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城市公交车的工作特点,对串联式混合动力公交车动力系统主要部件发动机、电动机、电池组等,提出了选择和设计原则,实现优化匹配,提高动力性、燃油经济性以及降低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汽车电子信息化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电子控制技术运用在公交车上,为公交企业发展、为城市居民的公交出行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其中,ATS发动机智能温控冷却系统可有效解除公交车传统冷却系统的弊端。1 ATS发动机智能温控冷却系统工作原理及优点ATS(Auao temperature-control cooling system of engine)即发动机智能温控冷却系统。该系统根据采集到的发动机冷却液进出水温度、空气流量、进气温度等参数为控制输入信号,以ECU为智能控  相似文献   

3.
水是发动机最佳的散热介质.用水对发动机进行冷却,需注意不使水结冰,否则会导致缸体、水箱破裂.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于1999年9月投入运营的新型CNG公交车,是由美国康明斯CNG发动机与东风大型客车底盘、北京市客车总厂设计车身而组装的低排放、低地板、新造型的11米公共汽车.首批300辆运行已进入第三年头,共行驶4 300多万公里,行驶最多的车已超过15万公里.这批新型公共汽车运行的怎样、CNG发动机是否可靠、排放水平如何、国内配套的底盘与车身有哪些不足和改进、以及后方是怎样适应新车型的需要进行保养和维护等等,是业内同行和从事清洁燃料科研人员所关心的,下面就新型CNG公交车及维护保养方式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6类城市公交车(5种混合动力公交车和1种常规柴油公交车)污染物排放(HC,CO,NOx和PM)和能量消耗两个方面的性能进行测试,结合在北京市121公交线路中的实际运行成本分析,将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的排放、能耗以及运营过程中的成本与常规柴油车辆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混合动力公交车相对于同等级纯柴油公交车带来的节能环保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效果,节能环保效益最好的车型在生命周期内能够收回较常规柴油车辆多出的全部成本增量;在车辆生命周期内,5辆不同类型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累计可节省燃油14.05万L,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达5.28 t;当节油率达到了26%,除了产生巨大环保效益外,在车辆生命周期内可以收回全部成本增量.  相似文献   

6.
1公交车离合器使用特点 离合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总成,它在汽车起步时,能保证发动机与传动系的平顺结合;换挡时可以将发动机与传动系彻底分离,减少变速器齿轮间的冲击,便于换挡;在传动系受到过大负荷时,能够“打滑”保护传动系,防止过载损坏汽车机械部件。  相似文献   

7.
柴油公交车燃用不同替代燃料的排放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OBS-2200车载排放检测系统,分析了柴油公交车实际道路工况的气态排放特性.使用的燃料分别为纯柴油、天然气制油(GTL)与生物柴油,道路工况主要包括市区主干道、次干道和快速路.分析结果表明:公交车燃用各类燃料的CO、HC、NOx和CO2的道路瞬时质量排放率均与瞬态车速变化有良好的跟随特性.公交车燃用各种替代燃料的气态污染物质量排放率随车速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HC和CO2的质量排放率随车速增大,基本呈线性增加趋势,CO和NOx的质量排放率在中低车速区域随车速上升呈现增加趋势,而在高车速区域有所降低.与主干道、次干道相比,公交车在快速路上燃用各种燃料的气态污染物的排放因子都是最低的.与纯柴油相比,不论是质量排放率还是排放因子,生物柴油和GTL柴油的CO和HC排放都有所下降,且生物柴油的降幅更大一些.从全路况范围来看,纯生物柴油的CO和HC排放最低,纯生物柴油的NOx排放要高于柴油.全路况下,纯天然气制油、体积比为20%天然气制油、体积比为20%生物柴油的CO2排放要低于纯柴油,但纯生物柴油的CO2排放要高一些.  相似文献   

8.
混合动力技术对城市公交车的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交车所特有的行驶工况使得传统公交车显露出不少弊端,本文通过对城市公交车运行工况的分析,结合试验阐述了混合动力技术应用在城市公交车上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9.
以国三和国五公交车为研究对象, 对其燃用柴油与B10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进行了应用研究, 以柴油为参照, 分析了B10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对公交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性与可靠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国三与国五公交车使用B10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的最高车速、直接挡25~70 km·h-1全油门加速时间、0~70 km·h-1全油门起步加速时间等动力性能与柴油相当; B10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国三、国五公交车HC、CO、PM和固态PM2.5数量排放低于柴油, 其中HC分别降低7.1%、11.1%, CO分别降低9.2%、8.0%, PM分别降低36.8%、8.4%, 固态PM2.5数量分别降低4.7%、23.5%;B10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对国三、国五柴油公交车NOx排放影响存在差异, B10国三公交车的NOx排放比柴油增加7.9%, 但B10国五柴油公交车NOx排放降低11.2%;在16个月的试验应用期间, 柴油公交车燃用柴油与B10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的月平均百公里油耗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 受夏季使用空调的影响, 公交车在夏季(7~9月) 的月平均百公里油耗较高; 国三、国五公交车燃用柴油与B10的月平均百公里油耗样本服从正态分布, 其分布均值分别为38.67、38.60、39.06和39.27L, B10公交车的百公里油耗与柴油相当; 与柴油比较, B10公交车油路故障率有所升高, 油水分离器和燃油滤清器是故障率相对较高的零件。应采取措施改善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的氧化安定性, 严格控制其水含量, 改善B10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公交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广州使用的LPG(液化石油气)公交车,有由客车生产厂生产的和对原柴油公交车改装的两种.LPG公交车在使用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温高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治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冷却系的技术保养逐项内容的讲解和对发动机状态的影响,强调广大操作者应重视冷却系的技术保养。  相似文献   

12.
崭新的车身、落地的大扇窗户、双语提示和播报,还有采用国五排放标准的燃气发动机……记者5月13日从成都市公交集团公司了解到,900辆首批使用国五排放标准燃气发动机的12米公交车,正在陆续投入线路运营使用。  相似文献   

13.
废气排放应视为发动机性能参数的综合反映。应在二级维护中增加尾气治理一项,尽力做好公交车的使用、维护,有效地控制排放有害物,争取让所有在用公交车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正常规动力公交车(即内燃机汽车)主要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4大部分组成,发动机把燃油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成机械能,再通过底盘上的传动机构,将动力传给驱动车轮,使汽车行驶。而纯电动汽车取消了发动机,转而采用驱动电机系统,并且使用动力电池替代燃料,作为车辆的能量来源。纯电动公交车主要由动力电池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广大乘客五一期间安全、便捷出行,襄樊市公交总公司启动“车况大普查”行动。据了解,公交公司已开始对全市700余辆公交车进行安全普查检修,对涉及车辆转向系、制动系、传动系的部位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对刹车、雨刮器、门窗、座椅、轮胎等部位进行技术检查,确保公交车无机械故障和抛锚的现象,确保市民安全出行。  相似文献   

16.
就像发动机必须加注燃料才能运行一样,电动公交车的充电也是保证运行所必须的。本文就电动公交车充电和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长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今年投资4500万元购置了200辆新型公交车。新车每台造价21万元,外型是欧派风格。天然气发动机,节能环保,排放达到欧Ⅲ标准,车窗粘接结构,通盘明亮,车内顶灯全部为LED灯管,夜间更显光彩绚丽,魅力十足,是日前长春市最高档的公交车。  相似文献   

18.
经常更换冷却水会加快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垢。发动机冷却水使用自来水是硬水.硬水里含有很多的矿物质,如碳酸镁、碳酸钙等。这种硬水在发动机工作时被加热.水中的矿物质会沉淀结垢在冷却系水套内。如经常更换冷却水(硬水),冷却系就会增加新的结垢,更换越频繁,结垢越严重。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3月上海举行的Busworld Asia 2007展会上,一款来自瑞典斯堪尼亚(SCANIA)汽车公司展出的乙醇公交车引起了参展各方的极大关注.据了解,在过去10年多的时间里,斯堪尼亚为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提供了大量应用乙醇动力的公交车和市政车辆.今天,所有在斯德哥尔摩中心运行的城市巴士都采用的是生物气体、乙醇等替代燃料.这使得公共交通在降低环境污染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过用乙醇取代柴油,车辆的排放水平将会上升一个等级.比如,一款欧IV发动机在用乙醇取代柴油之后可满足欧V的排放标准,这一技术已成功运用到斯德哥尔摩数百辆乙醇公交车中.  相似文献   

20.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发动机/电动机来改善车辆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料消耗的车型,其技术特点比较适合公交车的应用.据了解,相对传统车型,其节能量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