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铁隧道施工时常面临管片局部或整体性上浮的问题,且局部上浮过大易引发螺栓连接件受力过大而断裂、管片破损等施工风险。通过宁波地铁软土地层隧道施工期发生较大管片上浮的工程实例,从同步注浆浆液特性、总推力竖向分力、隧道周边土层特性,及同步注浆压力等方面对施工期管片上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抗浮控制措施。研究表明:该工程采用强度较低和初凝时间较长的浆液配比,竖直向上的总推力竖向分力过大,以及隧道周边地层特性是引发管片上浮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采用可硬性浆液、下坡段仰头掘进、控制上下部注浆点位、控制实际掘进轴线在设计轴线下一定高度等抗浮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昆明地铁3号线工程为依托,运用有限元动力分析研究泥炭质土不同赋存条件对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为泥炭质土层盾构隧道衬砌结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当隧道周围地层中富含泥炭质软弱夹层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受力形态呈"椭圆"状,隧道结构轴力、弯矩及主应力减小幅度较大,剪力略小,其中,两侧泥炭质土夹层组合减小幅度最大,对隧道抗震最为有利;当隧道上覆和下卧泥炭质土层时,地层交界面与隧道结构的接触点产生异常的动应力集中,是隧道结构抗震的薄弱环节,因此,盾构隧道的设计、施工应充分考虑隧道结构外侧岩土体的不均匀性,以确保隧道的长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鉴于杭州地铁2号线在软土地层中突遇强度较高的石英硬岩岩脉,对后阶段设计采用何种思路、施工采用何种方法、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合适的开挖设备,对设计和施工均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既有成功施工案例的研究,对杭州地铁2号线盾构在软土区过硬岩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该工程特定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采用合理的盾构机选型,对刀盘进行改造及刀具优化,很好地控制地面沉降,确保该区间的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4.
天津地铁某地下站深基坑岩土工程勘察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地区地层为一套陆相与海相交互沉积的冲海积地层,地质条件较差,一般7~15m多分布厚层的软土;同时,天津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存在微承压水,对地下工程影响较大。天津地铁地下车站一般埋深15~17m,最大埋深30m,一般采用明挖法施工,因此,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分布有厚层的软土,并受微承压水的影响。所以,对深基坑岩土工程勘察进行分析与评价,对基坑设计及施工尤为重要。通过对某地下站勘察资料的整理及分析,对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措施及建议,为深基坑设计和施工提供丰富的依据,并在施工完成的地铁站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5.
以青岛地铁某隧道下穿河段工程为依托,在对地质条件及工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超前深孔注浆、地面复合锚杆桩及洞内小导管补偿注浆等多种注浆加固措施的联合控制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研究了地铁隧道区间下穿河流施工时所遇富水软弱地层的结构及其地表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注浆施工会导致软弱地层膨胀隆起,诱发左、右隧道区间正上方的地层出现“M”型的正曲率变形,地表变形范围约为隧洞跨度的2倍;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对地表隆起的速率和变形量有一定影响,必须及时结合监测资料动态调整注浆工艺和关键参数。该联合施工控制方案具有良好的加固控制效果,能够改善施工作业面前方的地质特性,可有效控制隧道结构及其上部地层的变形。  相似文献   

6.
软土地区地铁隧道联络通道实施风险与监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土地区特殊的地质与水文环境特点使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风险很高,其工程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参建各方的高度关注。介绍了软土地区联络通道工程主要的实施风险,分析了在实践中遇到的易引发事故的常见问题,加深对风险的认识。介绍软土地区联络通道面对突发险情处置的工程实例。阐述了监理作为工程管理重要参与方,应对软土地区联络通道施工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通过对西安地铁试验段工程盾构选型的研究,为西安地铁后续工程的盾构选型提供参考,掌握盾构选型的关键技术. 研究方法:分析了西安地铁试验段工程区间隧道所穿越地层的地质及水文,针对不同类型盾构机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论证,通过对盾构类型与地质的关系分析,从地层适应性、刀具布置、施工成本等方面对盾构选型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比选. 研究结果:通过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不同类型盾构的分析,完成了适应于西安地铁二号线试验段工程的盾构选型,得出西安地铁二号线试验段工程最适合使用土压平衡盾构机施工,并对盾构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地铁盾构施工过程中衬砌变形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有必要基于数值模拟计算与施工监测数据进行机理分析。本文基于某典型地铁区段工程,对岩溶地质、复杂地层条件下的衬砌变形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本文对某岩溶地质复杂地层盾构施工的衬砌结构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累计变形幅值拱底相对拱顶较大,二者整体分布在(-2.5,2.0]mm的幅值区间,皆小于变形累计变形警戒值3.0 mm,本工程类似的岩溶地层中盾构施工衬砌变形较小;(2)岩溶地层盾构施工衬砌日变形幅值拱顶一般小于拱底,拱顶日变形大于0.7 mm的概率为3.9%,拱底日变形大于1.0 mm的概率为5.8%,二者的日变形警戒值建议取1.0 mm、2.0 mm;(3)地铁盾构施工衬砌6 m以外的周边已有构筑物,对衬砌结构的变形影响不显著;周边薄弱地层对衬砌结构变形影响显著;(4)本研究成果可为岩溶区间复杂地层地铁盾构施工衬砌结构的变形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及工程依据。  相似文献   

9.
淤泥质土和粉细砂为地铁隧道施工的主要不良地质土层。分析盾构掘进在该土层造成的地表沉降规律,这有利于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对策。以佛山地铁2号线花仙区间为实例,对淤泥质土及粉细砂地层盾构施工地表沉降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淤泥质土层中,地表沉降主要发生在管片脱出盾尾和后期的固结沉降阶段;在粉细砂层中,地表沉降主要发生在盾构掘进和管片脱出盾尾阶段,且盾构施工对粉细砂层的影响大于对淤泥质土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三谈北京地区地铁施工用盾构机选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京地区的地质条件、地面环境以及社会关注度等特点,使地铁隧道施工时所采用的盾构机类型和盾构施工技术必然带来其典型的地区特色.通过分析地铁线路隧道穿越地层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和各种盾构机在北京不同土层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及时总结盾构施工的技术经验,同时引入新的机型,使地铁施工盾构机更符合北京地区的工程地质实际,不断提高盾构施工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佛山地铁3号线美旗站深厚软土基坑工程施工为研究对象,收集和统计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与支撑内力变化情况,并将统计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围护结构受力变形与理论值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针对现场连续墙开裂问题及时进行应急处理,合理调整设计施工方案,实现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切实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结合现场施工配合抢险经历,对地铁车站软土深基坑工程围护结构从设计和施工方面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了深厚软土区域地铁地下车站建设技术,推动地铁地下围护结构形式选取合理化,为今后类似地质条件地铁车站深软土基坑工程围护结构方案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沉降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第六标段科华区间暗挖隧道工程实例,分析了软弱富水地层的沉降特性和引起地层沉降的原因,根据沉降原因提出了严格执行“十八字方针”、适度排放地下水、讲究开挖施工方法等控制对策,为软土地层进行城市地铁暗挖隧道有效控制沉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上海近年来在城市软土密集区盾构穿越施工的实践,对盾构穿越危险房屋、上方及下方穿越运营地铁的施工风险,以及变形控制标准与预测分析方法、土压力、注浆等关键施工工序及参数的控制细节进行了阐述和总结.明确提出:严格的地层损失率限制标准及强有力的监控手段,是化解盾构施工中各种风险的根本;针对特殊地质及环境条件下的盾构设备选型及相关工艺水平的改进与提高,是控制风险的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14.
贵阳市轨道交通S1线一期工程某区间地铁隧道穿越上软土下岩体的地层,土石分界线位于隧道上台阶位置,针对这一地质条件,提出了袖阀管注浆加固淤泥地层、中管棚和小导管超前支护相结合的隧道围岩加固措施,并采用有限元分析了该加固方案下地铁隧道施工过程,揭示了隧道施工过程中支护内力、围岩变形的分布及发展规律,并对隧道的施工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最终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支护过程中支护内力、围岩变形满足要求,表明了加固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通过对西安地铁试验段区间工程盾构选型的研究,为西安地铁后续工程的盾构选型提供参考;针对黄土地区特殊地层对盾构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及西安地铁2号线试验段工程施工经验的介绍,掌握西安黄土地区盾构选型及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通过对西安地铁2号线试验段区间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不同类型盾构机的分析,完成了适应于该段工程的盾构选型,得出西安地铁2号线试验段工程最适合使用土压平衡盾构机施工.针对黄土地区特殊的地质状况,对盾构施工的刀盘、刀具、螺旋输送机、加泥及加泡沫系统、推进油缸等影响盾构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同时对试验段工程施工经验进行分析,为今后黄土地区盾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天津地铁红旗南路站新建 B 号出入口采用矩形顶管法施工,以验证在天津地区富含地下水的软土地质条件下,采用大断面矩形顶管设备穿越复杂市政管线及交通主干道路的可行性。文章就该工程的重难点问题,以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期为后续地铁新线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杭州地铁5号线滨康路站~青年路站区间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软土地质为背景,通过现场试桩试验和实际施工过程的监测数据分析,提出适用于杭州软土地层的MJS施工参数及施工工序.结果 表明:对既有隧道进行MJS加固建议选择“半圆”加固方式,并合理延长相邻桩的施工间隔时间,优化施工工序;在采用MJS加固后,既有隧...  相似文献   

18.
依据某市软土地层中地铁隧道透水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及修复工程,系统阐述事故处理过程中隧道充填、明开区间、隧道接驳、既有线保护等具体工作的穿插安排及实施细节,重点介绍从最初的隧道保压填充到最终排水清淤各个施工工序的实施过程,以及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及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为我国位于软土地层中的地铁隧道透水事故发生后的后续处理工程提供强有力的参考及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草海是滇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草海区域与昆明市西南部的交通建设关系密切,对滇池的工程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研究草海区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不仅有利于草海区域的工程建设,而且对认识滇池的工程地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对滇池片区的工程方案及措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研究结论:(1)滇池草海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泥炭质土、区域性大断裂及地震、高烈度地震区的砂土液化及软土震陷、浅层天然气等,对工程影响较大;(2)穿越草海可采用隧道方案和桥梁方案,综合比选采用隧道方案更好,隧道施工可采用明挖施工和盾构施工两种工艺,明挖施工又可采用围堰明挖和筑岛明挖两种施工方法,盾构施工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3)滇池的地质条件与草海区域相似,存在同样的工程地质问题,穿越滇池的道路工程宜采用盾构隧道方案;(4)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供软土地区的地下工程进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沿海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为工程依托,分析软土地层、软硬不均地层、全断面硬岩地层、断层破碎带4种典型地层条件下,大直径盾构隧道掘进中遇到的问题。结果表明:软土地层适合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掘进,掘进速度较快;在软硬不均地层中掘进时须对边刀间距进行优化并适当调整刮刀与滚刀的高差;全断面硬岩地层中掘进速度较慢,刀具磨损严重;在断层破碎带施工时须加强刀盘驱动系统和推进系统的最大承受荷载,根据地层变化不断优化掘进参数,维持掌子面的泥水压力,保证复杂地质条件及恶劣工况下盾构的掘进。研究结果对类似工程特别是沿海地区盾构隧道施工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