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后勤通用厢式车反雷达隐身特点出发,分析了后勤通用厢式车受雷达探测威胁的主要区域,并确定了合理的雷达截面减缩量。在分析简单形体的雷达反射特性和与RCS相关的因素以及减缩RCS方法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后勤通用厢式车的主要散射源.提出了从修改厢式车外形和采用雷达吸波复合材料及涂料两方面降低后勤通用厢式车雷达散射截面积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质雷达因其良好的穿透性能与高分辨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地下病害目标的探测,然而使用传统的反射法来分析探地雷达的数据已是勉为其难,未来的数据分析处理算法也应探索电磁波与目标的相互作用及散射机理,而不再局限于层状反射的电磁波传播全波理论。介绍了近几年新兴的极化、谐振、相位等电磁散射机理与信号处理方法,与传统的定位目标大致范围不同,新的信号处理技术能够精确地获取目标的几何属性与介电属性,提高了对地质雷达数据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监测技术的空间采样率,基于永久散射体法(permanent scatters,PS)和短基线集法(small baseline subsets,SBAS)技术,同时考虑PS点、慢失相关滤波相位(slowly-decorrelationg filtered phase,SDFP)点的相位和幅度稳定性,对满足给定阈值的点相位进行加权平均,优化选取斯坦福永久散射体-多时相InSAR(stanford method for persistent scatterers-multi-temporal InSAR,StaMPS-MTI)技术的高相干点集.并使用SBAS技术的形变模型提取研究区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PS、SBAS及StaMPS-MTI技术对北京市局部地区2007~2010年的29景ENVISAT ASAR数据进行处理,提取研究区2007~2010年的时序沉降情况及年平均沉降速率,对沉降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和系统分析.理论研究和真实SAR数据实验结果均表明,StaMPS-MTI技术获取了404 276个高相干点,空间采样率相较于PS技术提高了62.3%,相较于SBAS技术增加了129.4%,保证了监测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常用增量信息提取方法中根据经验阈值确定新旧目标匹配的不足,提出一种导航电子地图中道路网增量信息的多尺度探测方法.该方法用最大类间方差法自适应地确定几何匹配阈值来探测增量信息,完善了基于道路网眼密度的增量变化目标渐进式选取算法,实现了增量信息在较小比例尺下的缩编提取.增量信息探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匹配阈值的新旧版本对应路网目标匹配准确率达到了90%,优于传统的经验阈值匹配精度;改进的增量变化目标渐进式选取算法可以满足路网增量更新的结构选取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克服强散射体环境、多径效应等因素对目标成像的影响,利用时间反演法的自适应聚焦特性,研究了导体目标微波成像算法.将需要成像的目标轮廓用有限项三角级数逼近,散射问题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逆散射问题转换成受限制的优化问题,引入遗传算法优化待求的三角级数的系数,仅用单站天线完成多散射体环境中二维导体目标的图像重建.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对2个算例进行了数值仿真.  相似文献   

6.
针对雷达侦察特点,特别是高清晰的SAR雷达图像和GMTI技术的最新进展,研究设计了仿树冠雷达反射特征散射器。介绍了仿树冠雷达反射特征散射器的结构,在道路、机场跑道、牵引道等交通目标伪装中的应用效果。试验证明,散射器应用效果良好,对于交通目标更好应对雷达侦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短时空基线PS-DInSAR提取地表形变时间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小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技术中时空失相关对区域地表形变探测的影响,采用同时限制时间和空间基线的方式自由组合干涉对,基于永久散射体构建差分网络模型以提取区域形变,并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恢复其时间序列.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以美国Phoenix市为试验区域,采用39幅ERS-1/2卫星C波段SAR图像(时间跨度为1992~2000年)进行地表沉降探测.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取区域地表沉降的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8.
水泥砼路面易发生脱空、唧泥、裂缝等先期病害,导致路面破损,采取适当的方法对道路质量进行定期检测是必要的。地质雷达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无损检测方法。应用其检测水泥砼路面的脱空可看作是路面厚度检测的延伸,可将路面厚度检测中的成熟经验引用过来。雷达波在板底脱空位置产生强反射,在剖面上十分醒目,容易识别。根据雷达反射波的振幅大小、相位特征,结合钻孔取芯结果,对脱空程度进行了归类,并进行半定量判别。  相似文献   

9.
地质雷达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章介绍了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探测方法,采用瑞典便携式多功能地质雷达进行探测,同时结合掌子面的地质描述对庄盖高速公路隧道进行超前预报及衬砌的监测检测。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其探测精度和深度的要求,侧线布置采用"一"字型测线,测量方法采用点测方式;衬砌检测方面采用线测方式。采用该方法对断层、含水裂隙、软弱夹层、初衬质量和钢拱架数量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其监测检测结果基本符合实际状况,同时为地质雷达在公路隧道监测检测方面的应用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无限区域内平面SH波的散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在无限区域内求解任意形状散射体对SH波散射的数值模拟方法。采用吸收边界条件对Sommerfeld辐射条件进行近似,这种吸收边界条件具有解耦特性,简化了计算,且近似程度较高。数值计算结果与解析结果的比较表明了良好的吸收效果。另外有限元方法的应用,使其可灵活运用于具有一般几何形状的散射体和多个散射体情况。  相似文献   

11.
基于自主研发的瞬变电磁雷达技术对铁路隧道衬砌质量进行检测,结合双极性叠加法与小波去噪法对采集信号作去噪处理,利用欠阻尼探测天线,得到隧道衬砌各部位缺陷特征;结合地质雷达(GPR)检测和现场钻孔数据,通过典型图像分析,对比瞬变电磁雷达在探测深度、图像分辨率方面与地质雷达的差异,总结其相对于普通衬砌检测雷达所具有的优势。综合分析表明,瞬变电磁雷达应用于衬砌检测具有如下特性:(1)探测深度较大,穿透性较强;(2)图像分辨率较高,电磁波反射具有体积效应,成像直观清晰;(3)操作更便捷,雷达主机与采集终端为无线数据传输且设备轻便,可单人操作,数据可现场处理,从而可快速实时查看隧道衬砌缺陷,并标定衬砌缺陷部位便于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As a new space-geodetic technology, satellitedifferential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DInSAR) has proven highly powerful for regionaldeformation mapping with some prominent advantageslike high sensitivity to displacement, high spa…  相似文献   

13.
强干扰下无源雷达弱目标探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存在大型目标、近地机群或欺骗干扰时,无源雷达难以检测弱小目标.基于强信号与照射源发射信号之间的关系,导出了幅度-距离-多普勒曲面与照射源信号自模糊函数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在二维FIR(finiteimpulse response)系统辨识基础上抑制强回波以检测弱目标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强信号的抑制超过60 dB;即使弱目标回波信噪比在-24 dB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弱目标检测.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永磁强磁场的优化设计,提出一种新的算法--DNA算法,与有限元分析方法有效结合,为永磁机构模型探索出一种新的形状位置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支持向量机在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为了提高电子对抗设备的信号识别能力,采用相像系数法提取雷达辐射源信号特征,并引入支持向量机完成信号自动分类识别.相像系数法在大信噪比范围内稳定性好、分辨能力强.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结构简单、可获得全局最优、泛化能力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相像系数和支持向量机的辐射源信号识别方法在大信噪比(5~20dB)范围内,错误识别率最低可达2.68%,优于传统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method for radar emitter signal recognition. First,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 (WPT) is introduced to extract features from radar emitter signals. Then, rough set theory is used to select the optimal feature subset with good discriminability from original feature set,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s) are employed to design classifiers.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achieves very high recognition rates for 9 radar emitter signals in a wide range of signal-to-noise rates, and proves a feasible and valid method.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永磁电动悬浮系统的垂向动态稳定性问题, 研究了永磁电动悬浮系统的临界稳定特性; 提出了一种永磁铁加常导线圈混合构成的新型Halbach阵列, 通过在永磁体表面缠绕有源常导线圈, 实现了永磁电动悬浮系统阻尼的主动控制, 并对比了新型Halbach阵列与其他2种主动电磁阻尼控制方案; 建立了新型Halbach阵列永磁电动悬浮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 并采用经典PID闭环控制方法设计了悬浮控制器, 分别在无外界干扰、外界扰动力干扰和轨道不平顺干扰3种情况下仿真分析了该系统的垂向动态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永磁电动悬浮系统在扰动力作用下将进行等幅震荡而不能稳定悬浮, 连续扰动力干扰下甚至可能撞轨; 提出的新型Halbach阵列具有磁场耦合计算方便、力调节范围大的优点; 设计的悬浮控制器能使系统稳定悬浮于额定气隙0.03 m的平衡位置, 且线圈电流为0, 不产生损耗, 仿真分析所得系统悬浮气隙和线圈电流与理论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0.01%;当出现轨道不平顺干扰时, 系统能快速稳定悬浮于额定气隙0.03 m的平衡位置, 稳定后的线圈电流仍为0, 实现了永磁电动悬浮系统的零功率平衡; 当外界扰动力为±1 500 N时, 系统能快速稳定悬浮于额定气隙0.03 m的平衡位置, 稳定后的线圈电流分别为29.68和-30.40 A, 表明新型Halbach阵列永磁电动悬浮系统能够实现垂向动态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提高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资源的利用率和数据采集的精度,利用模块化方法设计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矢量控制系统,通过CAN通信的方式将转速和电角度等信息发送到上位机。通过对系统的实验测试,验证了该控制方法以及CAN通信功能的有效性。针对工程实践中出现的电角度误差和相电流直流偏差问题,提出了误差补偿量的计算方法和实现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与神经网络联合分析的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接收到的雷达信号进行小波去噪,达到提高信噪比的目的,然后利用小波脊线法准确提取其脉内特征参数,最后基于神经网络实现信号的分选.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较现有方法,该方法在较低的信噪比情况下,可以更准确地实现雷达辐射源信号的分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