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以城市相邻立交之间的影响关系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关联性互通立交的概念;在分析关联性互通立交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别从最小立交间距、立交范围商业保护及驾驶人行为理论三个层面对影响关联性立交选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立交选型的关联性限制因素;运用基于通行能力的改进法将关联性限制因素考虑到备选方案的选择过程中,避免方案选择的盲目性,完善关联性立交选型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虹梅路立交为现况部分互通式立交 ,沪闵路为规划的城市快速路 ,由于实施沪闵路高架道路而对现况虹梅路立交进行完善。本文提出立交完善的新思路 ,旨在对大型复杂立交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 道路的立交型式很多,从交叉路口各肢路间能否任意转向这一交通功能来看可分为互通式与分离式两种。从线型上分有:1.完全式,它以苜蓿叶式立交为代表,象 Y 型、喇叭型、对向环形匝道式等均属这一类型;2.交织式,它以环式立交为代表;3.平面交叉式,它以菱形立交为代表,其它象部份苜蓿叶式、平面  相似文献   

4.
城市互通立交设计技术发展回眸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立交方案构思、立交交通分析的构思新方法、立交方案比选评价结构模型、立交交通工程的设计、城市立交道路CAD、立交桥头处理、加筋土挡土墙等方面对20世纪城市互通立交设计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回眸;总结了21世纪天津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设计在制定国内首部快速路设计标准、结合实际突破规程综合确定立交等级、立交方案选型的新构思、立交交通安全设计及科学研究与立交设计相结合等方面的新提高。  相似文献   

5.
李聪 《公路与汽运》2012,(1):142-146
结合广州市黄浦区石化立交设计,介绍了互通立交选型、集散车道设计、变速车道设计、分合流点纵坡设计等关键问题和解决措施;针对广州市黄浦区石化立交,提出了新的立交设计方法并投入实施,新的立交设计方法力求使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6.
为破解南宁市"快环不快"交通困局,对沿线交通节点进行整治改善十分必要.以快速环路邕武立交改扩建工程为例,对城市互通立交改扩建设计进行了研究.在对邕武立交现状、存在的问题、立交功能及交通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立交改造思路,总结了立交方案选择的要点.基于现状和改造后的立交型式分别建立微观仿真模型,对立交改造后效果进行分析.结论为:立交改造后,交通顺畅、连续,改善效果显著.最后总结指出:城市改扩建立交的功能定位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相适应,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从征地拆迁、工程投资等多方面进行方案比选;设计方案应便于施工组织,减少改扩建工程对既有道路交通和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地下立交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快速发展,交通量急剧增加,导致城市立交发展迅猛。为了减少地面立交工程对区域规划的破坏,地下立交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以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和厦门市万石山地下立交工程为实例,介绍地下立交的功能定位,结构设计的控制性因素。以万石山地下立交工程为实例,介绍地下立交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在已建高速公路上增设服务型互通立交时3种常见立交方案的优缺点;考虑到长深(长春—深圳)高速公路葵岗互通立交的限制因素较多,经多方对比论证,确定采用B形单喇叭立交(A匝道下穿主线)方案;为降低下穿主线匝道(A匝道)施工对主线交通的影响,提出3种桥梁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采用单孔桥梁方案。  相似文献   

9.
城市立交是解决城市交叉节点交通拥堵,实现交通快速转换的有效措施,与公路立交相比,城市资源集约,立交设计控制因素繁多,立交组合形式多样,立交设计方案优劣的评价尤为重要。传统的立交评价方法主要为技术经济比较法,具有明显的经验性和局限性。通过对城市立交设计特点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城市立交指标评价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供城市立交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胡学兵 《隧道建设》2011,(Z1):255-259
由于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量的急剧增加,导致城市立交发展迅猛。为了减少地面立交工程对区域规划的破坏,地下立交成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以营盘路湘江隧道和万石山地下立交工程为依托,介绍地下立交的功能定位以及结构设计的控制性因素和施工技术,并以万石山地下立交工程为对象,详细介绍地下立交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为今后其他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现有市政道路设施,已远不适应,改善城市道路与交通的需要日益迫切。道路立交便是改善交通的措施之一,但如以交通工程学的观点建造立交,只关心静态的道路、桥梁设计标准是不能满足需要的。立交可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作为城市子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又是多种价值的集合。建造立交是为要改善交通,不是为搞现代化的形式,故应从功能研究出发确定立交的型式,而不应脱离现实去追求某种形式,因为每个立交都不是孤立的,它是参与道路系统共同发挥作用的,只有发挥道路系统的综合效益才能保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17,(10)
双喇叭互通式立交是我国设计的四路收费互通式立交中一种较为常用的形式,连接线作为双喇叭互通式立交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其对双喇叭互通立交内车辆顺畅、高效、便捷地运行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连接段交织区车辆的变换车道分析为切入点,研究交织区车辆变换车道的车头安全间隙,进而分析连接段交织区的通行能力,根据双喇叭互通式立交的通行能力推算出连接段交织区的长度,据此确定无收费站双喇叭立交连接线的最小长度;从立交占地、车辆油耗、运行时间成本等,分析对无收费站双喇叭立交连接线的最大长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鱼嘴立交是渝宜高速与唐复路形成的枢纽型全互通立交,为两江新区龙盛片区的门户型立交。分析了鱼嘴立交的功能定位,介绍了有关主要技术标准、立交总体设计以及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  相似文献   

14.
北环立交为内环快速与渝武高速相交节点,立交形式为标准的高速公路全苜蓿叶型立交,已营运多年,立交通行能力已不满足现有交通量的需求,拥堵现象突出.改造总体思路为按照城市道路标准提升主线通行能力,消除全苜蓿叶型立交的交织问题,结合主要交通流向新建定向匝道,提高立交的整体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15.
山地城市路网结构特征及桥头立交功能具有特殊性。以重庆市主城区已建桥头立交为例,首次系统评估并分析其主城区已建桥头立交存在的交通问题,从立交等级、技术标准、车道数匹配、衔接道路集散能力及衔接滨江路等多方面对山地城市桥头立交规划建设提出改进建议,为以后山地城市桥头立交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分别建立了城市快速路苜蓿叶互通立交合流影响区、分流影响区、交织区的端部外侧车道交通量预测模型和车头时距分布模型,根据实测数据标定了快速路苜蓿叶互通立交各区域的通行能力模型;综合上述模型建立了苜蓿叶互通立交整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确定了苜蓿叶互通立交的通行能力,并应用仿真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为研究快速路互通立交的通行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架桥西侧立交是北京南站近期实施方案中新建的六座节点立交之一。该文结合立交用地条件、远期的交通量预测结果,研究并确定了立交形式,为城市路网中同类立交选型提供了一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互通立交选型的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整个立交的功能和投资,也关系到远期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的发挥,它是一个多指标综合决策的结果。三津立交桥为南宁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相交的枢纽型互通立交,本文在立交功能定位分析和交通量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地形地貌和限制要素,阐述了该立交设计选型设计思路,通过对三种立交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确定了立交方案。通过本工程的实例,可以为城市立交的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消除环道交织和改善行人通行的便利性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种无交织环形立交的设计概念;对现行环形立交进行了改进:(1)改变出入环左转匝道的接入方式和接入位置,将出入环匝道分置于环道的内外两侧,使车辆出入环方式由外进外出变为内进外出或外进内出,即由同侧进出变为异侧进出;(2)将右转匝道架空.据此设计了无交织环形立交的构型,实现了车辆在环道的无交织运行和行人在地面的全互通.基于无交织环形立交的交通组织方法,运用交通流线分析技术,重点研究了车辆左转和掉头的运行过程及行驶路径.结果表明:无交织环形立交为现 代立交规划选型提供了一种新选择,可用于左转交通量和行人过街需求较大的交叉口,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立交的层次和构型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20.
城市立交周边环境复杂,立交方案设计制约因素多,本文结合郑州市金水东路-G107辅道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介绍了在复杂条件下城市互通式立交设计应对措施,通过适当后延分流点,增加交织段长,解决站房高架S匝道车辆的分合流问题;同时创造性地引入专家打分法,对立交方案进行评分,择优选择立交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