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数据处理技术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箱梁混凝土标准试块强度检测数据基础上,引用格拉布斯法建立数据处理模型,对提高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精确度的措施进行探讨,同时将该模型与混凝土无损检测现行规范方法相比较,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预测结果可靠、精度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重庆市6条干线公路109个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的检测数据,运用板块法和面积法分别计算研究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指数PCI,得到两种方法的PCI关系,推荐了板块法PCI的划分标准,建立了板块法PCI与经验法坏板率(BBR)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拟合模型。选取省道S208(壁城—丁家)作为验证路段,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厦门集美大桥预制箱粱采用的是设计强度为C55的高性能混凝土,而利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中的标准曲线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该桥只适用于抗压强度为10MPa-60MPa的普通混凝土,因此要用回弹法检测C55预制箱梁混凝土的强度,就需按JGJ/T23—2001技术规程的要求,制定集美大桥预制箱梁混凝土专用曲线。  相似文献   

4.
基于低频应力波的冲击回波法对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状况进行检测,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方向。对在役桥梁的检测,以往仅能对预应力孔道施加侧面敲击来进行,且无法确定缺陷的有无及位置,现采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半圆柱体缺陷的模型进行模拟冲击,通过模拟实际检测情况下对模型侧面进行敲击,对非对称结构模型的响应结果进行系统分析,较为准确地判断出混凝土板中空洞缺陷的有无及其埋深,对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板的实验操作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超声法非破损检测是近年来在国内外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的非破损检测方法,由于超声波通过混凝土时的声速、振幅和波形等超声参数的变化与混凝土的密实度、均匀性和局部缺陷的状况密切相关,因而可以运用超声法来检测混凝土的缺陷。经过近些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混凝土超声法检测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混凝土无损检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应用等值线法检测推定混凝土质量的分析方法,及其推断解释原理,结合工程实例,具体论述了采用该方法的过程及如何运用其判定混凝土质量,并介绍了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某三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通车3个月后出现细微裂缝,采用无损检测技术与荷载试验法综合评定该梁桥技术状况。结构检测内容包括桥梁线形、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密实度、裂缝深度,进行了静荷载和动荷载试验。综合检测表明大桥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但裂缝可能影响结构耐久性,因此,跨中裂缝必须封闭,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钢管混凝土拱桥灌注后主拱肋的灌注质量,确保桥梁的安全,结合超声波对钢管混凝土检测的原理,对某钢管混凝土拱桥试验模型进行超声波检测,得到钢管混凝土拱桥混凝土灌注后,脱空的普遍规律及对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脱空量的验证。  相似文献   

9.
无破损检测 无破损检测的主要方法有回弹仪法、超声波探测仪法。 混凝土回弹仪法 顾名思义.混凝土的回弹性,使用仪器为回弹仪。它是根据弹性模量与线性回弹值构成一定的比例的原理,以线性回弹值反映混凝土表面的硬度,从而推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0.
钢管混凝土施工过程是向钢管拱肋内部浇注混凝土,浇注后的管内混凝土肉眼无法直接观察,钢管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及是否存在蜂窝、夹渣、麻面、结合不良等缺陷不能直观地反映出来,需要采取辅助手段对管内混凝土完整性进行检测,如人工敲击法、超声波法、表面波法、钻芯取样法以及光纤检测系统等。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对浇注后的拱肋混凝土进行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回弹测试技术是一项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工程中常用该技术所测得的回弹值来推定混凝土的强度,但是本文在混凝土材料回弹测试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碰撞和应力波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回弹值表征的是混凝土材料的弹性模量,回弹值与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只是相关关系,而利用这种关联性来推定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对其质量的评估有一定的帮助,但缺少理论支撑。基于该结论,本文猜想回弹测试法可用于快速、方便地识别混凝土材料的弹性模量,并设计了试验,由试验数据做出了某型号混凝土材料弹性模量与回弹值之间的关系曲线。随着研究的深入,该弹模—回弹值关系曲线若能应用于工程中,则可为以后评价混凝土桥梁结构整体性能和技术状况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无砟轨道混凝土在客、货车作用下的劣化规律,基于损伤力学概念,引入损伤变量对混凝土室内循环加载进行试验研究. 首先,建立钢轨-扣件-轨道板-CA砂浆层-底座板-地基有限元实体模型,获取试件试验等效应力水平,通过列车车速确定加载频率,然后确定合理的荷载组合模拟工况;其次,应用MTS加载系统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循环加载测试,利用无损检测系统测试了不同加载次数下混凝土的动弹性模量以及抗折强度;最后,将动弹性模量和抗折强度作为损伤变量,根据测试结果得到不同应力水平、加载频率作用对轨道板材料力学性能劣化规律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客货车荷载作用下,动弹性模量的损伤程度在加载200万次时约为抗折强度的损伤程度的2倍;应力水平一定时,加载频率越小,混凝土动弹性模量以及抗折强度的损伤程度越大,并且在10 Hz与15 Hz频率之间较明显;加载频率一定时,应力水平越大,混凝土动弹性模量以及抗折强度的损伤越严重,应力水平为0.7的混凝土在1 000次左右的加载循环加载下发生破坏;低速的客货车荷载会加快混凝土初期损伤,较高速度的客货车荷载会加速无砟轨道结构后期损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标准养护试块的试验结果建立无损参量"回弹值、超声声速-试块强度"的回归测强方程.以同条件养护试块的试验结果,采用修正系数法,提出修正后的更接近工程实际的"无损参量——实体强度"回归测强方程.依托某地区实体构件,进行现场无损检测,利用修正的回归方程推算结构实体的强度.回归结果与工程实际符合,可为该地区混凝土测强回归方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logistic模型在裂纹检测概率曲线拟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描述无损检测概率曲线的经过修正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运用最小二乘原理,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结合高斯-牛顿迭代法,给出了求解该模型中未知参数的具体思路与方法.同时结合具体算例,对该模型的拟和优良性进行评估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安全。采用随机骨料模型模拟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利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混凝土试件的细观损伤断裂和抗剪强度,将所得数值结果与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参考值比较,结果较为吻合,从而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数值模拟开辟了新途径。同时研究表明混凝土试件的抗剪强度存在明显的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nine square concrete columns, including six CFRP/ECCs and three plain concrete control specimen columns, were prepared. The CFRP tubes with fibers oriented in the hoop direction were manufactured with 10, 20, or 40 mm rounded corner radii at vertical edges. A 100 mm overlap in the direction of fibers was provided to ensure a proper bond.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ompressive behaviors including the axial strength, stress-strain response, and ductility. It is evident that the CFRP tube confinement can improve the compressive behavior of concrete core, in terms of 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r axial deformability.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some existing test database attained by other researchers, a design-oriented model is developed. The predictions of the model for CFRP/ECCs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test results.  相似文献   

17.
带管翼缘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带钢管混凝土上翼缘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在静载作用下的抗弯性能,进行了组合梁静力试验,建立了组合梁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非线性静力变参数分析。基于钢材的理想弹塑性模型和圆形钢管约束混凝土模型,建立了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理论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组合梁满足平截面假定,抗弯承载力大,延性好,钢管内填混凝土与管壁无滑移;极限抗弯承载力随含钢率与钢材的屈服强度的提高而增大,管内填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对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但可以显著提高其延性,因此,在新型组合梁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内填混凝土强度和上翼缘钢管屈服强度之间的匹配关系;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的比值为1.07,说明理论分析模型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对4根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预应力筋高度和预应力筋配筋率对其受力过程、破坏形态和裂缝开展情况的影响,并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承载力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预应力筋高度和预应力筋配筋率对超高强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裂缝开展情况均有一定的影响; ANSYS模拟计算所得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以及极限荷载与试验结果较吻合。研究结果可为超高强混凝土梁的设计及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冬季施工中,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能力,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要掺入混凝土复合防冻剂。粉煤灰、矿渣作为矿物掺合料,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可以替代部分水泥使用,从而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但是会导致混凝土早期强度有所降低,进而导致混凝土的早期抗冻性能降低。试验表明,复合防冻剂能提高粉煤灰、矿渣双掺混凝土的和易性,并使硬化混凝土的结构均匀性得到改善,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碳纤维与混凝土界面粘结应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承载过程中胶层部位的剪应力分布规律,判别碳纤维与混凝土界面间是否发生剥离破坏,进行了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构件的拉伸试验,基于弹性理论,推导了已知力作用下的任意点胶层界面剪应力与碳纤维正应力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碳纤维与混凝土界面的剪应力、正应变的分布规律与试验结果相吻合,计算方法有较高的精度,计算得出胶层部位的极限剪切强度为3.96 MPa,在实际工程中,为防止剥离破坏的发生,应确保胶层剪切应力小于此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