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一种燃料喷射控制装置,由发动机起动判断部、基本喷射量计算部和喷射增量部组成。发动机起动判断部在发动机的自动停止状态中,基于节气门开关的状态,检测有无起步操作,这时,基于座椅开关的状态,确认驾驶者就座和起动发动机。基本喷射量计算部基于发动机的冷却水温度及发动机转速等发动机参数,计算燃料的基本喷射量。喷射增量部基于由节气门传感器检测的节气门开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针对进气道电控喷射点燃式LPG—甲醇发动机,基于循环控制方法研究了LPG与甲醇循环喷射量质量比、LPG迟后甲醇喷射时刻和环境温度对LPG—甲醇发动机冷起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大LPG与甲醇循环喷射量质量比,LPG—甲醇发动机冷起动可靠性提高;合理控制LPG迟后甲醇的喷射时刻可获得良好的LPG—甲醇发动机起动性能;环境温度降低,需加大LPG与甲醇循环喷射量质量比才可确保LPG—甲醇发动机可靠起动。  相似文献   

3.
对欧Ⅳ单燃料液化石油气(LPG)发动机进行了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对BSH1.6发动机进行LPG电控喷射系统改装,完成了催化器最佳转化窗口试验、燃料切换条件选择试验、整车轮毂欧Ⅳ测试循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兼顾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的前提下,台架上制取的MAP图和燃料切换条件较为合理,LPG单燃料BSH轿车顺利通过欧Ⅳ测试循环。  相似文献   

4.
车用LPG电控发动机排放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贤章  王学合 《汽车工程》2004,26(4):401-404,422
文中所研究的LPG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利用了下列控制策略:基于步进电机步数的LPG燃料精确预控制与空燃比闭环控制;优化发动机起动后及暖机过程的空燃比控制;通过提高怠速及推迟点火的催化器快速起燃控制;通过氧传感器的加热以快速实现发动机起动后的空燃比闭环控制。并对1.8L汽油发动机进行了匹配试验,在兼顾发动机动力性及经济性的前提下有害气体排放达到欧Ⅱ法规的50%。  相似文献   

5.
蔡少娌  许伯彦  梁夫友 《汽车工程》2004,26(4):397-400,429
数值模拟了从电喷天然气发动机喷射阀喷出的非稳态喷流的发展过程,并由纹影实验验证了解析方法的可行性。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考察了天然气喷流贯穿距离与喷射压力和喷孔数的关系;以及喷射阀质量流量与喷射压力和环境压力的关系;为精确地控制天然气燃料喷射量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数值模拟了进气歧管内天然气喷流的发展过程,探明了天然气喷射对发动机工作过程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大众 1.8L 2VQS发动机为对象 ,通过计算手段研究了LPG顺序喷射 (SGI)系统发动机的有关性能 ,并与原多点喷射汽油机的特性进行了对比。计算表明 ,发动机采用LPG—SGI系统后 ,其充气效率大约下降了5 % ,发动机的外特性扭矩有所降低 ,但对正常的行驶 (12 0km/h以下 )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自行开发的电控燃料喷射在线参数测试和匹配标定的开发系统。该系统利用原电控喷射汽油发动机的ECU和传感器系统,通过在线测试和控制系统与原机ECU及传感器信号的数据截取和新增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再输出,实现了电控发动机在线匹配所需的高速、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动态数据监测和显示,在线参数优化和匹配标定。在成功将125mL电控喷射汽油发动机改为乙醇燃料电控喷射发动机的匹配研究中验证了所开发系统的实用性和方便性。  相似文献   

8.
LPG电控喷射冷起动循环的着火及HC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电喷LPG发动机冷起动过程中影响着火及HC排放的主要因素。试验在一台四冲程、水冷125mL单缸电喷发动机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LPG发动机冷起动混合气的浓度相当于稳定燃烧混合气浓度的1.5倍左右,比汽油机稀,HC排放也低;随着混合气变稀,首次着火循环逐渐推迟;高起动转速是发动机冷起动可靠的一个主要保障因素;适当提前点火和增大火花塞间隙有利于降低冷起动循环的首次着火循环数;环境温度是影响冷起动过程的一个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9.
3.起动喷射控制 在发动机起动过程中,由于发动机转速波动很大,歧管压力传感器(D型EFI)或空气流量计(L型EFI)都难于准确检测歧管压力或吸八的空气量。因此,发动机ECU从其存储器中选择一个适于冷却液温度和发动机速度的基本喷射持续时间,然后,加上进气温度校正和电压校正,以得到实际的喷射持续时间,而不受进气歧管压力或进气量的影  相似文献   

10.
液化石油气(LPG)较高的蒸汽压力可导致燃油系统高压和低压部分中的燃料蒸发,随之就会导致燃料密度大幅降低而使发动机停机。  相似文献   

11.
LPG发动机怠速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世春  于秀敏  董伟  钟祥麟  唐睿 《汽车工程》2006,28(1):28-31,16
以LPG发动机的怠速控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模糊智能积分PID复合控制方法,并将控制算法在80C196KC为主控制单元、TMS320C5402DSP为辅助计算单元的ECU上实现。在轿车单一LPG气态进气道顺序喷射发动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既具有较小的稳态偏差又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2.
电子控制汽油发动机燃油系统通常由燃油箱、油泵、燃油滤清器、油压脉动缓冲器、喷油器、压力调节器及供油管路等组成(如图1所示)。燃油经油泵从燃油箱泵出,经燃油滤清器滤去杂质和水分后,再送入油压脉动缓冲器,削弱供油脉动,继而经油轨流进压力调节器调压,使喷油器进油压力与进气歧管进气压力之差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数值。油轨支管连接冷起动阀及各缸的喷油器。冷起动阀只在发动机低温起动时喷油,以  相似文献   

13.
当前,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已经完成了从轿车用自然吸气式与非直接喷射相结合的发动机、载货车用直接喷射发动机,到100%直接喷射与电子控制相结合发动机的转变。喷油器的峰值压力也由当时的50-80MPa增加到现在可以达到200MPa压力的泵喷嘴系统。  相似文献   

14.
二、控制系统原理及检修1.燃油喷射控制系统发动机控制模块(ECM)接收来自不同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信号确定喷油量和喷油正时。除发动机起动过程外,ECM在整个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执行顺序燃油喷射控制。喷油量由喷油器开启时间的长短确定,即燃油喷射的持续时间。发动机起动时,ECM根据冷却液温度来确定燃油喷射的持续时间。发动机正常工作时,ECM根据下面的公式确定燃油喷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5.
徐哲 《天津汽车》2006,(4):25-26
介绍了一种可用于电喷发动机的LPG改装系统,系统设置了燃料转换开关来控制燃料的转换。该改装系统应用于捷达发动机,测量了发动机分别使用汽油和LPG的输出功率和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在燃烧汽油时性能没有变化,使用LPG时动力性稍有下降,排放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随着LPG单一燃料及两用燃料车辆的增加,对其排放控制的研究日益重要。降低LPG发动机排放最重要措施是控制发动机的空燃比,在控制策略上综合采用预控制与闭环(反馈)控制,可以实现快速精确的控制目的。发动机起动后及暖机过程的排放在排放总量上占较大的比重,必须采取一些特殊措施进行控制:优化此阶段空燃比的加浓;加快对三元催化转化器及氧传感器的加热等。综合利用各种控制策略并进行大量的匹配试验后,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达到欧洲Ⅱ号法规限制的50%。  相似文献   

17.
日本日产公司生产的公爵轿车装有VG系列发动机,其中VG30E装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工作时,燃油从油箱中经过燃油泵加压后,经过燃油压力调节器调节油压(正常工况300kPa左右),供给喷油器,为电脑控制单元精确控制喷油器的燃油喷射量提供保证。在此系统中,燃油压力调节系统如发生故障,将导致油压异常、燃料在汽缸  相似文献   

18.
将某4气门车用4缸汽油机改装成缸内直喷LNG发动机,分析了燃料的喷射正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转速范围内,气轨压力较高,喷射持续时间短;在低、高转速范围内,气轨压力较低,喷射持续时间长;在相同转速条件下,随着负荷的增加,气轨压力减小,喷射持续时间延长;在中等负荷范围内.发动机经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胡琳 《汽车技术》1996,(12):24-27
简述了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优点,介绍了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两种主要控制方式。对冷起动与起动后供油增量特怀,暖车供油增量特性电压修理特性等9种汽油喷射系统的控制特性 探讨,分析了具体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华1.8T轿车发动机采用电控多点顺序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电控单元单元(ECU)除了对发动机的喷油、点火、进气及相应的机构进行精确地控制外,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通过ECU中的控制程序,还能实现起动加浓、暖机加浓、加速加浓、全负荷加浓、减速调稀、强制怠速断油、自动怠速控制等功能,满足发动机特殊工况对混合气的要求,使发动机获得良好的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