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用于车体气密疲劳试验的试验台,此试验台可完成对车体10万次以上充气、抽气循环的疲劳强度试验。同时也可对其他部件进行气密疲劳试验,以验证评估车体及其他部件设计结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目前车体气密强度试验过程中压力加载系统与应力位移测试系统两者相互独立,测试位移方式为相对位移的问题,基于NI平台,借助NI-CompactRIO微控制器和Labview软件人机交互界面设计,采用迭代学习控制算法,开发了轨道车辆车体气密强度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实现了车体气密强度试验过程中压力加载系统与应力位移测试系统耦合,当车体各测点应力位移测试值超出预警值,会自动反馈控制调节压力加载值,使其泄压,起到有效、及时地保护试验车体的作用,提高试验的安全性及智能化程度;同时能够对不同车型任意断面任意位置处车体结构绝对位移测试,提高测试可靠性及精准度,为车体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结合达成铁路天台寺隧道施工实际,对高瓦斯隧道气密性混凝土的气密性能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找出混凝土气密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为气密性混凝土的配制与施工控制提供技术参数。研究结论:(1)气密性混凝土的水胶比小于0.4为宜,不得超过0.45;(2)细骨料的含泥量不超过2.5%,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40 mm;(3)粗骨料要严格控制针片状含量,砂率大于36%为宜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较大的砂率;(4)气密性混凝土单方胶凝材料不宜小于380 kg;(5)掺硅灰和粉煤灰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气密性;(6)减水剂和密实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气密性,在有多种外加剂时,要通过试验来确定各种外加剂的适应性问题,争取做到二者相互适应,以达到气密性最好;(7)粉煤灰和硅灰的掺入使得水泥产物C-S-H碱度降低,密实度增加,改善了骨料界面CH的定向排列和孔隙减少,不仅降低了钙矾石的生成,还提高了混凝土的气密性能;(8)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瓦斯隧道气密性混凝土配制与施工。  相似文献   

4.
张光鹏  雷波  李琼 《铁道学报》2005,27(2):126-129
系统地探讨了车辆气密性能对隧道净空面积的影响规律。计算了不同气密性能的TR型磁浮列车,以不同运行速度通过不同长度的单线隧道时的压力波,并根据德国及ERRI的隧道与列车内压力波容许标准,确定了所需的隧道净空面积。  相似文献   

5.
伍德威尔聚合物工程有限公司(WPE)通过台具有优良的隔声,气密性能,主要运用在城市轨道车辆和高档列车上。本文详细介绍了WPE通过台的结构特点,设计及试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双层客车用空弹簧装置的主要结构特征和主要技术特性参数。对空气弹簧垂直刚度、横向刚度进行了参数计算。给出了空气弹簧疲劳、破裂极限压力、气密性能、垂直刚度、横赂刚度特性试验结果及空气弹簧装置垂直刚度测试结果。总结了双层客车用空气弹簧研制的经验和体会,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为坦进一步研制高速客车用空气弹簧悬挂装置提供了理论和试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较大压力波动,瞬态压力变化的同时由车外向车内传递,车内外压力波动对车体形成剧烈的气动载荷,将影响车体使用寿命。同时,不同时间间隔内车内压力变化率同司乘人员的乘坐舒适度密切相关,探讨不同时间间隔标准下高速列车通过不同长度隧道时车辆自身的动态时间常数值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内单双线隧道基础参数和CR400BF型动车组相关技术参数,应用一维可压缩不等熵流动模型的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方法计算列车通过隧道过程中车内外压力波动随时间历程特性,归纳车内外最大正压值、最大负压值、车外压力峰峰值和车内外同时刻压差最大值的变化规律。按照中国、德国、ERRI、UIC不同标准舒适度标准要求计算列车所需达到的时间常数气密阈值,比较4种标准下时间常数气密阈值随隧道长度增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结合新建涪陵—秀山铁路黄草二线瓦斯隧道工程,基于类似瓦斯隧道工程气密性混凝土的研究成果,通过优选混凝土原材料及对气密性混凝土气密机理的分析,确定了人工砂代替河砂,并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优质粉煤灰、气密剂与聚羧酸减水剂的配制方案。经多次试验,配制出高性能气密性混凝土并成功用于工程中,满足了高瓦斯隧道气密性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事业的迅速发展,对车辆运行的可靠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检测车辆的气密性能,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动车的结构特点及气密性试验的要求,研制了动车组气密性试验装置。通过现车验证,本试验装置能够很好地满足动车组气密性试验的要求。1试验装置介绍动车组气密性试验装置主要由试验台与试验工装组成。  相似文献   

10.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产生的压力波带来了司乘人员的耳感舒适性问题。随着运行速度的提升,耳感舒适度问题日益严重。文中以京沪高速铁路隧道参数为研究背景,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的特征线计算方法,采用时间常数模型,结合国内舒适度标准和UIC标准,研究400km/h列车头尾车和中间车的整车时间常数动态气密性阈值的变化特性,并分析了隧道长度、列车速度和编组等参数对整车时间常数动态气密阈值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列车速度、隧道长度和动态时间常数气密值密切相关;单列车以400km/h通过隧道且满足国内800Pa/3s标准时,高速列车头尾车时间常数动态气密阈值应大于12s,中间车时间常数动态气密阈值应大于11s;满足UIC标准时,头尾车时间常数动态气密阈值大于24s,中间车时间常数动态气密阈值大于20s;两列车交会且满足国内800Pa/3s标准时,高速列车头尾车时间常数动态气密值应大于23s,中间车时间常数动态气密阈值大于22s;满足UIC标准时,头尾车时间常数动态气密阈值大于45s,中间车时间常数动态气密阈值大于42s。  相似文献   

11.
动车组车辆气密性指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气动力学的原理,以德国和法国有关动车组气密性评价指标为例,介绍了评价车辆气密性的时间常数法和等效泄漏孔面积方法的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所建立的分析程序,分别与德国和法国动车组气密值的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最后简述了对国内建立有关动车组气密性指标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杭州地铁1号线滨康路站发现有浅层高压沼气。为了确保该工程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经研究探索,通过增加导墙的厚度和深度,正式施工前通过地下连续墙的抓槽试验确定合适的泥浆指标,在地下连续墙内埋设排气管,在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内添加气密剂,地下连续墙钢筋笼一次吊入等措施,保证槽壁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秦沈客运专线综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验秦沈线综合试验段的工程质量,确保全线建成开通后运营速度达到160km·h-1及以上,在秦沈客运专线进行了三次综合试验。大量的试验数据表明在不同动车组以200km·h-1及以上的高速度运行下,线路、路基、道岔、桥梁等的动力性能完全符合安全评判标准,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大西客专高速综合试验是历年铁路综合试验中规模最大、专业最全、历时最长、难度最大的一次试验,在试验内容、试验测试技术、试验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大西客专高速综合试验分阶段先后进行了第一批次中国标准动车组试验、第一批次中国标准动车组运用考核及地震预警系统试验、国产化及自主化列控系统试验、第二批次中国标准动车组及自主化列控系统互联互通试验、中国标准动车组互联互通及综合巡检车试验等,为高速铁路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完善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提供了依据,为揭开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发展新篇章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纤维混凝土在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隧道中的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隧道二衬设计和施工情况,对高速列车行驶过程中二次衬砌的受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二次衬砌加筋的必要性及加筋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对前期施工的隧道采用纤维混凝土进行室内及现场衬砌试验研究,纤维混凝土可改善早期抗裂性能、抑制后期裂纹发展及从整体上改善二次衬砌混凝土的服役期工作性能,应用纤维混凝土衬砌工作性能及外观效果较好。纤维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及在高速铁路隧道Ⅱ、Ⅲ级围岩中的二衬使用,对类似工程将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相较于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更快、轴重更大,截至目前,国内市域铁路在时速160 km没有采用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先例,也没有对其在市域铁路运营条件下的适应性开展过系统研究。为设计研发适用于市域铁路的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本文通过开展足尺模型的疲劳试验,分析疲劳前后力学性能变化,进而得到纵向连接式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静刚度及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1)疲劳后浮置板垂向位移整体呈下降趋势,200万次疲劳后其位移平均值减小2.90%,500万次疲劳后其位移平均值减小4.78%;(2)疲劳后浮置板静刚度呈增大趋势,疲劳前、200万次疲劳后和500万次疲劳后,浮置板静刚度分别为185.02 kN/mm、189.11 kN/mm、192.49 kN/mm;(3)浮置板表面中线上应变测点位置的应变在疲劳试验后呈现增大趋势,200万次及500万次疲劳试验后其最大应变值较疲劳前分别增大19.21%和17.70%;(4)浮置板表面边线上应变测点位置的应变在疲劳试验后呈现减小趋势,200万次及500万次疲劳试验后的最大应变值较疲劳前分别减小2.16%和3.11%;(5)500万次疲劳后板...  相似文献   

17.
动车组气密性是影响车内旅客乘坐舒适度的重要性能。从动车组气密性的顶层指标展开探讨,分别介绍了4种气密性评价方法,阐述了动车组及其部件的气密性结构和试验验证。根据不同评价方法的相互转化,对整车与部件级气密性能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运行速度的提升,高速动车组受到的外部激扰愈发剧烈.尤其是动车组通过隧道和在隧道内交会时,车厢外部产生剧烈的瞬变压力,传入车厢内部会引起内部压力的明显变化,从而导致司乘人员产生耳闷、耳鸣、耳痛甚至耳膜破裂等耳感不适和医学安全健康问题.为减缓或消除耳感不适等问题,需研究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气密性能对车内气压波动和乘客乘...  相似文献   

19.
JR东日本铁路集团公司瞄准未来能源多样化目标,开发出了"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动车试验车辆-EV-E991系列"。该车型组合以氢为能源的燃料电池及主电路用二次电池作为动力源。文章介绍EV-E991系车辆的概况、以往的开发内容以及即将开展的验证试验项目。  相似文献   

20.
<正>8月10日,大西高速铁路综合试验圆满结束。710天的综合试验共组织开展了十大类80项科学试验,累计开行各类试验列车1.6万多列次,试验总里程达100万km。2013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启动大西高铁综合试验准备,在大西高铁原平西至阳曲西专门搭建综合试验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