,(10):31-32
我与摩托车有缘,从少年时期就已开始。如今我已近不惑之年,从事摩托车修理也已经有十五六年了,想想过去的许多事情,有很多是值得回忆的。现在就把我从初识摩托车到能够修理摩托车的几件趣事和大家聊一聊。初识摩托车我的少年时代是在黑龙江的林区渡过的,我们所居住的屯子距离当  相似文献   

13.
段定华 《摩托车》2004,(8):29-30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现年43岁,一生不爱烟、酒、牌,唯独喜欢摩托车,已有汽车、摩托车驾照10多年。我从小就有一个愿望——骑车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  相似文献   

14.
翟秦钢 《摩托车》2005,(3):13-15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摩托车行业已走过了发育期、成长期和扩张期,正在发生着由摩托车生产大国向技术强国转化的深刻变革。本文就这一变革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一、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变革及对摩托车产业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摩托车工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是我  相似文献   

15.
骑行散记     
周汝金 《摩托车》2004,(6):33-33
两年前,我买了一辆心仪已久的摩托车,随后又订阅了《摩托车》杂志,从中学到了不少驾驶和保养摩托车的知识,于是便想通过《摩托车》杂志把两年来骑行中的一些心得感受与摩友们进行一下交流。行车时首先要注意路况,并要能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危险,万万不可心存侥幸。一次,我们一行几  相似文献   

16.
今生缘     
刘立东 《摩托车》2004,(7):15-15
1990年的春节过后,经过无数次的软磨硬缠,并保证绝对安全后,父母终于答应为我买一辆摩托车。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怀揣3000元钱,偕同一朋友去了县城。那时骑摩托车的人少,卖车的自然更少,偌大的县城,只有一家店铺销售摩托车,所售的也只有原野250、金城70等少数几个品种。经过工作人员的推荐,我以2150元的价格购得一辆河南洛阳生产的洛嘉L150型摩托车。那一夜自然是彻夜未眠,我搬了一个小座位,坐在“她”的身边,静静地欣赏“她”,直至天色发亮。  相似文献   

17.
呼唤特色车     
我的一位朋友,在自己摩托车的车头上装了一个玻璃钢做的龙头,活灵活现的红色龙头使这辆车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阵惊呼,有的甚至要买或委托他代做一个。其实,这无非就是在普通摩托车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了一点特色罢了。中国摩托车的数量上升势头迅猛,年产能上百万辆的厂家越来越多,可各大厂家生产的摩托车大都外观平淡,看不出什么特色来,稍好些的充其量也不过是世界名牌摩托车的翻版而已。是该生产一批特色摩托车的时候了,它们应该是最好的产品广告车,是有人愿意义务为你骑遍中华大地的设计艺术宣传车,是一个企业抢占新闻制高点、形象制高点、利润制高点、感们制高点的新型摩托车。男性化摩托车的车头装饰造型应该是一个令人精神大  相似文献   

18.
刘连营 《摩托车》2004,(2):12-13
提起我与摩托车的故事,要追溯到10年前。那时候,我初中毕业后到一家机械厂工作。在那里,我学会了车工、钳工、电焊等技术。 那时候.拥有摩托车的人并不多,马路上偶尔有一辆摩托车疾驶而过,留下一股淡淡的长烟.总会引来路人驻  相似文献   

19.
摩托车对于我,犹如每日的三餐,顿顿不可少,至今已陪伴我度过八年多浪漫多彩的人生路。我的工作单位离家约40公里,乘车不是太方便,为此我在1995年的金秋购买了一辆金城JC70-A摩托车。它的到来给我孤寂的生活增添了几许欢乐,遇到工休回家,有它伴我一路风尘,而在我闲暇垂钓之时,又有它在河边静候。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个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老师傅,我们都亲切地叫他杨师,一个很喜爱摩托车的性情中人。关于他对以前那辆摩托车的钟爱,我都是听他自己说的,并没有亲自看到过,不过从他对现在这辆摩托车的日常护理上,我依稀能够感觉出他对以前那辆车的珍爱之情。在1996年,他好不容易说服老婆,花了一万多块钱买了一辆在当时看来非常奢侈的五羊摩托车,这也是他们水电厂400多人中第五个买摩托车的,他因此一时也成了厂里的风云人物。从此,这车就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