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商业区单向交通网络适应性评价具有“多决策变量”、“多准则”、“不确定性”及“群体决策”的特性。根据单向交通的基本理论,对整个商业区单向交通网络适应性的评价,应包括其对交通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的评价。根据研究对象的现状,确定影响其适应性的各类因素,从而建立起一系列的指标,并构建层次分析图。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城市商业区的单向交通网络适应性进行量化的评价,为以后进一步的设置与评价区域性的单向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交通网,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强化方式衔接。基于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与枢纽衔接和转换的重要功能,提出了广义枢纽概念,围绕多模式交通网络与广义枢纽的供需特征、交通分配、优化方法、仿真研究等进行研究综述。基于城市综合交通呈现“多方式出行需求、多模式网络供给”发展趋势,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多模式交通网络供需特征及互动机理、一体化方式划分与交通分配、多模式网络与广义枢纽协同优化和多模式组合出行与广义枢纽仿真。上述重点研究方向将为提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一体化水平、提高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运输能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出行方式结构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城市慢行交通网络进行L空间和P空间拓扑结构转换.通过对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及度分布的特性分析,确定了城市慢行交通网络的类型,并找出L空间慢行网络的中心节点.通过对P空间慢行网络结构特征指标即节点度、紧密度与介数的分析,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提出城市慢行网络结构层次的划分方法,并分析了渭南市的慢行交...  相似文献   

4.
城市轻轨车辆发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轻轨车辆总体结构、走行部及电力传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城市轻轨车辆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低地板、独立旋转车轮和IGBT等技术。同时概括介绍当前国外城市轻轨车辆的主要应用型式,分析未来城市轻轨车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覆盖率低的特点,提出采用网络标识确定轨道交通的空间布局。综合考虑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及其运输网络的连通程度,提出基于交通分配算法中路线选择模型,且考虑轻轨线网布局的城市客运交通方式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城市出行多方式化的特征日益突出.本文在充分考虑城市多方式交通网络结构特性的基础上,构建方式及路径联合选择模型,研究多方式条件下的交通分配方法.首先,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构建出行方式和路径联合选择的Nested Logit(NL)模型;其次,运用路段实测交通流数据标定道路混合交通流条件下的交通阻抗函数;最后,基于构造的多方式交通网络进行多方式交通分配,分析出行量在网络上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多方式条件下的交通分配方法,能够有效地描述城市多方式交通网络条件下的出行方式和路径选择行为,以及交通出行在交通网络上的时空分布规律,对于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有轨电车与轻轨系统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 《城市交通》2004,2(3):24-26
有轨电车与轻轨作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方式被许多城市所青睐,但由于二者定义的不确定性,在实际工程中给技术人员造成了一定困扰。本文较全面的介绍了国内及国际上对轻轨的定义,同时对这两种交通形式的发展历史、关键技术指标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揭示其两者关系。最后提出应将轻轨系统进行多种层次划分及有轨运输划分主要因素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应用场景对交通分配多样化的需求,结合目前交通分配方 法族谱中的众多模型与方法,本文构建能够满足族谱中所有交通分配特征的一体化交通分配技 术框架,提出交通网络交通分配一体化技术体系,并将该体系嵌入交通分析平台软件“交运之星- TranStar”中。该技术体系包括:“模型关键参数”“交通阻抗函数”“交通网络交通分配基础模型与 快速算法”3部分模块组合的分析模型一体化;面向步行、自行车、机动车及公共交通等多模式交 通网络的分析对象一体化;针对城市土地开发,交通网络建设,交通管理控制,公共交通系统,以 及交通政策制定等应用场景一体化。选取南京市道路网络和公交网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 明,本文提出的交通分配一体化技术具有处理超万节点多模式交通网络的能力,对各类交通模 式、典型业务场景的分析结果可为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轨道交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增建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可靠的轨道交通服务,加强对轨道交通安全设计、验收、并做好风险管理与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10.
以出行需求函数与路阻函数所反映出的交通需求与交通网络的可变性为基础,运用均衡原理建立二者的耦合关系模型,从宏观层面提出基于交通需求与交通网络二重均衡协调的城市与交通一体化规划的方法,并给出了交通需求与交通网络协调性判断的标准。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同时对交通需求与交通网络进行一体化协调配置,实现交通网络流量与交通需求量的双向均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城市轻轨车辆用转向架的运用条件和技术要求,结合我国的技术水平和传统特点,对城市轻轨车辆转向架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进行轻轨车辆转向架设计时,应采用空气弹簧、盘形制动,弹性车轮、磨耗形踏面、焊接构架等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轻轨车辆总体结构、走行部、牵引、制动装置和电气系统等方面,介绍了城市轻轨车辆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低地板、变流器等技术.比较了动力转向架牵引电机的布置及悬挂力式的各种特征和性能差异,提出了新型城市轻轨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高等级公路、双线铁路、城市地铁及城市轻轨隧道一般情况下均为左、右双线.近年来,为满足规划、平面线型要求,或受地形、地物、水文、地质等条件限制,或对原交通设施进行加宽扩容,或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小净距并行隧道呈迅速增加态势.由于各种施工方法围岩受力差别很大,笔者仅探讨采用矿山法或新奥法施工的暗埋隧道.笔者介绍了其相应的围岩稳定分析方法以及在重庆市轻轨二号线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长春市从八十年代就开始规划和筹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由于长春的经济实力和建设条件不成熟,直到1998年长春轻轨筹建工作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长春与重庆,武汉,大连等一批城市成为国家批准建设轻轨的首批城市。2000年5月27日,长春轻轨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拉开了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基于DPSIR模型的经济圈交通网络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表征经济圈交通网络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运用DPSIR分析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方面分析构建经济圈交通网络评价指标体系.新构建的经济圈交通网络评价指标体系由3个准则层、20个指标构成.经济圈交通网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客观评价经济圈交通网络的发展状态,制定科学的经济圈交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6.
轻轨交通与巴士快速交通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轻轨交通(LRT)与巴士快速交通(BRT)同为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的有效途径。本文对轻轨交通和巴士快速交通从技术特性、经济特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对两者的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如何发展轻轨交通和巴士快速交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交通空间需求与交通网络双均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交通空间需求入手,运用均衡原理建立交通空间需求与交通网络二者的耦合关系模型,提出了一套城市交通空间需求与交通网络一体化均衡配置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实现交通需求与交通网络的供需均衡以及交通网络自身的用户均衡,对于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结合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城市轻轨车辆的运营特点和技术要求,论述了城市轻轨车辆微机控制系统的方案选择,并就系统的组成和软硬件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居民出行需求的日益增长,城市交通运作日趋紧张,寻找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来缓解陆域交通压力,构建起立体式的交通网络成为交通工作者们积极探索的焦点。广州市借助珠江水系资源,开展了水上巴士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并将水上巴士纳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积极打造了"第四套公交系统"。在分析广州市城市背景的基础上,从水上巴士功能定位、规划方案、实施情况等方面,全面地总结分析广州市发展水上巴士的经验成果,以此为我国其他城市开展立体交通网络规划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一般的交通网络随机用户均衡( SUE)配流原理,通过构建一种适用于区域超级交通网络客流分配的状态扩展网络结构( SAM)模型来分析区域超级交通网络中高速铁路的旅客吸引量,有效克服了一般计算方法难以处理现实交通网络多OD对、多换乘、网络性显著等困难.通过最后的测试网络,验证了所提出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