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的第二通道出海口。在黄骅港现有航道条件下,能否充分挖掘航道的潜力,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给出合理的船舶富余水深,以提高港口煤炭装载量。文章通过分析影响船舶富余水深的因素,探讨黄骅港富余水深的计算方法,并与相关国际通用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得出黄骅港安全航行富余水深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山区河流航道整治工程中,航道竣工水深的检测是一项十分关键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工程的整治效果及船舶航行安全.但是由于山区河流往往流急浪大,水流紊乱,给航道水深检测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麻烦,因此,有必要对水深检测方法及操作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虾峙门外航道超大型船舶富余水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虾峙门外航道是进出宁波港的必经之路,但航道中有一段17.5 m 的浅水航段影响了超大型船舶进出宁波港,本文从理论上计算出保证超大型船舶在虾峙门外航道安全航行所需要的富余水深,从而为港口管理部门确定该航道的通航标准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地利用宁波港的水深资源  相似文献   

4.
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航道水深测量方法提升水深测量效果,为确保船舶航行安全提供参考。以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为无线水深测量节点,采集船舶航道水深数据,利用相关函数法预处理超声波信号,提升水深数据采集精度;汇聚网关利用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输方法,转发采集的水深数据至中央处理器;通过中央处理器分析处理接收的数据,并存储至对应的数据库内;用户利用客户端调取数据库内的数据,实时查看船舶航道水深测量结果。实验证明:该方法可有效采集船舶航道水深数据,精准测量船舶航道水深;不同冗余系数下,该方法数据传输的能耗较低,具备较优的数据传输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内河通航标准》看某些特殊限制性航道水深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精石 《水道港口》2006,27(6):373-377
通过对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3]的分析和计算,找出了影响航道水深的主要因素,根据特殊限制性航道———中间渠道和渡槽的运行特点,推求出它们水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航道水深由船舶吃水和富裕水深组成,富裕水深中考虑了船体下沉量、通航建筑物运行引起的水位变幅、船行波以及触底安全富裕量。并参照《内河通航标准》给出了航道的弯曲半径,形成了完整的特殊限制性航道尺度系列。  相似文献   

6.
吴澎 《水运工程》2023,(7):101-104
目前国内针对“船舶过闸时所需的最小门槛水深”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成果。通过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船舶过闸时所需的最小门槛水深”由船舶吃水和富裕水深组成,富裕水深由船舶航行下沉量和最小安全富裕水深组成;影响船舶过闸时的航行下沉量的主要因素是船舶的阻塞系数、航行速度和水深。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的适用条件,介绍一种估算船舶过闸时的航行下沉量和极限航速的计算方法。最小安全富裕水深主要用于补偿航行下沉量估算的可能误差和枢纽运行中的推移波产生的水面波动,枢纽运行中产生的非恒定流是推移波的主要来源,一般情况下最小安全富裕水深可取30 cm,当预计推移波对门槛水深的影响比较显著时,应开展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7.
此文对人工航道中潮流对航行影响及搁浅事故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定富余水深时考虑的潮流因素和人工航道航行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罗刚 《港工技术》2004,(4):11-12
结合黄骅港一期工程航道水深的设计.对在平缓海滩上建设的直线长航道设计水深各影响因素及设计水深综合确定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利用潮位变化提供的“附加水深”来满足浅水段的备淤深度和深水段的航行富裕深度。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掌握三峡河段航行水深,实行船舶分道航行规范化管理,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在多年使用单波束测深仪进行航道维护监测基础上,日前又添置了一高科技航道水深监测设备—多波束测深系统。  相似文献   

10.
王三才 《珠江水运》2023,(18):89-91
在规划港口航道时,由于客观环境条件的差异,导致航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难以达到理想水平,为此,提出港口水域航道合理规划设计探究。在对航道通航宽度进行设计时,从航迹带宽度、船舶间富裕宽度、船舶与航道底边间的富裕宽度三个角度进行细化,综合考虑船舶的实际航行轨迹,针对性分析了航迹带的宽度情况,以航速和船只类型为基础,对船舶与航道底边间的富裕宽度进行差异化设置。在设计航道水深的阶段,充分考虑了港口海域的基础自然环境条件,结合船型在满载状态下的吃水深度,以满足安全航行的最小深度为导向,结合影响进港航道水深的因素,实现对其的合理设计。在测试结果中,设计航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