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茜  王炜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5):110-113
随着机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城市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的矛盾不断加剧,城市土地、环境等资源匮乏,城市交通畅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论文将机动车发展对城市造成的直接影响归结为道路、停车、大气三大突出方面,提出了通过容量限制理智发展机动车的思路;进一步对城市路网容量、停车容量、环境容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城市机动车合理保有量的多容量限制双层规划模型,建立了交通流动态分布与交通系统容量的互动联系,为机动化水平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现代化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城市交换中心这一功能复合型交通节点为对象,采用节点-场所模型进行城市交换中心各功能区规模协同性分析以避免现有交通节点容量设计中存在的忽略各功能区联系的问题。通过引入节点-场所模型,对城市交换中心各功能区规模之间的协同性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调整,以确保各功能区规模之间处于平衡发展状态。根据容东片区城市交换中心各功能区规模协同性分析结果,得出城市交换中心的交通功能区占比约为58%、城市功能区占比约为42%时,各功能区处于平衡发展状态,该结果可为功能复合型交通节点的容量设计提供参考,也拓展了节点-场所模型在枢纽地区空间演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网容量的数学模型与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既能体现道路网交通特性,又能综合考虑道路网服务水平、交通的环境影响等隐含因素的城市道路网容量数学模型。以平衡配流算法为基础,设计了模型的求解算法,该算法能快速求解大规模道路网络的容量计算问题,并给出提高道路网容量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路网络容量、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网络OD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表达道路网络容量的基本思想和模型,阐明交通网络容量受到交通流特性、网络要素容量等因素的影响,基于不同的考虑方法可以建立不同的网络容量模型。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路网容量对交通规划与管理的指导作用,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对道路系统容量的影响。交通规划着眼于提高整个道路系统的交通承载能力,交通管理着眼于挖掘系统的潜力。运用网络容量对城市交通网络进行诊断,根据不同容量的要求,在交通规划或交通管理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道路因素分析交通拥堵的成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道路超负荷运输,交通拥挤堵塞现象日趋严重,给经济、社会生活造成极大的损失。从道路因素加以考虑.主要是规划的严重滞后、路网容量不够.密度不均衡、道路技术等级低.非交通性障碍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从道路因素上,提高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的水平、加强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路网容量.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消减非交通性障碍、进行有效的交通组织,可以缓解道路交通的拥挤和堵塞。  相似文献   

6.
以传统的运输规划为基础,将城市居住土地使用合理地引入到城市交通运输问题中,构造了具有弹性需求的城市交通运输与土地使用组合模型。在模型中,城市居住土地使用补分为拥有和非拥有两种形式,土地使用主要表现出行的数量上。  相似文献   

7.
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AVs)与人工驾驶车辆(HDVs)混行的交通发展模式会促进城市路网容量发生变化,为解析混合交通流对城市路网容量可靠性的影响,构建了智能网联环境下城市路网容量可靠性双层规划模型。为表征CAVs信息获取与自动驾驶的能力,假定CAVs遵循系统最优原则选择路径,而HDVs则根据自身经验选择路径,基于二者路径选择的差异建立描述混合交通分配的下层模型,刻画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混合交通流分配特性。并且,为了快速求解大型路网交通分配,将下层混合交通分配模型转换为非线性互补下问题进行求解。考虑到实际路网的随机性,以及路网道路通行能力并非固定值,运用具有多种相关性的均匀随机分布理论,建立了的描述城市路网容量可靠性的上层模型。通过蒙特卡洛仿真分析不同CAVs渗透率下的路网容量可靠性,并进一步解析各路段对路网容量可靠性的敏感度。结果表明:当需求水平d > 0.5时,路网容量可靠性开始降低;当d > 0.7且CAVs渗透率λ=0时,可靠性小于0.4;当d > 0.7而λ=1时,可靠性接近1,说明CAVs可增强路网容量可靠性。研究还发现,当需求水平处于0.7~1区间时,渗透率的变化对路网容量可靠性有显著的影响,但随着需求的增大,路网处于超负荷状态,渗透率对路网容量可靠性影响较小。此外,CAVs渗透率从0增加至1的过程中,路网中存在“道路容量悖论”现象的道路从19条下降至3条,且当λ=1时路网中仅有1条道路出现了显著的“道路容量悖论”现象,拥堵严重。表明CAVs渗透率的增大可以显著改善路网中的“道路容量悖论”现象,减少路网容量可靠性的波动,提高路网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交通拥堵成因的解析发现,只有彻底保证地面公共交通的路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为了寻找最优的路权分配方案,引入容量分析的理念,在传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容量定义、评价指标和运算方法,以成熟的城市综合交通模型为平台,从出行的可控性和舒适性两方面构建模型的核心,完善了交通容量的分析流程,提出了城市最优路权分配方法模型.最后以广州为实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地面公共交通路权优先,既适应公交优先的理念,又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城市的要求,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城市停车设施选址模型与遗传算法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城市停车设施选址规划的模型和算法,根据不同城市或区域的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分别提出了约束型和无约束两种选址模型,并分别设计了线性规划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计算方法。模型和算法在示范城市苏州市的停车场选址规划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心城区人气旺盛,有较高的土地开发强度诉求,但高强度土地开发加剧了中心城区交通拥挤的现状,土地开发与交通系统容量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有必要研究交通系统剩余容量和土地开发强度的关系,以交通系统剩余容量为前提,计算土地开发强度,可为土地开发强度的量化提供科学依据,并在获取土地最大开发价值的基础上确保交通顺畅.   相似文献   

11.
以佛开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基于最大程度利用硬路肩的绿色理念,在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进而对比分析硬路肩有无侧向约束下的弯沉值,以此得到了硬路肩的弯沉修正系数,并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硬路肩有无盲沟的弯沉值。研究表明:硬路肩无侧向约束条件下的弯沉值大于有侧向约束条件,在测试点位横坐标已确定的条件下,佛开高速公路硬路肩的弯沉修正系数为91.1%;盲沟位置和盲沟前后位置弯沉测试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盲沟对结构整体承载力影响不大。研究成果可为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硬路肩承载力评价及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研究带有容量限制的单分配多枢纽网络选址问题,将问题简化为带有容量限制的聚类问题。通过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各个节点的需求量,根据聚类分析原理,采用集合规划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建模,运用自然约束语言NCL,在POEM平台上对模型进行编程求解,并通过实例将计算结果在地图中可视化。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对多枢纽选址位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交通环境承载力及其定量化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环境科学中有关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理论,结合发展可持续交通的要求,提出交通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其组成体系,认为交通环境承载力是由交通环境污染承载力、交通环境资源承载力、交通环境心理承载力和交通环境经济承载力组成,提出各个组成分量的基本概念和具有很强操纵性的定量化计算公式。此外,探讨了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演化阶段。在各阶段中,交通环境承载力的计算侧重点、计算内容和制约因素也各不相同,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交通环境承载力的计量模型不仅可以用于交通系统规划和交通结构优化,还可为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老城区道路街巷网络密集,利用交通微循环可以缓解交通干道的压力,提高区域路网的承载力和可达性。以干路饱和度和街道级交通指数为优化目标,支路不拥堵为约束条件,构建上层模型,采用用户均衡交通分配与借助Tran CAD求解下层模型,构建老城区交通微循环的双层规划模型,并通过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建立与求解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路段能力可靠性的城市交通网络设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介绍城市交通网络设计和概率用户平衡配流模型基本思想和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可靠性条件的城市交通网络设计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在投资约束条件下寻求系统总阻抗最小,下层模型兼顾路段能力可靠性与用户平衡配流条件,从而使城市交通网络备用能力最大,并针对该问题设计了可求得局部或全局最优解的混沌优化启发式算法,最后选用一个小型网络作为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说明该模型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且设计的混沌优化算法也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的提高将会促进整个公共交通系统通行能力的提高,在分析公交停靠站延误时间的基础上,提出计算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的方法。同时给出了提高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的措施,对公交停靠站的设计等相关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土地利用对交通需求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长期以来关于城市土地利用对交通需求特性影响研究中存在的争论,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属性和交通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考察人口密度、土地混合程度、家庭收入和家庭大小对于交通出行次数、交通方式、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长的影响。通过对回归模型显著性水平的检验,找出真正具有内在联系的因素。最后阐述了土地利用与交通相关研究的意义,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交通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系统看作一个复合系统,运用协同学理论和复合系统原理,选用在系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指标作为模型序参量,构造了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协同协调度模型,该模型建立在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两子系统内部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反映了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的程度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生成预测实用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城市土地利用特性为基本变量,采用回归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交通生成预测实用分析模型。模型应用于浙江湖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实践,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反映规划年城市土地利用特征变化所带来的各组团交通需求特性的差异,并且具有简捷、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环境承载力约束条件下城市最大乘用车保有量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城市环境承载力为约束条件预测城市内可容纳的最大乘用车保有量。预测模型是一个双层优化问题,其中上层是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最大乘用车保有量模型,以交通小区的乘用车保有量之和最大为目标函数,以各路段的环境承载力为约束条件;下层是道路网上的用户平衡分配模型,模拟乘用车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预测交通需求在道路网上的分布及行驶特征。开发了一个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算法用于实现上下层模型间的反馈及同时求解两个优化问题。利用实例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