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在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为解决冷链货物配送时效性较差、顾客满意度低以及配送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研究了以总成本与满意度为目标的冷链物流车辆路径优化方法。采集并拟合了工作日、节假日、双休日交通拥堵指数趋势图,得到道路交通拥堵时间分布规律,提出了不同时期、时段内道路路段节点之间的实际通行时间计算方法;设计了配送员薪资与工作强度相结合的评价指标,构建了基于灰色白化权函数的配送员满意度评价模型。考虑随机需求、满意度和时间窗等约束,构建了多目标车辆路径优化模型;针对多目标模型求解的复杂性,设计了改进的自适应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算法搜索过程中充分利用其算子的自适应性,有效平衡了NSGA-II算法大规模寻优与耗时之间的关系。以经典的Sioux-Falls交通网络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①考虑配送员满意度模型后,在工作日、节假日、双休日总成本分别增加了2.05%、1.93%和1.16%,但配送员满意度分别提高了39.43%、46.26%和57.37%,顾客满意度平均提高了1.16%、4.76%和9.75%,运输时间缩短了2.42%、7.34%与8.41%。②以配送总成本最小为主要目标时,当需求变动(即随机需求的标准差σ=1,2,3,4,5)时,得到的缺货成本比未考虑随机需求模型的结果分别增加了0.79%、0.89%、0.93%、0.94%和0.95%,印证了顾客随机需求对企业配送成本产生的影响。所提模型和算法为冷链物流管理中提升配送员和顾客满意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发生自然灾害或人为的社会动荡事件以后,决策者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出一条最优的应急物资配送路径,第一时间将应急物资配送到受灾地区.但是对于路径的走行时间、运输风险等权值,往往却很难给出确定的变量,因为这些变量往往在一个范围内波动.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研究了模糊环境下应急物资配送路径优化问题.首先简单介绍了模糊理论知识,并建立了模糊环境下应急物资配送的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然后结合模糊模拟技术和遗传算法,设计了解决该模型的混合智能算法;最后引入一个实例,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城市配送问题,达到建设费用最小且配送费用最小的目的,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网络优化设计方法,并从配送中心选址和配送路径优化两方面入手,对城市配送网络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城市配送特点和企业需求构建了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和配送路径优化模型,并利用MapGIS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城市物流配送的网络模型。结合MapGIS自身的网络分析功能,探讨了基于MapGIS的配送中心选址及路径优化问题。运用MapGIS对城市路网进行可视化操作,设置路网中每条道路的具体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实施选址及路径规划,并将结果在电子地图上显示。通过实际案例的求解和分析,表明了所提方法和模型的可行性与优势。  相似文献   

4.
谢秉磊 《公路与汽运》2010,(1):71-73,105
设计了一套求解随机库存路径问题的启发式算法,该算法首先对随机顾客需求进行确定化处理,将问题转化为确定需求的库存路径问题,然后利用修正的经济订货批量公式计算各顾客的配送周期,最后通过求解周期车辆路径问题得到随机库存路径问题的近似解。  相似文献   

5.
针对冷链配送时效性强的特性,对于不能满足客户特定时间窗的问题,选用带软时间窗的惩罚成本来约束配送企业,结合生鲜产品在途的冷藏费用随时间延长而上升的实际,建立冷链配送路径多目标优化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研究满足客户时间窗条件下总配送成本最小的最优配送方案,并通过算例对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消费者环保偏好对易腐品库存的影响,针对一个兼具物流服务与分销功能的配送中心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冷链库存系统,基于碳标签制度的实施,引入商品碳足迹与价格对环保型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进行刻画。假设商品变质率服从两参数Weibull分布,以冷链总平均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函数,构建了二级冷链一体化库存模型,规划求解冷链系统最佳的库存策略、定价策略与碳减排策略。随后,应用遗传算法对算例仿真进行优化求解,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选取需求的碳足迹敏感系数与变质率尺度因子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发现,在价格敏感因子既定的前提下,随着碳足迹敏感性的提高,冷链实施减排的动力越低,但价格降低的幅度越大,平均补货量小幅上升,冷链总平均利润随之下降。随着变质率参数的提高,碳减排的动力随之降低,价格随之小幅上升,平均补货量小幅下降,冷链总平均利润随之上升。考虑碳减排和价格对需求的共同影响及所做的联合决策表明:当市场对碳足迹越敏感,越需要降价刺激需求;对极易腐败的商品,可采用适当降低碳减排投入、提升价格的方式提高系统利润。所构建模型及研究结论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易腐品库存的理论研究,还能够为我国冷链运作实施碳减排和定价的联合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车辆保有量日益增加和拥堵情况日趋严重而造成的城市冷链物流时效性不强、客户价值不高、顾客满意度降低等问题,综合考虑客户价值、客户满意度以及成本等因素,提出一种城市冷链物流时变路径优化方法。考虑到冷链配送过程中不同时段的道路拥堵问题,采用分段函数刻画车辆行驶速度,并同时考虑时间窗和车辆载重量等约束,建立了多目标数学模型。使用线性加权法和主要目标法对多目标进行处理,将其转换成单目标数学模型。结合问题NP难特性,设计了单亲遗传算法对小、中、大规模算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与未考虑客户价值模型相比,该模型在平均增加3.28%成本的情况下,提高14.96%的客户价值和14.64%的满意度;与未考虑成本模型相比,该模型在减少1.55%的客户价值的前提下,节约17.32%的成本;对比静态路网模型,模型减少0.92%的成本,提高6.27%的客户满意度和16.06%的客户价值。通过对目标函数中成本权重和客户价值权重进行参数分析,表明成本和客户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背反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降低物流配送过程产生的能耗和碳排放,控制配送成本,以传统带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为基础,研究低碳条件下的车辆路径问题.通过三角概率分布在合理速度区间内对车辆速度进行估算,综合考虑车辆行驶速度、载重量及运行里程构建碳排放计算模型,建立以系统总成本最低、车辆周转时间最小的多目标低碳车辆路径优化模型.将新兴多因子优化算法中协同进化和信息交互的思想应用于NSGA-II算法,提出增强型NSGA-II算法.算例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模型可以更好地兼顾不同物流配送参与者的利益,更符合实际决策过程,所提出的ENSGA-II算法在经济成本上平均节省超过3%,在车辆周转时间上平均改进达到5.02%,表现出较好的求解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设高效的冷链物流运输网络,有效改善冷链物流市场呈现的企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和冷链物流网络运营效率低等局面,首先构建了基于轴辐式理论的冷链物流网络优化模型。该模型以生鲜品运输开始节点至目的地节点新鲜度最大为约束条件,以冷链物流运输成本、制冷成本和货损成本的总和最小为优化目标。然后通过CPLEX12.5版本商业求解器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其中非线性目标函数利用CPLEX分段求解技术处理。实际算例以及试验分析结果证明:当问题规模较小时,CPLEX和算法最优解接近,计算时间更快;当N=30和40时,CPLEX已经无法计算结果。因此在N=20时基于新鲜度的冷链物流网络模型适合CPLEX求解。且将新鲜度按冷链生命周期分别划分为2,3,4段,新鲜度分段函数在3种情形下的新鲜度表示都接近于新鲜度指数表达,验证了新鲜度函数分段表达的可行性。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新鲜度的冷链物流轴辐式网络在保持易腐品新鲜度最大情况下利于冷链需求和资源集中化,运输网络高效化和低成本化。相对于冷链物流传统网络,虽然冷链物流轴辐式网络中枢纽点的转运会导致生鲜品货损成本增加,但在干线运输的规模效应下总体的运输经济效益仍为最大化,冷链物流轴辐式网络相对冷链物流传统直通式网络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配送过程中,考虑到部分城市道路存在限制大型配送车辆通行的现状,以及运输途中车厢内物品满足后进先出等装载约束能有效提高装卸效率的特点,将车辆限行和二维装箱约束加入到需求可拆分车辆路径问题中。同时考虑到车辆的使用成本和行驶成本,以车辆总配送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考虑车辆限行和二维装箱约束的需求可拆分车辆路径问题数学模型,设计了启发式算法来求解该模型,其中模拟退火算法确定需求拆分下的车辆配送路径,且在当前最优解判断时调用BLF算法检验物品的二维装箱约束,来减少频繁调用BLF算法的时间。数值案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实用性,且所提出的算法的求解结果波动不大于0.8%,能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求解得到较好的配送方案,在车辆限行区域内采用双车型配送能节省15.17%~31.27%的总配送成本。   相似文献   

11.
改善汽车冷起动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析了CA10 91和EQ10 90系列汽车在低温条件下冷起动困难的原因 ,提出改善汽车冷起动性的一系列措施 ,研究和设计一套改善汽车冷起动性装置 ,并对此装置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冷启动修正系数对循环油耗的仿真结果影响很大,本文采用怠速工况下油耗消耗量变化等效计算出循环工况的冷启动修正系数,并采用实车进行试验对比,利用仿真进行差异性分析。为后续在项目初期采用成本低试验方法简单的冷启动修正系数的测量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美国北加利福尼亚89号公路采用泡沫沥青进行就地冷再生的施工为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就地冷再生的施工方法及工艺,结果证明该技术具有施工质量好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4.
就地冷再生工艺和设备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国内在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等方面还没有成熟的施工技术和方法的问题,介绍了国外需要采用就地冷再生的施工条件和主要就地冷再生的施工工艺,总结了设备应用的工艺流程、技术方案与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连续式搅拌设备的冷料分级与料仓数量,基于Superpave与Bailey法级配设计理论,通过分析粗集料和细集料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控制混合料质量的关键粒径尺寸为第一控制筛孔尺寸、限制区筛孔尺寸、1/2公称最大粒径及公称最大粒径;结合当前常用的各类沥青混合料粒径尺寸,得出结论:为了满足生产各类型常用沥青混合料的需要,搅拌站应设置不少于8种不同规格的集料,冷料仓数量不宜少于6个。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回收材料(RAP)资源化再利用是当前我国道路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厂拌冷再生以其节能减排、混合料性能稳定等特有优势而倍受青睐。提出修正的 Superpave体积设计法(MSVMD)用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不仅弥补了修正的马歇尔设计法的不足,而且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的特点,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应用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伟明  吴旷怀 《公路》2022,67(1):58-62
针对目前冷拌料早期强度低、黏结性差、耐久性不足等问题,基于先改性后乳化的方法,采用自制降黏剂降低乳化难度,自制沥青含量高(70%)、性能优良的SBS改性乳化沥青,以CAVF法设计混合料级配,依据裹附试验和修正马歇尔试验确定混合料最佳液体用量和最佳乳液用量,同时添加少剂量的水泥,从而制备一种性能优良的冷拌冷铺沥青路面材料...  相似文献   

18.
在底盘测功机上,采用NEDC循环,对汽油车和柴油车分别在常温和低温环境下冷启动排放进行试验,研究车辆冷启动的排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常温冷启动状态下,催化器激活之前的排放在整个排放测试循环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其中汽油车的冷启动排放占到整个循环排放量的50%以上,柴油车也达到了20%以上。汽油车低温冷启动下,催化器激活之前排放所占比重超过90%。  相似文献   

19.
沥青路面经过一定年限的使用,受各种应力的影响,以及沥青老化,沥青路面的破损日益严重。该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在道路维修改造中找到一种简便快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的新的方法。旧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应用,为科学经济地进行旧路改造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