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种新型非圆齿轮无级变速传动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非圆齿轮在无级变速方面的应用,论述了国内外非圆齿轮无级变速研究的现状,分析了非圆齿轮无级变速传动的数学原理,并介绍了一种新型非圆齿轮无级变速传动装置的设计要点和机构示意图。  相似文献   

2.
无级变速技术是目前汽车传动系统中的前沿技术,无级变速器(CVT)与手动变速器(MT)、自动变速器(AT)相比,综合动力性能更佳,能与发动机形成理想的动力匹配,因此无级变速汽车是当今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介绍了无级变速器的类型和优缺点,无级变速器的组成和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3.
无级变速技术是目前汽车传动系统中的前沿技术,无级变速器(CVT)与手动变速器(MT)、自动变速器(AT)相比,综合动力性能更佳,能与发动机形成理想的动力匹配,因此,无级变速汽车是当今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介绍无级变速器的类型、优缺点,无级变速器的组成原理与故障检修知识。  相似文献   

4.
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速比连续变化特性可以使发动机转速工作在理想状态下,其速比的控制一直以来都是该系统的核心控制问题。通过对发动机试验数据的处理,获得发动机最佳经济性(动力性)目标转速图。从实时控制的角度出发,应用Matlab 2006a中发布的基于汽车物理建模的工具箱SimDrlveline,建立智能驾驶员、速比控制模型和传动系统模型,并仿真计算汽车在跟踪给定行驶方式下的动态过程,为进一步开发无级变速器(CVT)的控制系统提供必要的前期工作准备。  相似文献   

5.
CVT──无级变速器的发展综述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首先简述了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概况,然后,介绍了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比较了其性能特点,最后,阐述了该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传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单排行星机构和液压元件的不同组合,提出了适合非道路车辆传动系应用的液压机械无级变速传动方案,并分析了(3+1)段位的分矩-汇速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转速比、功率比和转矩比等传动特性.研究表明:该方案能较好地适应非道路车辆液压机械传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单排行星机构和液压元件的不同组合,提出了适合非道路车辆传动系应用的液压机械无级变速传动方案,并分析了(3+1)段位的分矩-汇速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转速比、功率比和转矩比等传动特性。研究表明:该方案能较好地适应非道路车辆液压机械传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无级变速器     
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技术即无级变速技术,采用传动带和工作直径可变的主、从动轮相配合传递动力.由于CVT可以实现传动比的连续改变,从而得到传动系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改善驾驶员的操纵方便性和乘员的乘坐舒适性,所以它是理想的汽车传动装置.  相似文献   

9.
详细叙述了一种新型CVT无级变速器动力传动机构的设计。其中推杆和楔型滑块的运动可实现相应的变速;为了使变速器的传动比达到要求,可以在从动轮后加装行星齿轮机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家用汽车》2008,(11):120-121
CVT(无级自动变速器)即无级变速技术,它采用传动带和工作直径可变的主、从动轮相配合来传递动力,可以实现传动比的连续改变,从而得到传动系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CVT与常见的AT变速器最大的不同是在结构上,AT仍存在挡位,而CVT则可以实现全程无级变速,使车速变化更为平稳;没有AT传统变速器换挡时那种顿挫的感觉,使得舒适性提升一个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各种影响动态交通系统最优控制约束的基础上,依据相关原理,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了态交通系统最优控制模型,最后给出该模型的主要算法.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核心部分为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与算法,其基础则为动态交通系统最优控制模型,因此建立用于诱导路径选择的动态交通系统最优控制模型将有助于改善城市日益恶化的交通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城市规划与管理以及各种交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神经网络逆系统建模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的α阶逆系统方法的非线性动态矩阵控制新方法.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辨识非线性对象的α阶逆模型与原系统串联组成伪线性系统,根据线性动态矩阵预测控制方法对伪线性系统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存在扰动和模型参数发生变化时,依然具有很好的动、静态性能,且表现出很强的鲁棒性,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不依赖于系统的数学模型,简化了非线性对象动态矩阵控制器的设计,为非线性预测控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研究航空公司动态价格竞争的复杂性及延迟反馈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综合运用有限理性决策理论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构建航空公司动态价格竞争博弈模 型,分析航空公司复杂的动力学行为,研究针对系统变量、系统参数的两类延迟反馈控制 方法的有效性与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航空公司价格调整速度对模型的复杂性有显著影 响;选取合适的控制因子,两类延迟反馈控制方法都能对陷入混沌的动态价格竞争模型 实施有效地混沌控制;两类延迟反馈控制方法在控制因子取值范围、收敛速度等方面存 有显著差异;控制因子取值对系统的收敛速度呈规律性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主机缸套冷却水出口温度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传热学理论,对船舶主柴油机缸套冷却水系统的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其动态热力数学模型。针对其惯性较大,缸套冷却水出口温度经常超调的特点,提出了在现有的传统PID反馈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以船舶主柴油机输出“功率”作为反映缸套冷却水热负荷扰动信号的前馈控制,以减小缸套冷却水出口温度的动态偏差,并利用Matlab仿真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方法比传统的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自动寻迹运输车舵轮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PID控制的运输车方向控制系统。文中较详细地分析了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简化、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以及加模糊PID算法后系统的阶跃响应,同时对加控制算法前后系统的阶跃响应进行了对比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加入模糊PID算法后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等动态性能得到了较好地改善。将仿真得到的数据应用到样机的试验中,发现该运输小车的方向控制系统能很好地满足其在前进过程中对方向调节的快速响应,样机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重现和预演铁路危险货物罐车配置方案与风险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在对铁路危险货物罐车运输系统进行成本分析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铁路危险货物罐车数量与来源结构、系统风险与成本及运输需求等因素间的多重反馈关系,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基于风险控制的铁路危险货物罐车优化配置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例分析。仿真结果证明,该模型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系统各变量在不同风险水平下的动态变化趋势,有望用于在一定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下的铁路危险货物罐车配置方案比选和在一定铁路危险货物罐车配置条件下的风险水平预测。  相似文献   

17.
针对含间隙、弹性约束的碰撞振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四阶变步长Runge-Kutta法对系统进行数值仿真,仿真出了在不同系统参数下系统的全局分岔图,揭示了不同系统参数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和系统通向混沌的运动过程,从而对系统参数的优化和系统的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Dynamic modeling and active control of a strap-on launch vehicle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In the dynamic modeling, the double-compatible free-interface modal synthesis method is used to establish dynamic model of the system, and its model precision i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fixedinterface modal synthesis method and free-interface modal synthesis method. In the active control, the swing angle of rocket motor is used as design variable, and the control law design based on the model of mass center motion is adopted to validate the system.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ouble-compatible model synthesis method can properly approximate the FEM which is used as the benchmark solution, and the model precision of the double-compatible modal synthesis method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fixed-interface and freeinterface modal synthesis methods. Based on the control law design, the deflection of mass center of the launch vehicle is very small.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电磁作动器的主动隔振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单向电磁作动器和双向电磁作动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电磁作动器的单自由度主动隔振系统动态模型,并给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仿真结果表明,在状态反馈的控制策略下,基于双向电磁作动器的主动隔振系统比基于单向电磁作动器或被动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20.
基于联合仿真的汽车操纵稳定性分析及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模糊控制理论相结合对汽车稳定性控制(VDC)系统进行了研究.基于ADAMS/CAR建立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下,行驶稳定性参数的变化;利用Matlab/Simulink模糊控制工具箱建立稳定性模糊控制策略:通过ADAMS与Matlab间的数据接口将控制系统与整车动力学模型结合,对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