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为一台可变气门正时(VVT)发动机的配气相位调节器开发了一套可变气门正时机构的测试系统,完成了机油控制阀(OCV)工质流量特性的测试.分析了VVT动态响应特性的测试原理.借助该测试系统,测得不同的OCV、转速、温度和压力时相位器的动态响应曲线.最后进行了相位器泄漏量的测试.  相似文献   

2.
张力  吴俊刚  徐中明  苏伟  黄琪 《汽车工程》2006,28(3):308-310,315
在摩托车发动机单顶置凸轮轴配气正时机构的结构形式基础上,研制一种可切换凸轮型线的VVT机构,具有2套可切换的进气配气正时参数。对VVT机构调整摩托车发动机热力循环过程和运行参数进行分析。结合JH125摩托车发动机所进行的研究表明:该机构结构简单、对原机结构改动小、成本低,能够实现配气相位的可变控制,有效改善发动机性能,可广泛应用于中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  相似文献   

3.
电控汽油机连续可变配气正时系统的标定与匹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JL4G15发动机的连续可变配气正时(CVVT)系统的机构组成、工作及控制原理,对该控制系统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进行了稳定工作条件确定和优化标定试验,提出了针对不同工况的CVVT系统标定匹配原则和方法,并用标定后的VVT MAP图控制发动机进行了台架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标定后的汽油机在满足排放要求的前提下,动力性和经济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基于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升级需求,将传统的Otto循环发动机改为阿特金森(Atkinson)循环发动机,其中,配气机构的改进是完成循环改型的关键。对某汽油机配气机构建立模型,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分析,进而对凸轮型线进行优化设计,对配气正时进行再设计研究。利用进排气凸轮轴的双VVT机构,在不同转速和负荷下对改型后的发动机进行了双VVT的优化控制设计。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成功地完成了Atkinson循环的转换,最低燃油消耗率由原机的250g/(kW·h)降低到232g/(kW·h),且低油耗区向常用发动机工况移动,验证了配气机构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卡罗拉发动机可变配气正时(VVT)系统包括ECM、进气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总成、排气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总成和VVT控制器。  相似文献   

6.
近日,由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承担的“中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VVT(VariableValveTiming)系统的研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通过项目的实施,嘉陵集团开发出了一套适用于中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的可切换凸轮型线的VVT系统。针对国内摩托车发动机普遍采用单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的特点,该系统采用外界油路控制切换凸轮型线以实现配气相位的可变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对原机改动小等特点。它的出现,填补了我国在中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领域的一项空白。专家认为,该系统的研制成功,对提升重庆市摩托车  相似文献   

7.
与固定配气正时相比,智能可变配气正时系统VVT—i可以在发动机整个工作范围内的转速和负荷下提供最佳进、排气门开启与关闭时刻,从而较好地满足发动机各工况下的动力性、经济性及废气排放要求。文中介绍了丰田卡罗拉汽车双VVT—i系统的结构、原理及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8.
与固定配气正时相比,智能可变配气正时系统VVT—i可以在发动机整个工作范围内的转速和负荷下提供最佳进、排气门开启与关闭时刻,从而较好地满足发动机各工况下的动力性、经济性及废气排放要求。文中介绍了丰田卡罗拉汽车双VVT—i系统的结构、原理及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9.
参照变换凸轮型线VVT机构的原理,在JH125摩托车发动机单顶置凸轮轴结构基础上,研制了适用于中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可切换凸轮型线的VVT机构。该机构结构紧凑,控制精度及可靠性高,与传统的可变配气正时机构的自动控制装置相比,由一个外接式油泵代替了复杂油路控制系统,在整个工况范围内设置了2套可切换的进气正时参数,可满足中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结构空间紧凑布置的要求,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0.
进气系统,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很大。因此,汽车厂家在实现可变配气系统方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轿车发动机上常见的VTEC、i-VTEC、VVT-i、VVTL-i、VVT、VVL等字母,表示了这些发动机都采用了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相似文献   

11.
国外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研究进展—机构篇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苏岩  肖敏 《汽车技术》1999,(6):10-14,43
综合国外汽车发动机可变本气相位技术的发展状况,概述了可变配气相位技术的意义和应用,对现有配气机构进行分类。介绍了国外的10多年已形成产品的典型实用机构,剖析了机构原理,并对VVT技术在我国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气门机构中的液力间隙调节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现代汽车发动机,尤其是轿车发动机,已普遍采用液力间隙调节器的气门机构,根据国外的有关文献,阐述了HLA的结构形式,工作原理,采用HLA的优点和可能存在的总是并对HLA的设计特点,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以及对其某些特性的研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直动式气门机构液压间障调节器,由于结构紧凑、气门机构传动链短、难以实现动态测量。提出将气门弹簧移开,使其顶在气门头部,让出传感器安装及自由引线的空间,从而得以测量直动式HLA的高度变化量。提出的有直动式HLA的气门机构的测量方法,可用于研究HLA的动态性能,以及与其它试验方法结合推算HLA高压腔机油混气量。  相似文献   

14.
In an HLA (hydraulic lash adjuster) piston engine, “pump up” can occur when a valve is opened by the HLA when it should be closed. HLA pump up is more frequently encountered with exhaust valves than with intake valves. When HLA pump up in occurs in the exhaust valve, exhaust gas from the exhaust manifold enters the cylinder on the intake stroke, and fresh air-fuel mixture exits through the exhaust manifold on the compression stroke and is burned in the catalyst, causing partial burning, misfire, catalyst melting and power drop. HLA pump up occurs when the force on the valve from the HLA is higher than the force on the HLA from the valve. HLA pump up is related to design parameters, such as oil pressure, rocker ratio, spring load, spring surge, and both intake and exhaust valve timing. In this study, valve lift and load on a roller finger follower were measured at varying engine firing conditions to evaluate HLA pump up.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HLA pump up include a higher rocker ratio, a lower oil supply pressure to the HLA, a higher spring installation load and a lower spring surge.  相似文献   

15.
有直动式液压间隙调节器的气门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赵雨东  陆际清  仝坤  葛青 《汽车工程》2000,22(3):187-191
针对有液压间隙调节器(HLA)的气门机构,采用两种模拟HLA的方法-弹簧阻尼模型和液压模型-构造了气门机构的动力学计算模型。HLA的弹簧阻尼模型以串联在一起的弹簧和阻尼分别表示高压腔机油的可压缩性和泄漏的影响;液压模型则直接用流体力学导出的关系式计算高压腔机油压力,介绍了HLA模型中主要刚度和阻尼尼系数的确定方法,以及一种估算HLA高压腔机油混气比的新方法,关于气门机构和HLA的试验以及动力学计算  相似文献   

16.
赵雨东  陆际清  仝坤  葛青 《汽车工程》2000,22(4):262-265,250
对一个有直动液压间隙调节器(HLA)的气门机构进行了试验和动力学计算分析。实测了HLA泄沉特性以确定HLA模型中模拟泄漏的阻尼参数。为了获得气门机构的实测运动规律以验证计算结构和估算HLA高压腔混气量,对该机构的气门加速度和HLA高度变化量进行了动态测试。动力学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对比表明所建立的两种气门机构动力学计算模型都是可用的。分析计算结果对模型参数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7.
以HFC4GA3.3D型汽油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可变气门正时(VVT)系统的组成、工作及控制原理,对目标机VVT系统标定前后的外特性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标定后的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都有明显改善;进行VVT系统的可靠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VVT系统的调节速度、控制稳定性及解锁性能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
可变配气相位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汽车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VVT)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可变配气相位技术在汽油机、柴油机以及二冲程发动机上应用的优点,并对影响发动机性能的可变相位技术中的可变因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