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铁道车辆稳定性与曲线通过性能折衷最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最优化理论运用于车辆横向动力学,建立了铁道车辆蛇行运动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折衰最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编制了相应的算法。然后,以高速客车为例,给出了转向架轴箱定位刚度为设计变量、直线上蛇行运动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折衰优化为目标函数的计算实例,得到了一系定位刚度参数在可行域内的最优解。最后,由三维曲面以及等值线图从数值分析上证实了解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林东 《铁道学报》1989,11(4):10-19
本文介绍用现代随机振动理论建立客车垂直振动系统的计算模型,阐述了系统的振动性能及客车垂向运行品质的计算方法。结合客车的特点给出了与最优化设计有关的两类评价函数,并对现有的客车进行丁垂直悬挂参数的最优化设计,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旅客退票后释放的空闲席位被有效再利用是铁路部门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对退票情况进行预测,是实现对此部分席位提前规划和合理管理的前提,可以满足更多旅客的出行需求。研究铁路旅客退票率预测,首先,分析了退票率数据的特点,设计了EW-DBSCAN算法对旅客退票率进行离散化处理;然后,基于梯度算法在目标离散化区间计算出满足误差范围的最优预测退票率;最后,利用基于贝叶斯参数最优化的XGBoost算法对旅客退票率进行分类,并预测各区段的退票率。最后对该分类方法进行验证,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的分类算法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多径信道下基于等增益合并约束最优化的盲多用户检测算法,该算法在数学形式上可等效为等增益合并的形式,并可分别由于空间和最小最大滤波的方法来求解,此种算法的优点是不需要估计信道,其性能与信道信息在已知情况下的差别不大,与基于等增益合并的子空间算法相比,基于最小最大滤波的方法收敛速度快,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5.
铁路线路平纵面整体优化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讨论了铁路线路平纵面优化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系统优化设计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所建模型特点,提出了分步求解寻求最优化方案的算法,将三维问题化为两个二维问题求解。经实际线路优化设计计算,表明所建优化模型正确,采用的优化策略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述了研究定位网设计中纵向预应力筋信息检索算法的必要性,提出了解决信息检索问题的算法思路,用类PASCAL语言较详细地描述了该算法,对算法的重要性能指标进行了评估,该算法适用于纵向预应力筋只有竖弯的箱式直腹连续梁或连续刚构。  相似文献   

7.
移频信号接收机抗干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电气化铁路钢轨中不平衡牵引电流,提出采用适配器来抑制对信号设备的干扰。并利用最优化设计方法对适配器进行设计。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制作、现场使用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模糊进化神经网络理论与技术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目前进化算法,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等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这些智能理论融合技术和神经网络自动设计研究现状,研究了现有智能理论技术相互之间包含的智能行为及属性,提出了模糊进化神经网络理论,其中,给出其本概念,研究目的,内容和框架体系,详细描述了模糊进化计算,模糊进化神经网络和进化模糊系统从模型初始化,参数自适应到网络自动设计,模型评价等核心技术及其解决思路和实现算法。对于模糊进化计算,提出了其控制参数模型初选,模糊自适应进化,优化算法及其结果的模糊评价等方法,对于模糊进化神经网络,提出了其全自动设计,控制参数模糊初选,模糊自适应进化以及网络模型的模糊评价与选择等方法,对于进化模糊系统,提出了基于模糊进化计算的模糊神经网络参数和模糊系统参数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信息化设计在监测信息处理、信息的反馈分析及初步设计的信息化修正等方面存在不准确、不及时和难以操作的缺点。本文结合铜黄高速公路坞石隧道的施工,将一种改进的支持向量回归(SVR)算法引入隧道工程的信息化设计中。采用十进制遗传算法搜索改进的SVR参数,形成改进的GA-SVR算法,并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坞石隧道的应用结果表明,这种改进的GA-SVR算法无论是对监测数据的拟合预测,还是监测信息的反馈分析都能做到准确快速,在反分析完成后采用改进的GA-SVR算法进行3个开挖步内的位移超前预报也具有较高的精度。最后提出一种基于此算法的初步设计最优化修正方法,形成以此算法为核心的完整的隧道工程信息化设计方法,具有快速、操作简单和计算准确的优点。该算法可以在隧道工程中使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俄罗斯重载线路轮轨外形匹配最优化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用户平衡分析的旅客列车始发时间分布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设计了基于旅客列车始发时间分布的旅客出行选择网络,并研究了该网络上旅客的各项出行费用,以旅客出行总费用最少为优化目标,建立了车站旅客列车始发时间分布的双层规划模型,同时设计了模拟退火启发式算法。模型反映了列车能力对客流分布的影响和拥挤条件下的旅客群体选择行为。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与算法取得较好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跨度劲性骨架拱桥施工阶段受力复杂、外包混凝土浇筑方案对劲性骨架受力影响较大的特点,提出基于最优化理论的外包混凝土分环分段数量设置方法。将主弦管应力与目标应力差值的平方设为目标函数,分环分段数量为设计变量,利用最优化原理建立外包混凝土分环分段浇筑状态下,可测变量之间的性态约束关系。以某在建主跨600 m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为例,通过最优化原理求取外包混凝土分环分段数量设置的最优解,并进一步对肋间横联结构及混凝土浇筑顺序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最优化计算理论的外包混凝土分环分段设计方法是可行的;原设计方案主弦管压应力为342.6 MPa,优化后主弦管压应力仅为309.1 MPa,降低幅度可达9.8%;原设计方案拱顶最大下挠值为654 mm,优化后拱顶最大下挠值仅为629 mm,下挠值减少25 mm;肋间横联设计方面,建议采用X形空间横联而非采用I形平面横联,因前者在外包混凝土浇筑阶段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3.
中心站间铁路集装箱运输径路选择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系统观点和类比方法,运用运输组织、离散数学、最优化理论等相关理论,对中心站间集装箱运输径路选择问题的参数和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和借鉴已有车流径路选择优化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重箱流径路选择的多目标0-1规划模型,并经过对相关算法的研究和分析,选择DBFS和GP作为模型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隧道支护体系全过程信息化动态设计,是真正体现隧道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理想设计方式。针对传统支护设计存在的针对性不强、统一性不高、安全冗余度偏大等问题,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研究支护体系全过程信息化动态设计与智能决策方法技术路线及关键内容。首先,给出涵盖地质、支护、施工等全过程全要素信息的样本数据库构建方法;其次,综合对比分析Bagging、Random Forest、Extra Trees等6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的适用性,明确智能设计决策算法优选类型;再次,提出基于支护变形指标的支护结构安全度量化评价方法;最后,制定支护优化智能决策反馈规则。研究结果为隧道支护体系全过程信息化动态设计与智能决策真正进入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应用状态空间分析和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建立了一个人工造林的最优化控制模型,给出了一个用数学规划求解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铁路燃料支出占全路运用成本的20%,需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最优化管理,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燃料最优化管理包括数学模型建立、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三个部分。文中介绍了燃料计算机管理集散系统和软件系统。燃料最优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燃料的发放工作和统计工作的自动化,通过求解状态方程可及时发现燃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燃料管理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个组合最优化问题的实例,我们发现某类组合最优化问题能用舍入法求解。也就是说首先求解组合最优化问题的连续模型,然后巧妙舍入连续最优解,得到原问题最优解。  相似文献   

18.
在计算机成图的应用程序设计中,连续梁钢筋图的钢筋编号标注需要快速准确定位。二分查找算法是查找效率极高的经典算法,但是现成的二分算法返回的查找结果与实际需要不符。文章利用现成的二分查找技术,对既有二分算法进行局部改造,设计出符合实际需要的二分查找算法,使钢筋编号的定位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200 km/h高速动力车车体结构轻量化设计和静、动强度计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介绍了运用最优化方法对高速动力车车体进行结构优化设计的过程和对车体进行动、静强度计算及静强度试验的结果,得到的最轻量化的车体承载结构,使其成为我国目前机车行业中每单位长度自重最轻的车体。轻量化设计后的承载结构的强度、刚度及动态特性满足各项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安定理论方法,以控制过度非弹性变形的安全裕度为理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动力安定分析算法.本算法的基本数学格式为一个最优化问题,目标函数是动力安定极限,优化变量是通过自平衡模拟的残余应力场,并进一步由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插值实现数目的缩减.通过应用于高速铁路路基某现场试验断面的数值算例,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本算法为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