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锚地作为船舶躲避恶劣天气和候泊的场所,它的船舶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船舶的安全,同时也关系着港口的发展和影响港口吞吐量的大小,笔者将对天津港锚地的船舶容量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测算出在理想锚位布局状态下,锚地的实际船舶容量。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发挥避台锚地保护避风船舶的作用,分析台风过境时避台锚地内外发生船舶事故的原因,指出避台锚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着锚地数量和容量不足、设施维护不到位、管理存在缺陷等问题,从确定合理的避台锚地数量及地理位置、制定落实锚地基础设备配置、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船舶自身设备配置及维修、实时监控锚地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文章为抗台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徐强 《航海技术》2020,(1):13-15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依托深水大港、广阔腹地和便捷交通等优势,曹妃甸港区货物吞吐量迅速增加。在船舶流量迅速增大的同时,锚地容量迅速饱和,船舶压港现象较为严重。为提高锚地的利用率及船舶的通航效率,方便交通管理部门指挥调度,在结合曹妃甸港区现状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锚地的设计和使用情况,探讨曹妃甸港区锚地实施定点锚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锚地是港口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性设施。长江口锚地附近水域作为船舶进长江的第一站,船舶在该水域的锚泊安全直接关系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本文通过对长江口锚地使用和管理现状和特点的分析,总结了影响长江口锚地在资源需求、锚地容量和锚泊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江口锚地在管理规定、危险品船舶管理、锚地附近水域交通流的管理以及应急力量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缺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进港船舶的数量不断增加,港口锚地如今面临巨大的考验,越来越多的船舶到港锚泊作业,使得港口锚地空间紧张。因此提高锚地的利用率,最大化锚地使用面积以容纳更多的船舶的锚位分配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合理的锚位分配可以提高锚地的有效利用面积,降低海上交通拥堵。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锚地使用状况,同时引入时间因素使锚地规划问题更贴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针对三峡枢纽航运扩能后续待闸锚地建设问题,基于通过能力分析、运量预测、过闸规划船型等前期成果,通过经验公式和排队论方法分别对枢纽上下游待闸锚地所需泊位数进行分析测算,同时研究分析两坝间待闸锚地容量需求。三峡坝上、葛洲坝坝下锚地需满足96艘船舶待闸,两坝间上下行待闸锚地均需满足28艘船舶待闸。结合三峡枢纽河段锚地设置现状、未来通航交通组织需求,研究提出了待闸锚地规划建设方案,旨在为三峡枢纽航运扩能后续待闸锚地规划建设提供方案参考,更好满足船舶待闸需求,发挥枢纽航运效益。  相似文献   

7.
黄岩  戴东起 《中国水运》2007,7(7):26-27
所谓定点锚泊制度,是指需要锚泊的船舶提前向海事部门申请锚位,待核准后到指定锚泊点锚泊的制度。近年来,随着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创新高,抵港船舶数量不断增加,港内锚地锚泊需求大幅增长。锚泊需求与锚地容量严重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  相似文献   

8.
为了丰富我国港口防台锚地规划研究、提升港口航运安全、进一步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应急锚地容量,以船舶数量、靠港船型、锚泊面积及台风影响情况作为因素分析锚地需求,并以港口群联合调度为主要手段,考虑锚地建设成本、维护成本以及基于联合调度的船舶疏散避台航线费用,优化防台锚地建设面积,在保障整个水运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减少建设维护成本。以福建省沿海港口为实例的研究表明,在资源共享、联防联调的基础上,能够合理配置锚地资源,确定科学的防台锚地规模,保障福建航运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沿海集装箱港区单向航道船舶进出港作业流程,提出航道资源有限时可通过建设港内锚地以提高航道通过能力的思路。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拥有港内锚地的沿海集装箱港区船舶航行作业系统仿真模型,研究港内锚地的锚位数对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港内锚地锚位数与航道通过能力服从多项式的函数关系,且存在极值;在该极值范围内,建设港内锚地对提高航道通过能力效果显著,但当锚位数超过极值后航道通过能力将不再随锚位数的增加而增加;因而该极值可为确定港内锚地的建设容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长江干线锚地总量不足、锚地结构性矛盾突出、锚地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锚地资源日趋紧张的问题,本文以长江安徽段为试点区段,在锚地现状和需求调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港口锚地规划和船舶航行配套锚地实际需求,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和综合分析,预测安徽沿江锚地需求量。  相似文献   

11.
马晶  孙波 《水运工程》2024,(2):120-123
以京杭运河二通道上设置的八堡船闸待闸锚地为研究对象,基于运量预测、通航条件分析、八堡船闸运行特点等前期成果,通过经验公式计算、排队模型对待闸锚地所需锚泊位数量分析计算,同时利用三堡船闸待闸锚地布置情况进行实例对比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锚地改造措施。结果表明,合适的待闸锚地容量为不小于3个闸次船舶数量,并建议设置远程调度锚地进行梯级调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上海港货物运输量不断上升,来港船舶数量也不断增多,上海港锚地资源已很难满足锚泊船舶的需求。本文根据吴淞口锚地水深和锚泊需求的实际情况,结合拟锚泊船的长度和吃水,并考虑船舶操纵难易度等因素,研究设置相应的锚泊位置,为拟锚泊的船舶提供可选择的合适锚位。通过提供精细化管理和优质服务,吴淞口锚地资源将被充分合理地使用。  相似文献   

13.
LNG船舶通航管控要求严格,LNG进港船舶通航方式和应急锚地的设置一直是LNG码头港址选择和建设营运管理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国内现有规范有关LNG船舶通航及锚地设置要求的梳理和沿海已建或在建代表性LNG接收站港址水域水文泥沙条件、航道锚地设置现状、实际建设营运情况及通航管理实践的分析,提出沿海不同港址LNG船舶全潮或乘潮通航方式选择及应急锚地布置建议,可为LNG接收站建设、运营和通航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世界海运》2016,(4):28-32
为缓解曹妃甸三港池水域的船舶通航压力,提高通航效率,对曹妃甸水域通航环境、船舶进出港航法进行分析,在参照国内外航道、锚地的设计规范及引航员实际操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调整现有航道位置、修改锚地边界和增设三港池专用锚地的初步建议。该建议可为海事部门改善曹妃甸港区三港池水域通航秩序、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促进港口和航运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丁本领 《中国港口》2013,(12):23-24
<正>一、锚地现状九江港现有姚港锚地和新港游轮锚地,瑞昌港区对面的武穴锚地可供本辖区船舶的锚泊。湖口港区、彭泽港区均未有锚地,需锚泊的船舶无处可停,只能停在码头前沿或通航水域,严重影响了港区的通航安全和进出码头船舶的安全,现有的锚地已不能满足到港船舶艘次不断增加和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急需加快九江港锚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位于海南岛西北部的洋浦港既是海南省航运大港,其防台锚地亦是海南岛优质防台锚地,每年防台期间,来港防台船舶远超防台锚地船舶理论保障数,台风期间船舶险情事故频发,造成了船员人身危险及船舶财产巨大损失。文中就洋浦港船舶防台安全形势及影响防台锚地锚泊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尝试提出建议,希望能为海事部门及船舶解决防台船舶锚地选择问题提供一些帮助,保障辖区防台船舶安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天津港VTS管理细则和天津港船舶进出港交通流现状,统筹船舶定线制和锚地规划,提出在天津港水域进一步完善船舶定线制的建议.通过分析天津港锚泊状况和天津港的进出口船舶数据,提出优化锚地的具体方案,对锚地船舶进行分类,增加了锚地与航道、交通流密集区的间距,确定锚泊船之间的安全间距,细分锚地、区隔锚位,并为各锚位给出统一编...  相似文献   

18.
随着辽东湾沿海港口的快速发展,锚地资源紧张等问题愈发凸显,尤其是辽东湾内海域条件复杂,不同行业的用海冲突进一步制约了锚地的规划和建设。在深入分析辽东湾海域内生态红线、海底管道及光缆、军事禁航区、海上风电场以及船舶航路等限制条件的基础上,梳理和总结了锚地在资源容量、规划实施以及共享共用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从锚地规划、建设以及运营管理等角度提出辽东湾锚地发展的思路和方向,可为政府及海事等管理部门进行锚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福鼎沙埕港进港航道和大型码头泊位建设滞后,无法满足5万吨级船舶进港接卸作业和生产的实际问题,采取建立海上船舶停泊锚地,设置双浮筒,并用缆绳把船舶首尾系于浮筒的方法来辅助船只稳泊锚地,有效地提高海上过驳作业安全系数,提高生产效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洋山港目前有两个锚地。一个是位于辖区最东面黄泽洋灯船西南侧的检疫锚地(又称1号锚地),该锚地专门提供给进出洋山港的大型船舶抛锚候泊或停泊之用,距离洋山深水港区27.5n mile:另一个是位于洋山港区内一、二期码头对面的中小型船舶锚地,该锚地专供进出洋山港的支线集装箱船(驳)和其他小型船舶使用。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正常情况下,两个锚地基本都能够满足大、中、小型船舶的使用需求,在规范船舶有序锚泊,协调港区内船舶航行、靠泊秩序等方面都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