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打破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垄断进行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由于社会公益性的经济特征使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行业自然垄断具有经济合理性。我国对城市公共交通这一自然垄断行业长期实行的政府管制体制,使自然垄断又兼有行政性垄断的性质,弊端日益明显。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要求城市公共交通自然垄断行业管制方式进行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2.
行政性垄断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干扰,危害很大。铁路一直是行业性行政垄断与市场垄断高 度混杂的典型领域,这也为行业的现代治理增加了难度,但铁路不应该是市场经济的法外之地。 我国法治建设中对行政性垄断的规制正逐渐明晰,先后实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和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都不同程度地推进了这一过程,已初步形成治理基础。由各类铁路企业共同组 成的铁路行业市场,具有进行反垄断经济分析的特殊意义。必须进一步完善反垄断与公平竞争审 查制度的立法与执法,同时深化铁路的根本性、全局性、制度性改革,通过核心中间性服务的公 共化、透明化独立运行,构建行业内部市场的平等竞争秩序与规则,铲除行业性行政垄断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对铁路产权关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的认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铁路改革的方向与进程,而从产权实物形态入手更有助于对该行业产权关系的深入了解。铁路产权关系的特殊性,具体可分为因相应时空尺度上运输产品完整性与企业经营边界矛盾所产生的内部财产共用性问题,和由于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体制所导致的外部不当控制问题。运营调度指挥是铁路产权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政府责任对铁路产权关系也有影响。铁路产权改革的方向是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以破除行政垄断,然后按照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原则对铁路行业进行重组并建立相应的交易机制和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2007,(11):8-8
随着十七大的召开,2007年铁路行业将有何新突破?2008年的发展趋势又将如何?尽管存在着众多的进入壁垒与退出机制,中国铁路产业在开放与垄断继续并存的格局中仍是众多国内外投资运营者的关注热点。中国铁路行业开放之路如何走下去?中国铁路行业各种标准在哪里?背后的市场机遇是什么?外资和民营资本如何把握市场进入的时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中的垄断与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电力市场的需求特征,应用经济学的垄断与管制理论,构建了相应的博弈论模型,以研究我国电力产业中的市场垄断问题.研究表明,我国发电企业有很强的合谋动机;输电市场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由于目前输电企业的所处特殊地位,很容易形成新的垄断.对我国的现行电力体制分析,发现无论在发电还是输电市场,行政垄断都严重阻碍了电力市场有效竞争的形成.最后,针对我国发电市场和输电市场的实际情况,分别提出解决上述垄断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铁路在线路繁忙程度、区域覆盖范围、市场法规环境等方面的独特情况下,如何打破垄断经营呢?铁路需要通过引人竞争来摆脱垄断引起的顽症,实现物流合理忧化,开创铁路运营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行政管理体系,建立高素质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的客观要求。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是实行政企、政事、政社分开,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合理划分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理顺各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热烈支持“2005北京。中国交通论坛”会议的召开,对论坛采取互动方式非常满意,他首先谈了交通的含义,认为交通就是人和物的位移,“门到门”和“人到人”加起来就是交通.其次介绍了信息化问题,交通信息化包括铁路、公路、水运和民航信息化的建设.第三分析了交通行业的政策走向,提出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打破行业垄断,构造的体制和机制应具有中国的特色,要持续提高创新能力,并提出未来的交通一定要实现网络化、综合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软道、交通和绿色交通在今后一段时期将成为交通科技的创新源头;分析了如何改善交通法制环境和交通领域亚待研究的五个问题,即:交通运输体系、交通体制改革、交通安全、交通路权和交通文明,邓寿鹤教授最后说“今天北京有了中国交通论坛,这是很好的交流平台,可以聚集海内外有关人士纵论中国与北京交通,寻求破解困扰各大城市的‘交通之道”,此外还回答了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提出的有关交通体制以及北京成立交通委实践、试点的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铁路运输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体制创新和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作为陆上交通工具在近代历史上一直在交通运输市场中占有垄断地位,对国家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各种交通运输设施也逐步完善,交通运输市场中出现了相互竞争的局面。这种竞争使铁路在交通运输市场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铁路运输的经营与管理也将由于市场和社会要求的变化而面临着革新。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对铁路的经营和管理上进行了多方面的体制改革,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本文从铁路运输的社会公共性和企业性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发达国家的铁路改革状况,并对铁路未来所面临的体制创新和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铁路设备维修体制的分析,阐明了检测技术与智能诊断在铁路设备维修体制中的应用及前景;针对铁路行业目前的状况,提出了一种新的维修体制:对策性维修。  相似文献   

11.
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我国铁路现行体制上存在的弊端。根据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要求,指出了我国铁路改革的总体目标,阐明了我 国铁路改革在政企分开,企业重构,市场经营以及投资体制,财务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内容和着力点以及我国铁路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市郊铁路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滞后、缓慢。通过国内外比较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提出阻碍中国市郊铁路健康快速发展的三方面问题:一是缺乏有规模、流动性强的基础设施网络,使发展市郊铁路缺乏基本条件;二是城市和铁路部门长期未能跳出所在部门的思维定势,对市郊铁路的城市交通作用缺乏认识;三是铁路运输市场由铁路总公司垄断,使市郊铁路的各类市场激励措施难以发挥作用。基于此指出,市郊铁路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挥市郊铁路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同时改革铁路运输市场,促进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的目的是要揭示私营铁道在日本的成功之道,为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承认私有制的环境下发展私营铁道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分析了私营铁道在日本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成长历程,考察了他们的投资体系和经营方法。发现城市化为私营铁道创造了可观的市场,私有资本完全可能在城市化过程中投资城市铁道客运业。同时指出政府扶持和多种经营是私营铁道成长和与汽车化抗争所必备的条件。最后,借鉴日本的经验为私营铁道在中国得以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铁路运输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铁路运输业依靠传统垄断优势在运输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运输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国内多种运输方式竞争的加剧,乘客和货主对铁路运输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铁路运输业的特点,本文剖析了目前我国铁路运输业竞争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估算了反映铁路运输竞争力的三个指标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从管理力、技术力、资金力、品牌力和渠道力五个层面提出了提高铁路运输业竞争力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道路旅客运输行业的政府管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建立有效的道路旅客运输业安全保障系统,最大限度地保障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分析了中国道路客运业的地位、作用、市场特性、资源优化配置机理、行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及行业的高技术风险属性,提出道路旅客运输业不属于一般性市场竞争领域,政府应对这一行业实施严格管制的观点,论述了认真把好行业准入关,严格监控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系统及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等政府监管的系统化方略及实施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列车席位分配方案,有利于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盈利水平,把握市场竞争力.目前国内有关提高铁路客运收益管理水平的研究,侧重点一般放在定价策略上.涉及席位分配方案的研究较少.根据收益管理理论中席位控制的基本原理,构建了整数规划模型以确定单趟动车组的席位分配方法.在假设一定的条件下,根据历史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客票收入可以得到较高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国内及两省一市铁路、公路、水路货运市场现状及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白货"产品运输特点及铁路运输在运价、物流服务、运输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深入开展货运组织改革,加强货运设施建设、增强物流服务功能、提高运输质量、优化运价机制、开发优质货运新产品、加强货运市场调查以及与社会物流企业的合作等建议,以进一步增强铁路竞争力,提高"白货"运量和市场占有份额。  相似文献   

18.
依据城市公交的自然垄断性和“二重性”,阐述了政府规制的必然性,在总结深圳公交发展历程及政府规制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圳公交政府规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剖析,从界定政企边界、公交立法、改革票制、强化激励性规制、加大政府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深圳公交政府规制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是21世纪的全新经济模式,它的出现给汽车产品制造(经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从知识经济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出发,探讨了汽车产品制造(经营)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活动的特点,给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汽车产品制造(经营)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