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玉蓉  宋波  樊信友 《公路》2021,(3):249-253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全域旅游的推进,交旅融合、文旅融合不断深入。旅游廊道作为满足旅游体验需求的线性空间,将交通网络与沿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有机融合,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川藏公路沿线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川藏公路生态与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具有交通、生态、游憩、文化、教育等复合功能,应当注重旅游空间的整体规划布局。综合考虑景观生态学和旅游规划学等相关理论,将生态性、通达性、安全性、美观性等有机统一,系统分析旅游廊道的绿地生态体系、空间结构体系和交通通达体系,构建一体化空间体系,以期加强旅游廊道生态保护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设计通过对轿子山旅游专线公路及区域自然、人文景观的分析,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恢复生态学理论、游憩学理论的指导下,探讨轿子山旅游专线公路生态规划思路,使轿子山旅游专线公路从以交通功能为主转变成集交通、游憩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路、景观路。  相似文献   

3.
海阳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首批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建区以来,按照“经济新区、城市新区、旅游新区、生态新区”的建设标准,把现代城市的理念、旅游的思想、生态的意识,运用到园区的建设之中,让城市的形象、亮点、功能在园区展示、体现和发挥。  相似文献   

4.
旅游公路生态景观设计是近年公路建设中出现的一个引人关注的课题。该文依托深圳市西冲二通道(南澳-鹅公-西冲生态景观道路)规划研究,提出了旅游公路生态景观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结合深圳东部滨海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景观序列,将西冲二通道沿线的生态景观划分为3个景观特色带,使每个景观特色带具有各自的特点,带给游客不同的驾驶体验。根据这些景观特色带的特点,在道路线形、边坡防护、观景台设置、植栽设计、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设计,使得整条旅游公路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开展区域旅游公路交通规划研究,对指导区域旅游公路交通建设,改善和提升公路交通运输服务质量,促进和引领区域旅游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部分地区旅游统计数据缺失的状况,探讨并提出了利用旅游线路设计方案构建旅游公路网布局的规划思路,并就旅游线路组织与设计、旅游公路网布局规划等研究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邢台市旅游公路网布局规划进行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一般为街区或建筑群,其内部以步行道为主,游客游览耗费体力大.为优化游览交通组织,提升游客游览品质,本文以北京市旧城区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例,进行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旅游交通行为特征研究.首先,从游客个人属性信息、出行行为、游览行为等方面,对游客旅游交通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提取特性变量;然后,分析景区特点及游客游览目的差异性,将游览类型分为2类:购票文物游、非购票休闲游;最终,通过特性变量与游览类型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特征指标,并利用这些指标给出两类游览的交通行为特征描述,进而给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区域经济规划频繁出台。继去年批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11个区域规划后,  相似文献   

8.
王兰  刘杰 《公路》2021,(3):187-192
交通与旅游融合产业尚处在导入期,为科学合理开展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目标研究,充分发挥规划对区域及行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开展了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目标体系研究。首先识别了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面临的问题,其次明确了规划目标的选取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由总目标、分目标以及规划指标构成的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目标体系,阐述了各目标的内涵,并在规划指标下提出了多项具体可测算的衡量指标,可根据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研究灵活选择不同的衡量指标综合表征规划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通过对旅游公路与普通公路的差异性分析,分析了惠州市旅游公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旅游公路建设的基本理念、原则和思路,并从功能和特色两个维度,对全市旅游公路层次体系进行了划分。利用综合惠州市旅游资源分类的节点重要度法,对旅游公路网布局规划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有惠州特色的特色旅游公路,以及旅游公路规划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全国推动"全域旅游",以旅游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建设和旅游开发已进入繁盛时期。而公路作为连接城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纽带,建设规模及服务水平亟待提升。本文通过将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应用于云南省普洱澜阿(建议第一次出现项目名称时用全称)美丽公路规划的编制实践,依据公路的旅游功能以及调整旅游节奏的不同,从景观区域和景观节点两个层面总结出生态环境敏感区美丽公路的规划设计方法,为处理美丽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开发的关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城市旅游人口OD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明城市旅游公共交通规划的必要性,讨论旅游交通调查对于城市旅游公共交通规划的作用,接着分析作为流动人口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人口的出行特性,根据这些特性设计合理的旅游人口OD调查方案和调查方法,并以苏州市旅游公交规划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15,(9)
作为拥有自然与人文旅游价值的公路,风景道集交通、生态、游憩和保护等复合功能于一体,在西方经过百余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构建国家风景道体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旅游行业提档升级的亮点工程和交通行业转型发展的良好着力点。风景道的建设内容应包括资源保护工程、立体景观营造、观景游憩设施、综合服务设施、旅行服务资讯等5个方面。构建国家风景道体系,应当尽快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明确发展目标和内容、出台规划布局,并进一步完善部门间交流合作、全域旅游、本地参与及学术研究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保护自然生态是我国经济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然而,与自然生态相对应的文化生态不仅关系到一系列的文化问题、社会问题,而且是人类全面健康、长久发展的重要内容。文化生态包括有形的文化资产和无形的文化资源,涉及到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文化生态可以充实旅游内容,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对民间手工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发掘和再利用也是旅游资产开发和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朱勤 《中国电动车》2007,(2):109-110
保护自然生态是我国经济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然而,与自然生态相对应的文化生态不仅关系到一系列的文化问题、社会问题,而且是人类全面健康、长久发展的重要内容。文化生态包括有形的文化资产和无形的文化资源,涉及到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文化生态可以充实旅游内容,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对民间手工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发掘和再利用也是旅游资产开发和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旅游公路交通功能的重要性及海南国际级生态旅游岛的定位,介绍了海南首条旅游公路的工程概况、设计思想和理念。设计结合生态学、环境保护学提出建设绿色公路的生态与耐久的核心目标,总结了在世界级生态岛上旅游公路的设计与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6.
将高速公路资源整合到旅游交通网络中,是当前高速公路网络规划的趋势和方向。基于此,从旅游资源整合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基于旅游资源的高速公路网络双层规划模型;然后,研究了模型的求解方法,采用遗传算法,并用Matlab编写了求解的算法程序;最后,给出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网络规划的实例研究,论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交通抽样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了旅游交通调查在旅游交通规划中的作用,在深入分析区别于居民出行和流动人口出行的旅游人口出行特征的基础上,分层次、系统化地设计了旅游交通调查的内容,并设计了旅游交通调查方法、调查时间以及调查对象地域的确定和区域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分层次随机抽样调查的旅游交通抽样调查方法,并采用比例分配或最优分配进行层样本量分配,由此推导出确定样本总量和抽样率。进行了调查精度检验方法与精度标准的探讨。结合三亚市旅游交通抽样调查实例,论证了该旅游交通抽样调查设计是合理、可行、满足精度及旅游交通规划要求的。  相似文献   

18.
从驾驶员旅游出行信息需求出发,将旅游出行过程分为4个阶段,选择为出行到达阶段作为旅游交通信息引导阶段;给出了出行路径的规划原则,确定了决策节点选择方法及其道路主要类型,建立了根据决策点的道路交通特征确定旅游交通标志设置的方法;在研究单个旅游景点的交通标志规划基础上后,探讨了区域旅游交通标志系统规划与评价方法。以北京市怀柔区主要旅游景点路径规划与慕田峪长城旅游景点具体路径为例,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吉(林)-延(吉)高速公路穿越长白山东部山区,沿线景观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为将吉延高速公路建设成吉林省第一条"安全路、生态路、景观路、旅游路",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深入分析沿线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土地使用类型等环境特征,通过总结、提炼将全线规划为老爷岭、拉法山、红叶谷、白桦林等9大景观段,并按照景观段落特点具体设计,以最大限度地达到与自然景观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姜洋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3):187-191,222
简要回顾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具体任务和类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与布局形式、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特征与建设原则,并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