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然通风模式在地铁区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在成都南部地铁区间采用的地面开口自然通风模式,包括方案构思、通风井的设置形式、地面开口的大小、间距以及区间结构形式的选择等。通过与传统的区间通风模式相比,自然通风模式可以节省初期土建、设备投资和今后的运营费用。  相似文献   

2.
中庭式地铁车站可以突破地下空间的封闭性,然而中庭大开口使得结构楼层平面构件不连续.针对上海软土地区采用的同时具有标准两层三跨式箱型结构和大开口中庭式结构的特殊形式地铁车站,通过建立土体和结构的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车站结构在水平横向、水平纵横双向,以及水平双向与竖向三种方式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结构的位移以及内力响...  相似文献   

3.
结合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二期工程设计,从功能分区、分期接入、建筑布局等不同需求出发,从整体规划、内部布局、管线综合、建筑外观等方面分析指挥中心相对于单一办公建筑的特殊要求,在调度大厅、机房设施、线缆敷设、综合管线、参观流程规划等设计方面提出了指挥中心与办公建筑相结合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时速的提升,车-隧气动效应加剧、微压波超限问题愈发严重。以往研究表明,隧道洞口设置缓冲结构是解决微压波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随着隧道长度增加、列车时速提升,仅以入口缓冲结构作为标准的设计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且国内外的研究重点更多集中在入口缓冲结构,对出口缓冲结构及隧道出入口均设置缓冲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控制容积法分析出口开口式缓冲结构的关键影响参数。基于LES湍流模型和动网格技术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对关键参数的正确性做出验证。分析隧道出入口对称、非对称设置缓冲结构对微压波特性的影响,提出适用于单线和双线隧道的洞口开口式缓冲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出口缓冲结构开口率是影响出口缓冲结构对微压波压力缓解效率的关键参数,开口率越大,微压波压力最大值越低;2)隧道入口以压力梯度为控制标准设置最优缓冲结构、隧道出口提高缓冲结构开口率的形式,在单线隧道缓冲结构设计中对微压波有更高的缓解率,出口缓冲结构开口率越大,对微压波压力缓解效率越高;3)双线隧道洞口开口式缓冲结构设计时,应当增加其总开口率,同时选择小面积、多个数的开口形式并在隧道出入...  相似文献   

5.
中庭式地铁车站作为地上建筑的先进设计理念,目前在国内部分城市地下二层车站中也被采用。以国内首例设置中庭、钢筋混凝土分叉高柱的地下三层平行换乘车站——乌鲁木齐地铁1、5号线国际机场站为例,简要介绍了其主要结构设计方案。通过车站标准段与中庭段计算结果对比及车站三维抗震分析,论证了该方案是合理可行的。其结论可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南京地铁2号线苜蓿园站是进入南京中山陵园文化景区的门户车站,为解决以往地铁车站环境沉闷压抑、噪声大的问题,本站采用全新的地铁设计思路。本文重点对其进行建筑形式、结构分析、建筑消防、装修设计、声环境的分析和研究。研究结论:(1)调整车站规模、楼扶梯位置、柱网布置、车站层高等方式可以优化站厅公共区中庭的位置和范围,达到开敞通透的建筑效果;(2)中庭式车站侧墙应按单跨墙考虑,侧墙变形位移对柱的稳定性有影响;(3)调整结构尺寸,施工时将中板与侧墙整体浇筑可以保持结构整体性和分担弯矩;(4)型钢结构可有效减小结构构件尺寸;(5)增强站厅、站台公共区排烟系统能力,并对防排烟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估,可以解决设置中庭带来的建筑消防问题;(6)在装修设计中采用"爱情"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贯穿其中,达到了美轮美奂的装修效果;(7)地铁车站内墙面和吊顶采用吸音材料能有效降低车站噪声;(8)车站内引入音乐能渲染气氛,声与景做到完美的融合;(9)本车站的设计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要点和技术提供参考和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铁路客运站结构体系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繁多复杂,对同一结构形式,受面积、柱距、层高等因素的影响,其造价存在较大差异。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尚未建设的铁路客运站数量和投资规模较大,在满足安全、功能和建筑要求的前提下,系统地研究影响铁路客运站结构体系工程造价的敏感因素及其敏感关系,对用好铁路客运站建设资金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研究结论:(1)本文依托大量已建铁路客运站的结构及造价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侧式站房结构体系工程造价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影响工程造价的敏感因素为站房面积、站房结构高度、抗震设防烈度、楼盖结构体系类型、楼盖结构投影面积等。(2)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得到了主要敏感因素站房面积、楼盖柱结构高度及屋盖钢结构投影面积对工程造价的敏感程度,当站房面积变化+10%和-10%时,结构体系工程造价的变化幅度较大,分别为7.02%和-6.19%;当楼盖柱结构高度变化+10%和-10%时,工程造价的变化幅度分别为2.71%和-2.61%;当屋盖钢结构投影面积变化+10%和-10%时,工程造价的变化幅度分别为3.58%和-3.38%。(3)本研究成果从投资角度为铁路客站站房设计工作提供了优化方向,可为投资控制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无支架施工中,隔板式曲线组合梁的承载结构为曲线开口薄壁钢梁。以横隔板数量N及跨度与曲线半径的比值(跨径比)为参数,对5片试验梁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模型试验,并基于M/r法,采用ANSYS软件分析曲线开口薄壁钢梁在混凝土湿重作用下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在混凝土湿重作用下,曲线开口薄壁钢梁的竖向位移、径向位移、切向应力及翘曲正应力与弯曲正应力的比值(应力比)均随均随跨径比的增大线性增加,随横隔板数量N的增加非线性减小,N从0块增加到3块的过程中变化较大,之后变化较小;端横隔板和跨中横隔板对曲线钢梁的弯扭效应影响最大;跨径比是反映曲梁受扭程度的一种显性指标,应根据应力比限值考虑跨径比的大小来确定曲线开口钢梁的横隔板。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地铁车辆段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车辆段总平面设计又是车辆段设计的一大重难点。本文以车辆段布置流程合理、布局紧凑、用地节省为目的,结合深圳、广州、成都等车辆段总平面布置特点,对地铁车辆段尽端式总平面布置方案进行多方面分析研究,从中选择较优的总平面布置方案。研究结论:本文针对总平面尽端式布置形式,从调车时间、调车频率、用地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首先要根据车辆段用地条件来布置车辆段总平面;(2)在用地条件不受控制的情况下,车辆段宜优先选择工艺流程最顺畅、调车作业时间最短的顺向并列式布置方案;(3)车辆段纵列式布置比并列式布置紧凑,且用地面积较小,在用地面积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纵列式方案;(4)顺向纵列式布置方案相对于反向纵列式布置方案较优;(5)本研究成果可为其它城市车辆段总平面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为在设计阶段达到有效降低微气压波对隧道洞口周围环境影响的目的,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对包括洞口缓冲结构、洞身辅助坑道和隧道群开口连接明洞在内的高速铁路隧道洞口微气压波减缓措施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喇叭口式和扩大常截面式缓冲结构的缓解效果要明显优于直线斜切式和等截面开口式缓冲结构;(2)提出了辅助坑道的缓解效果的表征公式,设计人员可利用其确定辅助坑道的数量和面积;(3)明线间距较小的隧道群可采用开口连接明洞缓解微气压波,连接明洞开口应遵循"多开口、开小口"的原则;(4)多种微气压波减缓措施联合作用下可多阶段地缓解微气压波;(5)本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隧道微气压波缓解措施的设计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取消空调,增加进、排风口,利用自然通风,结合除湿通风满足夏季高架候车厅内的舒适性……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为春城量身打造的昆明铁路南站建筑节能设计近日完成研究,标志着该院在独立开展大型建筑综合节能技术研究中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在高架车站设计中所用地震参数的异同,包括地震重现期、反应谱曲线构成、衰减指数等,得到《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对多遇地震下低烈度区软弱场地的地震作用提高最多,比《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约提高30%,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约提高80%。通过某场地条件下高架车站墩柱截面设计比较,得到《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圬工量提高20%。  相似文献   

13.
悬挂式单轨结构轨道梁为开口钢箱梁,具有结构刚度小、活载与恒载比值大、宽跨比小和结构阻尼比小等特点。文章利用MIDAS Civil分析悬挂式单轨结构不同跨度、墩高及形式(连续梁和简支梁)的振动特性和地震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其结构主要振型以轨道梁横向弯曲变形、梁墩扭转和弯曲变形为主,墩高、跨度、结构形式以及行车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采用20m跨度、矮墩、简支形式的设计方案有利于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目前运营的悬挂式单轨结构能够满足城市轨道交通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动车组设备舱结构在典型受载条件下的静强度,揭示典型动车组设备舱结构的薄弱部位;对比裙板弯钩过渡段加筋式与加厚式优化方案应力分布,提出提升裙板结构强度的更优设计形式;对比骨架结构腹板增厚前后应力分布特征,提出设备舱骨架结构改进方案;评定优化后设备舱结构静强度结果,为动车组设备舱结构分析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北京南动车段工程施工时需要横跨京九铁路,因交角小,设计采用门式框架墩跨越。通过对贝雷梁、六四式军便梁、D型便梁、工字钢的结构形式比选和理论计算确定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6.
拟建阳安二线沿线膨胀土广泛分布,膨胀土不能直接作为路基填料,如果选取合格填料,运距较远、投资大,而且挖方地段的膨胀土又得弃掉、占地多,极不经济。通过选取现场两处代表性取土场取样,生石灰粉作添加剂,按4%、6%、8%、10%四个级别的掺入比做室内改良试验,试验表明:生石灰掺入比大于4%改良后,能达到消除膨胀性的目的,改良土有较好的水稳性和较高的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改良土较原膨胀土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剪切强度,且随生石灰的掺入比增加而增大;得出了路基不同部位、不同膨胀级别膨胀土的生石灰粉掺入比,为阳安二线路基填料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在建地铁4、5号线、10号线一期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实践为基础,分析以往地铁车站附属建筑设置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几个细节问题,如车站出入口、通风亭、冷却塔与城市道路红线、建设用地及文物的关系,以及通风亭和冷却塔的建筑形式等。最后得出结论:地铁车站附属建筑设置应结合城市道路近、远期规划科学设置,满足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人行道最小宽度要求。现状已实现规划的建设用地内尽量不安排车站附属建筑;位于城市待改造用地内,出入口、通风亭及部分通道应按临时建(构)筑物设计,待规划实施时,其改造方案可与建设项目统一设计;位于正在办理规划审批手续的建设用地内,车站附属建筑应与建设项目作一体化设计。旧城内车站附属建筑设计应做多方案比选,慎重抉择。环控专业应提早参与配合,设计前期应事先确定通风亭、冷却塔的建筑形式,以便预留合适的用地,做到及早控制。  相似文献   

18.
北京车辆段发电车在夏季运行期间为国产空调列车集中供电,正式运行的有四个车体,运行区段分别为北京—上海、北京—天津、北京—唐山。为了了解发电车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对工人机体影响的大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温作业分级》的要求,对发电车进行了高温情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注浆式榫槽接头的不同几何构造影响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而制约整个结构的力学行为。针对注浆式榫槽接头关键构造参数——榫长、榫宽、接头高度、接头宽度、槽顶壁宽、槽底壁宽、榫头内缩长度,基于榫头占比率、槽壁榫宽比、榫头倾角、榫长榫宽比和内缩率5个指标进行接头构造设计要求研究。结合各个指标对接头承载性能、制作和施工便捷性的影响,提出一套接头构造设计步骤及要求,明确关键几何构造参数具体取值范围:榫宽w与截面高度H的比值宜大于0.28,各榫头之间的净距宜为0.5~1.5倍单个榫宽w,槽壁厚度t与榫宽w比值不宜小于0.4,榫头倾角α宜为75°~85°,长接头和短接头榫长l与榫宽w的比值宜分别为0.5~0.8和0.2~0.5,内缩率宜为20%~50%;研究成果可为同类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本文总结重力式挡墙在设计和施工中的不同形式,对比其特点,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归纳出墙型的选择方法和布置原则,供设计、施工及标准图的编制参考.研究结论:对于普速铁路,当地面横坡陡峻或需要收坡时,首选衡重式路肩墙,其次可选择凸形折线墙型;对于路堤和路堑墙以及高速铁路上的重力式墙,宜采用仰斜式.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根据高速和普速铁路的不同、是否浸水、占地是否受限等因素,决定墙型的选择和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