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薇 《珠江水运》2001,(10):4-5
时隔四年,第五次海峡两岸海上通航学术研讨会于9月10日至12日在深圳恢复举行.研讨会由祖国大陆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主办,中华海运研究协会理事长陈庭辉率台湾航运公司,高雄、基隆等港口、船检、搜救、引航、海事、海运科研院校等60余位专业人士与祖国大陆和香港的百余位业内人士聚集一堂,就两岸间海上通航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共同探讨,达成共识21条.  相似文献   

2.
为期两天的第三次海峡两岸海上通航学术研讨会已于8月8日至9日在大连召开。会议是由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主办,大连海事大学承办,上海海运学院、集美航海学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等单位协办的。两岸航运界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100多人在这次会上对两岸海上通航实务问题进行了探讨。 这次研讨会是在1992年、1994年厦门与台北举行的第一次、第二次海峡两岸海上通航学术  相似文献   

3.
王高耀 《中国海事》2010,(10):18-19
<正>9月16日,"2010年海峡两岸海上联合搜救演练"在台湾海峡厦金海域举行。此次演练是海峡两岸海上搜救力量在两岸"大三通"后,首次围绕台湾海峡海上运输和人命财产安全,共同策划、共同组织、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完成的大规模海上联合搜救演练。两岸搜救机构从1995年开始交流接触到信任协作,个案的搜救协作时有出现。2008年10月,两岸首度在厦金海域联手举行海上搜救演习。2010年1月,两岸搜救专家和学者在厦门进行"海上搜救交流研讨会"。通过交流  相似文献   

4.
李鑫  陈文浩 《中国海事》2012,(9):F0003-F0003
8月30日,"2012年海峡两岸海上联合搜救演练"在台湾海峡的厦门、金门海域成功举行。这是自2010年以来,海峡两岸海上搜救力量再次共同进行的大规模海陆空联合搜救演练。此次演练的主题是"强化搜救合作、共建平安海峡、维护两岸三通、共创两  相似文献   

5.
梁小成 《水运管理》2011,33(4):24-27
为提高台湾海峡南部水域的海上搜救水平,通过对该海域2006—2010年海上险情的统计,分析该海域海上险情的发生规律,总结海上搜救的现状和问题,并结合海峡南部港口的发展建设、通航环境和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提出搜救管理策略建议:出台海上搜救法规;健全搜救管理体制;科学配置救助力量;开发海峡搜救辅助决策平台;加强人员培训;构建两岸海上联合搜救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1.海峡两岸合作实施海上救助工作势在必行 1.1 台湾海峡是我国海上运输的重要航道,也是渔业生产的重要水域。海峡水域的船舶活动极为频繁,其数量和密度随着两岸的经济发展和直接通航的实现,必将进一步增加。 1.2 台湾海峡是著名的风浪区,气象和海况条件复杂,且经常遭受台风袭扰,对航行船舶危害较大,是海难事故的多发水域。如何趋利避害,减少和避免海难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保障海峡水域船舶的安全,一直是海峡两岸航运界同仁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视界     
两岸海运论坛在苏州举行 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和台湾海峡两岸航运协会于2011年12月17日在苏州共同举办“两岸海运论坛”,两岸航运界企业精英、专家、学者及有关主管部门代表,围绕“商合作、促发展、防污染、  相似文献   

8.
“基隆话台,这里是莆田话台,收到请回答。”“莆田话台,这里是基隆话台,有事请进。”这一声声清晰的对话,说明福建海事甚高频通信一期工程已竣工,也标志着海峡两岸成功实现了海上安全管理机构的通信联络,台湾海峡的通航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8月7日,2014年海峡两岸海上联合搜救演练在福建马尾与台湾马祖附近水域成功举行。这是自2008年12月15日两岸间海上直航正式启动以来,海峡两岸第三次携手进行的大规模海陆空联合搜救演练。
  与以往历次演练不同的是,本次演练实现了三个“首次”,即首次在“两马”水域开展演练,实现了区域拓展;首次在港外开放水域举行演练,搜救任务更加复杂;首次以海上大规模人员疏散逃生为重点,演练更加贴近实战。  相似文献   

10.
视界     
两岸海运论坛在苏州举行 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和台湾海峡两岸航运协会于2011年12月17日在苏州共同举办“两岸海运论坛”,两岸航运界企业精英、专家、学者及有关主管部门代表,围绕“商合作、促发展、防污染、  相似文献   

11.
<正>一艘从厦门开往台湾的两岸直航客船"虹达"轮与一艘货船"畅和"轮因避让不及时,在台湾海峡西侧海域发生碰撞。客船"虹达"轮上13名人员落入海中,10名旅客轻伤,1名旅客重伤,同时,该船舶受损,有沉没危险;货船"畅和"轮失火。事故发生后,两船分别启动报警装置。两岸海上搜救部门同时收到报警信号,经查证遇险信息后,两岸立即启动海上搜救应急方案,一场海峡两岸的联合搜救行动随即展开……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在两岸航运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两岸试点直航正式启动。然而在两岸试点通航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的海事法律冲突问题,给双方的经济贸易交往造成了诸多不便。为促进海峡两岸的贸易发展和迎接全面通航的到来,研究和探讨两岸海事法律冲突问题的解决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台湾海峡两岸试点直航现状与近期运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97年4月19日厦门轮船总公司“盛达轮”首航高雄港,两岸试点直航正式起动。一年多来,总体运行状况良好,集装箱运量逐月增加,两岸船公司效益日趋好转。为实现两岸直航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试点直航”并不等于“直航”。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应该是“一个中国、双向直航、平等互利”。大陆有关部门早就公开宣称,一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海上直航,大陆所有的港口均对台轮开放。所以,目前的通航运作方式,应该称为“海峡两岸船公司所有挂方便旗的船舶,双向定点中转航”。这只是暂时的过渡性操作方式。 一、试点直航的运营状况 台湾方面:开放高雄港的“境外航运中心”,大陆方面开放福州、厦门两港作为试点直航港。 大陆、台湾有六家轮船公司共12艘集装箱轮(限制400TEU以下)被核准参与从福州、厦门至高雄“境外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14.
8月7日,2014年海峡两岸海上联合搜救演练在福建马尾与台湾马祖附近水域成功举行。这是自2008年12月15日两岸间海上直航正式启动以来,海峡两岸第三次携手进行的大规模海陆空联合搜救演练。与以往历次演练不同的是,本次演练实现了三个“首次”,即首次在“两马”水域开展演练,实现了区域拓展;首次在港外开放水域举行演练,搜救任务更加复杂;首次以海上大规模人员疏散逃生为重点,演练更加贴近实战。  相似文献   

15.
<正>5月5日,在"海巡0805"轮的带领下,福州海事局执法船艇编队启航驶往闽江口,沿途展开巡查。1040时,执法编队与台湾执法船队在"两马"(马尾和马祖)附近水域会和,标志着两岸海事部门首次在"两马"附近水域联合执法行动正式开始。这是继海峡两岸多次开展海上联合搜救演练之后,两岸海事部门首次联合执法,为两岸海事执法合作建立新的里程碑。两岸海事联合执法迫在眉睫两岸一衣带水,台湾海峡是我国南北运输的主通道,  相似文献   

16.
马继列 《水运管理》2008,30(10):1-3
海峡两岸海上直航涉及诸多方面,船舶挂旗方式是其中的一个敏感问题。船舶挂什么旗表明船舶登记什么船籍,船籍则影响到航线定位和进出对方港口的挂旗方式。如何妥善解决这个难题,寻求海峡两岸都能接受的挂旗方式,福建沿海地区与台湾3大离岛海上直航船舶挂公司旗的成功实践,为今后海峡两岸海上全面直接“三通”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崔连德 《中国船检》2007,(11):38-40
10年前的4月19日,厦门轮船总公司的“盛达”轮集装箱船,横渡台湾海峡直驶台湾高雄港;4月25日,台湾立荣海运公司的“立顺”轮集装箱船自高雄直航厦门。两岸海上试点直航正式启动,结束了近半个世纪两岸没有任何商船直接往来的历史,两岸航运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是从这一年起,厦门海隆开始成建制为台湾航运界配备船员。10年间,厦门海隆已占据大陆输台船员总数的半壁江山,用真情和服务书写了两岸航运合作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18.
10月23日,2008年厦金航线海上搜救演习在厦门湾成功举行,这是厦门至金门海上客运直航航线开通7年多来,海峡两岸首次联手进行的海陆空大规模联合海上人命搜救演习,此次演习必将成为两岸海上搜救合作历史上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彭娟 《水运管理》2001,(10):34-35,30
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的贸易由来已久,尤其是大陆改革开放以后,两岸间经贸往来更加频繁。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两岸间船舶直航一直未能实现。直至1996年 8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以第6号令颁布《台湾海峡两岸间船舶管理力法》,同时决定率先开放厦门、福州两港作为两岸间船舶直航的试点口岸。时至今日,在大陆港口中,除福州、厦门两港被交通部批准正式成为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直航试点港口外,其余港口均尚未成为两岸间的直航港口。长久以来,两岸海运直航一直是两岸的航运和港口业界人士的共同愿望。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港…  相似文献   

20.
<正>税收互免共开放74个港口(港区)【本刊讯】11月4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了《海峡两岸海运协议》,两岸同胞渴望了数十年之久的两岸海上直接通航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