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
为解决工矿企业敞车严重超载问题,研制了C10Q1(N)型载重100t敞车。该车自重29.5t,容积50.8m;采用侧壁承载全钢焊接结构,铸钢心盘座与中梁焊成一体,改善了心盘受力状况;采用2G轴滑动轴承转向架,LM型踏面轮对,GK型三通阀,13号车钩和橡胶缓冲器,有利于配件互换和检修。经运用考验证明,该车是冶金企业较理想的大型运输车辆。  相似文献   

2.
对美国Mark-50缓冲器弹簧进行了外观检查和外形测量,全压缩试验和负荷试验,材料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试验,金相检验等。根据试验结果,对弹簧的制造工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1992年齐厂生产的C63A型敞车空气制动装置要求装120型分配阀配手动空重车调整装置,254×254密封式制动缸(活塞行程为155mm)。经分析确定,该车手动空重车调整装置采用空车安全阀配均衡风缸方案;在空车安全阀确定的情况下,为选定均衡风缸容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90年以来C63A敝车进行站修、段修过程中,钩缓组成拆卸问题一直未能很好的解决。以往采用的从美国引进的钩缓拆卸装置由于其结构的限制,造成工人操作繁琐。该工序所占工作时间较长,直接影响整个车钩组成换装工作进度,即“卡脖子”工序, 远远满足了不了段修工作要求,并且操作中易发生碰手伤人现象。根据铁道部大秦线亿吨配套工程会议精神要求,97年3-7月C63A敝车需换装3100多套16号转动车钩,如继续采用后  相似文献   

5.
杨镁 《铁道车辆》1995,33(2):40-43
介绍了C63A型敞车出厂后第一次段修时发现的问题,对下心盘、摇枕、车钩、钩尾框、钩舌等的裂纹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造成裂纹的原因。针对C63A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条具体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秦线专用C63A型运煤敞车采用了常摩擦控制型转向架。在段修到期车的检修中,发现该型转向架减振系统存在着非正常磨耗。笔者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我国机车车辆用钩缓装置的发展,重点对目前技术引进中的机车用钩缓装置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并从总体可靠性、耐久性、缓冲器特性、对车体保护能力等方面对3类钩缓装置的结构形式和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国外重栽机车钩缓装置的运用情况,并结合我国重载列车的实际运用条件,对我国重载机车钩缓装置的选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魏占辉 《铁道车辆》1997,35(8):31-36
通过对大秦线运动的主型车辆C63A型敞车在段修、辅修、临修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故障的详细统计,分析了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并对改革检修制度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9.
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与计算机仿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原山  马玲 《铁道学报》1989,11(3):10-20
作者分析丁以往纵向动力学模型失真的原因,并结台敞车冲击试验资料,提出一十用数字仿真的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认为纵向动力学模型应考虑钩缓装置的质量、缓冲器回程的滞后现象和冲击摩擦系数随冲击速度的增大而降低的事实。文章以车列的互撞为例,得出的结论是仿真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重载机车102型钩缓装置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明确其受拉状态下最大自由转角大于受压状态的特点;通过唐包线重载列车实车试验数据,评价102型钩缓装置在双机重联牵引运用环境下区间运行和侧向通过12号道岔工况下的重载适应性,分析车钩最大自由转角和机车二系悬挂横向刚度对重载机车安全性的影响;采用加权离散方法,建立可模拟车钩钩肩止挡和缓冲器偏压特性的102型钩缓装置动力学子模型,基于此搭建机车位于双机重联位和中部从控位的列车动力学模型并进行验证,仿真分析102型钩缓装置在组合编组运用环境下的重载适应性。结果表明:102型钩缓装置能够适应双机重联牵引单元万吨列车的安全运用要求,在侧向通过道岔时具有较好的线路曲线方向跟随性;机车二系悬挂刚度、车钩最大受压自由转角对机车运行安全性具有明显影响;在满足现场车钩连挂需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车钩最大受压自由转角,102型钩缓装置能够适应双机组合牵引2万t列车的安全运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以前,包头车辆段由于受工艺装备限制,车钩缓冲装置不能整体拆装,需使用千斤顶压缩拆装缓冲器,方法繁琐,劳动生产率较低。另外,25型客车安装了G1型缓冲器,该缓冲器的环簧改用60Si2CrVA弹簧钢,刚度增大,使用千斤顶压缩G1型缓冲器容易造成缸体损坏,危及人身安全。因此,改进车钩缓冲装置拆装工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杨镁 《铁道车辆》1994,(8):11-14
介绍了对大秦线运煤敝车发生抻钩事件的调查情况,分析了产生抻钩的原因,提出将C61型和C61Y型分别韵编组;尽快把C61Y型调出大秦线;大秦线所有重载列车均由C63A型车编组,积极组织13号车钩,2号缓冲器的更新换代的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C63A型敞车控制型转向架斜楔材质与结构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明  张燮 《铁道车辆》1998,36(3):34-35
介绍了针对大秦线C63A型敞车减顺低碳铸钢斜楔的严重磨损情况所研制的贝氏体球墨铸铁斜楔材质及结构的改进情况和装车运用考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文中简要介绍了C80EF型通用敞车基础制动装置的结构。结合C80EF型通用敞车基础制动装置运用检修实际,从转向架基础制动装置、ST2-250型闸瓦间隙调整器(简称“闸调器”,下同)关键参数等方面对轮瓦磨耗量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得出了轮瓦磨耗量与支点、下拉杆及闸调器参数间的关系。根据C80EF型通用敞车车轮磨耗调研数据,制定出适合该车型的转向架基础制动装置孔位调整规则,并适当验证了其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铁路货车车辆缓冲器拆卸设备检修中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拆卸效率低、油缸损坏率高等问题,研制了MT型缓冲器电动拆卸装置。阐述了电动拆卸装置的课题来源、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介绍了它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引进200 km/h动车组钩缓装置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调动  陈凯 《铁道车辆》2006,44(9):6-10
介绍了我国铁路引进的欧洲和日本共3种动车组密接式钩缓装置的主要技术参数,并对这3种钩缓装置的总体设计、车钩和缓冲器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前端钩缓装置各吸能元件的特点,并选取有代表性的气液缓冲器和后置式压溃管以实车试验为主、仿真计算为辅进行了前端钩缓装置耐碰撞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目前软开关电路以及谐振缓冲器的发展现状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带有谐振缓冲器的逆变器实现方案。该逆变器具有单相换相、逆变器主开关管工作在ZVS零电压开关以及辅开关管工作在ZCS零电流开关环境下的特点。定量分析了该谐振缓冲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控制策略。仿真及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电路拓扑及控制方案的可行性。文章还给出了主开关管工作在开关频率为50 kHz时的各种波形及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MarkV型公铁两用车的结构特点,在国外的运用状况及铁道部四方车辆研究所对该车进行的有关试验情况,论证了MarkV型公铁两用车在我国铁路上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在我发展公铁两用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立钩尾圆弧摩擦面与从板圆弧摩擦面的曲面—曲面接触摩擦数学模型,并结合改进的具有非线性迟滞特性的缓冲器数学模型和扁销止挡数学模型,采用SIMPACK软件建立重载机车扁销钩缓装置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研究钩尾与从板间的摩擦系数及它们相互接触的圆弧摩擦面半径对钩缓装置受压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对钩缓装置的受压稳定性影响较大,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钩尾的摩擦约束作用逐渐增强,钩缓装置的受压稳定性也随之增强,车钩转角呈阶梯形减小,建议摩擦系数的合理控制范围为0.25~0.45;钩尾的圆弧摩擦面半径越大、从板圆的圆弧摩擦面半径越小,则钩缓装置的受压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