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城市,尤其是城市中心城区停车需求的日益增加,停车问题的日益突出,对城市停车设施进行合理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城市中心城区停车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对城市各种停车需求进行分类,在研究结论中针对每种停车需求提出相应的停车设施供应,并尝试给出各类停车设施的合理比例。本次研究成果在宜兴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规划中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历史街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因停车需求与停车供给不平衡而导致的停车困难问题,以苏州市观前区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通过对苏州市历史街区停车供需现状、管理现状和收费现状的梳理,说明解决当前历史街区相关停车问题的必要性。从规划管理、停车收费价格、智慧停车与共享停车等多个角度提出对策,从而提高停车泊位利用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不仅为姑苏城历史街区停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对其他城市解决停车问题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共享停车容量优化分配对用户出行选择的影响,建立了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根据停车管理平台总收益与步行费用最小确定共享停车用地的最优停车容量,下层建立共享停车、普通停车与乘坐公交出行的多用户均衡分配模型,用于描述共享停车用户出行方式的选择,通过共享停车选择概率实现上、下层模型之间的联系;设计了相继平均算法求解下层模型,并内嵌于差分进化算法,进而求解上层模型. 对常州市金坛区CBD区域的部分路网进行模拟测试. 研究表明:在不同共享停车容量分配下,停车管理平台收益随着容量的增加呈先递增后减少的趋势,而用户的出行费用随着共享停车容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上升的趋势,说明合理地分配共享停车容量可以实现停车管理平台收益与共享停车需求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4.
共享停车作为一种缓解停车矛盾和挖掘停车资源的新思路,其理念与运营策略亟待完善. 共享停车运营平台整合停车资源并从中获利,但需要承担车位租赁成本. 为充分发挥共享停车模式对停车资源调整的灵活性优势,在综合考虑租用车位成本,提供停车服务收入和拒绝用户潜在损失的基础上,以共享停车平台运营商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提出对闲置车位租用与停车请求分配统一决策的整数规划模型,并应用相应指标进行评价. 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提高运营商的利润与车位周转率,为共享停车平台运营商的决策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制定合理的停车价格对缓解停车难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于多智能体的建模方法,结合典型城市商业区停车调查数据搭建仿真环境,通过编程实现停车过程中的行为决策规则,建立浮动式停车价格下的路内停车模拟平台,并对浮动式停车价格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 模拟结果表明,浮动式停车价格策略的实施不仅使路内停车资源的利用更为均衡,区域内车位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停车寻泊时间有所减少,还提高了周边道路上车辆运行速度. 本研究可以为提高停车效率、缓解区域道路交通拥堵提供一定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机动车停车问题已影响到城市的经济和生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本文以江苏省部分城市停车调查为基础,对城市机动车停车现状、城市停车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并提出了解决城市机动车停车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中城市中心区停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广州市停车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广州市中心区停车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我国大中城市中心区停车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几种解决中心区停车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2009,7(3):96-97
法国推出一种智能停车计时器,它能够自动感知车辆停车超时并及时通知交警部门,使警察无须再为检查超时停车车辆而将大把时间耗在道路巡逻上。这种停车计时器与警察局电脑系统直接相连,通过磁场感应识别车辆停放状况。在法国许多地方,汽车在免费停车区域只能停留20min。如果停留时间超过时限,停车计时器会发送信息到警察局控制室,控制室则会在15min后将情况告知执勤警察。这种停车计时器已经在法国大约60个市镇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城市道路网络交通状况和停车潜在需求对区域共享泊位选择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历史停车数据得到当日潜在停车需求,以区域共享停车场和道路网络为研究对象,构建考虑潜在需求的区域多停车场泊位动态预约与分配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模型以平台收益和用户成本两者综合收益最高为目标,在分配开始前,处理提前预约停车用户数据时考虑潜在停车需求,提前拒绝一部分周转率较差和车位利用率较低的停车预约用户,在开始分配阶段,同时考虑提前预约用户和临时预约用户,根据实时路网交通流状况进行车位滚动时域分配。通过模型评价和算例分析发现,当停车需求较大时,在实时分配预约停车用户过程中考虑潜在需求能够提高后续泊位分配收益。相比单一停车场的共享泊位分配研究,考虑潜在需求并根据路网交通状况和停车用户信息进行区域共享泊位滚动时域动态分配会使停车场收益平均提高10%,停车位利用率和拒绝率分别提高20%和降低8.5%。在考虑潜在需求的情况下,拒绝的停车用户数量和停车时长均显著影响系统收益。模型可为共享停车平台在局部存在多共享停车场和多目的地时的停车分配与管理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大学校园停车系统混乱以及用于相关规划的基础数据样本量小、精度不高、时效性 差等问题,应用大学校园停车调查数据、各出入口车辆记录数据以及各院系教职工信息数据进行多源大数据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大学校园停车系统规划方法。以大连理工大学凌水主 校区收集到的数据为例,首先从静态角度利用各出入口车辆记录数据和校园停车调查数据获取校园整体停车需求,进而利用各院系教职工信息数据分析各部门的停车需求。然后,从动态角度考虑停车位的周转问题,利用各出入口车辆记录数据分析校园出入车辆停车时段分布状况。最后,根据多源大数据分析所得校园停车系统现状,得出相应的校园停车系统规划结果。研究结果表 明:基于大数据的大学校园停车系统规划方法可有效解决传统方法中基础数据样本量小、精度不高、时效性差等问题,提高了规划结果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停车选择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近20 年停车选择行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两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既有研究方法多采用非集计模型建模,忽视了该模型“完全理性 人”假设的缺陷和不足;影响因素主要关注停车收费、停车便利性对停车选择行为的影响,针对 违章停车的惩罚因素缺乏深入的量化分析;在智能交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停车诱导信息系 统的停车选择影响因素研究依然停留在排队车辆总数、总行程时间等宏观因素,较少关注融入停 车者主观偏好的微观因素;研究区域多集中在中心商业区,而对于具有刚性停车需求且停车资源 匮乏的居住区的停车选择行为研究不足。最后提出了停车选择行为的研究趋势和方向,旨在为城 市静态交通的规划及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路段行程时间的长短影响出行者的效率.本文从停车巡游角度给出了停车诱导对出行者出行时间的影响模型.对运行中车辆的密度函数增减关系进行分析,给出停车诱导信息的路段行驶时间函数解析关系式,推导出停车诱导信息对出行时间影响关系.进一步通过西单地区停车诱导系统调查结果分析说明驾车出行者对停车诱导信息的需求程度,探讨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用于解决交通出行时间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停车设施属性问题分析 1.停车设施的自然属性 (1)时间上的不可储存性。交通量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随之带来的是不同时段的停车泊位需求量的不同。在非高峰时段,总停车泊位容量会产生过剩,而在高峰时段,总停车泊位容量又会出现短缺,非高峰时段的泊位容量不可以储存起来供高峰时段使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师住宅外迁、教职工拥有汽车的数量上升和高校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校园内的停车问题日显突出。本文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为例,通过对进出校园的车流量、停车能力与车位分布、停车行为等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揭示校园内停车行为的规律,包括各时段进出校园的车辆总数、平均停车时间、车位周转率等,发现停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该研究对其他高校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精细化把握城市建设项目在微观空间尺度下的停车需求规律,从空间视角探究停车需 求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高峰小时建筑物单位面积的停车生成数表征停车需求,以土地 利用混合度、路网密度、公交服务水平等9个因子描述建成环境,分别构建建成环境对停车需求影 响的普通最小二乘(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模型与梯度提升迭代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模型。以保定市主城区停车调查数据中的商业类配建停车场为对象,基于 停车调查数据、兴趣点数据(Point of Interst,POI)、道路网络数据等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模型实证分 析。结果表明,考虑非线性效应的GBDT模型比OLS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度。从影响贡献度来 看,配建指标(18.92%)与区位(15.23%)是影响停车需求的最重要建成环境因素,交叉口密度 (5.19%)贡献度最小;在非线性关系方面,建成环境因子与停车需求均具有非线性关系与阈值效 应,除交叉口密度及人口密度与停车需求呈现U型关系,其余因素与停车需求的关系整体上保持 正相关或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王浩  卢守峰 《交通标准化》2020,6(4):102-108
为减少城市道路违章停车,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城市道路违章停车行为进行研究。基于交通参与者有限理性原则,将违章停车问题中的机动车驾驶员与执法人员视为竞争者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对参与人行为进行演化分析并对影响中心点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演化博弈模型无稳定点,机动车驾驶员不违章停车的概率随执法人员执法概率的变化而变化。但各影响参数的影响速率不同,改变执法人员执法成本比改变执法人员执法获得的奖励对机动车驾驶员的不违章停车概率影响更大;改变机动车驾驶员不违章停车净损失比改变其违章停车受到的处罚对执法人员执法概率影响更大。因此,为改善违章停车现状,可优先从减少执法人员的执法成本、降低驾驶员不违章停车净损失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手机支付停车费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停车行业的现状,讨论了路边停车收费的必要性和意义,简单分析了传统的咪表系统,重点介绍了一种不使用咪表进行路边停车自动收费的方法。本技术是对路边停车管理技术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8.
基于Box-Cox Dogit停车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总结目前流行的各种停车需求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非集计方法中的随机效用理论,从停车需求是由居民出行引起的基本思想出发,建立了基于Box—Cox Dogit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针对模型的建立、参数标定以及推广计算过程进行了推导,并依附长沙市停车调查研究项目进行了实例分析,此模型可应用于预测规划区域总的停车需求、不同车型的停车需求和小区内各个停车场的停车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违章停车问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运用博弈论理论对城市道路违章停车进行分析 与研究。将停车问题涉及的监督部门、执法人员、驾驶人视为互相竞争者,考虑博弈各方的支付函数和效用最大化,建立监管部门与驾驶人、驾驶人与驾驶人之间的混合博弈模型,得出监管部 门执法成本和驾驶员违章成本的纳什均衡值,获得了违章停车行为中各方的最优效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执法成本下,交通执法者会采取相应的执法力度,驾驶人违章停车的概率会降 低。同时,驾驶人违章收益期望值越高,其违章停车的可能性会越大。不同驾驶人违章停车亦存在博弈现象,是否同时选择违章停车取决于共同的违章成本。当违章成本处于一定水平之下时,驾驶员之间的违章行为会发生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动静态交通和谐统一,构建与停车需求相协调、停车资源时空均衡的路侧泊位动态供给方案,应用图论的方法建立了含有路侧停车网络的车辆运行模型,将路段分为通行路段与路侧停车路段,并根据用户通行性质与运行状态,基于改进的BPR(Bureau of Public Road)函数量化了通行用户与停车用户在常规通行路段和路侧停车路段的通行阻抗。为实现路网整体通行效率最高,以路网中用户总通行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以路网中停车设施利用水平的高效性与空间均衡性为约束,构建了最佳泊位资源配置模型,并应用相继平均算法(Method of Successive Averages, MSA)设计了路网总效率最高的交通流路径分配方案。以典型的Nguyen-Dupuis网络为实例,设计了多模式、动态的停车资源配置方案,量化了用户出行时间与通行需求和停车比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已知路网中的出行起讫点和泊位规划目标时,通过应用该优化求解模型能有效配置路侧停车资源数目,合理规划出行路径,改善用户出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