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智能交通系统(ITS)中,为了从浮动车数据中获取准确动态的交通信息,需要实时识别并剔除异常数据。为了检测异常浮动车数据,本文提出一种独特的增强型在线非监督离群点检测算法(EOSA)。该算法由SS算法和K-means聚类算法组成,其中,SS算法可采用基于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的概率模型来计算异常分值,将K-means聚类算法与SS算法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精度。本文采用了深圳市浮动车数据来验证EOSA算法,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成功检测到异常的数据,其中包含车辆停放和停车等待时的异常GPS记录。此外,通过试验比较,本文提出的EOSA算法比现有六种常用算法都具有更高的异常数据检测精度。EOSA算法有望应用于基于浮动车数据的智能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2.
������ϵͳ���ܷ�����Ӧ������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型、经济的道路信息检测手段,浮动车系统受到广泛关注,并被应用于出行诱导、交通事件检测等领域。本文从浮动车系统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交通系统不同部门的各种需求,深入挖掘了浮动车系统在各个部门的应用,并对浮动车系统进行了功能定义和应用系统得模块设计,以北京市的浮动车数据为基础,给出了部分分析结果和界面。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动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沟通交流和推广应用,本文在概括总结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描述了基于浮动车运行数据进行实时旅行时间和平均速度估计及预测、拥堵状态判断的核心流程,介绍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创新性的关键技术,其中主要包括浮动车地图匹配算法和路段旅行时间估计算法等,展望了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智能交通车载信息采集平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时的交通和车辆信息的采集是很多种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的基础。本文作者介绍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智能交通车载信息采集平台,详细描述了该平台的设计思想、构建方法及其应用。这种信息采集平台为智能交通系统中驾驶行为特性的研究、交通数据采集、现场测试等提供良好的辅助测试和验证平台。该平台还能作为智能交通多功能测试车的一个辅助检测手段,进行移动检测的研究。而虚拟仪器技术结合了计算机和电子仪器的优势,它能够使测量过程更加便捷可靠。  相似文献   

5.
随着汽车数量的迅速增长,交通拥堵日益严重。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变得繁杂多变,交通安全问题突出,交通流预测的准确度下降。为了给用户提供时时高效的交通信息,同时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交通管制措施,必须完善智能交通系统的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存储和发布等功能。云计算具有分布式存储、超强计算能力、信息融合共享等优点,利用云计算的这些优点,构建智能交通系统云平台,实现交通信息从采集到发布全过程的优化,最显著的是提高了交通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云计算已经在基于GPS的浮动车技术、短时交通流预测、最优路径诱导和交通信号控制等智能交通的各个领域得到应用,并且对综合交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向2013年9月27日在上海召开的"2013年沪港科技合作研讨会"共提交了6篇论文。经专家评审,仅《基于浮动车数据的位置服务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一文在会上作了演讲,并获得一致好评,尤其令香港工程师协会的专家赞赏和感叹不已。他们认为香港利用浮动车采集数据达不到如此规模,内地交通诱导技术确实领先香港。现本刊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给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发展与应用革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从交通大数据的基本概念、交通大数据带来的问题和大数据驱动的数学建模方法等方面,阐述了交通大数据给智能交通系统带来的变革.为了深入理解交通大数据的内涵,分析交通大数据的产生背景,提出了交通大数据的“6V”特征,总结了智能交通系统中大数据的基本类型.面对交通大数据带来的数据安全、网络通信、计算效率和数据存储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和思路.对数据驱动的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混合模型的意义.最后,讨论了大数据驱动的智能交通系统的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8.
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技术与新思维必将引发城市交通学科的重大变革,首先是城市智能交通领域。从交通系统的基本属性、交通大数据发展特征、城市交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战略出发,深入剖析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发与应用存在的隐忧和倾向:高端智能决策支持欠缺、车联网技术研发泛化、理论创新匮乏、系统建设依旧各自为政未形成合力等。强调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必须服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最后,提出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和系统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9.
3S技术在促进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相关问题。从3S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出发,分别描述了GIS-T数据传输、GPS定位导航、RS图像数据处理,以及三者在交通领域现阶段普遍的应用技术,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智能交通系统架构。从经济学层面分析了3S所带来的影响,展现了近年来我国对智能交通行业市场的投资规模,提出了交通、环境、经济和谐发展的理念。最后,从目前3S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引发思考,总结了提升其技术与完善智能交通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者在智能网联交通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的技术进展综述和微观某一特定问题分析,但对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各组成元素之间相互影响作用关系的数学分析尚有欠缺.首先,将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分为三层,分析智能网联交通中各子系统间的动态影响作用关系,以及子系统状态波动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影响,提出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稳定性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根据模型的协同联动思想,提出基于车速推荐思想的智能网联交叉口人、车、路、管控协同联动流程;最后,通过仿真模拟T型交叉口的人、车通行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适应并说明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在协同联动作用下提高交通流的顺畅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浮动车交通信息系统是伴随着ITS新技术的应用而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流信息采集技术,它可以直接和方便地测得可靠、准确的车辆行驶速度、路段行程时间等参数。该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可以弥补现有传统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存在的数据不完全、数据量不足、数据质量差等问题,对我国交通信息采集工作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内各大中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大量交通信息设施运维管理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TIL理念的交通信息设施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 采用包括被管理对象层、资源检测与采集层、数据汇聚与处理层和应用展现层的四层体系结构,以及包括运维服务管理、系统监控管理、终端设施监控、终端维修管理和移动通信处理等五大模块的组成结构. 该系统应用于广州交通信息化设施监管实践中,覆盖了广州市交通管理部门所有主要的信息化系统和车载终端. 实践证明该系统有效提高了广州交通信息设施运维管理效率,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ITS实时检测交通数据的质量控制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内外实时检测交通数据的质量控制的大量研究,归纳了ITS检测的实时数据错误的类型,引入了ITS数据质量控制的概念及关键技术,并结合实例对ITS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的算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为保证高质量的实时检测交通信息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智能交通系统(ITS)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是ITS建设投资的重要参考依据. 由于ITS与社会经济发展数据是非参数化数据,因此本文选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ITS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结合交通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特性,本文提出了ITS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的初始指标体系框架;接着根据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要求及相关数据的可采集性,从初始指标体系框架中选择关键指标构建了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数据,验证了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的可行性,指出北京市ITS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加强ITS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信息融合系统通过关联系统的信息整合,为ITS共用信息平台的各种功能提供信息支撑.基于对ITS共用信息平台中数据的特点,数据预处理的分析,结合数据融合的级别,提出一种新的面向ITS共用信息平台的数据融合方法和技术,来满足智能交通各子系统的不同的数据需求.这种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路线诱导可以显著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根据现代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实际需求.研究基于GPS浮动车数据的采集系统,并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旅行时间预测模型,可为驾驶者提供实时的路线诱导,同时有助于驾驶员避开拥塞和提高出行质量。  相似文献   

17.
信息融合系统通过关联系统的信息整合,为ITS共用信息平台的各种功能提供信息支撑.基于对ITS共用信息平台中数据的特点,数据预处理的分析,结合数据融合的级别,提出一种新的面向ITS共用信息平台的数据融合方法和技术,来满足智能交通各子系统的不同的数据需求.这种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城市快速路行程时间的统计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交通预测分析一直是ITS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的研究进展也直接影响着ITS子系统ATMS(Advanced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的实施。文章以北京二环快速路为研究对象,先使用浮动车数据计算出路段在不同时段的行程时间,再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目标路段在相同时段下的行程时间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相同时段不同路段、相同路段不同时段的行程时间分布测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其和道路服务水平进行对照,得出了若干有意义的结论和建议;最后,对行程时间计算结果进行了检验和评价,证明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