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有效采集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分析交通事故时空特征,辨识交通事故原因,利用手机APP方法采集了宁波市鄞州区2016年第四季度的37 654起交通事故数据。鉴于传统K-means聚类算法收敛慢和精度低的缺陷,建立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以消除孤立点对聚类结果的影响,对研究范围内的交通事故黑点进行识别及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手机APP采集的有效事故数据样本量占实际警情的比例为96.4%,能满足事故数据分析的精度和质量要求;近4年每个季度的事故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锯齿状变化;机动车与机动车事故数量最大,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事故数量次之,事故比例分别为58.4%和15.8%;时间特征方面,周一发生的事故数量最大,周四最低,事故比例分别为15.4%和13.2%;空间特征方面,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地面路段、交叉口、停车场等,事故比例分别为77.4%、11.6%和7.0%,居民小区和高架事故比例较低,分别为3.2%和0.9%;事故原因方面,跟车距离过近、转弯未让直行、违法变更车道、超速行驶等驾驶行为是引发交叉口机动车与机动车类型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比例分别为28.8%、22.9%、15.6%和7.6%;机动车转弯未让直行非机动车、非机动车闯红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互占用车道和非机动车逆向行驶,是诱发交叉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类型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比例分别为36.6%、16.6%、9.9%和7.3%。  相似文献   

2.
张谊 《轿车情报》2010,(9):118-119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我们日常行车过程中,最为担心的就是自己的爱车与行人或者非机动车发生碰撞事故。财产方面的损失还不是最为关键的,如果在事故中造成人身伤害,将会更为棘手。  相似文献   

3.
人非共板断面通过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高差进行分离,减少机非碰撞的交通事故;避免非机动车对机动车通行的影响,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人非冲突予盾增加,非机动车频繁起伏,舒适性下降等问题;结合道路红线宽度、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组织等因素,研究人非共板断面在路段及交叉口范围的交通模式,从而分析总结人非共板断面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违反让车规定①不让非机动车先行。机动车右转弯遇直行的非机动车时,应让非机动车先行。有的机动车驾驶员急于抢在非机动车前先行右转弯,妨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结果造成事故。②有的驾驶员在驶入或驶出非机动车道时尚能注意避让非机动车,但在机动车辆受阻路段与非机动车混行时,  相似文献   

5.
案例分析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应实现和谐共行案例:2012年05月12日上午,小雨,史某驾驶重型专项作业车沿阜新市开发区迎宾大街由南向北行驶进入迎宾广场环岛,在环岛北口驶出时与沿环岛绕行的任某驾驶的二轮电动车相撞,任某当场死亡。案例分析:综合分析造成此起交通事故的成因,机动车驾驶员史某、非机动车驾驶员任某在行驶过程中都存在过错,同时雨天也是造成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呈现新的特征。在市郊或城郊结合部的干线公路沿线,由于两侧地块不断开发建设,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量逐渐增长。干线公路大型、重型货运车辆流量大,交通量占比高,因此,在平交口范围内,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争夺优先通行权的矛盾日益凸显,导致机动车辆右转过程中碰撞碾压行人或者非机动车的事故时有发生。那么,如何改善干线公路交叉口通行条件,减少右转弯车辆与行人、非机动车之间的冲突呢?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对方人员死亡或者重伤,机动车一方无过错,应当分担对方10%的经济损失.但按照10%计算,赔偿额超过交通事故发生地10个月平均生活费的,按10个月的平均生活费支付;前述非机动车、行人一方故意造成自身伤害或者进入高速公路造成损害的除外."这体现了交通事故赔偿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什么要规定无过错原则呢?因为在我国的道路交通中,非机动车、行人所占的比例非常大,道路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混行的情况十分普遍.机动车速度快,质量大,非机动车、行人与其相比是弱者,发生交通事故时机动车容易给非机动车、行人造成严重伤害.因此,从保护弱者的角度出发,<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做出了上述无过错责任的规定,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正电动车介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我国并没有专门的电动车道,也没有执行严格的相关管理,再加上还有很多电动车车主安全意识不强,不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导致各类事故频发。《中华人面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  相似文献   

9.
汽车安全带是使乘员在碰撞事故中减轻伤害的安全装置,本文分析碰撞过程中乘员的减速度,位移,以及安全带伸缩性,从而确定安全带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影响机动车交通事故结果严重性的显著因素,掌握其发生特征与规律,将中国事故深度调查(CIDAS)数据库中2966条机动车事故进行建模,以包含人-车-路-环境的19个因素作为输入,将事故结果作为输出。在研究中引入包含准确率、查准率、召回率、F-1分数等指标的评估体系,将XGBoost模型与LightGBM、随机森林与CatBoost四种模型进行并列对比,证明了其分类性能的优异。此外利用SHAP对于模型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探究各种因素对于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轻伤/重伤/死亡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分别为碰撞类型、人员类别、碰撞类型。为了避免死亡事故的发生,需重点关注注预防客/货车单方碰撞事故、事故特征为起步/停止、高道路限速下跑偏/碰撞对象车辆/撞障碍物的场景,并且应对于车辆行驶在30~60 km/h限速道路的驾驶员的懈怠心理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1.
从行人步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感出发,研究城市道路两侧人行道行人服务水平评价方法。选择9条具有代表性的人行道进行道路几何特征及交通流特征调查,并采用路边询问法进行行人问卷调查。基于调查数据,运用偏相关分析得到人行道行人服务水平主要影响因素为:机非分隔带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绿化带(设施带)宽度、人行道宽度、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流率及人行道上的障碍物分布状况。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行人流率范围内行人服务水平与行人流率的关系,最终建立的基于道路环境的行人服务水平评价模型与HCM方法相结合可有效预测人行道行人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未来出行交通事故场景研究 (Future Mobile Traffic Accident Scenario Study,FASS) 数据库中135例人车碰 撞事故深度调查数据,对造成行人头部损伤的来源及车速对头部损伤来源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 数检验法,建立了车辆速度区间与头部平均 MAIS 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行人头部致伤物主要来源于车辆,占比约 58%,其次为地面,占比约40%。行人事故中,碰撞车速对行人头部损伤来源的分布情况有一定的影响,当车速低于30 km/h时,行人头部损伤主要来源为地面,当车速为 [30,50] km/h时,车辆和地面对行人头部造成的损伤风险相近,当 车速高于 50 km/h时,行人头部损伤主要致伤物来源为车辆。因此,在进行交通损伤流行病学研究、交通损伤事故数据 库构建时,特别是在中低速碰撞中,应重视地面对头部造成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结合近年来积累的交通事故调研经验,以北京市汽车碰撞行人事故分析案例为基础,构建了行人事故的深入数据源。该数据源以计算机电子数据表存储和分析与事故相关的人、车、路、环境的数据信息,可用于事故统计、事故再现和深入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基本数据源中包含事故的基本数据、车辆数据和行人数据3个部分,另外还存储了中国人体相关参数和车辆相关参数供分析时使用。目前,该数据源已收录了近200例行人事故中的深入数据,已用于有关人车碰撞特点分析及辅助事故再现等方面的研究,为汽车被动安全及交通安全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清华东路与双清路丁字交叉口上下班高峰期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流量及信号灯配时进行调查,针对该交叉口存在的道路过窄、信号灯配时不合理、非机动车及行人流量大、道路标志标线不明确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拓宽道路宽度、增加非机动车车道、对信号灯配时相位进行优化等方案,最后运用Synchro仿真软件对改造前后的交叉口进行模拟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改善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内某典型重载高速公路近几年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大货车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之间的统计关系,并就载重货车交通对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事故的发生与车辆的实际操纵性能有关,超载、不同车型之间运行车速的显著差异、行车注意力不集中和疲劳驾驶等是造成货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从工程、交通管理等角度对提高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内时常发生交通事故,为研究其特点和规律,收集2 193起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资料,对这些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隧道中交通事故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事故形态、事故车型以及发生原因。结果表明:一天中的9:00~10:00、11:00~12:00、13:00~15:00是交通事故的频发时段,周末发生的交通事故数约占总数的40%,1、2、4、5、7月易发生交通事故;追尾和碰撞隧道壁是隧道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违章超速和天气变化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交通事故的车型主要为底盘较轻的轿车和重型货车。  相似文献   

17.
The river-crossing passage is a key point in the urban road network system along the river,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daily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urban areas on both sides of the river. In the study of river-crossing traffic, it is usually aimed at motor vehicle traffic, and the right to cross the river for non-motorized traffic is often considered to be a high-cost investment, and the resulting benefit is lower, which is in a secondary position or even ignored. The non-motorized traffic crossing river is not only a display window of city style, but also the direct embodiment of urban life quality.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n-motorized traffic crossing river and the main river-crossing mod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case of non-motorized traffic river-crossing passage of Ziyun Bridge in Fengcheng, the problem of non-motored traffic crossing river is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黄冰娥  彭春露  陆键 《公路》2012,(4):160-164
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和钱塘江与东海的入海口,水域环境复杂,气象条件恶劣。大型公路桥梁是长江三角洲区域道路交通网中的重要通道,对减少区域间行车时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长江三角洲区域大型公路桥梁的交通安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苏通大桥通车以来的交通事故资料,对事故的时空分布、事故形态、车辆类型、天气状况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交通高峰时段是交通事故高发时段,周五事故最多,2月、9月、10月是事故高发月,事故类型主要是撞物和追尾,事故车型以轿车为主,雨天事故率最高,事故原因与车流、天气、人的失误及车辆自身性能有关,并提出一些改善建议。研究结果为大桥管理部门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减少交通事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既有道路系统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全新的畅通交通新理念。基于该理念,重点阐述了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城市交通系统的构建方法,分别从机动车交通系统、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和停车系统3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并对该系统在新城区及老城区的实施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