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电力电子与电力牵引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电力电子与电气牵引协同发展的内在联系,指出电力电子的发展推动了电气牵引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同时电气牵引的更高应用要求也推动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具体阐述了IGBT以及基于碳化硅(SiC)材料的新一代功率器件的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论电力牵引轨道交通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动脉,从电力牵引轨道交通的技术优势出发,棕述国外电力牵引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和国内电力牵引轨道交通发展历程,提出了我国发展电力牵引轨道交通的技术展望。  相似文献   

3.
(一)近几年来,不少同志在探讨铁路牵引动力发展政策方面阐述了各自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铁路牵引动力发展应以电力牵引为主;有的认为应以内燃或蒸汽牵引为主;还有的提出三种牵引方式并存。由于意见分歧太大,加上其它原因,直接响影到这一技术政策的制定。那么,分歧何在呢?从学术观点来讲,铁路牵引动力发展政策之争的主要分歧在于进行牵引动力技术经济  相似文献   

4.
王帅 《电气化铁道》2023,(S2):162-165
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从技术与管理角度对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牵引供电系统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包括系统架构、系统安全、数据管理和技术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牵引供电系统的建设方案,为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货运电力机车正朝着重载大功率方向发展,其中C0-C0六轴大功率货运电力机车又是重点发展的车型。大功率货运电力机车要求牵引装置具有低的牵引点高度、更高的结构强度。同时,大功率牵引电机的尺寸大,底部限界的要求也限制了牵引装置的设计空间。文章结合HXolB型电力机车牵引装置,重点分析了该结构是如何满足六轴大功率货运电力机车要求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牵引逆变器的技术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单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牵引逆变器的发展和主电路,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简统化牵引逆变器进行了分析,对牵引逆变器的冷却方式和IGBT变流器模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实际装车考核,表明该简统化牵引逆变器完全满足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前货运电力机车正朝着重载大功率方向发展,其中C0-C0六轴大功率货运电力机车又是重点发展的车型。大功率货运电力机车要求牵引装置具有低的牵引点高度、更高的结构强度。同时,大功率牵引电机的尺寸大,底部限界的要求也限制了牵引装置的设计空间。文章结合HXD1B型电力机车牵引装置,重点分析了该结构是如何满足六轴大功率货运电力机车要求的。  相似文献   

8.
回顾2008年我国和谐铁路建设为牵引电气设备与系统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国内外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为牵引电气设备与系统标准工作提供的良好条件;总结2008年牵引电气设备与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围绕国家的标准化“十一五”规划,服务于和谐铁路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所取得的新成绩;提出2009年牵引电气设备与系统技术标准工作面临的具体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二次大战后铁路牵引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是采用新的牵引动力,提高行车速度以及相应的各种技术措施。电力牵引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二次大战后发展较快,主要是直流(1.5仟伏,3.0仟伏)和单相低频交流(15仟伏,16(2/3)赫)两种牵引制。50年代后期,单相工频交流电力牵引的发展取得了优先地位。我国的电气化铁路即采用这种牵引制。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电力系统录波和牵引供电系统录波的异同,根据牵引负荷的特殊性,结合今后智能牵引供电系统的发展和故障在线诊断及预警系统的构建,提出了适合电力牵引网特殊要求的数据采集方案,并对系统录波方式和数据存储方式提出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对比了我国铁道行业标准、AAR标准、UIC标准和俄罗斯标准对缓冲器耐久试验的要求,得出了UIC标准要求缓冲器耐久试验输入的总能量最多的结论。建议我国制定缓冲器标准时适当参考UIC标准,以提高缓冲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HXD1型重载机车钩缓系统在线路实验中表现出的稳定动态特性,在分析13A/QKX100钩缓系统独特的工作原理基础上,建立了具有非线性迟滞特性的弹性胶泥缓冲器及具有钩尾摩擦弧面的车钩仿真模型。研究了13A/QKX100钩缓系统承受纵向压力时的动态特性,对比分析了钩尾摩擦面对车钩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供的模型能够较精确地模拟HXD1型重载机车钩缓系统的运行动态表现;13A车钩钩尾摩擦面对车钩的承压动态特性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重载货物列车缓冲器设计参数研究(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影响缓冲器设计参数的因素,包括车辆结构及车辆强度、列车运行工况和编组调车工况等,确定了我国重载货物列车缓冲器设计参数的目标值,并阐述了新型重载货物列车缓冲器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为预测摩擦缓冲器的实际工作状态,从几何特征和作用原理的角度,建立详细的MT-2型缓冲器理论模型。首先,通过对缓冲器内部各摩擦元件的运动学和静力学分析,推导出缓冲器在准静态下的阻抗特性;其次,引入附加摩擦系数量化各摩擦元件之间动静态摩擦过渡时的黏滞补偿,并模拟出缓冲器在动态下的阻抗特性;最后,利用C80型货车冲击试验数据对该缓冲器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总体上,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下的缓冲器示功曲线基本吻合,说明模型的正确性;局部上数值模拟中缓冲器从加载Ⅰ阶段过渡至加载Ⅱ阶段的突变现象在冲击试验中表现的并不明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响应面方法的车钩缓冲器特性曲线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车钩缓冲器实际工作状态和进行缓冲器特性曲线优化,提出采用列车纵向动力学系统对缓冲器的特性曲线进行分析。在优化方面,从响应面方法的基本原理出发,建立响应面的子区域构造方法,运用凝聚函数和惩罚技术处理约束的遗传算法求解加约束条件的二次响应面最优解。以大秦线实际线路、列车编组以及列车纵向动力学性能为优化计算的条件,结合缓冲器数值模型建立缓冲器特性曲线的优化模型,运用所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响应面方法对重载列车缓冲器特性曲线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说明所提方法对求解缓冲器特性曲线的优化问题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前苏联和俄罗斯缓冲器的发展历程、主型缓冲器的结构和性能参数,以及有关标准对于缓冲器性能和列车质量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国内外动车组全自动钩缓装置的功能和性能,重点介绍了全自动钩缓装置的国产化方案,以及所做的试验。  相似文献   

18.
引进200 km/h动车组钩缓装置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调动  陈凯 《铁道车辆》2006,44(9):6-10
介绍了我国铁路引进的欧洲和日本共3种动车组密接式钩缓装置的主要技术参数,并对这3种钩缓装置的总体设计、车钩和缓冲器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重载机车用缓冲器连挂安全性能仿真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重载机车应用不同缓冲器的连挂安全性能仿真分析,比较各型缓冲器吸收冲击性能的优劣,为重载机车选择合适的缓冲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爱丽 《铁道车辆》2012,(2):12-15,1
通过对北京地铁列车头车用车钩缓冲装置的调研和技术分析,确定了西安地铁列车头车用车钩缓冲装置的选型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