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RH380B型动车组制动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台以头车制动控制器实物为核心搭建。为满足制动系统控制器地面运行所需的列车MVB网络环境,从MVB通信板卡驱动程序接口入手解决了LabVIEW软件中MVB通信问题,以此为基础完成了制动系统控制器外围MVB网络环境模拟。  相似文献   

2.
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通信网络是列车上信息交互的关键设施,与传统通信方式相比,以太网总线技术是相对较新的列车通信网络,它具有带宽大、组件灵活及成本低等优点.以中国标准动车组以太网控车为研究对象,描述了以太网控车的重联方式、位置映射,以及重联信号的判定,通过拓扑协议实现了列车的结构拓扑和信息共享,使得以太网控车技术更加快速、...  相似文献   

3.
高速动车组与内燃、电力机车等传统牵引动力设备有显著区别,其控制、制动系统的设计理念体现出操作简便和导向安全的原则,在转向架结构、车体轻量化、列车动力分配、电传动控制技术、列车信息网络及制动系统都包含独特的核心技术。现对CRH2型动车组制动系统特性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制动模式针对性强,趋于智能化CRH2型动车组的制动系统具有多种制动控制方式,可以满足不同运行条件下对列车制动的需求。行车中,动车组制动控制装置能接受列车信息网络或司机操纵动作等指令,进行常用制动、快速制动、紧急制动、耐雪制动等相应的制动动作。1.常用制动特性。常用制动的制动力共分为7级,行车操纵中使用机会最多。系统在制动时自动进行延迟充气控制,M车(动车)上产生的电气再生制动除满足本车制动力要求外,多余制动力用来代替T车(拖车)的一部分制动力,T车制动力不足时则由其空气制动力补充,从而维持本制动单元(一个动车和一个拖车构成一个制动单元)所需要的制动力,并实现和保持规定减速度。另外制动系统还具有空、重车载荷适应功能,制动力能够自动按需变化,维持一定的减速度。2.快速制动特性。动车组的快速制动功能,具有比常用制动高1.5倍的制动力。在司机操作制动手柄...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以同步确定性实时以太网为核心技术的全球新一代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成功在38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上装车试验成功,此举标志我国自主高铁动车组装载世界"最强大脑"。此次共对标准动车组上的传动控制单元、制动控制单元、门控单元、旅客信息系统、烟火报警系统等12类产品的通信接口进行了测试和检验,检验不仅达到了之前规定的标  相似文献   

5.
根据集装箱轨道动力平车在不同状态下的通信需求,提出一种适用于集装箱轨道动力平车的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中心-车无线通信、车-车无线通信、车载互联网(列车总线)和车辆总线组合的通信方式,解决在不同作业方式下的通信可靠性和防干扰措施,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列车通信网中,一般以WTB、MVB作为主要通信方式的现状,以某动力集中型电动车组的研发设计作为依托,研究基于MVB和以太网的主控制单元列车总线控制方式,在机车应用中增加控制单元双总线冗余切换功能,增强了列车网络通信可靠性。运用考核表明,采用该方案的通信网络运行状态良好,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完全满足列车数据传输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以太网的CRH2动车组通信网络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车通信网络是高速列车的关键部件.本文以CRH2动车组上的列车级控制网络ARCNET作为参考模型,在以太网环境下对其网络系统技术进行层层剥离分析,利用以太网模拟仿真ARCNET网络通信机制,研制开发出CRH2动车纯软件仿真平台,实现列车网络控制的基本功能,为CRH2动车网络通信技术的国产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内地铁列车网络主要采用的MVB总线型架构,该架构由于其传输速率低等局限性,已无法满足列车网络的发展需求.以太网以其通信速率高、灵活性强等特点在各领域得到迅猛发展.文章通过阐述以太网在国内地铁列车上的应用,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以太网与MVB双网冗余方案、以太网为主的以太网和MVB双冗余方案、纯以太网控车方案,指出各方...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速动车组列车控制网络对输入输出设备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具有TRDP和MVB功能的输入输出模块设计方案。该模块主要包含主控制板卡、MVB板卡和多个输入输出板卡,其中主控板卡通过以太网接口可实现TRDP协议的数据传输,也可以通过并行总线访问MVB板卡实现MVB数据传输。上述两种模式可通过软件配置实现切换。主控制板卡通过串行总线对输入输出板卡进行管理。通过试验验证,该模块方案可自动识别板卡类型及数目,便于准确地查找故障,输入输出通道数目具有很强的扩展性,MVB和TRDP的控制方式灵活切换,TRDP通信质量满足现场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列车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是保证列车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根据列车通信网络的需求,构建一种并行传输的网络架构,通过改进的并行冗余协议PRP提高基于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对PRP协议的冗余机制进行研究,针对PRP协议存在的问题,结合列车通信并行网络的需求,改进并行冗余协议的数据发送机制以及冗余算法。根据重要性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分类并采取不同的传输策略:重要数据采用并行传输方式,能够使其故障恢复时间减小为零,保证了网络的可靠性;非重要数据采用交替传输方式,以缓解传输时的网络带宽压力。网络仿真结果验证了采用并行冗余协议的列车通信网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25G型客车制动系统的实时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设计开发适用于25G型客车的制动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LonWorks的对等网络拓扑结构,创新性地设计了首尾车自动投入终端电阻模式,使列车任意车厢的网络节点都能接收全列的通信数据;系统硬件采用ARM嵌入式处理器并进行多功能集成化设计,软件采用μC/CO-Ⅱ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包括初始化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串行通信模块和诊断模块。制动缸泄漏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监测副风缸压力的变化情况可判断制动缸是否泄漏;现场运用结果表明,该系统组网灵活,工作稳定性和实时性好,故障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城际动车组控制的安全可靠性并推进实现列车的智能化,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城际动车组采用了TCN加以太网的网络拓扑形式,以TCN、以太网、车地无线传输为依托,结合故障诊断、大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在保证列车安全可靠运行同时提升了现代列车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刘菊香 《铁道车辆》2006,44(6):41-42
动力集中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多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子系统通过列车总线WTB和车辆总线MVB互相连接构成控制与通信网络,相互协作实现对整列车的控制。微机网络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决定了动车组能否稳定运行。由于微机网络控制系统结构庞大,控制逻辑错综复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工业以太网在动车组列车网络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列车网络拓扑结构,并采用网络仿真工具OPNET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以太网用于动车组列车网络系统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动车组列车制动系统的非线性及其在ATO中的重要性,从控制和动力学角度提出动车组列车制动系统的Hammerstein模型。根据制动指令信号的流向介绍动车组列车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分别考虑系统各环节,用经过曲线拟合得到的静态非线性函数描述动车组列车制动特性表,用延时环节描述制动指令信号传输和制动控制器动作的延时,用两个一阶线性环节分别描述制动力反馈调节过程和动车组列车减速度冲动缓解过程,提出动车组列车制动系统的Hammerstein模型;并介绍了思维进化算法辨识模型参数的方法。最后以CRH2型动车组为仿真对象验证模型和参数辨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动力集中动车组可适用于客运专线及普速线路客运牵引,是我国铁路客运牵引的新型动车组。为了提升动车组电气系统运用可靠性,动力车电气系统采用冗余设计,使其在故障模式下仍能维持整列编组的运行。主要介绍了CR200J-3型动力车网侧回路、微机网络系统、列车供电系统、辅助电源系统、控制电源系统冗余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出口突尼斯内燃动车组(DMU)为动力分散、液力传动动车组,分米轨和标准轨道(标轨)两种型式,列车由一辆舒适型车和一辆经济型车组成,两车各设一套动力系统。车体采用被动安全技术,钢结构采用碳钢鱼腹型、薄壁筒型整体承载结构。标轨和米轨转向架与车体的接口一样,可与车体互换。制动系统采用液力、空气混合制动模式,液力制动优先。列车控制以硬连线控制为主,TCMS诊断为辅,列车设火灾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  相似文献   

18.
2.6 列车通信网络技术 列车通信网络是针对铁路列车流动性大、环境恶劣、可靠性要求高、实时性强等特点,与列车控制系统紧密相关的特殊计算机网络.随着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分布式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当代先进列车特别是新型铁路动车组都采用了列车通信网络技术,实施对车载设备的集散式监视、控制和管理,逐步实现列车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与信息化.  相似文献   

19.
HMI(人机界面)是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显示终端,是司机和维护人员监控列车运行状态的重要平台,可实现列车运行状态监视、故障诊断和警报、数据配置和车辆控制等功能,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关键部件。因此,动车组列车HMI多重冗余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介绍了基于以太网双向环路通信的列车HMI多重冗余功能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包括硬件设备、车辆拓扑结构及HMI软件控制策略等冗余设计。全方面的冗余设计能有效保证列车运行安全,降低列车维修维护成本,提高列车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动车组列车制动系统是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的关键环节。针对动车组列车制动系统模型存在较大误差导致的列车在制动阶段控制效果较差这一问题,提出将动车组列车制动模型分为静态子系统和动态子系统两部分,根据列车制动系统的性能和要求,设计了CPSO(混沌粒子群算法)优化GPC广义预测控制器。该控制器由CPSO辨识动态子系统纯延时环节和外界干扰造成的GPC模型误差,并计算动车组列车所需的控制量。以CRH2型动车组为仿真对象,从仿真结果看出,CPSO-GPC控制器在遇到未知干扰时能够满足动车组列车对给定速度和位移的高精度跟踪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