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水路运输   2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精石 《水道港口》2014,(4):371-375
根据实践经验,按照波浪物理模型试验要求、工作大纲、试验条件、制作模型、试验过程和报告编写等环节,总结了容易疏忽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以促进模型试验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地失误。可供从事此项工作人员特别是经验不多的年轻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通航建筑物水力学模拟技术规程》(JTJ/T235-2003)的主要技术特点,并指出了今后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岸波浪数学模型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概要地介绍了国内外平面二维、垂向二维和三维波浪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情况,探讨了波浪数学模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深水航道对波浪传播影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航道对波浪的作用已经成为深水港建设的关键技术,本文就航道对波浪传播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根据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试验结果,分别阐述了航道水深、航道边坡坡度、航道宽度、海僬坡度以及波浪入射角对波浪传播变形的影响。文中还就临界入射角在工程中的意义、截短航道进行模型试验的可行性以及最大波高与水深比等进行了分析与论证。研究成果对港口及航道工程的规划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内河通航标准》看某些特殊限制性航道宽度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精石 《水道港口》2006,27(5):300-305
通过对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的分析和计算,找出了影响航道宽度的主要参数和变动范围。当船舶或船队的尺度确定后(主要是长和宽),航道宽度即取决于航迹带宽度,而航迹带宽度又取决于航行漂角的大小。根椐特殊限制性航道———中间渠道和渡槽的运行特点,推求出其宽度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此时仍可用GB中相同的计算公式,对于1~3级航道航行漂角取2°;4~5级航道取1°;6~7级航道取0.7°。安全距离对单线航道取两个0.17倍航迹带宽度;对双线航道取0.34倍两个船舶或船队的航迹带宽度。  相似文献   
6.
对"船闸输水系统类型选择标准的讨论"一文的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文献资料对“船闸输水系统类型选择标准的讨论”一文中的数据和结论提出了疑问。通过对国内65座船闸资料的分析,认为《船闸设计规范》第二篇《输水系统设计》(修订稿)中,关于船闸输水系统类型选择标准的(判别式)是合适的,可用的。  相似文献   
7.
航道引起波能集中现象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 1 :30比尺的整体物理模型试验 ,研究了深水航道对斜向入射波浪传播的影响。得出了在某些情况下 ,由于航道折射引起波能集中 ,可以在航道边坡附近出现最大波高水深比 (Hmax/d)大于 1 0的情况。简单分析了产生这一物理现象的原因 ,对波浪在浅水中的“极限波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从《内河通航标准》看某些特殊限制性航道水深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精石 《水道港口》2006,27(6):373-377
通过对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3]的分析和计算,找出了影响航道水深的主要因素,根据特殊限制性航道———中间渠道和渡槽的运行特点,推求出它们水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航道水深由船舶吃水和富裕水深组成,富裕水深中考虑了船体下沉量、通航建筑物运行引起的水位变幅、船行波以及触底安全富裕量。并参照《内河通航标准》给出了航道的弯曲半径,形成了完整的特殊限制性航道尺度系列。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的水工模型试验和工程实践,总结出削角王字块压顶斜坡堤的特点,并指出设计和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结合国内外港口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目前中国港口的技术现状、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发展要求,重点提出了今后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