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陷性黄土热加固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实际工程上应用困难,阻碍了其广泛的应用。将电热丝的发热效应运用到湿陷性黄土的热加固法中,以改进原始热加固法的加固深度不够、加固形状不理想、热效率差和安全性差等不足,从而达到更经济、精准、安全、实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极限平衡分析、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非连续变形分析、离散单元法、流行元法、边界元法等岩质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方法的发展过程、应用情况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计算箱形梁桥剪力滞效应的比拟杆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航空结构力学中的加劲板理论来分析箱形梁桥的剪力滞效应问题,并对文献[4]中若干公式作了改进,使之更带有一般性,适用于常用带双悬臂翼缘箱截面梁的分析。在求解高阶微分方程组时,采用了样条(Spline)函数逼近法,并把计算结果与用有限条法及变分法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照,均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实时、准确的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ITS)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先介绍一种基于AR(p)模型的线性最小方差自适应预测算法。它采用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方法进行参数估计,采用基于线性最小方差预报原理的Astrom预报算法进行预报。在该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步自适应预测方法。新算法增加了误差补偿项,能较好地满足时变模型的预测要求。针对大量实测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应用于时变性强的短时交通流量多步预测时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而且其预测性能优于线性最小方差预报算法。  相似文献   

5.
任沙 《公路工程》2010,35(3):125-128
系统介绍了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在数值分析过程中,判定边坡达到极限平衡状态的标准之——边坡滑动带塑性区的完全贯通。对一有特定滑动面的边坡实例(Zhang Xing提供的椭球体滑面)进行了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此边坡在达到极限状态前和极限状态时滑动带的塑性区发展和贯通情况,由滑动带塑性区完全贯通这一标准得到了此边坡的安全系数,与Zhang Xing提供的安全系数相近,说明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计算的安全系数具有一定准确性。通过变换边坡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再次用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分析了Zhang Xing提供的椭球体滑面,得到不同安全系数,由此可知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计算的边坡安全系数是一个与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有关的量,说明此方法计算的安全系数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出海水闸的工程所处位置地质条件往往较差,一般具有地基承载力较差,地基土渗透性较强的特点。工程均需要设置防渗措施进行节渗。传统渗流计算方法一般为改进阻力系数法,该方法计算较为保守,对于复杂结构,无法将闸基各个部位的渗流计算结果进行具体量化,特别是无法对水闸侧向绕渗进行数值计算。三维有限元法的出现对水闸闸基渗流计算起到了很大帮助作用。本文以芦潮港水闸为例,将三维有限单元法和改进阻力系数法进行比较,并分别对水闸闸基渗流、侧向绕流进行计算,得出了准确可靠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7.
实时路况信息的提供,有助于出行者对不同路径效用的判断,但由于信息的模糊性以及出行者有限的计算能力,出行者的决策行为在某些情况下依然是有限理性的,即不能选择效用最大路径。因此,本研究基于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假设出行者不能完全预测全部备选方案的后果,即实现效用最大化,提出了有限理性模型,并设计试验,验证交通领域路径选择中有限理性的决策行为。试验中,每次出行前向被试者发布实时路况信息,记录被试者的决策结果、决策时间等数据,分析其有限理性路径选择行为,并建立有限理性路径选择模型描述其有限理性特性。研究发现出行者在两条路径效用差小于一定阈值时无法实现理性判断,实现效用最大化,只能随机选择;在效用差大于该阈值时才可进行理性判断,实现效用最大化。根据这一现象,将原有Logit模型效用最大化假设松弛为有限的效用最大化假设,并建立有限理性下的Logit模型(BRBL模型)。通过对模型研究分析,发现模型在0点附近的敏感度要小于传统Logit模型。通过分别对BRBL模型和BL模型进行标定,发现改进后的模型可以解释出行者路径选择决策中的一些有限理性行为,而且标定结果显示模型精度优于传统的BL模型,在路况信息提供下的路径选择问题,新的模型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样条有限点法解答在各种边界条件下受单向平面均布轴力,双向轴力,剪切力作用的弹性薄板的稳定问题。与有限条法及有限元法相比,它具有未知数少、精度高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汽车行业QC活动的特点,分析了某车型前保险杠与翼子板间隙面差改进技术研究的内容和结果。本文紧紧围绕该主题,从现场实际出发,通过对企业开展的改进项目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归纳,从改进前后结果对比可以看出改进的绩效,积累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了相关人员的技能,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并给企业质量改进项目下一步现场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提升了用户感知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有限填土土压力分析中常用水平薄层分析模型以期得到墙后土压力强度分布公式,而水平薄层模型中其实际受力情况是土压力计算中最关键之处。为得到水平薄层各点实际受力情况,在现有理论基础上,首先基于墙土间摩擦必然引起挡土墙后土体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的力学机理与特点,引入主应力迹线概念,探讨了挡土墙后主应力迹线型式,得到土体各点的主应力偏转规律,最终得到各点实际受力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改进了水平薄层法受力模型,建立两侧墙背垂直且粗糙、填土面水平的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与现有有限土体挡土墙土压力计算理论进行分析,验证了本文土压力理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悬浇法施工的钢筋混凝土梁桥存在若干合拢段,由于相邻节段的约束作用,合拢段箱梁顶板的横向预应力将低于甚至远低于设计值,可能使顶板产生纵向裂缝.本文从理论上分析这种约束机理,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合拢段顶板纵截面上的实际预应力,提出改进目前合拢段横向预应力钢筋配置及张拉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2.
转向桥体作为叉车主要部件,受多种载荷作用,特别容易产生变形,造成零部件失效,影响整机的使用寿命,为此必须对转向桥体进行优化设计与分析。随着计算机与数值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各种先进的计算机辅助分析(CAE)方法应运而生,并已出现成效。CAE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分析部分和改进部分。目前应用于变形和应力研究的数值方法有:经验分析法、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和边界单元法。  相似文献   

13.
王华  邓涛 《公路与汽运》2011,(4):225-227
广东韶关芙蓉山隧道浅埋段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岩性差,且顶板厚度较薄,掘进初期多次发生坍塌、冒顶等险情.文中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三雏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基于上下台阶法和CD法对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地表沉降、洞内围岩位移发展规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CD法先行导洞开挖在施工中起到了减跨的作用,有效控制了围岩的变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微型车风窗四角处出现疲劳裂纹的问题,在对原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分析后,从结构的传力路线角度提出了对车身结构的一些改进措施,对原车型进行相应的结构凋整,使各零件符合其刚度的要求,并对车身结构改进的设计思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旧水泥砼路面接裂缝处有限宽度、有限深度换板的处治技术,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比了该法与直接罩面法以及裂缝两侧有限宽度全厚换板法处治后结构层内的最大应力,结果表明,该法能极大地改善沥青层底的剪应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已有悬索桥有限元分析方法中的不足,采用几何非线性有限法,在引入一种新的带刚臂的悬索单元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了的精确的悬索桥架设参数迭代算法,该法能考虑鞍座切点变化和鞍座偏位,能仿真实际的施工过程。算例表明:该方法收敛速度快、精度高。  相似文献   

17.
进排气管一维非定常流动计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有限差分法和有限体积法分别对一台自然吸气 3缸汽油机的进气流动进行了模拟计算。有限体积法的质量守恒优于有限差分法 ;有限体积法的计算速度明显快于有限差分法。进气压力波测量与计算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均可较好地模拟进气压力波动 ,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级公路的测设中,导线网应进行严密平差。本文阐述了导线网条件平差法并以示例介绍,方法简便、实用,满足高等级公路导线网的布设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前、后悬架钢板弹簧方案的改进和不同工况悬架偏频的优化匹配,并经过用户试用反馈和试验验证,有效解决了6×6全驱越野运输车的舒适性差问题,大大提升了该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并为解决车辆舒适性差等类似问题积累了经验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0.
程翔云  李立峰 《公路》2008,(1):104-108
应用初等梁弯曲理论公式与平面杆系有限元法以及有限条法程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分析变高度箱梁桥剪力滞效应的计算模型。从两个算例(连续梁桥和悬臂梁桥)的计算结果发现,应用本文模型算得的箱梁翼缘正应力沿横桥向的分布,与应用空间有限元法和有限条法算得的分布,吻合甚好。因此,本文方法具有实用价值,可供设计者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